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 作者:马口铁
170 基尔波诺斯(上)
军委围绕如何撤退的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虽然托洛茨基和斯维尔德洛夫都倾向于图哈切夫斯基的先稳固防线再撤退的方案,但是军事素养更好的伏龙芝、乌博列维奇、阿尔克斯尼斯和特里安达菲洛夫的强力反对下,该方案被无情的否决了。
李晓峰的方案被通过,撤退行动必须立刻展开,而至关重要的就是由哪些部队负责殿后阻击。实话实说,这是一个相当残酷的任务,几乎等同于自我牺牲。
而如今处于第一线同德军对峙的部队无疑都是红军最精华的力量所在,手心手背都是肉,牺牲谁能忍心呢?
“越是精锐的部队就越是要为苏联的整体利益服务,就越应该勇于承担责任。”李晓峰如是说道,“近卫第一机械化军必须带头留下!”
近卫第一机械化军事图哈切夫斯基的心头肉,也是之前军委的重点建设部《无》《错》队,图帅重新上台之后,第一时间就把这个亲儿子抢了回来,将罗科索夫斯基调去了第九机械化军当军长。
当时,图哈切夫斯基的做法让李晓峰是相当的恼火,倒不是不忿图哈切夫斯基抢走了近卫第一机械化军,而是恼火图哈切夫斯基竟然只将罗科索夫斯基平调到第九机械化军,按照罗科索夫斯基的资历,完全可以提升为集团军副司令或者参谋长,军衔怎么也得提一级。可图哈切夫斯基却一毛不拔,甚至还暗地里压了罗科索夫斯基一把:“该同志在任第一机械化军军长时,并没能完全领会大纵深作战的精髓。还需要锻炼!”
这样的评语是很不负责任的。如果不是当时大战在即。不宜同图哈切夫斯基掰扯,李晓峰绝对要给他一点颜色看看。而现在,在决定谁垫背的时候,李晓峰就开了一枪,你图哈切夫斯基不是牛逼,不是不给面子吗?那我也没必要给你面子,你的心腹爱将就死在那儿吧!
当时图哈切夫斯基的脸刷的就白了,直勾勾的盯着李晓峰。仿佛要咬人一样。不过李晓峰却毫不退让的说道:“作为红军的重点建设部队,难道不需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这句话给图哈切夫斯基哏得够呛,因为他刚想说近卫第一机械化军是精锐部队,用来阻击牺牲太不值得了。谁想到李晓峰偏偏要强调模范带头作用,其潜台词很清楚:“近卫第一机械化军之前待遇冠绝全军,有最好的武器、配置好的军官和最好的士兵,补给优先级别也从来都是第一位的,总不能只能你们吃肉不啃骨头吧?”
尤其是伏龙芝也补充了一句:“让近卫第一机械化军留下阻击敌人,有代表意义,也容易做其他部队的工作。我认为很合理!”
图哈切夫斯基这回真的着急了,忙不迭的建议道:“那应该将该军优秀的军官撤出来吧?让他们就这么牺牲太可惜了!”
这话不光李晓峰不爱听。伏龙芝更是生气:“图哈切夫斯基同志,你这是什么意思?你的意思是说让其他同志去送死?这是什么搞法?!享福的时候一拥而上,受难的时候就想拔腿走人,这还算什么共产党员!一个军官也不准调动,是谁的职责谁就必须承担起来!”
伏龙芝的话决定了近卫第一机械化军的命运,不过李晓峰并没有把事情做得太绝,而是立刻就建议道:“当然,我们不能让掩护主力突围的阻击部队就这么飞灰湮灭,应当给这些部队留下一部分种子,将伤员、之前曾获得过红旗勋章以上嘉奖的部分军官和士兵调走,拟每个师抽调一千人。今后将优先重建该部队!”
这么一来反对的阻力就更小了,不过具体实施的时候却出现了意外情况,当政委们向部队传达这一精神时,按计划应该抽调出来作为种子的那一部分军官和士兵却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兄弟,甚至有苏联英雄如此说道:“没有其他的战友和同志,我也无法获得这个荣誉(指苏联英雄称号),现在让我一个人苟且偷生,这我无论如何也做不到。请让我跟我的同志们呆在一起!”
政委们费了极大的力气,几乎是用枪逼着才凑够了“种子”的数量,而在接下来离别的时候,不管是留下的人还是离开的人均是抱头痛哭。
永别了,战友们!一定会有那一天,你们会重返这片战场,那时候请带给我一朵向日葵(苏联国花)。
8月3日,红军大规模的撤退行动开始了,几乎平均每个集团军都留下了大约一个军的兵力阻击敌人。也就是说,不出意外的话,这一战下来红军在西线的部队就消失了三分之一。
“新兵的训练以及从其他军区抽调部队必须立刻开展,可以预见,就算我们能在明斯克、基辅一线稳固战线,敌人也会发动疯狂的攻势。为了不使全盘崩溃,我们需要尽快的弥补之前的损失!”伏龙芝忧心忡忡的说道。
“预计在八月底,我们还能动员大约三百万预备力量。”托洛茨基如是说道。
说到这,不得不感谢一点,为了应对这场战争,苏联从三十年代初期就在做准备,比历史上要充分得多,相当一部分适龄青年都经过了初级军事训练。其中最值得称道的就是十万飞行员和百万驾驶员培训计划。
从1933年开始,苏联政府就开始建立大量的飞行和驾驶俱学校,通过长期分级明确的培训制度,用了7年多的时间培训出了大约十万名飞行员和接近一百万驾驶员。尤其要注意的是,这一百万驾驶员,可不是仅仅会开汽车的那种,其中绝大多数都能驾驶履带车辆,并具备一定的修理技术。这也就让红军在未来的战争中基本上不用为飞行员和坦克手发愁了。
至少托洛茨基现在是不担心人的问题。他更操心的是飞机和坦克以及其他技术兵器的数量问题。
“根据统计。截止到7月25日。我军共损失坦克2700余辆,装甲车1800余台,各型火炮千余门,战斗机1300架,轰炸机、攻击机1000架,汽车两万余辆,车头500台。其中绝大部分已经完全损毁,不具备修复价值……”
托洛茨基报数据的意思很明确。那就是接下来扩充军队,武器怎么解决?这些损失足够苏联的重工业大跃进一次了。当然,此时托洛茨基提这个话题,未尝没有为图哈切夫斯基报仇的意思,毕竟刚才李晓峰可是给图帅逼得够呛,于情于理托洛茨基都必须有所表示。
可是李晓峰早就料到托洛茨基要在这个问题上做文章,他提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反正没能让托洛茨基在这个问题上抓到一点把柄,甚至他超高的工作效率得到了伏龙芝的高度赞赏:“安德烈同志的工作是不可思议的,在极短的时间内。他就将苏联动员了起来,各行各业完全进入到了战时状态。可以24小时不停歇的开展工作。而此时,我们的敌人却还沉醉在之前的胜利当中,柏林、巴黎都是歌舞升平,完全可以这么说,德国人不是在1945年才输掉这场战争的,在1941年,不,应该说在1933年他们就输了!”
不过苏联的工业机器高速运转,却暂时无法让红军在前线摆脱被动。很快德国人就察觉了红军的企图,立刻开始了所谓的追歼作战,企图打穿红军的防线向纵深高速穿插,然后一举将红军的主力包围并消灭。
先说说当时战场上的态势,德军中央集团军一部分主力正在围歼被包围的红军第3和第10集团军,不过这两个集团军的抵抗相当的激烈,一次次挫败了德军早日结束围歼作战的企图。
而另一方面,以中央集团军群另一部以及北方集团军群主力和相当一部分德军预备队为主的进攻部队,在东波兰的上马乌基尼亚—科苏夫—索科武夫—莫尔迪—缅济热茨—帕尔切夫—卢巴尔图夫—卢布林一线对峙。其中德军的主要进攻点是上马乌基尼亚、莫尔迪、缅济热茨和卢布林。
在这四个方向,德军不断地投入兵力进行试探,尤其是上马乌基尼亚和缅济热茨,德军更是将第一和第二坦克集群压了过去,企图一举达成突破,向明斯克方向进击。
能不能守住上马乌基尼亚和缅济热茨,这就关系到红军主力部队能不能安全撤退,一旦有个闪失,将影响红军全盘的撤退计划。其中近卫第一机械化军就镇守上马乌基尼亚。
时任近卫第一机械化军近卫第一坦克师师长的彼得罗夫斯基(就是某仙人的狱友)少将在战后回忆道(近卫第一机械化军主力被歼灭之后,以彼得罗夫斯基为首的少量部队穿越了包围圈,向着东普鲁士方向突围,最终有大约两千名士兵经历重重艰险抵达了东普鲁士):“在下午的作战会议上,按例我向军长报告了前线的情况,不过很快军长就告诉我,我们军必须留下来殿后阻击敌人,他让我选拔出一些种子送走,并指示我:‘一定要坚守阵地,决不能后退一步,哪怕是将所有的部队都打完也在所不惜!’。他狰狞的眼神告诉我这绝对不是开玩笑,近卫第一机械化军到了为国捐躯的时候了!”
彼得罗夫斯基彻底的贯彻了这一指示,在极短的时间内将上马乌基尼亚变成了一块铁板,在未来的一个星期中,顶住了德军第一坦克集群的数十次攻击,击毁了超过三百辆坦克和二十架飞机。
不过暂时我们要说的不是彼得罗夫斯基的故事,而是第三集团最后的浴血奋战。在8月3日,就在军委决定大撤退的同时,包围圈中的第三和第十集团军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其中第十集团军已经基本被歼灭,包括集团军军长、参谋长在内的所有高级军官全部壮烈牺牲,包围圈里残存的部队全部由基尔波诺斯上将统一指挥。
当然,统一是统一了。但战斗力真心是不剩多少了。在此时。两个集团军已经只剩下五万余人在继续战斗,其余要么死了、要么被俘或者从认为的失踪了。
甚至一度基尔波诺斯上将亲自上阵,指挥一个反坦克炮组在短时间内摧毁了德军的五辆坦克,其中至少有一辆是他亲自操刀的……现实是残酷的,苏莱尤维克郊外根本就无险可守,用基尔波诺斯上将本人的话说:“在苏莱尤维克,从地上铲出几锹土,堆上几个沙包就算是工事(引自基尔波诺斯上将本人的战地日记。这份宝贵的资料在最后时刻来临之前由其参谋带走,他是整个第三、第十集团群活着突出包围圈幸存下来的131个人之一。”
话虽然有点夸张,但是司令官寥寥数语也凸显出了形式的严峻,情况真有那么糟糕吗?
实事求是的说,真有!按照军委之前就地防御等待救援的指示,第三和第十集团军在野地里构筑了一片半径五到十公里的“堡垒”防御圈。不过,因为缺乏重型机械,紧急挖掘的战壕虽然遍布“堡垒”,但绝大多数都不合格,一个一米八的斯拉夫大汉往战壕里以蹲。弓着腰有时也要露出一个脑袋在外面,而战壕上更是缺乏由重武器构成的支撑点。
更糟糕的是弹药缺乏让基尔波诺斯上将大伤脑筋。尤其是榴弹和高射炮弹,几乎都是打了今天没有明天的那种。指望空运更是一点儿戏都没有,野地里可没有机场,而在德军的炮火封锁下,也没有飞机能够降落。
基尔波诺斯只能寄希望空军能给力一点,多空投一些给养,不过问题是,因为战场过于狭小,而且德军又掌控了制空权,空军的运输机只能高空空投,而空军的运输机又相当有限,这导致空投下的那点儿本来就很少的给养相当一部分还落在了德军那边。
久经考验的基尔波诺斯很清楚,第三和第十集团军覆灭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而这个时间很快就明着摆在了基尔波诺斯面前,在八月三日,当军委向他传达了解围无望令你部继续坚守的命令后,他就知道最后的时刻要到了。
基尔波诺斯并不打算投降,作为一个军人,一个共产党员,他有属于自己的骄傲,他宁愿站着死也不愿意跪着活。在当天,他向包围圈里的部队下达了一项指示:“不愿意继续战斗的人,可以放下武器走出战壕向德国杂碎投降,作为军人你们已经尽力了,我不怪你们。愿意和我一块共赴国难的可以留下,接下来第三和第十集团将会战斗至不剩一个人,永别了,同志们!”
不能说第三集团军和第十集团军没有一个人选择投降,但可以肯定,那一部分绝对是少数,至少在基尔波诺斯下达了这一命令之后,他的部队并没有显著减少,在接下来的半个月中,他和他的小伙子们确实做到了战斗至一个不剩。至少德军最后抓住的俘虏都是因为饥饿和极度的疲劳或者重伤而不能动弹的红军战士,有多少呢?不超过1000人。
对于两个合起来几乎有三十万人的庞大集团军而言,最后仅仅为德军贡献了不到五万俘虏,而且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在被包围之初的混乱中被俘的,这个比例可以说是惊人。除了东亚战场少数鬼子做到了类似的事,也就在没有其他了。
对于苏联红军的顽强,套用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博克的话来说:“在苏莱尤维克这个豆大的鬼地方,我们遇上了一群有着极高战斗素养的斯拉夫人,这帮该死的俄国佬,让我伤透了脑筋……”
在八月四日凌晨,察觉到红军救援部队主力开始撤退之后,德军陡然加强了对第三和第十集团军的打击力度。静悄悄的黎明过后,漫天飞舞的炮弹宣告了德军进攻的开始。成群结队的二号坦克和三号坦克在装甲掷弹兵的掩护下向红军的阵地发动了一轮轮潮水般的进攻。
面对着众多的敌人,红军战士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气和斗志,不止一次有战士抱着炸药包同敌人坦克同归于尽,不止一次有红军战士打掉最后一颗子弹,然后毅然决然的拉响手榴弹冲向涌上来的敌人,他们用最顽强的斗志和不朽的精神告诉了德国人钢铁是怎么炼成的!
激烈而残酷的战斗从黎明一直持续到日落,真不知道德国佬是怎么想的,在这天晚上,他们居然冒冒失失的派出了谈判代表,以胜利者的姿态要求基尔波诺斯和他的小伙子们立刻放下武器投降。
这种自讨没趣的做法非但没有任何意义,反而还会适得其反为了保卫祖国,为了捍卫苏联红军的荣誉,尊严感和使命感驱使每一个第三和第十集团军官兵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ps:鞠躬感谢去死团团员、胖子飞啊飞、大爆炸理论、彪骑兵和hzangdd同志!
170基尔波诺斯(上:
170 基尔波诺斯(上)
170 基尔波诺斯(上)
军委围绕如何撤退的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虽然托洛茨基和斯维尔德洛夫都倾向于图哈切夫斯基的先稳固防线再撤退的方案,但是军事素养更好的伏龙芝、乌博列维奇、阿尔克斯尼斯和特里安达菲洛夫的强力反对下,该方案被无情的否决了。
李晓峰的方案被通过,撤退行动必须立刻展开,而至关重要的就是由哪些部队负责殿后阻击。实话实说,这是一个相当残酷的任务,几乎等同于自我牺牲。
而如今处于第一线同德军对峙的部队无疑都是红军最精华的力量所在,手心手背都是肉,牺牲谁能忍心呢?
“越是精锐的部队就越是要为苏联的整体利益服务,就越应该勇于承担责任。”李晓峰如是说道,“近卫第一机械化军必须带头留下!”
近卫第一机械化军事图哈切夫斯基的心头肉,也是之前军委的重点建设部《无》《错》队,图帅重新上台之后,第一时间就把这个亲儿子抢了回来,将罗科索夫斯基调去了第九机械化军当军长。
当时,图哈切夫斯基的做法让李晓峰是相当的恼火,倒不是不忿图哈切夫斯基抢走了近卫第一机械化军,而是恼火图哈切夫斯基竟然只将罗科索夫斯基平调到第九机械化军,按照罗科索夫斯基的资历,完全可以提升为集团军副司令或者参谋长,军衔怎么也得提一级。可图哈切夫斯基却一毛不拔,甚至还暗地里压了罗科索夫斯基一把:“该同志在任第一机械化军军长时,并没能完全领会大纵深作战的精髓。还需要锻炼!”
这样的评语是很不负责任的。如果不是当时大战在即。不宜同图哈切夫斯基掰扯,李晓峰绝对要给他一点颜色看看。而现在,在决定谁垫背的时候,李晓峰就开了一枪,你图哈切夫斯基不是牛逼,不是不给面子吗?那我也没必要给你面子,你的心腹爱将就死在那儿吧!
当时图哈切夫斯基的脸刷的就白了,直勾勾的盯着李晓峰。仿佛要咬人一样。不过李晓峰却毫不退让的说道:“作为红军的重点建设部队,难道不需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这句话给图哈切夫斯基哏得够呛,因为他刚想说近卫第一机械化军是精锐部队,用来阻击牺牲太不值得了。谁想到李晓峰偏偏要强调模范带头作用,其潜台词很清楚:“近卫第一机械化军之前待遇冠绝全军,有最好的武器、配置好的军官和最好的士兵,补给优先级别也从来都是第一位的,总不能只能你们吃肉不啃骨头吧?”
尤其是伏龙芝也补充了一句:“让近卫第一机械化军留下阻击敌人,有代表意义,也容易做其他部队的工作。我认为很合理!”
图哈切夫斯基这回真的着急了,忙不迭的建议道:“那应该将该军优秀的军官撤出来吧?让他们就这么牺牲太可惜了!”
这话不光李晓峰不爱听。伏龙芝更是生气:“图哈切夫斯基同志,你这是什么意思?你的意思是说让其他同志去送死?这是什么搞法?!享福的时候一拥而上,受难的时候就想拔腿走人,这还算什么共产党员!一个军官也不准调动,是谁的职责谁就必须承担起来!”
伏龙芝的话决定了近卫第一机械化军的命运,不过李晓峰并没有把事情做得太绝,而是立刻就建议道:“当然,我们不能让掩护主力突围的阻击部队就这么飞灰湮灭,应当给这些部队留下一部分种子,将伤员、之前曾获得过红旗勋章以上嘉奖的部分军官和士兵调走,拟每个师抽调一千人。今后将优先重建该部队!”
这么一来反对的阻力就更小了,不过具体实施的时候却出现了意外情况,当政委们向部队传达这一精神时,按计划应该抽调出来作为种子的那一部分军官和士兵却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兄弟,甚至有苏联英雄如此说道:“没有其他的战友和同志,我也无法获得这个荣誉(指苏联英雄称号),现在让我一个人苟且偷生,这我无论如何也做不到。请让我跟我的同志们呆在一起!”
政委们费了极大的力气,几乎是用枪逼着才凑够了“种子”的数量,而在接下来离别的时候,不管是留下的人还是离开的人均是抱头痛哭。
永别了,战友们!一定会有那一天,你们会重返这片战场,那时候请带给我一朵向日葵(苏联国花)。
8月3日,红军大规模的撤退行动开始了,几乎平均每个集团军都留下了大约一个军的兵力阻击敌人。也就是说,不出意外的话,这一战下来红军在西线的部队就消失了三分之一。
“新兵的训练以及从其他军区抽调部队必须立刻开展,可以预见,就算我们能在明斯克、基辅一线稳固战线,敌人也会发动疯狂的攻势。为了不使全盘崩溃,我们需要尽快的弥补之前的损失!”伏龙芝忧心忡忡的说道。
“预计在八月底,我们还能动员大约三百万预备力量。”托洛茨基如是说道。
说到这,不得不感谢一点,为了应对这场战争,苏联从三十年代初期就在做准备,比历史上要充分得多,相当一部分适龄青年都经过了初级军事训练。其中最值得称道的就是十万飞行员和百万驾驶员培训计划。
从1933年开始,苏联政府就开始建立大量的飞行和驾驶俱学校,通过长期分级明确的培训制度,用了7年多的时间培训出了大约十万名飞行员和接近一百万驾驶员。尤其要注意的是,这一百万驾驶员,可不是仅仅会开汽车的那种,其中绝大多数都能驾驶履带车辆,并具备一定的修理技术。这也就让红军在未来的战争中基本上不用为飞行员和坦克手发愁了。
至少托洛茨基现在是不担心人的问题。他更操心的是飞机和坦克以及其他技术兵器的数量问题。
“根据统计。截止到7月25日。我军共损失坦克2700余辆,装甲车1800余台,各型火炮千余门,战斗机1300架,轰炸机、攻击机1000架,汽车两万余辆,车头500台。其中绝大部分已经完全损毁,不具备修复价值……”
托洛茨基报数据的意思很明确。那就是接下来扩充军队,武器怎么解决?这些损失足够苏联的重工业大跃进一次了。当然,此时托洛茨基提这个话题,未尝没有为图哈切夫斯基报仇的意思,毕竟刚才李晓峰可是给图帅逼得够呛,于情于理托洛茨基都必须有所表示。
可是李晓峰早就料到托洛茨基要在这个问题上做文章,他提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反正没能让托洛茨基在这个问题上抓到一点把柄,甚至他超高的工作效率得到了伏龙芝的高度赞赏:“安德烈同志的工作是不可思议的,在极短的时间内。他就将苏联动员了起来,各行各业完全进入到了战时状态。可以24小时不停歇的开展工作。而此时,我们的敌人却还沉醉在之前的胜利当中,柏林、巴黎都是歌舞升平,完全可以这么说,德国人不是在1945年才输掉这场战争的,在1941年,不,应该说在1933年他们就输了!”
不过苏联的工业机器高速运转,却暂时无法让红军在前线摆脱被动。很快德国人就察觉了红军的企图,立刻开始了所谓的追歼作战,企图打穿红军的防线向纵深高速穿插,然后一举将红军的主力包围并消灭。
先说说当时战场上的态势,德军中央集团军一部分主力正在围歼被包围的红军第3和第10集团军,不过这两个集团军的抵抗相当的激烈,一次次挫败了德军早日结束围歼作战的企图。
而另一方面,以中央集团军群另一部以及北方集团军群主力和相当一部分德军预备队为主的进攻部队,在东波兰的上马乌基尼亚—科苏夫—索科武夫—莫尔迪—缅济热茨—帕尔切夫—卢巴尔图夫—卢布林一线对峙。其中德军的主要进攻点是上马乌基尼亚、莫尔迪、缅济热茨和卢布林。
在这四个方向,德军不断地投入兵力进行试探,尤其是上马乌基尼亚和缅济热茨,德军更是将第一和第二坦克集群压了过去,企图一举达成突破,向明斯克方向进击。
能不能守住上马乌基尼亚和缅济热茨,这就关系到红军主力部队能不能安全撤退,一旦有个闪失,将影响红军全盘的撤退计划。其中近卫第一机械化军就镇守上马乌基尼亚。
时任近卫第一机械化军近卫第一坦克师师长的彼得罗夫斯基(就是某仙人的狱友)少将在战后回忆道(近卫第一机械化军主力被歼灭之后,以彼得罗夫斯基为首的少量部队穿越了包围圈,向着东普鲁士方向突围,最终有大约两千名士兵经历重重艰险抵达了东普鲁士):“在下午的作战会议上,按例我向军长报告了前线的情况,不过很快军长就告诉我,我们军必须留下来殿后阻击敌人,他让我选拔出一些种子送走,并指示我:‘一定要坚守阵地,决不能后退一步,哪怕是将所有的部队都打完也在所不惜!’。他狰狞的眼神告诉我这绝对不是开玩笑,近卫第一机械化军到了为国捐躯的时候了!”
彼得罗夫斯基彻底的贯彻了这一指示,在极短的时间内将上马乌基尼亚变成了一块铁板,在未来的一个星期中,顶住了德军第一坦克集群的数十次攻击,击毁了超过三百辆坦克和二十架飞机。
不过暂时我们要说的不是彼得罗夫斯基的故事,而是第三集团最后的浴血奋战。在8月3日,就在军委决定大撤退的同时,包围圈中的第三和第十集团军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其中第十集团军已经基本被歼灭,包括集团军军长、参谋长在内的所有高级军官全部壮烈牺牲,包围圈里残存的部队全部由基尔波诺斯上将统一指挥。
当然,统一是统一了。但战斗力真心是不剩多少了。在此时。两个集团军已经只剩下五万余人在继续战斗,其余要么死了、要么被俘或者从认为的失踪了。
甚至一度基尔波诺斯上将亲自上阵,指挥一个反坦克炮组在短时间内摧毁了德军的五辆坦克,其中至少有一辆是他亲自操刀的……现实是残酷的,苏莱尤维克郊外根本就无险可守,用基尔波诺斯上将本人的话说:“在苏莱尤维克,从地上铲出几锹土,堆上几个沙包就算是工事(引自基尔波诺斯上将本人的战地日记。这份宝贵的资料在最后时刻来临之前由其参谋带走,他是整个第三、第十集团群活着突出包围圈幸存下来的131个人之一。”
话虽然有点夸张,但是司令官寥寥数语也凸显出了形式的严峻,情况真有那么糟糕吗?
实事求是的说,真有!按照军委之前就地防御等待救援的指示,第三和第十集团军在野地里构筑了一片半径五到十公里的“堡垒”防御圈。不过,因为缺乏重型机械,紧急挖掘的战壕虽然遍布“堡垒”,但绝大多数都不合格,一个一米八的斯拉夫大汉往战壕里以蹲。弓着腰有时也要露出一个脑袋在外面,而战壕上更是缺乏由重武器构成的支撑点。
更糟糕的是弹药缺乏让基尔波诺斯上将大伤脑筋。尤其是榴弹和高射炮弹,几乎都是打了今天没有明天的那种。指望空运更是一点儿戏都没有,野地里可没有机场,而在德军的炮火封锁下,也没有飞机能够降落。
基尔波诺斯只能寄希望空军能给力一点,多空投一些给养,不过问题是,因为战场过于狭小,而且德军又掌控了制空权,空军的运输机只能高空空投,而空军的运输机又相当有限,这导致空投下的那点儿本来就很少的给养相当一部分还落在了德军那边。
久经考验的基尔波诺斯很清楚,第三和第十集团军覆灭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而这个时间很快就明着摆在了基尔波诺斯面前,在八月三日,当军委向他传达了解围无望令你部继续坚守的命令后,他就知道最后的时刻要到了。
基尔波诺斯并不打算投降,作为一个军人,一个共产党员,他有属于自己的骄傲,他宁愿站着死也不愿意跪着活。在当天,他向包围圈里的部队下达了一项指示:“不愿意继续战斗的人,可以放下武器走出战壕向德国杂碎投降,作为军人你们已经尽力了,我不怪你们。愿意和我一块共赴国难的可以留下,接下来第三和第十集团将会战斗至不剩一个人,永别了,同志们!”
不能说第三集团军和第十集团军没有一个人选择投降,但可以肯定,那一部分绝对是少数,至少在基尔波诺斯下达了这一命令之后,他的部队并没有显著减少,在接下来的半个月中,他和他的小伙子们确实做到了战斗至一个不剩。至少德军最后抓住的俘虏都是因为饥饿和极度的疲劳或者重伤而不能动弹的红军战士,有多少呢?不超过1000人。
对于两个合起来几乎有三十万人的庞大集团军而言,最后仅仅为德军贡献了不到五万俘虏,而且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在被包围之初的混乱中被俘的,这个比例可以说是惊人。除了东亚战场少数鬼子做到了类似的事,也就在没有其他了。
对于苏联红军的顽强,套用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博克的话来说:“在苏莱尤维克这个豆大的鬼地方,我们遇上了一群有着极高战斗素养的斯拉夫人,这帮该死的俄国佬,让我伤透了脑筋……”
在八月四日凌晨,察觉到红军救援部队主力开始撤退之后,德军陡然加强了对第三和第十集团军的打击力度。静悄悄的黎明过后,漫天飞舞的炮弹宣告了德军进攻的开始。成群结队的二号坦克和三号坦克在装甲掷弹兵的掩护下向红军的阵地发动了一轮轮潮水般的进攻。
面对着众多的敌人,红军战士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气和斗志,不止一次有战士抱着炸药包同敌人坦克同归于尽,不止一次有红军战士打掉最后一颗子弹,然后毅然决然的拉响手榴弹冲向涌上来的敌人,他们用最顽强的斗志和不朽的精神告诉了德国人钢铁是怎么炼成的!
激烈而残酷的战斗从黎明一直持续到日落,真不知道德国佬是怎么想的,在这天晚上,他们居然冒冒失失的派出了谈判代表,以胜利者的姿态要求基尔波诺斯和他的小伙子们立刻放下武器投降。
这种自讨没趣的做法非但没有任何意义,反而还会适得其反为了保卫祖国,为了捍卫苏联红军的荣誉,尊严感和使命感驱使每一个第三和第十集团军官兵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ps:鞠躬感谢去死团团员、胖子飞啊飞、大爆炸理论、彪骑兵和hzangdd同志!
170基尔波诺斯(上:
170 基尔波诺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