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灿撂下电话,刚才与福伯就虎博收购渠道以及藏品遴选流程,再度深聊一番。
最近一段时间,赝品闯关的事件,频频发生,今年上半年,就发生近百起赝品闯关事件,好在虎博鉴定师目光还不错,但这种现象,也已经引起福伯的重视。
这件事说起来与卢灿的关系很大,正是因为他的充沛资金导入,才使得虎博的发展变得异常骇人!
发展过快,势必会招人猜忌,更何况虎博藏品来源,本来就不甚干净;资金流旺盛,也会招来不法分子的觊觎。
可是真要让他埋头默默去发展虎博,卢灿绝对不会同意——八十年代,无疑是博物馆做大做强最好的十年。如果真的等到九十年代再发力,那这家博物馆在内陆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将更加难以消除。
没有人比他更清楚,二三十年后内陆收藏界对境外收藏中华文物的“非议”——这种非议,大有“境外博物馆收藏文物,一定来源不正”的趋势,已经远远超过正常博物馆藏品收购范畴。
这是不正确的!
确实,国外博物馆中有许多,都存在大量不合法的收取方式,导致国内古董文物流失,但不可否认,有很多博物馆收藏的文物,它的来源与途径是正规合理的。
正如我们现在看待东瀛收藏的藏品,它们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汉唐宋时代就已经流传过来的,难道说这些中华藏品,东瀛也没有资格展藏?
卢灿想要壮大虎博,现在有着最好时机——内陆的“艺术品创汇”风潮。此时从内陆收购大量“精品藏品”,合理合法!
内陆艺术品创汇最后的落幕在1995年,那时,相关部门终于清晰的意识到,这些摆在柜台上展卖的东西,可不仅仅是艺术品那么简单!
每年从内陆各大友谊商店体系收购到的,以及灰色渠道入库的藏品,是虎博快速扩张的最佳途径,卢灿能放弃?
巨额资金的流入,导致虎博就像一个黑洞,吞噬着一切它自认为有价值的古董文物……
作伪团伙,不盯上才怪!
至于池贵生,福伯对他的印象还不错,似乎并没有什么反常现象。
这就有些奇怪?难道“老池”不是虎博的池贵生?
不管是不是,加强藏品甄选的把关,总没有错。
就在刚才的电话中,卢灿出了个狠招——建议福伯引入香江警务处商业罪案调查科驻场办公——一旦发现有赝品闯关,将直接交付商业罪案调查科,没收赝品并介入调查。
福伯有点犹豫,这种做法,并不符合古董行交易的惯例。可卢灿现在想要给那些赝品制造团伙一点颜色看看!香江没有文物保护部门,最靠近的就是商业罪案调查科。
福伯答应最近两天,问询法务部的意见后,再向警务处递交申请。
卢灿在书房独坐片刻,想了想,拿起电话,拨了出去。
“阿忠,阿木回来了没有?”电话的对象是阿忠。
“没有,不过有消息传回来,他说对方的据点在大屿山。”
大屿山?这是香江最大外岛,其面积要比港岛大一倍,人口却只有港岛的十分之一,濒临珠江口,在香江新机场未曾开建时,这里可以说是香江的偷渡天堂。
“你和阿木说一声,他可以调用数字K杀堂坐馆大澳的人马,明天打草惊蛇,看看对方有什么动向?”卢灿还是觉得有必要探探对方的底细——那四人给他的感觉非同一般。
具体什么感觉?
卢灿本人也算得上是江湖人士,对方身上的那种下九流门派味,他还是很熟悉的。
一大早,卢灿准备前往虎博,结果被阿忠引进来的人堵回书房。
见到来人,卢灿大喜,拍着对方的肩膀,将他推进房间,“潘哥刚回?”
站在他面前的潘云耕,皮肤黝黑锃亮,眼角中带着浓浓笑意,“刚下飞机。”
与潘云耕已经有段时间没有见面,他甚至连卢灿结婚都没有参与,只为了稳住卢家在缅北的产业。
上半年因为缅北护矿队与缅军的对峙,他不能离开。双方和谈后,他又忙于重新整顿护矿队而走不开。
“缅北……”卢灿比划个手势,目光询问。
潘云耕点点头,同样比划了个ok的手势,“基本搞定。”
缅北组织的八二攻势,最终虎头蛇尾,三路大军,除了东北路与缅共东北区、八一五区打得很热闹外,其他两路更像旅游。
当然,发生在缅军北方战区边防警察指挥中心的那场短暂而激烈的战斗,一定是这场武装“旅游”中最让对方不愿回忆的痛点。这场战斗,也使得缅北氏族势力与缅政府之间,深深的埋下一根刺。
缅北护矿队,也在对抗的路上越走越远,他们的实力,只能壮大。最近一段时间,从滇缅边境运送过来的武器,越来越多,跨境的退役军人,也越来越多……
“卢少,我想……拿下果敢!”
卢灿支着手臂,听完潘云耕的介绍,结果被他最后一句话惊得手肘一滑。
割据?卢灿的眉头立即皱了起来。
从商人的角度,他并不希望这种情形出现——一旦有事实上的割据,意味着彼此的纠纷将绵延不绝。
如果放在去年,卢灿打心底不愿意被这种事情纠缠过甚,可现在……
经历今年上半年缅政府的出尔反尔事件之后,他又感觉,这么做,似乎更能保障卢家以及盟友在缅北的利益。
揉了揉眉心后,卢灿盯着潘云耕,“说说理由。”
潘云耕搓搓手,“您知道,罗家已经从那里撤走……杨家想要接手,必须得到我们的支持。还有,缅共那边……也希望有个缓冲区。”
他的三句话,貌似很凌乱,卢灿却听懂了。
杨家一直是该地区的坐山虎,可随着最近十年的战乱消耗,他们已经名不副实,想要拿到那片地的管辖权,必须由缅北氏族的共同支持,尤其是缅北护矿队的支持。
至于罗家……之前果敢一直是罗家控制,可惜上次缅政府军南路军抵临时,罗家为保存实力,主动撤走,加入缅共,现在被划归为八一二区,驻地在腊戌。
缅共现在对果敢地区,也不愿投入兵力——这一地带氏族势力强大,不可控,且容易腹背受敌。
缅政府军更不敢孤军深入占据这片地盘。
于是……果敢变成“三不管地带”。
如果从时机上来说,这绝对是进入彻底掌控缅北的好时机!
“你容我想想……”
卢灿摸摸眉梢,护矿队进军占据?看似可行,但这绝对不是好主意!看似一时痛快,可绝对会成为缅政府的心头恨!
支持杨家?
杨家与卢家关系确实很好,可是……卢家现在在缅北的盟友已经不仅仅是杨家一家,可以偏向杨家,但缅北十三家氏族势力,需要均衡,这就是商业!
支持其他家族?
在缅北,即便是桑德拉家族,也还没有达到杨家这样的紧密战略同盟关系。
这绝对是自己掌控缅北的绝佳机会!没有之一!
可是,有什么办法不用自己操刀上阵,同时还不让缅政府面子上太难看,但又能实际掌控缅北地区?
卢灿搓着手指。
想了足足十分钟,他有了主意,算不上多好,但目前是最合适的!
抬头看看潘云耕,“潘哥,护矿队可以派驻一支队伍进驻……”
潘云耕大喜,可惜卢灿接下来的一盆凉水,让他又有些失望,“但不是我们占据。”
“为什么?”
“那地方势力太复杂!”
卢灿摇摇头,笑着说道,“割据,意味着我们彻底和缅政府对立,成为新的火力吸引点,这完全没必要;另外,缅共那边只怕也会担心我们坐大,给我们的压力也不会小;再说,当地像杨家、罗家这样的大家族,只怕也不愿意看见我们一帮外乡人坐大……”
潘云耕挠挠头,想要开口反驳,可卢灿所分析的这些,都是实情。
卢灿没等他开口,继续说道,“你派队伍进驻,其实就已经掌控,真要我们管理,麻烦事多着呢。”
“我的建议是……成立果敢地区共管会!”
“共管会?”潘云耕迟疑的问道,“十三家共管?”
卢灿摇摇头头,“不,十四家共管,名义上承认尊缅政府,实际管控权都在共管会。”
“设立十五位共管会成员,每位家族可以出一名代表,一共十三名,他们可以参与当地最高行政长官的选举;另外两名我们派驻,不参与评选,但可以保障当地治安。”
“哦……我明白了!”潘云耕轻拍额头后,对卢灿竖起大拇指。
卢灿的共管会策略,看似公平,其实从代表数目上,就可以看出,卢家拿到很大控制权——无论哪一家上台,都需要卢家帮衬。
而且,这种方式,并不会给缅共或者缅政府带来太大压力。
“那……杨家?”潘云耕又问道。
卢灿笑着摆摆手,“我会给天和叔电话,我们继续支持杨家……这共管会并不排斥连续选举!”
他的这种安排,就有些意思了——杨家如果有实力连续赢得共管会内部评选,原则上可以一直在管理者的位置上坐下去,可真实情况会这样吗?
最近一段时间,赝品闯关的事件,频频发生,今年上半年,就发生近百起赝品闯关事件,好在虎博鉴定师目光还不错,但这种现象,也已经引起福伯的重视。
这件事说起来与卢灿的关系很大,正是因为他的充沛资金导入,才使得虎博的发展变得异常骇人!
发展过快,势必会招人猜忌,更何况虎博藏品来源,本来就不甚干净;资金流旺盛,也会招来不法分子的觊觎。
可是真要让他埋头默默去发展虎博,卢灿绝对不会同意——八十年代,无疑是博物馆做大做强最好的十年。如果真的等到九十年代再发力,那这家博物馆在内陆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将更加难以消除。
没有人比他更清楚,二三十年后内陆收藏界对境外收藏中华文物的“非议”——这种非议,大有“境外博物馆收藏文物,一定来源不正”的趋势,已经远远超过正常博物馆藏品收购范畴。
这是不正确的!
确实,国外博物馆中有许多,都存在大量不合法的收取方式,导致国内古董文物流失,但不可否认,有很多博物馆收藏的文物,它的来源与途径是正规合理的。
正如我们现在看待东瀛收藏的藏品,它们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汉唐宋时代就已经流传过来的,难道说这些中华藏品,东瀛也没有资格展藏?
卢灿想要壮大虎博,现在有着最好时机——内陆的“艺术品创汇”风潮。此时从内陆收购大量“精品藏品”,合理合法!
内陆艺术品创汇最后的落幕在1995年,那时,相关部门终于清晰的意识到,这些摆在柜台上展卖的东西,可不仅仅是艺术品那么简单!
每年从内陆各大友谊商店体系收购到的,以及灰色渠道入库的藏品,是虎博快速扩张的最佳途径,卢灿能放弃?
巨额资金的流入,导致虎博就像一个黑洞,吞噬着一切它自认为有价值的古董文物……
作伪团伙,不盯上才怪!
至于池贵生,福伯对他的印象还不错,似乎并没有什么反常现象。
这就有些奇怪?难道“老池”不是虎博的池贵生?
不管是不是,加强藏品甄选的把关,总没有错。
就在刚才的电话中,卢灿出了个狠招——建议福伯引入香江警务处商业罪案调查科驻场办公——一旦发现有赝品闯关,将直接交付商业罪案调查科,没收赝品并介入调查。
福伯有点犹豫,这种做法,并不符合古董行交易的惯例。可卢灿现在想要给那些赝品制造团伙一点颜色看看!香江没有文物保护部门,最靠近的就是商业罪案调查科。
福伯答应最近两天,问询法务部的意见后,再向警务处递交申请。
卢灿在书房独坐片刻,想了想,拿起电话,拨了出去。
“阿忠,阿木回来了没有?”电话的对象是阿忠。
“没有,不过有消息传回来,他说对方的据点在大屿山。”
大屿山?这是香江最大外岛,其面积要比港岛大一倍,人口却只有港岛的十分之一,濒临珠江口,在香江新机场未曾开建时,这里可以说是香江的偷渡天堂。
“你和阿木说一声,他可以调用数字K杀堂坐馆大澳的人马,明天打草惊蛇,看看对方有什么动向?”卢灿还是觉得有必要探探对方的底细——那四人给他的感觉非同一般。
具体什么感觉?
卢灿本人也算得上是江湖人士,对方身上的那种下九流门派味,他还是很熟悉的。
一大早,卢灿准备前往虎博,结果被阿忠引进来的人堵回书房。
见到来人,卢灿大喜,拍着对方的肩膀,将他推进房间,“潘哥刚回?”
站在他面前的潘云耕,皮肤黝黑锃亮,眼角中带着浓浓笑意,“刚下飞机。”
与潘云耕已经有段时间没有见面,他甚至连卢灿结婚都没有参与,只为了稳住卢家在缅北的产业。
上半年因为缅北护矿队与缅军的对峙,他不能离开。双方和谈后,他又忙于重新整顿护矿队而走不开。
“缅北……”卢灿比划个手势,目光询问。
潘云耕点点头,同样比划了个ok的手势,“基本搞定。”
缅北组织的八二攻势,最终虎头蛇尾,三路大军,除了东北路与缅共东北区、八一五区打得很热闹外,其他两路更像旅游。
当然,发生在缅军北方战区边防警察指挥中心的那场短暂而激烈的战斗,一定是这场武装“旅游”中最让对方不愿回忆的痛点。这场战斗,也使得缅北氏族势力与缅政府之间,深深的埋下一根刺。
缅北护矿队,也在对抗的路上越走越远,他们的实力,只能壮大。最近一段时间,从滇缅边境运送过来的武器,越来越多,跨境的退役军人,也越来越多……
“卢少,我想……拿下果敢!”
卢灿支着手臂,听完潘云耕的介绍,结果被他最后一句话惊得手肘一滑。
割据?卢灿的眉头立即皱了起来。
从商人的角度,他并不希望这种情形出现——一旦有事实上的割据,意味着彼此的纠纷将绵延不绝。
如果放在去年,卢灿打心底不愿意被这种事情纠缠过甚,可现在……
经历今年上半年缅政府的出尔反尔事件之后,他又感觉,这么做,似乎更能保障卢家以及盟友在缅北的利益。
揉了揉眉心后,卢灿盯着潘云耕,“说说理由。”
潘云耕搓搓手,“您知道,罗家已经从那里撤走……杨家想要接手,必须得到我们的支持。还有,缅共那边……也希望有个缓冲区。”
他的三句话,貌似很凌乱,卢灿却听懂了。
杨家一直是该地区的坐山虎,可随着最近十年的战乱消耗,他们已经名不副实,想要拿到那片地的管辖权,必须由缅北氏族的共同支持,尤其是缅北护矿队的支持。
至于罗家……之前果敢一直是罗家控制,可惜上次缅政府军南路军抵临时,罗家为保存实力,主动撤走,加入缅共,现在被划归为八一二区,驻地在腊戌。
缅共现在对果敢地区,也不愿投入兵力——这一地带氏族势力强大,不可控,且容易腹背受敌。
缅政府军更不敢孤军深入占据这片地盘。
于是……果敢变成“三不管地带”。
如果从时机上来说,这绝对是进入彻底掌控缅北的好时机!
“你容我想想……”
卢灿摸摸眉梢,护矿队进军占据?看似可行,但这绝对不是好主意!看似一时痛快,可绝对会成为缅政府的心头恨!
支持杨家?
杨家与卢家关系确实很好,可是……卢家现在在缅北的盟友已经不仅仅是杨家一家,可以偏向杨家,但缅北十三家氏族势力,需要均衡,这就是商业!
支持其他家族?
在缅北,即便是桑德拉家族,也还没有达到杨家这样的紧密战略同盟关系。
这绝对是自己掌控缅北的绝佳机会!没有之一!
可是,有什么办法不用自己操刀上阵,同时还不让缅政府面子上太难看,但又能实际掌控缅北地区?
卢灿搓着手指。
想了足足十分钟,他有了主意,算不上多好,但目前是最合适的!
抬头看看潘云耕,“潘哥,护矿队可以派驻一支队伍进驻……”
潘云耕大喜,可惜卢灿接下来的一盆凉水,让他又有些失望,“但不是我们占据。”
“为什么?”
“那地方势力太复杂!”
卢灿摇摇头,笑着说道,“割据,意味着我们彻底和缅政府对立,成为新的火力吸引点,这完全没必要;另外,缅共那边只怕也会担心我们坐大,给我们的压力也不会小;再说,当地像杨家、罗家这样的大家族,只怕也不愿意看见我们一帮外乡人坐大……”
潘云耕挠挠头,想要开口反驳,可卢灿所分析的这些,都是实情。
卢灿没等他开口,继续说道,“你派队伍进驻,其实就已经掌控,真要我们管理,麻烦事多着呢。”
“我的建议是……成立果敢地区共管会!”
“共管会?”潘云耕迟疑的问道,“十三家共管?”
卢灿摇摇头头,“不,十四家共管,名义上承认尊缅政府,实际管控权都在共管会。”
“设立十五位共管会成员,每位家族可以出一名代表,一共十三名,他们可以参与当地最高行政长官的选举;另外两名我们派驻,不参与评选,但可以保障当地治安。”
“哦……我明白了!”潘云耕轻拍额头后,对卢灿竖起大拇指。
卢灿的共管会策略,看似公平,其实从代表数目上,就可以看出,卢家拿到很大控制权——无论哪一家上台,都需要卢家帮衬。
而且,这种方式,并不会给缅共或者缅政府带来太大压力。
“那……杨家?”潘云耕又问道。
卢灿笑着摆摆手,“我会给天和叔电话,我们继续支持杨家……这共管会并不排斥连续选举!”
他的这种安排,就有些意思了——杨家如果有实力连续赢得共管会内部评选,原则上可以一直在管理者的位置上坐下去,可真实情况会这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