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ho这个词国人第一次听到,应该就是国内那位房地产大亨在京城开发的建外soho,而这个词最早的起源,就在洛杉矶布伦特伍德。
布伦特伍德县曾经是美国豪客比奇飞机公司的技术试验中心,二战后,国际航空业重新洗牌,以近岸搜救飞机和支线飞机为主要产品的豪客比奇日渐衰落,不得不放弃西海岸生产基地和试验中心。这些空出来的工厂,便被日渐增多的艺术“家”们,用来“soho”——艺术家嘛,总要有着别具一格的时尚、轻松、自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吧。
为了生活,洛漂们把这些建筑的一层临街的房间改造成商店,出售千奇百怪的艺术品。
这里的店铺基本都是租赁来的,所以那些店主,并不愿意花钱去装修如此巨大的店铺,于是,这种工业建筑本身的特征被充分的展示在外面——大方块状的几何体、红砖外墙、老式防火梯、又黑又旧的水塔、狭窄的街道、墙上到处可见涂鸦与海报。
绕过世界最早的soho区,车子停在卢卡斯画廊前面。
卢卡斯画廊也是soho建筑,高挑的屋顶,纵横的钢管架梁,不规则的空间结构中,或悬挂或支撑着大大小小近百幅画作,还有几尊耸立在大理石台上的雕塑作品。靠内间,还有一架铁质扶梯,盘旋着连接上悬空的二楼办公室。
见卢灿进门,立即有一位年轻的侍者上前两步,微微着说道,“请问,有什么可以帮你?”
“听说你们新进了一幅德拉佛斯的《维纳斯》,带我去看看。”
听卢灿这么说,那位侍者表情有些诧异,重新看看这位东方年轻人,对方的衣着透着一股子上位者的风仪,于是态度更恭谨的回复道,“这……不在我的权限内,请问……您预约了哪位AE或者AB?”
AE就是客户经理,专门负责大客户服务,属于卢卡斯画廊员工,只有他们才能带领客户去观摩那些贵重商品。
AB(Art broker)则是指艺术品经纪人。
美国艺术品交易与香江有很大差异,在高端艺术品交易时,经常会有艺术品经纪人参与,他们既帮助画廊牵线客户,同时也帮助客户处理购买合同以及提供艺术品投资建议,本人并不属于画廊而是属于第三方经纪公司。
卢灿遂即报出杰尔斯的姓名。
今天来此,其一是想看看德拉佛斯的画作,另一原因就是看看能不能从杰尔斯这里探探底,他从何处得到那幅勒南兄弟的油画?
“您稍候!”侍者变得越发恭谨,这让卢灿意识到,杰尔斯只怕还真是这家画廊的顶梁柱级别鉴定师。
侍者去联系,卢灿在一楼画廊中闲逛起来。
美国无历史,这是全球公认的,可是,近现代美国美术,却在全球艺术领域,尤其是西方艺术领域中,占据着独特的地位。
卢卡斯画廊展出了近四百幅各式画作,就可以略窥美国美术一斑。
卢灿的脚步,在一幅灰蓝色的表现冬日城市的油画面前停下来。
这幅画,值得出手!
在二十世纪之前,美国艺术一直依附于欧洲艺术,即便是有着众多杰出画家涌现的“美国艺术黄金时期”——十九世纪下半叶,美国涌现出风景画家FE丘奇、G英尼斯静物画家WM哈尼特风俗画家WM亨特等人,也未能改变美国艺术是欧洲艺术流派分支的现象。
直到美国诞生第一支本土画派——“垃圾箱画派”,才真正实现艺术上的“独/立”。
垃圾箱画派,又称为八人派,包括R亨利、GB卢克斯、W格拉肯斯、JF斯隆、E希恩、AB戴维斯、MB普伦德加斯特、E劳森。
八人以罗伯特亨利为核心,把视角投向社会底层,描绘底层小人物为了生计如何奋斗,描绘各地移民的艰苦生活,描绘杂乱琐碎的生活场景,描绘肮脏的城市角落,因此他们的写实主义被称为城市写实主义,当时的欧洲评论家们却称其为“传播丑陋的人”,又将他们的画派,嘲笑为“垃圾箱画派”。
垃圾箱画派对于美国艺术的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
它的最大的意义不在于画作的艺术价值,而在于突破,敢于突破欧洲艺术对美国艺术的桎梏与藩篱。当时的美国艺术水平总体上落后于欧洲,垃圾箱画派无疑为美国的绘画界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
这一场革命并不是在艺术形式上有所突破,而是以传统写实主义在绘画主题上进行了一场革新,它体现了美国艺术的独/立性与创新性。
眼前这幅阿尔伯特勃朗特戴维斯的《冬日城市恋歌》,就是垃圾箱画派作品之一,标价十一万美元,与现在的市价相比,略有超出,可卢灿很清楚,这种美国本土画家的代表作品,世面上会越来越少,这种情况到二十年后更严重。那时,纽约各大拍卖会上,一旦出现一幅美国十九世纪或者二十世纪哪位著名画家作品,都会引发“疯抢”!
都去哪儿了?自然是美国各大艺术博物馆!
美国“本地户口”的绘画大师作品,向来受追捧,像眼前这幅八人派的代表作品,基本上不可能出现于画廊中。
卢灿拿起油画框旁边的小粘板,上面写着“售出”,贴在画框一角。代表这幅油画,已经被人选定,后来者只可参观。
又一位侍者,主动走过来,伶俐的把这幅油画从墙上摘下来,反扣着放在一边,等候卢灿稍后去付款。
巨大的惊喜接踵而来!
转过一个墙面后,呈现在他眼前的是“画作专区”——专门为一位画家所设置的独/立展售区域。
这里一共有九幅画作,其中八幅是各种花卉,不管是曼陀罗、康乃馨,还是玫瑰、蜀葵、牵牛花,这些花朵,是被放大了的。有些作品,甚至只是一朵花的局部,用微妙的曲线和和渐层色,组成神秘又具有生命力的构图。
至于唯独一幅不是花卉的作品,呈现的是红色山岗与蓝天白云。
这是大名鼎鼎的美国女画家,乔治娅欧姬芙(Georgia O’keeffe,内陆翻译为奥基芙)的花卉系列,还有她的《红色山岗与白云》。
如果说美国现当代画家中宗师排位的话,乔治娅欧姬芙绝对能排进前五,最为关键的是,这位女宗师,至今还活着!
算算年纪,她今年差不多九十五高龄了。
《欧洲艺术史》1975年第九版,大约有八页文字与图片,专门介绍这位北美宗师级绘画大家。这对于一位尚在人士的画家而言,可谓殊荣无俩。
1887年 11月15日,乔治娅欧姬芙出生在美国康斯威星州的一个小镇,这个天性倔强独/立的天蝎座女孩,从小对学校里所有的课程都十分反感,只有艺术课除外。
当时学校里的美术老师非常欣赏她,只是对她总有一种把物体画得比它实际尺寸还大的倾向感到有点无可奈何——这种天性,真实的反应到她的作品中。
1924年,37岁的她,与60岁的摄影家史泰格列滋结婚,正式定居于纽约,并找到了新的艺术题材,也是让她扬名世界的题材——花卉。
从植物学的角度来看,欧姬芙的描绘并不算精确,这些花卉作品造成的感染力基本上是情感上的。她把这些花朵的尺寸放大到观者无法忽视的程度,迫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它们存在的意义。
1933年,她患上了严重的忧郁症,1936年丈夫去世,这两大打击,让她开始选择一种旅行和隐居的孤独生活方式。
似乎是涅槃,又或者是度厄。度过这一难熬的阶段后,她的画作中,开始呈现出一种谜式的平静和幽思倾向,抽象的语言表达孤独意识和压抑感,充满神秘主义色彩。
自带光环,让人情不自禁的沉迷进去——这就是宗师画作的魅力。
今天竟然在卢卡斯画廊,遇到她的画作展售,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这些画作……出售?”卢灿愣了片刻之后,指指这些画作,问刚才那位侍者。
也难怪他有这种疑问,欧姬芙的作品,一直是各大博物馆追捧的对象,怎么可能放到画廊中销售?
可那位侍者却笑着点点头,“是的,出售!”
似乎为了印证自己的话,他向旁边的资料架示意,“我们有欧姬芙先生的助手,胡安汉密尔顿先生的独家授权!”
卢灿拿起那份塑封的授权书,仔细看过一遍。
1971年起,年老的欧姬芙视力减退,并患有“中枢性视觉障碍”,终至失明。失明后,她爱上陶艺,并邀请陶艺家胡安汉密尔顿担任生活助理。
授权书没问题,可卢灿却隐隐感觉有些不妥。
汉密尔顿作为她的助理,确实有权处理帮她处理这些画作,可是……为什么不去各大博物馆?而且,这些画作展售肯定有些时间,北美的买家,眼瞎没发现?
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卢灿豁然惊醒!
只有一个解释——这些画作的归属,存在争议!
欧姬芙先生并没有血脉继承人,她的作品,如果没有特别遗嘱,就应该归属于她的临终关怀人,这人可能是助理,也有可能是医护人员。
自己手中这份授权书,看似写得清楚,其实在法理上已经不具备法律效率——欧姬芙先生年事已高,神智不怎么清醒,其他人完全可以申请法律废止这种授权——欧姬芙先生身边的助理和医疗人员,应该不止汉密尔顿一个人。
卢灿很快明白过来,如果现在买下这九幅画作,那么极有可能卷入老先生的遗产纠纷中!这也是美国各大藏主,一直没敢下手的主要原因!
买下?还是放弃?真让人纠结!
布伦特伍德县曾经是美国豪客比奇飞机公司的技术试验中心,二战后,国际航空业重新洗牌,以近岸搜救飞机和支线飞机为主要产品的豪客比奇日渐衰落,不得不放弃西海岸生产基地和试验中心。这些空出来的工厂,便被日渐增多的艺术“家”们,用来“soho”——艺术家嘛,总要有着别具一格的时尚、轻松、自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吧。
为了生活,洛漂们把这些建筑的一层临街的房间改造成商店,出售千奇百怪的艺术品。
这里的店铺基本都是租赁来的,所以那些店主,并不愿意花钱去装修如此巨大的店铺,于是,这种工业建筑本身的特征被充分的展示在外面——大方块状的几何体、红砖外墙、老式防火梯、又黑又旧的水塔、狭窄的街道、墙上到处可见涂鸦与海报。
绕过世界最早的soho区,车子停在卢卡斯画廊前面。
卢卡斯画廊也是soho建筑,高挑的屋顶,纵横的钢管架梁,不规则的空间结构中,或悬挂或支撑着大大小小近百幅画作,还有几尊耸立在大理石台上的雕塑作品。靠内间,还有一架铁质扶梯,盘旋着连接上悬空的二楼办公室。
见卢灿进门,立即有一位年轻的侍者上前两步,微微着说道,“请问,有什么可以帮你?”
“听说你们新进了一幅德拉佛斯的《维纳斯》,带我去看看。”
听卢灿这么说,那位侍者表情有些诧异,重新看看这位东方年轻人,对方的衣着透着一股子上位者的风仪,于是态度更恭谨的回复道,“这……不在我的权限内,请问……您预约了哪位AE或者AB?”
AE就是客户经理,专门负责大客户服务,属于卢卡斯画廊员工,只有他们才能带领客户去观摩那些贵重商品。
AB(Art broker)则是指艺术品经纪人。
美国艺术品交易与香江有很大差异,在高端艺术品交易时,经常会有艺术品经纪人参与,他们既帮助画廊牵线客户,同时也帮助客户处理购买合同以及提供艺术品投资建议,本人并不属于画廊而是属于第三方经纪公司。
卢灿遂即报出杰尔斯的姓名。
今天来此,其一是想看看德拉佛斯的画作,另一原因就是看看能不能从杰尔斯这里探探底,他从何处得到那幅勒南兄弟的油画?
“您稍候!”侍者变得越发恭谨,这让卢灿意识到,杰尔斯只怕还真是这家画廊的顶梁柱级别鉴定师。
侍者去联系,卢灿在一楼画廊中闲逛起来。
美国无历史,这是全球公认的,可是,近现代美国美术,却在全球艺术领域,尤其是西方艺术领域中,占据着独特的地位。
卢卡斯画廊展出了近四百幅各式画作,就可以略窥美国美术一斑。
卢灿的脚步,在一幅灰蓝色的表现冬日城市的油画面前停下来。
这幅画,值得出手!
在二十世纪之前,美国艺术一直依附于欧洲艺术,即便是有着众多杰出画家涌现的“美国艺术黄金时期”——十九世纪下半叶,美国涌现出风景画家FE丘奇、G英尼斯静物画家WM哈尼特风俗画家WM亨特等人,也未能改变美国艺术是欧洲艺术流派分支的现象。
直到美国诞生第一支本土画派——“垃圾箱画派”,才真正实现艺术上的“独/立”。
垃圾箱画派,又称为八人派,包括R亨利、GB卢克斯、W格拉肯斯、JF斯隆、E希恩、AB戴维斯、MB普伦德加斯特、E劳森。
八人以罗伯特亨利为核心,把视角投向社会底层,描绘底层小人物为了生计如何奋斗,描绘各地移民的艰苦生活,描绘杂乱琐碎的生活场景,描绘肮脏的城市角落,因此他们的写实主义被称为城市写实主义,当时的欧洲评论家们却称其为“传播丑陋的人”,又将他们的画派,嘲笑为“垃圾箱画派”。
垃圾箱画派对于美国艺术的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
它的最大的意义不在于画作的艺术价值,而在于突破,敢于突破欧洲艺术对美国艺术的桎梏与藩篱。当时的美国艺术水平总体上落后于欧洲,垃圾箱画派无疑为美国的绘画界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
这一场革命并不是在艺术形式上有所突破,而是以传统写实主义在绘画主题上进行了一场革新,它体现了美国艺术的独/立性与创新性。
眼前这幅阿尔伯特勃朗特戴维斯的《冬日城市恋歌》,就是垃圾箱画派作品之一,标价十一万美元,与现在的市价相比,略有超出,可卢灿很清楚,这种美国本土画家的代表作品,世面上会越来越少,这种情况到二十年后更严重。那时,纽约各大拍卖会上,一旦出现一幅美国十九世纪或者二十世纪哪位著名画家作品,都会引发“疯抢”!
都去哪儿了?自然是美国各大艺术博物馆!
美国“本地户口”的绘画大师作品,向来受追捧,像眼前这幅八人派的代表作品,基本上不可能出现于画廊中。
卢灿拿起油画框旁边的小粘板,上面写着“售出”,贴在画框一角。代表这幅油画,已经被人选定,后来者只可参观。
又一位侍者,主动走过来,伶俐的把这幅油画从墙上摘下来,反扣着放在一边,等候卢灿稍后去付款。
巨大的惊喜接踵而来!
转过一个墙面后,呈现在他眼前的是“画作专区”——专门为一位画家所设置的独/立展售区域。
这里一共有九幅画作,其中八幅是各种花卉,不管是曼陀罗、康乃馨,还是玫瑰、蜀葵、牵牛花,这些花朵,是被放大了的。有些作品,甚至只是一朵花的局部,用微妙的曲线和和渐层色,组成神秘又具有生命力的构图。
至于唯独一幅不是花卉的作品,呈现的是红色山岗与蓝天白云。
这是大名鼎鼎的美国女画家,乔治娅欧姬芙(Georgia O’keeffe,内陆翻译为奥基芙)的花卉系列,还有她的《红色山岗与白云》。
如果说美国现当代画家中宗师排位的话,乔治娅欧姬芙绝对能排进前五,最为关键的是,这位女宗师,至今还活着!
算算年纪,她今年差不多九十五高龄了。
《欧洲艺术史》1975年第九版,大约有八页文字与图片,专门介绍这位北美宗师级绘画大家。这对于一位尚在人士的画家而言,可谓殊荣无俩。
1887年 11月15日,乔治娅欧姬芙出生在美国康斯威星州的一个小镇,这个天性倔强独/立的天蝎座女孩,从小对学校里所有的课程都十分反感,只有艺术课除外。
当时学校里的美术老师非常欣赏她,只是对她总有一种把物体画得比它实际尺寸还大的倾向感到有点无可奈何——这种天性,真实的反应到她的作品中。
1924年,37岁的她,与60岁的摄影家史泰格列滋结婚,正式定居于纽约,并找到了新的艺术题材,也是让她扬名世界的题材——花卉。
从植物学的角度来看,欧姬芙的描绘并不算精确,这些花卉作品造成的感染力基本上是情感上的。她把这些花朵的尺寸放大到观者无法忽视的程度,迫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它们存在的意义。
1933年,她患上了严重的忧郁症,1936年丈夫去世,这两大打击,让她开始选择一种旅行和隐居的孤独生活方式。
似乎是涅槃,又或者是度厄。度过这一难熬的阶段后,她的画作中,开始呈现出一种谜式的平静和幽思倾向,抽象的语言表达孤独意识和压抑感,充满神秘主义色彩。
自带光环,让人情不自禁的沉迷进去——这就是宗师画作的魅力。
今天竟然在卢卡斯画廊,遇到她的画作展售,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这些画作……出售?”卢灿愣了片刻之后,指指这些画作,问刚才那位侍者。
也难怪他有这种疑问,欧姬芙的作品,一直是各大博物馆追捧的对象,怎么可能放到画廊中销售?
可那位侍者却笑着点点头,“是的,出售!”
似乎为了印证自己的话,他向旁边的资料架示意,“我们有欧姬芙先生的助手,胡安汉密尔顿先生的独家授权!”
卢灿拿起那份塑封的授权书,仔细看过一遍。
1971年起,年老的欧姬芙视力减退,并患有“中枢性视觉障碍”,终至失明。失明后,她爱上陶艺,并邀请陶艺家胡安汉密尔顿担任生活助理。
授权书没问题,可卢灿却隐隐感觉有些不妥。
汉密尔顿作为她的助理,确实有权处理帮她处理这些画作,可是……为什么不去各大博物馆?而且,这些画作展售肯定有些时间,北美的买家,眼瞎没发现?
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卢灿豁然惊醒!
只有一个解释——这些画作的归属,存在争议!
欧姬芙先生并没有血脉继承人,她的作品,如果没有特别遗嘱,就应该归属于她的临终关怀人,这人可能是助理,也有可能是医护人员。
自己手中这份授权书,看似写得清楚,其实在法理上已经不具备法律效率——欧姬芙先生年事已高,神智不怎么清醒,其他人完全可以申请法律废止这种授权——欧姬芙先生身边的助理和医疗人员,应该不止汉密尔顿一个人。
卢灿很快明白过来,如果现在买下这九幅画作,那么极有可能卷入老先生的遗产纠纷中!这也是美国各大藏主,一直没敢下手的主要原因!
买下?还是放弃?真让人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