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喘气 作者:邪灵一把刀
第六十七章 追踪
卫光头此行,一共带了三人,机关手姓冯,道上人称‘冯鬼手’,一双机关手出神入化;另一人身手了得,擅长使用一柄钢刀。
这钢刀,据说还是一件辟邪的古物,不管是用来砍人还是砍粽子,都是得心应手。其主人是个倜傥利落的汉子,叫吕肃。据说他祖上还是民间抗日英雄,祖传钢刀绝技,当年用那把钢刀,砍死过不少鬼子,传到这一辈,不知为何走上了挖蘑菇的路。
第三个人叫罗德仁,没什么特别的本事,但此人心思很灵敏,足智多谋,凭借着他的聪明,已经在道上混了十来年,大有名气。
当时,卫光头接到消息,此次行动被一伙儿条子给盯上了,原计划是带着我和豆腐一起走,后来不得不四人临时启程,未免手机被监控,因此事后连手机都没有用。
几人乔装打扮,改头换面,由卫光头靠着鬼王遇龙杯里的信息,带着三人一路往凤嘴村而去,这一路的艰辛自然不必说。
三人在白天到达了凤嘴村,那是个早已经破烂不堪,连正经房屋都没剩下几间的古村。与其说是村,到不如说是遗迹好一些。
这四人自然不懂得什么望气发墓,因此要想找到墓的准确地点,就得下探铲摸索。当然,山头那么大,也不是瞎摸索,否则到处打洞下铲,那得打到猴年马月?
下探铲找墓,不是到处打洞碰运气,而是要结合历代的葬俗来判断下铲的大体位置。
自汉代以后,就有葬山不葬顶,埋坡不埋岭的葬俗,包括现在都一直沿用。
中国的葬俗,繁复杂多,涉及广泛,非一语可以言说,但总归起来,也有一套规矩,这些规矩被盗墓贼千年总结下来,形成了铁一样的定律。
这个在行业内有句口诀:春秋战国山顶找,秦汉皇陵山岭捞;东汉南北在山腰,隋唐粽子坡下寝,明清见气就起灵。
这句口诀流传广泛,意思很明确:春秋战国的墓,埋在山顶高处,秦汉则在山岭,讲究开山为陵。东汉和南北魏晋时期的墓葬,大多埋在山腰;隋朝、唐朝至宋朝,则一般在山腰坡下面。
明清时期,墓葬形式更为广泛,对于具体地点就没有那么死板,遇见好穴就下葬,但总体来说,还是遵从‘葬山不葬顶’的原则。
这几句盗墓贼千百年来总结出的口诀,在第一次‘招安’后,紧跟着便传入了考古队,并且广泛运用,屡试不爽,气的盗墓贼一个个咬牙切齿。
四人到达凤嘴村时是白天,盗墓挖蘑菇,一般都是趁着夜间干活,好避开人。但这深山里,没有人烟,也不用忌讳,几人立刻开始找墓。
遵从葬山不葬顶,埋坡不埋岭的葬俗,几人将这个公主墓的位置,锁定在了山脚以下。
在鬼王遇龙杯中,卫光头得到过一个信息,那就是墓前有神泉,也就是说有一处水眼或者湖泊一类的东西,按照这两个标准,然后再下探铲,墓室的位置,应该很容易就可以找出来。
几人收拾了吃食,便带着工具下山,寻找有水眼的地方,很快便发现了一处湖泊。
那湖泊并不大,周围遍布着芦苇,水面雾气蒙蒙,隐约可听闻水鸟的声音,犹如仙境。
卫光头拥有很丰富的经验,他结合那处湖泊的位置,然后测量高度和山势,估算出了两个位置,让众人在这两个位置上打‘梅花洞’。
梅花洞五个孔为一组,用来探测墓穴的位置,卫光头等人打了一下午的梅花洞,将两个位置摸了个透,探洞打了数百个。卫光头蹲着身体,将探铲带出来的土,一一放在眼前观看。
看土辨穴是卫光头的拿手好戏,可惜他看了一下午,眉头一直紧皱,直到快要入夜,两个地方也布满了探洞,卫光头才叹息道:“这两个位置都没有,看来咱们估计错误。现在时间已晚,回村里过一夜,明天再继续。”
几人一下午功夫虽然功亏一篑,但也没有太失望,毕竟大体位置已经确定了,剩下的探墓,需要的就是耐心,盗墓这一行,不仅得有技术有胆量,还得能吃苦,耐得住寂寞。
几人扛着工具回风嘴村,进了村后升起篝火睡觉,为了安全起见,防止山间有什么蛇虫猛兽,几人轮流安排了守夜。
守夜第一班的就是吕肃。
此人身体修长挺拔,肌肉精悍,时常面带笑容,显得温文儒雅,背后的一柄钢刀却是威力无穷,他坐在篝火前,钢刀插在一旁,双手环胸,闭目养神。
夜色浓重,一转眼就到了换班的时候,冯鬼手是第二班,他被吕肃叫醒,打着哈欠起来守夜。此时正是刚醒,睡意未褪,眼色迷蒙,朦胧间,忽然看见村子尽头出现了几个鬼鬼祟祟的人影。
这村子,其实早已经只剩下残留的石基,余下的便是几间歪歪扭扭,破了一半的木房子,其余地方空旷一片,被树木和各种植物占领,视线很不开阔。
这大半夜,猛然看见几个人影,冯鬼手睡意一下子就醒了,但他是个警惕的人,心想难道是条子追上来了?若真是如此,自己一个人可对付不了,当即叫醒了卫光头等人。
所有人中,只有卫光头带了手枪,盗墓的人一般不带热武器,因为下了墓,容易遇见的危险,大多是来自于蛇虫鼠蚁一类,再不然就是粽子,不管是哪一样,枪都无法对付,因此挖蘑菇时,更多的倾向于冷兵器,比如吕肃的钢刀。
卫光头手里带着的手枪,估计是用来防备条子的,几人醒了后,冯鬼手示意他们朝村子尽头的地方看,几人立刻看到了那几个鬼祟的人影,睡意顿消,四人都是老手,没人说话,由卫光头打了个手势,便迂回着,悄无声息,朝那几个人影靠过去。
黑暗中,那几个人影,仿佛发现了卫光头四人的用途,立刻掉转身往山下走,四人忙追了上去。黑暗中,只见前方黑暗中的人影,身形模糊不清,男女不辨。几人一番猛追,追着追着,头脑机灵的罗德仁,忽然一摆手,道:“不对,前面那些人,手里既没有火把,又没有手电筒,他们是怎么看路的?如何在黑暗中一路疾行?甚至咱们都追不上?”
罗德仁这么一说,其余三人猛的反应过来,顿时惊出了一身冷汗。
不错,我们打着手电筒,在黑夜中尚且难行,前方的人影,完全没有光源,他们是怎么辨别路径的?难道说,他们根本就不是人?
四人心中齐刷刷浮现了这个念头,而就在此时,前方模模糊糊的人影,也猛的停了下来,那模样,仿佛就是在等卫光头一行人追上去似的。
事到如今,谁还敢追?
这几人都是倒斗挖蘑菇的老手,胆子自然不小,但也不是冲撞鲁莽之辈,明知有问题,自然不可能这时候追上去,一时间,黑暗中,两拨人齐刷刷的挺下。
前面的,究竟是人是鬼?
卫光头是这次的‘投资人’,队伍里的掌眼,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他静默了片刻,抬起手枪,朝着前方黑暗中开了三枪。虽然黑夜里不好瞄准,但前方的几人靠的很近,这个几率,瞎猫都能碰上死耗子。
谁知三枪过后,前方的那几个人影,依然不为所动,仿佛子弹根本就没有打到他们,但这根本不可能!
卫光头也是见多识广,心想:莫非前方的东西,真的不是人?
他不由侧头,对吕肃说道:“吕爷,该您上了。”吕肃手里的钢刀,乃是祖传的,几百年来,刀上也不知沾染了多少人血,绝对是一把凶刀,据说凶刀可以辟邪,这刀最大的用处就是砍粽子,一刀下去,甭管多坚硬的粽子,都能脑袋分家。
第六十七章 追踪
第六十七章 追踪
卫光头此行,一共带了三人,机关手姓冯,道上人称‘冯鬼手’,一双机关手出神入化;另一人身手了得,擅长使用一柄钢刀。
这钢刀,据说还是一件辟邪的古物,不管是用来砍人还是砍粽子,都是得心应手。其主人是个倜傥利落的汉子,叫吕肃。据说他祖上还是民间抗日英雄,祖传钢刀绝技,当年用那把钢刀,砍死过不少鬼子,传到这一辈,不知为何走上了挖蘑菇的路。
第三个人叫罗德仁,没什么特别的本事,但此人心思很灵敏,足智多谋,凭借着他的聪明,已经在道上混了十来年,大有名气。
当时,卫光头接到消息,此次行动被一伙儿条子给盯上了,原计划是带着我和豆腐一起走,后来不得不四人临时启程,未免手机被监控,因此事后连手机都没有用。
几人乔装打扮,改头换面,由卫光头靠着鬼王遇龙杯里的信息,带着三人一路往凤嘴村而去,这一路的艰辛自然不必说。
三人在白天到达了凤嘴村,那是个早已经破烂不堪,连正经房屋都没剩下几间的古村。与其说是村,到不如说是遗迹好一些。
这四人自然不懂得什么望气发墓,因此要想找到墓的准确地点,就得下探铲摸索。当然,山头那么大,也不是瞎摸索,否则到处打洞下铲,那得打到猴年马月?
下探铲找墓,不是到处打洞碰运气,而是要结合历代的葬俗来判断下铲的大体位置。
自汉代以后,就有葬山不葬顶,埋坡不埋岭的葬俗,包括现在都一直沿用。
中国的葬俗,繁复杂多,涉及广泛,非一语可以言说,但总归起来,也有一套规矩,这些规矩被盗墓贼千年总结下来,形成了铁一样的定律。
这个在行业内有句口诀:春秋战国山顶找,秦汉皇陵山岭捞;东汉南北在山腰,隋唐粽子坡下寝,明清见气就起灵。
这句口诀流传广泛,意思很明确:春秋战国的墓,埋在山顶高处,秦汉则在山岭,讲究开山为陵。东汉和南北魏晋时期的墓葬,大多埋在山腰;隋朝、唐朝至宋朝,则一般在山腰坡下面。
明清时期,墓葬形式更为广泛,对于具体地点就没有那么死板,遇见好穴就下葬,但总体来说,还是遵从‘葬山不葬顶’的原则。
这几句盗墓贼千百年来总结出的口诀,在第一次‘招安’后,紧跟着便传入了考古队,并且广泛运用,屡试不爽,气的盗墓贼一个个咬牙切齿。
四人到达凤嘴村时是白天,盗墓挖蘑菇,一般都是趁着夜间干活,好避开人。但这深山里,没有人烟,也不用忌讳,几人立刻开始找墓。
遵从葬山不葬顶,埋坡不埋岭的葬俗,几人将这个公主墓的位置,锁定在了山脚以下。
在鬼王遇龙杯中,卫光头得到过一个信息,那就是墓前有神泉,也就是说有一处水眼或者湖泊一类的东西,按照这两个标准,然后再下探铲,墓室的位置,应该很容易就可以找出来。
几人收拾了吃食,便带着工具下山,寻找有水眼的地方,很快便发现了一处湖泊。
那湖泊并不大,周围遍布着芦苇,水面雾气蒙蒙,隐约可听闻水鸟的声音,犹如仙境。
卫光头拥有很丰富的经验,他结合那处湖泊的位置,然后测量高度和山势,估算出了两个位置,让众人在这两个位置上打‘梅花洞’。
梅花洞五个孔为一组,用来探测墓穴的位置,卫光头等人打了一下午的梅花洞,将两个位置摸了个透,探洞打了数百个。卫光头蹲着身体,将探铲带出来的土,一一放在眼前观看。
看土辨穴是卫光头的拿手好戏,可惜他看了一下午,眉头一直紧皱,直到快要入夜,两个地方也布满了探洞,卫光头才叹息道:“这两个位置都没有,看来咱们估计错误。现在时间已晚,回村里过一夜,明天再继续。”
几人一下午功夫虽然功亏一篑,但也没有太失望,毕竟大体位置已经确定了,剩下的探墓,需要的就是耐心,盗墓这一行,不仅得有技术有胆量,还得能吃苦,耐得住寂寞。
几人扛着工具回风嘴村,进了村后升起篝火睡觉,为了安全起见,防止山间有什么蛇虫猛兽,几人轮流安排了守夜。
守夜第一班的就是吕肃。
此人身体修长挺拔,肌肉精悍,时常面带笑容,显得温文儒雅,背后的一柄钢刀却是威力无穷,他坐在篝火前,钢刀插在一旁,双手环胸,闭目养神。
夜色浓重,一转眼就到了换班的时候,冯鬼手是第二班,他被吕肃叫醒,打着哈欠起来守夜。此时正是刚醒,睡意未褪,眼色迷蒙,朦胧间,忽然看见村子尽头出现了几个鬼鬼祟祟的人影。
这村子,其实早已经只剩下残留的石基,余下的便是几间歪歪扭扭,破了一半的木房子,其余地方空旷一片,被树木和各种植物占领,视线很不开阔。
这大半夜,猛然看见几个人影,冯鬼手睡意一下子就醒了,但他是个警惕的人,心想难道是条子追上来了?若真是如此,自己一个人可对付不了,当即叫醒了卫光头等人。
所有人中,只有卫光头带了手枪,盗墓的人一般不带热武器,因为下了墓,容易遇见的危险,大多是来自于蛇虫鼠蚁一类,再不然就是粽子,不管是哪一样,枪都无法对付,因此挖蘑菇时,更多的倾向于冷兵器,比如吕肃的钢刀。
卫光头手里带着的手枪,估计是用来防备条子的,几人醒了后,冯鬼手示意他们朝村子尽头的地方看,几人立刻看到了那几个鬼祟的人影,睡意顿消,四人都是老手,没人说话,由卫光头打了个手势,便迂回着,悄无声息,朝那几个人影靠过去。
黑暗中,那几个人影,仿佛发现了卫光头四人的用途,立刻掉转身往山下走,四人忙追了上去。黑暗中,只见前方黑暗中的人影,身形模糊不清,男女不辨。几人一番猛追,追着追着,头脑机灵的罗德仁,忽然一摆手,道:“不对,前面那些人,手里既没有火把,又没有手电筒,他们是怎么看路的?如何在黑暗中一路疾行?甚至咱们都追不上?”
罗德仁这么一说,其余三人猛的反应过来,顿时惊出了一身冷汗。
不错,我们打着手电筒,在黑夜中尚且难行,前方的人影,完全没有光源,他们是怎么辨别路径的?难道说,他们根本就不是人?
四人心中齐刷刷浮现了这个念头,而就在此时,前方模模糊糊的人影,也猛的停了下来,那模样,仿佛就是在等卫光头一行人追上去似的。
事到如今,谁还敢追?
这几人都是倒斗挖蘑菇的老手,胆子自然不小,但也不是冲撞鲁莽之辈,明知有问题,自然不可能这时候追上去,一时间,黑暗中,两拨人齐刷刷的挺下。
前面的,究竟是人是鬼?
卫光头是这次的‘投资人’,队伍里的掌眼,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他静默了片刻,抬起手枪,朝着前方黑暗中开了三枪。虽然黑夜里不好瞄准,但前方的几人靠的很近,这个几率,瞎猫都能碰上死耗子。
谁知三枪过后,前方的那几个人影,依然不为所动,仿佛子弹根本就没有打到他们,但这根本不可能!
卫光头也是见多识广,心想:莫非前方的东西,真的不是人?
他不由侧头,对吕肃说道:“吕爷,该您上了。”吕肃手里的钢刀,乃是祖传的,几百年来,刀上也不知沾染了多少人血,绝对是一把凶刀,据说凶刀可以辟邪,这刀最大的用处就是砍粽子,一刀下去,甭管多坚硬的粽子,都能脑袋分家。
第六十七章 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