重生之寒门贵族 作者:深侯
第396章 :走亲访友
和徐丽娅商量之后,杨昆决定,公开向社会高薪招聘厨师。
之所以要公开“高薪”招聘,除了因为市区的消费水平比县城高出不少,消费者对于就餐环境和口味要求更苛刻之外,也有千金市马骨,制造噱头、吸引眼球的用意,和当初开发区分店开业前大张旗鼓地选拔服务生是一样道理。
服务生方面,考虑到市区分店的地理位置及‘交’通问题,招聘时就要以市区户口或在市区有固定住址的年轻人为优选对象。
杨昆把目光投向了邺河市艺术学校。
市艺校学制四年,其招生对象为全邺河地区范围内的初中毕业生,其中市区户口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学生的艺术功底和个人形象都比一般高中生、中专生的要普遍高出一个档次,几乎不用进行个人形体方面的培训,只要在喜羊羊现有的几家分店轮流实训一段时间即可上岗。
傅青梅曾在艺校工作数年,后来停薪留职办艺术培训班,工作关系还留在学校,为了拉拢生源,和校方的关系也一直没断。
从她口中,杨昆得知,近年来艺校的境况不怎么理想。
随着国内对中、高考制度的逐渐‘摸’索、改革,各工作单位对于新入职人员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只有市立中专学校资格的艺校就不免要面临招生、分配两头难的窘况。
因此,当初杨昆拉着傅青梅一起找上‘门’时,校方对于他们从本校招聘服务员的想法可以说是举双手欢迎,全力配合。
当得知艺校应届毕业生为数不过百余人,其中还有一部分郊县学生时,杨昆和校方沟通了一下,决定把招录对象放大到全体在校学生,只要个人素质达到要求,学校方面可以提前为其发放毕业证书,当然,剩下的部分学费是肯定不给退的。
从时间来看,离市区分店开业的日子不超过两周,现在才考虑招聘员工的问题未免为时过晚,其实早在和邺钢三产公司签订租赁之时,杨昆就已经和校方进行过相关的接触,只是受各种外界因素影响,一直无法最终拍板,才拖拖拉拉地拖到现在。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嘛……当初校方要求他为入职的学生支付数目不等的委培费用,每个学生虽然只有三、五百元,不过考虑到员工招聘总数超过80人,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因此,在达成了非正式的招聘意向之后,杨昆就把这事暂时晾到了一边。
这段时间里,杨昆一直在忙着筹备贷款销售农用车的相关促进工作,还要为何平的麻烦分心,和校方的联系就没有起初那么紧密、频繁,这就给校方造成了准备退而求其次的假象。
在急于给子‘女’安排工作的家长们的敦促下,校方终于放下架子,派人到易阳了解过喜羊羊的产业结构和规模之后,再次主动和杨昆、傅青梅联系,表示可以适当减免一部分委培费用。
对于这样的善意表示,杨昆自然是乐见其成,傅青梅要忙政fu采购的业务,没空陪他过来,他就拉上徐丽娅,用了整整一天时间,从数百名应聘的艺校生中选拔了一批形象、素质出众的人员,和公开招聘到的后厨人员一起,平均分配到易阳的三家分店,进行为期10天的在岗培训。
搞定了这项至关重要的工序之后,日历也翻到了元月18日。
这天是刘素芬娘家的集会,杨昆拉上二婶的娘家外甥吴大勇,开着那辆小奥拓,陪老妈到舅舅家赶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像这种历史悠久的传统集会正在逐渐失去其本来的互通有无的社会功能,成为了除‘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之外的亲友团聚的重要场合。
对于这样的应酬,杨昆其实并不怎么感兴趣。
至于其原因,易阳县下辖20个乡镇,数百个行政村,几乎村村都有集会,杨昆现在的人面又广,认识的公职单位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出身于农村,要是较起真来,一年365天什么也别想干了,光是天天赶集就够他忙活的。
还有个不太好启齿的原因则是,在杨昆的记忆里,刘素‘花’和几个娘家亲戚间的关系并不是十分亲密,除了每年初三给长辈扫墓以及家庭成员的婚丧嫁娶等场合外,平时几乎没有什么来往。
细究原因的话,各家之间倒没有什么太大的矛盾,主要还是一个穷字闹的。
刘素芬姊妹四个,她排行老三,上面有一位大姐、一位二哥,下面还有个兄弟,除了大姐夫在邻村担任村长,家境还算过得去之外,两个兄弟都是老实巴‘交’的庄稼人,一年到头在地里刨食,自然没多余的时间和财力来走亲访友。
这种情况在杨昆重生之后得到了彻底扭转,还是应了那句话,富在深山有远亲,自从家里经济条件开始好转,刘素芬和娘家亲戚间的走动就比以前勤得多,在杨昆受伤住院期间,两位舅舅和大姨还特意带了东西到医院探视过他,只是当时他正好不在病房里,便没见到面。
也正因如此,哪怕杨昆平时再忙,哪怕他对老妈的娘家亲戚没有什么太深刻的印象,本着礼尚往来的目的,在这种一年一度的集会上,也得跟着母亲一起过去亮个相,以示对亲戚长辈的尊重和重视。
在路上,听刘素芬说起,杨昆才知道老妈此行还有别的目的,那就是想给他两个舅舅拿点本钱出来,在村里开个小店,做些烟酒副食批零之类的小生意,拉拔着他们挣点钱,尽可能地改善一下生活条件。
对于老妈的想法,杨昆自然是毫无意见,所谓达济亲友,也是人之常情,反正自已手头就有批发部,货源供应没有问题,在村里开个小店也不用投太多本钱,垫个万儿八千的资金,对于他现在的身家来说更是‘毛’‘毛’雨,哪怕有借无还也不会放在心上。
刘素芬娘家在县城以西5公里处的中柳庄,连同毗邻的东柳庄、西柳庄一并计算在内,有八成以上的居民姓刘,都是一个祖宗传下来的分支,像替杨昆家盖房的包工头刘全保就是西柳庄人,和刘素芬也是没出五服的亲戚。
车子一进东柳庄村口,兄上早已给各式各样的摊贩、行人、牲口塞得水泄不通,多亏了奥拓车型小巧,吴大勇车技也还算不错,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又有杨昆在旁边帮忙指挥,才好不容易杀出一条血路,像蜗牛一样爬到了他二舅家‘门’口。
第396章 :走亲访友
第396章 :走亲访友
和徐丽娅商量之后,杨昆决定,公开向社会高薪招聘厨师。
之所以要公开“高薪”招聘,除了因为市区的消费水平比县城高出不少,消费者对于就餐环境和口味要求更苛刻之外,也有千金市马骨,制造噱头、吸引眼球的用意,和当初开发区分店开业前大张旗鼓地选拔服务生是一样道理。
服务生方面,考虑到市区分店的地理位置及‘交’通问题,招聘时就要以市区户口或在市区有固定住址的年轻人为优选对象。
杨昆把目光投向了邺河市艺术学校。
市艺校学制四年,其招生对象为全邺河地区范围内的初中毕业生,其中市区户口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学生的艺术功底和个人形象都比一般高中生、中专生的要普遍高出一个档次,几乎不用进行个人形体方面的培训,只要在喜羊羊现有的几家分店轮流实训一段时间即可上岗。
傅青梅曾在艺校工作数年,后来停薪留职办艺术培训班,工作关系还留在学校,为了拉拢生源,和校方的关系也一直没断。
从她口中,杨昆得知,近年来艺校的境况不怎么理想。
随着国内对中、高考制度的逐渐‘摸’索、改革,各工作单位对于新入职人员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只有市立中专学校资格的艺校就不免要面临招生、分配两头难的窘况。
因此,当初杨昆拉着傅青梅一起找上‘门’时,校方对于他们从本校招聘服务员的想法可以说是举双手欢迎,全力配合。
当得知艺校应届毕业生为数不过百余人,其中还有一部分郊县学生时,杨昆和校方沟通了一下,决定把招录对象放大到全体在校学生,只要个人素质达到要求,学校方面可以提前为其发放毕业证书,当然,剩下的部分学费是肯定不给退的。
从时间来看,离市区分店开业的日子不超过两周,现在才考虑招聘员工的问题未免为时过晚,其实早在和邺钢三产公司签订租赁之时,杨昆就已经和校方进行过相关的接触,只是受各种外界因素影响,一直无法最终拍板,才拖拖拉拉地拖到现在。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嘛……当初校方要求他为入职的学生支付数目不等的委培费用,每个学生虽然只有三、五百元,不过考虑到员工招聘总数超过80人,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因此,在达成了非正式的招聘意向之后,杨昆就把这事暂时晾到了一边。
这段时间里,杨昆一直在忙着筹备贷款销售农用车的相关促进工作,还要为何平的麻烦分心,和校方的联系就没有起初那么紧密、频繁,这就给校方造成了准备退而求其次的假象。
在急于给子‘女’安排工作的家长们的敦促下,校方终于放下架子,派人到易阳了解过喜羊羊的产业结构和规模之后,再次主动和杨昆、傅青梅联系,表示可以适当减免一部分委培费用。
对于这样的善意表示,杨昆自然是乐见其成,傅青梅要忙政fu采购的业务,没空陪他过来,他就拉上徐丽娅,用了整整一天时间,从数百名应聘的艺校生中选拔了一批形象、素质出众的人员,和公开招聘到的后厨人员一起,平均分配到易阳的三家分店,进行为期10天的在岗培训。
搞定了这项至关重要的工序之后,日历也翻到了元月18日。
这天是刘素芬娘家的集会,杨昆拉上二婶的娘家外甥吴大勇,开着那辆小奥拓,陪老妈到舅舅家赶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像这种历史悠久的传统集会正在逐渐失去其本来的互通有无的社会功能,成为了除‘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之外的亲友团聚的重要场合。
对于这样的应酬,杨昆其实并不怎么感兴趣。
至于其原因,易阳县下辖20个乡镇,数百个行政村,几乎村村都有集会,杨昆现在的人面又广,认识的公职单位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出身于农村,要是较起真来,一年365天什么也别想干了,光是天天赶集就够他忙活的。
还有个不太好启齿的原因则是,在杨昆的记忆里,刘素‘花’和几个娘家亲戚间的关系并不是十分亲密,除了每年初三给长辈扫墓以及家庭成员的婚丧嫁娶等场合外,平时几乎没有什么来往。
细究原因的话,各家之间倒没有什么太大的矛盾,主要还是一个穷字闹的。
刘素芬姊妹四个,她排行老三,上面有一位大姐、一位二哥,下面还有个兄弟,除了大姐夫在邻村担任村长,家境还算过得去之外,两个兄弟都是老实巴‘交’的庄稼人,一年到头在地里刨食,自然没多余的时间和财力来走亲访友。
这种情况在杨昆重生之后得到了彻底扭转,还是应了那句话,富在深山有远亲,自从家里经济条件开始好转,刘素芬和娘家亲戚间的走动就比以前勤得多,在杨昆受伤住院期间,两位舅舅和大姨还特意带了东西到医院探视过他,只是当时他正好不在病房里,便没见到面。
也正因如此,哪怕杨昆平时再忙,哪怕他对老妈的娘家亲戚没有什么太深刻的印象,本着礼尚往来的目的,在这种一年一度的集会上,也得跟着母亲一起过去亮个相,以示对亲戚长辈的尊重和重视。
在路上,听刘素芬说起,杨昆才知道老妈此行还有别的目的,那就是想给他两个舅舅拿点本钱出来,在村里开个小店,做些烟酒副食批零之类的小生意,拉拔着他们挣点钱,尽可能地改善一下生活条件。
对于老妈的想法,杨昆自然是毫无意见,所谓达济亲友,也是人之常情,反正自已手头就有批发部,货源供应没有问题,在村里开个小店也不用投太多本钱,垫个万儿八千的资金,对于他现在的身家来说更是‘毛’‘毛’雨,哪怕有借无还也不会放在心上。
刘素芬娘家在县城以西5公里处的中柳庄,连同毗邻的东柳庄、西柳庄一并计算在内,有八成以上的居民姓刘,都是一个祖宗传下来的分支,像替杨昆家盖房的包工头刘全保就是西柳庄人,和刘素芬也是没出五服的亲戚。
车子一进东柳庄村口,兄上早已给各式各样的摊贩、行人、牲口塞得水泄不通,多亏了奥拓车型小巧,吴大勇车技也还算不错,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又有杨昆在旁边帮忙指挥,才好不容易杀出一条血路,像蜗牛一样爬到了他二舅家‘门’口。
第396章 :走亲访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