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电子帝国 作者:麻辣斯基
第148章 晶圆代工模式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重生电子帝国》更多支持!“在我看来,芯片设计和芯片制造完全可以拆分成两个的公司!芯片设计公司专注于新芯片的研发设计,而晶圆厂专注于降低芯片制造的成本!”李轩笑着说道。
在后世随着晶圆厂造价的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尝试放弃自建晶圆厂,而走所谓“fablight”模式(轻晶圆厂模式,即不再继续投资晶圆厂,不足产能交由晶圆代工厂)。
ad公司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为了减少亏损,它直接自己的晶圆工厂给拆分出去,只专注于芯片研发。而即使是有厂模式最坚定的支持者英特尔公司,也开始把一部分芯片生产外包出去。另一个id(整合组件制造)巨头——三星公司,却开始进入芯片代工业,承接其他公司的订单,与台积电进行竞争。
张仲谋皱了皱眉,思考着在李轩的提议的。
“随着制程技术的不断进步,晶圆生产工艺的投资越来越高,现在主流的光刻机售价在几十万美元,而下一代光刻机造价至少在一百万美元以上!
建设晶圆厂所需的投资越来越高,这就势必要求工厂必须有足够的开工率,才能实现盈亏平衡!而现在大部分晶圆厂只承接自家的生产任务,造成了产能的极大浪费!”李轩解释道。
“如果能把晶圆厂出来,在满足自家芯片的生产任务之余,也可以承接外部订单。无疑可以更好地利用产能!晶圆工艺的更新换代很快,意味着设备折旧费很高,如果能提高开工率,平摊在每块芯片上的折旧成本就会降低!”
“正如你所说,每家芯片公司都有自己的晶圆厂。连自身工厂的产能都无法填满,又怎么会把芯片生产外包!”张仲谋突然笑着问道,似乎在考李轩。
“张先生,你觉得限制进入半导体芯片产业的真正门槛是什么?”李轩没等对方回答,就自问自答的说道,“在我看来最大的门槛就是晶圆厂的投资太高。即使建设一座最小规模、落后工艺的晶圆厂也至少需要几百万美元的投资。
这对大多数有志于加入芯片研发产业的公司来说。是不能承受之重。但如果仅仅只是成立一个纯粹的芯片设计公司,只需几个人,几万美金即可!当出现一家专门的企业,愿意帮他们完成这么巨额的投资,成立一家芯片代工企业承接生产订单。立刻会跟着涌现无数的小型芯片设计公司!”
根据李轩之前收集的资料,张仲谋希望德仪能够继续加大在半导体业务上的投入,技术专注于技术领域。而德仪公司的新任总裁夏柏先生上任后,却开始把公司的重心转移到开发消费性电子产品上。
两人对公司发展理念的分歧,正是后来张仲谋从德仪辞职的最重要原因。这也是李轩下决心,亲自来达拉斯邀请张仲谋加入东方电子的信心所在。
早在六七年前,41岁的张仲谋就已经被升任为德仪公司的资深副总裁,是公司内仅次于董事长和总裁的第三号人物。当时半导体业务占德仪总营收的50%。公司在全世界的6万员工,有一半归张仲谋领导。
当时英特尔公司在存储器领域如日中天,张仲谋却主动挑起dra存储芯片的市场之争。最终让德仪公司硬生生从英特尔口中抢得一块肥肉,被美国杂志评价为“让竞争对手发抖的人”。
这样一个拥有前程似锦的美国梦的牛人,让放弃在德仪公司的高位,到东方电子这家小公司屈就,李轩又需要给出怎样的职位,才能吸引对方?
更重要的是现在的东方电子虽然规模不大。业务却很繁杂,游戏、电脑、软件、半导体都有涉及。某种程度上东方电子的发展模式。也不符合张仲谋专注于一个领域进行深耕的理念。后世台积电就一直只专注于芯片代工领域,几乎没有去涉足下游的消费电子。
“不知张先生有没有兴趣。为东方电子筹建一家专门的芯片生产公司。对半导体产业的新模式做一次伟大的探索,如果晶圆代工模式能够成功,这很可能会深刻改变,整个半导体产业未来的格局!”李轩图穷见匕,终于挑明了此行的目的。
对处在现在地位的张仲谋来说,金钱的吸引力已经不再那么大了。开创一番新的足以载入史册的事业,也许更能打动他。这也很可能是为什会在他四五年后,以五十四岁的年龄,返回台湾进行二次创业的最大原因。
两人在书房谈了大概一个小时,李轩就礼貌的起身告辞离开,返回提前预定好的酒店。张仲谋并没有直接给出答复,只说自己需要考虑。李轩也知道这样一个重大的决定,不可能随便就轻飘飘的答应下来的。
第二天,李轩又在德仪公司的总部,会见了ceo夏柏先生。李轩这次来达拉斯,除了商讨晶圆厂转让之外,还涉及两家公司其他方面的一系列合作协议,比如双方对各自拥有的一部分专利进行相互授权。
东方电子是一家电子新军,自身的专利池几乎空空荡荡。为了下一步发展能更加顺利,取得一些基础专利的授权,是必须要做的一件事。而这方面德仪无疑是很好地合作对象,这家半导体巨头公司的技术积累丝毫不比ib等公司逊色。
而东方电子手中也恰好有一些德仪公司能看上眼的专利,比如运用于abc电脑上的key102键盘专利,德仪就有意把它用在自己的新个人电脑上。
苹果公司的巨大成功,不仅引来了ib这头深蓝巨鳄。同样也让德仪、惠普这些大型公司,对个人计算机市场的垂涎欲滴。新兴的个人电脑市场对德义公司来说还有些陌生,如果能与另一家与苹果公司同样,在这一领域风头正劲的东方电子公司适度交流,无疑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李轩对这些大鳄纷纷涌入个人电脑市场。并不十分排斥和担忧,反正他很快就准备抢在ib前去掀桌子。在一个透明竞争的市场,这些臃肿的大企业效率真的很堪忧,还不如那些山寨小公司对李轩的威胁更大。
整个上午,李轩在德仪一位高管的陪同下,参观了他们位于市郊的一座新工厂。这里将用来生产德州仪器即将上市的个人电脑产品。吃过一顿丰盛的牛排工作餐后,李轩到早已被布置一新的会议室,与夏柏先生一起在几份合作协议上签署了自己的名字。
东方电子为此一共需要向德州仪器公司支付1250万美金,用以获得对方在加州硅谷附近的一座晶圆厂,以及涉及计算机和半导体领域的一百多项专利使用授权。
“夏柏先生。不知道贵公司对高层管理人员的离职有什么限制条件?”李轩举着香槟酒杯,微笑着对身前的这位身材高大的白人老头,试探的问道。
夏柏很快明白了李轩话中的涵义,他摇了摇头:“李先生,只要不损害德州公司的利益,我们对所有员工的职业自由,并不会做出任何限制!”
李轩点了点头,似乎岔开到另一个话题:“贵公司准备进军计算机市场。似乎张仲谋先生并不太同意?”
这在德仪公司内部根本不是一个秘密,张仲谋已经在公司内外多个场合大声疾呼过自己的观点,不管夏柏这位总裁在不在场。也不管其他听着是不是有心。很大程度上,张仲谋这种不愿与人妥协,过于刚烈的性格,也是妨碍他继续在德仪内部升迁的重要原因。
“每个人都有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的权利,这不足为奇!但董事会制定的经营方向,并不会因此而发生改变!”夏柏的脸上丝毫没有不豫之色。依旧是十分绅士的笑容。
“我的东方电子有意邀请张仲谋先生,出任新成立的晶圆厂事业部的负责人!不知道这个唐突的举动。会不会对两家公司的合作产生困扰?”李轩直截了当的问道。
张仲谋即使愿意从德仪离职加盟东方电子,也必须要经过德仪董事会的批准才行。李轩干脆自己挑明了这件事。
夏柏摇了摇头,轻笑道:“这首先需要张本人的同意,如果他确实认为加盟贵公司对未来的发展更有好处,我们虽然表示遗憾,但不会设置特别的障碍!”
李轩不乏恶意的猜想,眼前这位德仪的新掌门人估计是巴不得张仲谋尽快滚蛋。因为后者的一系列言论,对他的权威构成不小的挑战。如果是普通的高管,夏柏自然可以一脚踢开。但张仲谋在德仪公司有二十年的资历,现在的地位完全是靠自己一步步打拼取得的,董事会中他的支持者并不少。
这也是李轩看重张仲谋的原因,因为不管是他在德仪的业绩,还是后来一手打造台积电,都证明了他的能力绝对毋庸置疑。
既然取得了夏柏这位ceo的谅解,李轩的挖角行动不用再那么偷偷摸摸了。当然李玄也不会故意高调,毕竟张仲谋与德仪的合同,还有两三年才到期。
ps:求月票,求订阅,求推荐票!r466
第148章 晶圆代工模式
第148章 晶圆代工模式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重生电子帝国》更多支持!“在我看来,芯片设计和芯片制造完全可以拆分成两个的公司!芯片设计公司专注于新芯片的研发设计,而晶圆厂专注于降低芯片制造的成本!”李轩笑着说道。
在后世随着晶圆厂造价的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尝试放弃自建晶圆厂,而走所谓“fablight”模式(轻晶圆厂模式,即不再继续投资晶圆厂,不足产能交由晶圆代工厂)。
ad公司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为了减少亏损,它直接自己的晶圆工厂给拆分出去,只专注于芯片研发。而即使是有厂模式最坚定的支持者英特尔公司,也开始把一部分芯片生产外包出去。另一个id(整合组件制造)巨头——三星公司,却开始进入芯片代工业,承接其他公司的订单,与台积电进行竞争。
张仲谋皱了皱眉,思考着在李轩的提议的。
“随着制程技术的不断进步,晶圆生产工艺的投资越来越高,现在主流的光刻机售价在几十万美元,而下一代光刻机造价至少在一百万美元以上!
建设晶圆厂所需的投资越来越高,这就势必要求工厂必须有足够的开工率,才能实现盈亏平衡!而现在大部分晶圆厂只承接自家的生产任务,造成了产能的极大浪费!”李轩解释道。
“如果能把晶圆厂出来,在满足自家芯片的生产任务之余,也可以承接外部订单。无疑可以更好地利用产能!晶圆工艺的更新换代很快,意味着设备折旧费很高,如果能提高开工率,平摊在每块芯片上的折旧成本就会降低!”
“正如你所说,每家芯片公司都有自己的晶圆厂。连自身工厂的产能都无法填满,又怎么会把芯片生产外包!”张仲谋突然笑着问道,似乎在考李轩。
“张先生,你觉得限制进入半导体芯片产业的真正门槛是什么?”李轩没等对方回答,就自问自答的说道,“在我看来最大的门槛就是晶圆厂的投资太高。即使建设一座最小规模、落后工艺的晶圆厂也至少需要几百万美元的投资。
这对大多数有志于加入芯片研发产业的公司来说。是不能承受之重。但如果仅仅只是成立一个纯粹的芯片设计公司,只需几个人,几万美金即可!当出现一家专门的企业,愿意帮他们完成这么巨额的投资,成立一家芯片代工企业承接生产订单。立刻会跟着涌现无数的小型芯片设计公司!”
根据李轩之前收集的资料,张仲谋希望德仪能够继续加大在半导体业务上的投入,技术专注于技术领域。而德仪公司的新任总裁夏柏先生上任后,却开始把公司的重心转移到开发消费性电子产品上。
两人对公司发展理念的分歧,正是后来张仲谋从德仪辞职的最重要原因。这也是李轩下决心,亲自来达拉斯邀请张仲谋加入东方电子的信心所在。
早在六七年前,41岁的张仲谋就已经被升任为德仪公司的资深副总裁,是公司内仅次于董事长和总裁的第三号人物。当时半导体业务占德仪总营收的50%。公司在全世界的6万员工,有一半归张仲谋领导。
当时英特尔公司在存储器领域如日中天,张仲谋却主动挑起dra存储芯片的市场之争。最终让德仪公司硬生生从英特尔口中抢得一块肥肉,被美国杂志评价为“让竞争对手发抖的人”。
这样一个拥有前程似锦的美国梦的牛人,让放弃在德仪公司的高位,到东方电子这家小公司屈就,李轩又需要给出怎样的职位,才能吸引对方?
更重要的是现在的东方电子虽然规模不大。业务却很繁杂,游戏、电脑、软件、半导体都有涉及。某种程度上东方电子的发展模式。也不符合张仲谋专注于一个领域进行深耕的理念。后世台积电就一直只专注于芯片代工领域,几乎没有去涉足下游的消费电子。
“不知张先生有没有兴趣。为东方电子筹建一家专门的芯片生产公司。对半导体产业的新模式做一次伟大的探索,如果晶圆代工模式能够成功,这很可能会深刻改变,整个半导体产业未来的格局!”李轩图穷见匕,终于挑明了此行的目的。
对处在现在地位的张仲谋来说,金钱的吸引力已经不再那么大了。开创一番新的足以载入史册的事业,也许更能打动他。这也很可能是为什会在他四五年后,以五十四岁的年龄,返回台湾进行二次创业的最大原因。
两人在书房谈了大概一个小时,李轩就礼貌的起身告辞离开,返回提前预定好的酒店。张仲谋并没有直接给出答复,只说自己需要考虑。李轩也知道这样一个重大的决定,不可能随便就轻飘飘的答应下来的。
第二天,李轩又在德仪公司的总部,会见了ceo夏柏先生。李轩这次来达拉斯,除了商讨晶圆厂转让之外,还涉及两家公司其他方面的一系列合作协议,比如双方对各自拥有的一部分专利进行相互授权。
东方电子是一家电子新军,自身的专利池几乎空空荡荡。为了下一步发展能更加顺利,取得一些基础专利的授权,是必须要做的一件事。而这方面德仪无疑是很好地合作对象,这家半导体巨头公司的技术积累丝毫不比ib等公司逊色。
而东方电子手中也恰好有一些德仪公司能看上眼的专利,比如运用于abc电脑上的key102键盘专利,德仪就有意把它用在自己的新个人电脑上。
苹果公司的巨大成功,不仅引来了ib这头深蓝巨鳄。同样也让德仪、惠普这些大型公司,对个人计算机市场的垂涎欲滴。新兴的个人电脑市场对德义公司来说还有些陌生,如果能与另一家与苹果公司同样,在这一领域风头正劲的东方电子公司适度交流,无疑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李轩对这些大鳄纷纷涌入个人电脑市场。并不十分排斥和担忧,反正他很快就准备抢在ib前去掀桌子。在一个透明竞争的市场,这些臃肿的大企业效率真的很堪忧,还不如那些山寨小公司对李轩的威胁更大。
整个上午,李轩在德仪一位高管的陪同下,参观了他们位于市郊的一座新工厂。这里将用来生产德州仪器即将上市的个人电脑产品。吃过一顿丰盛的牛排工作餐后,李轩到早已被布置一新的会议室,与夏柏先生一起在几份合作协议上签署了自己的名字。
东方电子为此一共需要向德州仪器公司支付1250万美金,用以获得对方在加州硅谷附近的一座晶圆厂,以及涉及计算机和半导体领域的一百多项专利使用授权。
“夏柏先生。不知道贵公司对高层管理人员的离职有什么限制条件?”李轩举着香槟酒杯,微笑着对身前的这位身材高大的白人老头,试探的问道。
夏柏很快明白了李轩话中的涵义,他摇了摇头:“李先生,只要不损害德州公司的利益,我们对所有员工的职业自由,并不会做出任何限制!”
李轩点了点头,似乎岔开到另一个话题:“贵公司准备进军计算机市场。似乎张仲谋先生并不太同意?”
这在德仪公司内部根本不是一个秘密,张仲谋已经在公司内外多个场合大声疾呼过自己的观点,不管夏柏这位总裁在不在场。也不管其他听着是不是有心。很大程度上,张仲谋这种不愿与人妥协,过于刚烈的性格,也是妨碍他继续在德仪内部升迁的重要原因。
“每个人都有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的权利,这不足为奇!但董事会制定的经营方向,并不会因此而发生改变!”夏柏的脸上丝毫没有不豫之色。依旧是十分绅士的笑容。
“我的东方电子有意邀请张仲谋先生,出任新成立的晶圆厂事业部的负责人!不知道这个唐突的举动。会不会对两家公司的合作产生困扰?”李轩直截了当的问道。
张仲谋即使愿意从德仪离职加盟东方电子,也必须要经过德仪董事会的批准才行。李轩干脆自己挑明了这件事。
夏柏摇了摇头,轻笑道:“这首先需要张本人的同意,如果他确实认为加盟贵公司对未来的发展更有好处,我们虽然表示遗憾,但不会设置特别的障碍!”
李轩不乏恶意的猜想,眼前这位德仪的新掌门人估计是巴不得张仲谋尽快滚蛋。因为后者的一系列言论,对他的权威构成不小的挑战。如果是普通的高管,夏柏自然可以一脚踢开。但张仲谋在德仪公司有二十年的资历,现在的地位完全是靠自己一步步打拼取得的,董事会中他的支持者并不少。
这也是李轩看重张仲谋的原因,因为不管是他在德仪的业绩,还是后来一手打造台积电,都证明了他的能力绝对毋庸置疑。
既然取得了夏柏这位ceo的谅解,李轩的挖角行动不用再那么偷偷摸摸了。当然李玄也不会故意高调,毕竟张仲谋与德仪的合同,还有两三年才到期。
ps:求月票,求订阅,求推荐票!r466
第148章 晶圆代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