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是口头上答成了交易,但那中年人还是把袁枚手稿交回给周宣,道:“小兄弟,手稿还是你自己先保管着,呵呵,在这一行中,除非是那种顶信得过的朋友,一般人都还是依着规矩来办事的,行有行规嘛,大凡各行各业基本上都是按着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原则,我们也不例外!”
周宣有点讪讪的,说实话,他还真有点担心,这可不是十八块,一百八,而是十八万的价值啊!
那中年人又道:“呵呵,小兄弟说了半天,还不知道你高姓大名呢,我姓陈,名字叫山岩,朋友们送了一个外号叫陈三眼,呵呵,不入流,不入流!”
“我叫周宣,啥外号也没有,乡下来的!”周宣爽直的介绍了自己,瞧了瞧陈山岩双眉中心有一点指头大的胎记,看起来还真像一只眼睛,难怪叫陈三眼了。
其实周宣不知道,这个陈三眼的外号一是因为他这胎记,而另一个更主要的原因是他在古玩界里有点名声,陈三眼陈三眼其实是道上的朋友比喻他的功底深眼力好,经过他眼睛的物品立知真伪。
陈三眼原本是杨州人,在扬州古玩界也是很有名气的人物,近几年为了发展,到南方开了两间分店,一间便是在冲口。
国内最有名气的四大古玩城市天津,北京,扬州,郑州,其中就有扬州。
陈三眼在南方这两间古玩店基本上还处于收支持平的状态,但他也是身家上千万,南方这两间店是求发展,意图打开南方市场的缺口,就算亏一点他也无所谓,何况基本上还持平了。
这半个月恰好在冲口这间店作了停留,晚晚都出来逛逛这条步行街,倒不是想专门来捡漏,但今晚倒真是碰到了,只不过给周宣抢先了,但如果不是周宣在那堆学生练习册里翻出来,那他同样也得不到这个机会。
只是没想到周宣想着要卖给他,合着算下来,至少是要赚六七万以上,如果在卖场运气好,也有可能赚得更多,只是有些猜测不透周宣这个年轻人了。
看起来是个比较爽直的年轻人,看他的动作表情和心机应该是不懂古玩这行业,但从一大堆练习册里把袁枚的手稿翻了出来,这是运气还是有眼力?
就算是运气吧,但周宣又怎么会想到要买下这个东西?如果是不认识不懂的人,那是送给他也不会要这个破玩意儿,就算这个也是运气吧,可周宣当他说出“简斋补遗,袁枚在1795年修订手稿”这么精准的年份和袁枚的名字,那这就绝对不是运气了,这是对历史有极深的浸淫才做得到的事,这么一想来,周宣得到这册袁枚手稿就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了!
这个世界里,扮猪吃虎的事还少了?
但就是冲着周宣这份眼力,陈三眼倒是真心想结交他,在现在这个年代,要找出周宣这么年轻而又有这份眼底功夫的人可是难上加难了,就陈三眼自己来说,他四十出头,在这一行能达到他这般能耐的他陈三眼也算是年轻的了,道内的高人奇士,却没有一个年轻的。
不是说这一行里没有年轻的,有,但华而不实的居多,真正有深厚功底的人却是难觅,南方这边一直没能打开口子,已经成了陈三眼的心病,这个周宣眼力是很不错的了,要是德行过得去的话,培养培养也是不错的人才,但不知道他在哪里任职,估计是哪家典当行吧,冲口这边古玩店还不多,典当行倒是有好几家。
在南方典当行比古玩要兴旺得多,典当行跟古玩店不同,古玩店纯粹就只经营字画古玩玉石器一类,而典当行就不一样,任何物品,凡是有人愿意当的,典当行认为能赚到钱那就会收。
在夜里是不能在银行转到帐的,十七万五千块也不算是一笔小数目,陈三眼的古玩店倒是有那么多现金,而这时也只能是带周宣到他店里拿钱。
陈三眼的店不在冲口最繁华的地段,算是地处二类街市口,租价比一类地段便宜三分之二,但占地却只有更宽的。
陈三眼的“静石斋”当街一面只有六十来平方的面积,但店铺里面延伸进去却是几近三百平方。
静石斋一共有五个人,经理叫方志成,是陈三眼的妻弟,小舅子,三十三岁,二号人物是五十多岁的刘叔,刘叔看起来是个不起眼的老头儿,但早年在扬州古玩界可是大名鼎鼎,刘叔的父亲在解放前也是干古玩的顶尖好手,家境颇丰,但在解放后挨了批,当了牛鬼蛇神,戴了高帽,家里的古玩珍藏也被抄了个干净,自此家道中落,但刘叔却是自幼便跟父亲学了一身玩古的眼力和技术。
陈三眼还是三顾茅芦才把刘叔请出来,后来要到南方开拓,陈三眼不得不把刘叔迁过来镇店,所以冲口以及深圳的另一间店,基本上有重大的项目都是刘叔来抓主的。
当然刘叔干的是技术活,管人管钱的那归方志成了,店里也就泾渭分明,方志成管着财政和人事大权,古玩玉石的进出就由刘叔全权负责,方志成就是想负这个责他也没那个能耐。
店里还有一个平时坐店的,叫李俊,二十六七的年轻人,也是扬州人,知根知底嘛放心些,再有两个学徒工阿昌和阿广就是在冲口现招的了,只白日里来上工,晚上回自家。
南方人好茶,甚至连早点都叫成喝早茶,家家户户都不离一副茶具。
刘叔也是好这一口,平时里除了鉴定买卖的货物外,就离不开他那一杆大烟杆和茶具了。
陈三眼带着周宣回到静石斋,方志成和李俊都到外面潇洒了,店里就只剩刘叔一个人,正喝着茶抽着大烟杆。
平时方志成很是不喜刘叔抽这旱烟,那味道着实整人,但店里也离不得他,所以只有忍了。
刘叔是不抽香烟的,他只抽那种乡下土种的旱烟,味浓劲大,周宣一进静石斋的里间便闻到浓烈的旱烟味。
陈三眼招呼着周宣坐下,然后向刘叔笑道:“刘叔,今儿个我在步行街见到个好东西,你瞧瞧!”
陈三眼笑呵呵的从周宣手中拿过手稿递给刘叔。
刘叔把烟杆放在一边,然后再把手稿平放到一张红木桌上,又拿来一根尺许的直木条和一支软绒笔刷,轻轻将手稿抚平了一下才从最后面翻开。
周宣这才见到真正的专业人士的手法,刘叔看到手稿又脏又烂就不禁皱了一下眉头,周宣这时倒是感觉得到刘叔不是嫌手稿脏和烂,而是心痛!
把厅里的大灯打开,立时将厅里映得亮堂堂的。
翻开第一页后,刘叔拿了直木条用力将手稿卷屈的角压直,接着再用绒笔刷把尘灰轻轻扫下,然后才看了看手稿上的字。
只看了一眼,刘叔手就颤了一下,赶紧从桌子上把花镜盒子打开,取了眼镜架在鼻梁上。
周宣一开始以为刘叔是要拿放大镜,却没想到是取了老花镜。
;
周宣有点讪讪的,说实话,他还真有点担心,这可不是十八块,一百八,而是十八万的价值啊!
那中年人又道:“呵呵,小兄弟说了半天,还不知道你高姓大名呢,我姓陈,名字叫山岩,朋友们送了一个外号叫陈三眼,呵呵,不入流,不入流!”
“我叫周宣,啥外号也没有,乡下来的!”周宣爽直的介绍了自己,瞧了瞧陈山岩双眉中心有一点指头大的胎记,看起来还真像一只眼睛,难怪叫陈三眼了。
其实周宣不知道,这个陈三眼的外号一是因为他这胎记,而另一个更主要的原因是他在古玩界里有点名声,陈三眼陈三眼其实是道上的朋友比喻他的功底深眼力好,经过他眼睛的物品立知真伪。
陈三眼原本是杨州人,在扬州古玩界也是很有名气的人物,近几年为了发展,到南方开了两间分店,一间便是在冲口。
国内最有名气的四大古玩城市天津,北京,扬州,郑州,其中就有扬州。
陈三眼在南方这两间古玩店基本上还处于收支持平的状态,但他也是身家上千万,南方这两间店是求发展,意图打开南方市场的缺口,就算亏一点他也无所谓,何况基本上还持平了。
这半个月恰好在冲口这间店作了停留,晚晚都出来逛逛这条步行街,倒不是想专门来捡漏,但今晚倒真是碰到了,只不过给周宣抢先了,但如果不是周宣在那堆学生练习册里翻出来,那他同样也得不到这个机会。
只是没想到周宣想着要卖给他,合着算下来,至少是要赚六七万以上,如果在卖场运气好,也有可能赚得更多,只是有些猜测不透周宣这个年轻人了。
看起来是个比较爽直的年轻人,看他的动作表情和心机应该是不懂古玩这行业,但从一大堆练习册里把袁枚的手稿翻了出来,这是运气还是有眼力?
就算是运气吧,但周宣又怎么会想到要买下这个东西?如果是不认识不懂的人,那是送给他也不会要这个破玩意儿,就算这个也是运气吧,可周宣当他说出“简斋补遗,袁枚在1795年修订手稿”这么精准的年份和袁枚的名字,那这就绝对不是运气了,这是对历史有极深的浸淫才做得到的事,这么一想来,周宣得到这册袁枚手稿就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了!
这个世界里,扮猪吃虎的事还少了?
但就是冲着周宣这份眼力,陈三眼倒是真心想结交他,在现在这个年代,要找出周宣这么年轻而又有这份眼底功夫的人可是难上加难了,就陈三眼自己来说,他四十出头,在这一行能达到他这般能耐的他陈三眼也算是年轻的了,道内的高人奇士,却没有一个年轻的。
不是说这一行里没有年轻的,有,但华而不实的居多,真正有深厚功底的人却是难觅,南方这边一直没能打开口子,已经成了陈三眼的心病,这个周宣眼力是很不错的了,要是德行过得去的话,培养培养也是不错的人才,但不知道他在哪里任职,估计是哪家典当行吧,冲口这边古玩店还不多,典当行倒是有好几家。
在南方典当行比古玩要兴旺得多,典当行跟古玩店不同,古玩店纯粹就只经营字画古玩玉石器一类,而典当行就不一样,任何物品,凡是有人愿意当的,典当行认为能赚到钱那就会收。
在夜里是不能在银行转到帐的,十七万五千块也不算是一笔小数目,陈三眼的古玩店倒是有那么多现金,而这时也只能是带周宣到他店里拿钱。
陈三眼的店不在冲口最繁华的地段,算是地处二类街市口,租价比一类地段便宜三分之二,但占地却只有更宽的。
陈三眼的“静石斋”当街一面只有六十来平方的面积,但店铺里面延伸进去却是几近三百平方。
静石斋一共有五个人,经理叫方志成,是陈三眼的妻弟,小舅子,三十三岁,二号人物是五十多岁的刘叔,刘叔看起来是个不起眼的老头儿,但早年在扬州古玩界可是大名鼎鼎,刘叔的父亲在解放前也是干古玩的顶尖好手,家境颇丰,但在解放后挨了批,当了牛鬼蛇神,戴了高帽,家里的古玩珍藏也被抄了个干净,自此家道中落,但刘叔却是自幼便跟父亲学了一身玩古的眼力和技术。
陈三眼还是三顾茅芦才把刘叔请出来,后来要到南方开拓,陈三眼不得不把刘叔迁过来镇店,所以冲口以及深圳的另一间店,基本上有重大的项目都是刘叔来抓主的。
当然刘叔干的是技术活,管人管钱的那归方志成了,店里也就泾渭分明,方志成管着财政和人事大权,古玩玉石的进出就由刘叔全权负责,方志成就是想负这个责他也没那个能耐。
店里还有一个平时坐店的,叫李俊,二十六七的年轻人,也是扬州人,知根知底嘛放心些,再有两个学徒工阿昌和阿广就是在冲口现招的了,只白日里来上工,晚上回自家。
南方人好茶,甚至连早点都叫成喝早茶,家家户户都不离一副茶具。
刘叔也是好这一口,平时里除了鉴定买卖的货物外,就离不开他那一杆大烟杆和茶具了。
陈三眼带着周宣回到静石斋,方志成和李俊都到外面潇洒了,店里就只剩刘叔一个人,正喝着茶抽着大烟杆。
平时方志成很是不喜刘叔抽这旱烟,那味道着实整人,但店里也离不得他,所以只有忍了。
刘叔是不抽香烟的,他只抽那种乡下土种的旱烟,味浓劲大,周宣一进静石斋的里间便闻到浓烈的旱烟味。
陈三眼招呼着周宣坐下,然后向刘叔笑道:“刘叔,今儿个我在步行街见到个好东西,你瞧瞧!”
陈三眼笑呵呵的从周宣手中拿过手稿递给刘叔。
刘叔把烟杆放在一边,然后再把手稿平放到一张红木桌上,又拿来一根尺许的直木条和一支软绒笔刷,轻轻将手稿抚平了一下才从最后面翻开。
周宣这才见到真正的专业人士的手法,刘叔看到手稿又脏又烂就不禁皱了一下眉头,周宣这时倒是感觉得到刘叔不是嫌手稿脏和烂,而是心痛!
把厅里的大灯打开,立时将厅里映得亮堂堂的。
翻开第一页后,刘叔拿了直木条用力将手稿卷屈的角压直,接着再用绒笔刷把尘灰轻轻扫下,然后才看了看手稿上的字。
只看了一眼,刘叔手就颤了一下,赶紧从桌子上把花镜盒子打开,取了眼镜架在鼻梁上。
周宣一开始以为刘叔是要拿放大镜,却没想到是取了老花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