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NP) 作者:上声
,但他拥有地利与人和。
突厥军擅长进攻。他们拥有着最强的骑兵,以一敌三,横扫过整个中原大陆。但他们不善防守。他们信奉绝对的力量与实力,不喜欢用计谋与智慧。他们认为这是小人所为。
这在突厥能行。
但江南不行。
突厥将江南打下后,多采取暴力镇压来统治。此法一时有效,但长久之后,必然会引起百姓的怒气反弹。突厥人口不到大周的四分之一,军队也不过大周的二分之一。江南地广人稠,突厥兵士被分配到每个城后数量上不占优势。
通常是偌大一个城市才几千人镇守。
其中却有近十万的百姓。
看似稳定的突厥后方其实危机重重,如履薄冰。
而徐子墨虽有铁血称号,却极善兵法,除去在北疆锻炼出的直冲直撞的狂飙战术,更多的是在徐家打下底子的谋略阵法,与驭人之术。突厥若是能趁着其后方死守前,在三个月内打下整个大周,说不定能成事。
否则便会后院失火,前后顾暇不及,远征的粮草与兵马供给的问题也将暴露。
突厥现在最差时间。
而徐子墨拿出了水磨工夫,慢慢磨他们。他将兵士分成几批,一批批车轮式不停地骚扰,既不和他们硬碰硬,也不让他们能够正常进攻。他专攻小城,以极小的代价将江南城围了起来,却不动中间一块防守森严的硬骨头。
拖。
慢慢拖。
再拖长一点工夫。
只要拖到他们士气衰落,粮草不足,筋疲力竭,而本地百姓的反抗一浪比一浪高时,徐子墨就可以抓住时机,一举攻下江南城,将突厥军的后退之路从中截断,让其成为瓮中之鳖。
他在等。
他很有耐性。
等着狂暴的猛虎前后顾及不暇,露出疲态,展露破绽。
不远了。
七天后,徐子墨接到了一封来自赤鲁的信。
信不长,是赤鲁亲笔所书,白纸墨字,铁画银钩。
他在信中问:“我不明白你为什么要这么做。若是为你上一封信中所说的和平,若是让我打下整个大周,一统天下,同样能和平。”
“徐将军,你到底要怎样。”
徐子墨给他回了一封信。
“打了大周,还有大越,大齐,甚至还有更北边的蛮族。”他说:“你是个有野心的人,而一个帝王的野心是这个世界最难遏制的东西。”
他说,“我只想遏制这一场无谓且不必要的战争。若是和平必须依靠一个民族的人推翻另一个民族的循环实现,我宁愿让两个民族彼此制衡。”
信寄了出去。
久无回音。
徐子墨依旧坚持自己的战术。
他身边不是没有急躁的人,频频向他试探,这样的战术是否有效,要不要尽早展开反击。徐子墨依旧不为所动。他只是等。慢慢的等。等待是他和赤鲁隔空的一场博弈,无声无息,却生死攸关。
他的心必须定若磐石。
他等到了。
一个月后,赤鲁又向他递了一封信。信上只有短短一句话:“你到底要怎样。”
徐子墨向他寄了一份协议。
和平通商协议。
这是他在历代徐家家主的书房里找到的,纸张泛黄,有些年头了,协议内容大抵是一、双方克制六十年不起争端,二、双方开放互市,允许大周的粮食与布匹、突厥的马匹和黄金进行交易、三、双方互相派人组成都会,进行监督。
协议被搁置了许久。
徐子墨年轻时只不以为意。
突厥怎会答应。
太过不现实。
现在却不得不承认,这位先祖的高瞻远瞩。而徐家能将这一份协议历代传下,说明认可这一协议的并不在少数。正如这份协议背后所说,遏制两只猛虎的,一是大刀和火把,二是食物与利益。
他打算实践这份协议。
赤鲁又未回信。
徐子墨只一步一步,稳扎稳打,进行着自己的计划。已经两个月了。快了。突厥的进攻速度已经放缓了,说明他们后劲不够了。而他只需要有条不紊,将点编成网,来一个瓮中捉鳖。
不会很久了。
他等着。
赤鲁回了一封信,上面写着修改过的条约。他同意当今的条约,但必须将北疆五城割让给突厥,否则他便不答应。徐子墨没有回信。这时候还想开条件,说明还不够,突厥还没到最危难时,这一把大棒也打得他们不够疼。
再等等。
只有疼到极致,他们才会懂得畏惧。
他依旧等待着,并一点一点收紧着,将那根套在猛虎脖子上的绳子拉紧,拉得更紧一些。快了。他已经打下了七座小城,有了三万人马了。只要一个机会,他就可以只扑过去。
机会来得非常快。
十月初三。
突厥军攻打怀清,误入怀清圈套,被关门放狗,打了个正着,损失了整整七千人马。同时,紧挨着怀清的庆铃,一队人马偷偷潜到突厥军的后方,一把火烧了突厥的半个粮草库。
祸不单行。
而突厥军意外地反应迟缓。
那队本抱着牺牲念头去的人马,在追击下,七散八躲,居然能逃了个大半。落个囫囵身。而突厥增兵一倍,再去攻打怀清时,整整七天都打不下怀清一座不及江南五分之一大的小城。
突厥不行了。
所有人都冒出了这个念头。
徐子墨一面让人犒劳嘉奖火烧粮草库的小队,一面继续给潜伏在怀清的人马报信:再坚持三天。然后,他手指在地图上重重划了一道,目光徐徐扫过每一个与会的将领与核心人物。
“反击正式开始。”
五个月。
他花了五个月时间将突厥兵赶出了中原。
北疆与江南的交界线上,徐子墨与赤鲁又见了一面。
赤鲁说:“我还是那个条件,徐将军,只要你愿意答应,战争立刻就会停下来。”
徐子墨摇头,不够。
恋耽美
,但他拥有地利与人和。
突厥军擅长进攻。他们拥有着最强的骑兵,以一敌三,横扫过整个中原大陆。但他们不善防守。他们信奉绝对的力量与实力,不喜欢用计谋与智慧。他们认为这是小人所为。
这在突厥能行。
但江南不行。
突厥将江南打下后,多采取暴力镇压来统治。此法一时有效,但长久之后,必然会引起百姓的怒气反弹。突厥人口不到大周的四分之一,军队也不过大周的二分之一。江南地广人稠,突厥兵士被分配到每个城后数量上不占优势。
通常是偌大一个城市才几千人镇守。
其中却有近十万的百姓。
看似稳定的突厥后方其实危机重重,如履薄冰。
而徐子墨虽有铁血称号,却极善兵法,除去在北疆锻炼出的直冲直撞的狂飙战术,更多的是在徐家打下底子的谋略阵法,与驭人之术。突厥若是能趁着其后方死守前,在三个月内打下整个大周,说不定能成事。
否则便会后院失火,前后顾暇不及,远征的粮草与兵马供给的问题也将暴露。
突厥现在最差时间。
而徐子墨拿出了水磨工夫,慢慢磨他们。他将兵士分成几批,一批批车轮式不停地骚扰,既不和他们硬碰硬,也不让他们能够正常进攻。他专攻小城,以极小的代价将江南城围了起来,却不动中间一块防守森严的硬骨头。
拖。
慢慢拖。
再拖长一点工夫。
只要拖到他们士气衰落,粮草不足,筋疲力竭,而本地百姓的反抗一浪比一浪高时,徐子墨就可以抓住时机,一举攻下江南城,将突厥军的后退之路从中截断,让其成为瓮中之鳖。
他在等。
他很有耐性。
等着狂暴的猛虎前后顾及不暇,露出疲态,展露破绽。
不远了。
七天后,徐子墨接到了一封来自赤鲁的信。
信不长,是赤鲁亲笔所书,白纸墨字,铁画银钩。
他在信中问:“我不明白你为什么要这么做。若是为你上一封信中所说的和平,若是让我打下整个大周,一统天下,同样能和平。”
“徐将军,你到底要怎样。”
徐子墨给他回了一封信。
“打了大周,还有大越,大齐,甚至还有更北边的蛮族。”他说:“你是个有野心的人,而一个帝王的野心是这个世界最难遏制的东西。”
他说,“我只想遏制这一场无谓且不必要的战争。若是和平必须依靠一个民族的人推翻另一个民族的循环实现,我宁愿让两个民族彼此制衡。”
信寄了出去。
久无回音。
徐子墨依旧坚持自己的战术。
他身边不是没有急躁的人,频频向他试探,这样的战术是否有效,要不要尽早展开反击。徐子墨依旧不为所动。他只是等。慢慢的等。等待是他和赤鲁隔空的一场博弈,无声无息,却生死攸关。
他的心必须定若磐石。
他等到了。
一个月后,赤鲁又向他递了一封信。信上只有短短一句话:“你到底要怎样。”
徐子墨向他寄了一份协议。
和平通商协议。
这是他在历代徐家家主的书房里找到的,纸张泛黄,有些年头了,协议内容大抵是一、双方克制六十年不起争端,二、双方开放互市,允许大周的粮食与布匹、突厥的马匹和黄金进行交易、三、双方互相派人组成都会,进行监督。
协议被搁置了许久。
徐子墨年轻时只不以为意。
突厥怎会答应。
太过不现实。
现在却不得不承认,这位先祖的高瞻远瞩。而徐家能将这一份协议历代传下,说明认可这一协议的并不在少数。正如这份协议背后所说,遏制两只猛虎的,一是大刀和火把,二是食物与利益。
他打算实践这份协议。
赤鲁又未回信。
徐子墨只一步一步,稳扎稳打,进行着自己的计划。已经两个月了。快了。突厥的进攻速度已经放缓了,说明他们后劲不够了。而他只需要有条不紊,将点编成网,来一个瓮中捉鳖。
不会很久了。
他等着。
赤鲁回了一封信,上面写着修改过的条约。他同意当今的条约,但必须将北疆五城割让给突厥,否则他便不答应。徐子墨没有回信。这时候还想开条件,说明还不够,突厥还没到最危难时,这一把大棒也打得他们不够疼。
再等等。
只有疼到极致,他们才会懂得畏惧。
他依旧等待着,并一点一点收紧着,将那根套在猛虎脖子上的绳子拉紧,拉得更紧一些。快了。他已经打下了七座小城,有了三万人马了。只要一个机会,他就可以只扑过去。
机会来得非常快。
十月初三。
突厥军攻打怀清,误入怀清圈套,被关门放狗,打了个正着,损失了整整七千人马。同时,紧挨着怀清的庆铃,一队人马偷偷潜到突厥军的后方,一把火烧了突厥的半个粮草库。
祸不单行。
而突厥军意外地反应迟缓。
那队本抱着牺牲念头去的人马,在追击下,七散八躲,居然能逃了个大半。落个囫囵身。而突厥增兵一倍,再去攻打怀清时,整整七天都打不下怀清一座不及江南五分之一大的小城。
突厥不行了。
所有人都冒出了这个念头。
徐子墨一面让人犒劳嘉奖火烧粮草库的小队,一面继续给潜伏在怀清的人马报信:再坚持三天。然后,他手指在地图上重重划了一道,目光徐徐扫过每一个与会的将领与核心人物。
“反击正式开始。”
五个月。
他花了五个月时间将突厥兵赶出了中原。
北疆与江南的交界线上,徐子墨与赤鲁又见了一面。
赤鲁说:“我还是那个条件,徐将军,只要你愿意答应,战争立刻就会停下来。”
徐子墨摇头,不够。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