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吸引[GL] 作者:蛋挞鲨
应昭穿了一双平底鞋,这部戏几乎没什么穿平底鞋的时候,有几幕反反复复地拍,结束的时候脚底都起泡了。
这个人近乎完美。
对我而言就是完美的。
额头,眼,鼻子,嘴唇,微厚的下唇带点迷离的慵懒,让人恨不得衔住没命地去吮。
这是个小镇,晚上还是很热闹的,应昭穿好衣服才想起来明天是七夕,她之前叮嘱某人不要来还是没有什么效果。
她的眼里还有血丝,眼圈还是有点红,上了妆好了一点,涂唇釉的时候孔一棠凑了过来。
应昭适合红色,孔一棠也忘不了对方那支口红广告里的眼神,大概是她的心思在对方面前从不隐藏,应昭转头在她唇上亲了一口。
唇釉有点巧克力的味道,甜甜的,孔一棠伸手准备摸一摸,应昭就伸着唇釉棒来了,她们离得很近,化妆台的灯打在彼此身上,孔一棠贪婪地看着应昭的侧脸,无论迎光还是背光,她都觉得对方那么好看。
我的我的我的。
行了啊,再亲这瓶都得吃完了。
这样不行。
应昭点了点孔一棠额头,往下撩起对方垂在肩上的头发,怎么剪成这样了?
终于不再去拉直了啊?
明明毛毛躁躁的那么可爱。
孔一棠被这个终于不再砸得有点懵,但还没来得及多问,应昭就先出去找导演了。
她跟在后头,走出门的时候看到暮色十足的天空,想起自己戛然而止的直播,最后愧疚万分地宣布转发抽个打钱。
……
小镇不是很大,被群山环绕,在城中心还能瞧见远山的轮廓,应昭打小就在北方长大,虽然没有满口大茬子味儿,但一开还是有点腔调,除非刻意地去调整。
但她知道她妈是南方人,虽然口音被同化,但有些东西变不了。
她后来去过很多次南方,陪乔含音拍戏,要么有事来往,遇到过天南海北的人,有些人讨厌吃面食,只喜欢吃米饭,有些人对饭桌上出现的馒头表现了高度的惊讶,其实不能准确吻合,但有些小小的习惯却能让她想到她妈。
她对她爸没什么印象,照片见过,一个英俊的男人,但没长寿的命,亲戚的来往也因为她妈的不热络给断了,所以过年对应昭来说一向没什么好期待的,因为很无聊,还不如平常。
一到过年,胡同里的玩伴走亲访友的居多,去乡下住的,得过好几天才回来。
她也没见过她的祖辈,外婆外公之类的,问起来的时候她妈总说已经过世了,但这么多年也没见她去祭拜过。
在哪里,具体什么地方,也没有。
她妈在世的时候朋友不多,三三两两,但看上去不太像个正经人,花枝招展的,瞧见倒水的应昭,哟一声,说:还挺乖,不像你啊。
直到多年后她偶然碰到三三两两中的一个,阿姨辈依旧时髦得不像话的女人瞧见应昭,还是哟一声,小英的女儿啊,这么大啦?在哪工作呢么?
那天应昭正好有空,就聊了聊。
顾英女士,盘靓条顺,十几岁的时候就在社会上混,男朋友交过很多,因为学过几年舞蹈,所以还去教过小孩跳舞,后来北上,认识了应昭她爸,不知道为什么就收心给嫁了,据说是因为脸,但老公短命,居然也能守寡多年,后来又不甘寂寞,再嫁了一次。
然后就结束了。
所以小时候是舞团的也是假的。
应昭在对方叙说自己亲妈生平的时候其实有点想笑,倒也不是生气,就是有点无可奈何。
她妈其实是个有趣的人,长得好看,也爱打扮,在一群面色蜡黄的胡同中年妇女联盟里像个年轻姑娘,知道谁谁谁在背后都要把她骂成筛子了还能笑眯眯地和人说话,欣赏对方转头翻脸的模样。
在宾馆做前台回来还能跟应昭讨论讨论今天碰到什么好看的小年轻,完全不顾自己女儿才那么点大。
三天两头对应昭的猴样进行点评并且长吁短叹,觉得女儿完全没点姑娘家的娇羞,成天指挥一群毛孩上窜下跳。
……
过去太久,很多东西越来深刻,很多东西也越来越记不清楚。
那个阿姨说她是苏州人,在广州认识的她妈,只不过那时候还是小姑娘的顾英交的一个跳舞的男朋友,在培训班做招聘登记的工作,她俩是在夜市认识的,在广州待了不少年,她自个儿过年还回老家,顾英就不回去,玩得很开,迪厅台球厅都去,而且她长得好看,也不愁找不到男朋友,一年换一个男朋友去人家家里过年。
后来失去了联系,再次遇到顾英已经结婚了。
应昭一直以为自己不怎么在乎这事儿,但这个剧一接,好像扯出了她心底那些潜藏的情绪。
宿命感这个词太难诠释了。
剧本里的金月亮从从南到北一路挣扎,不肯回到她那个贫瘠的故乡,但在家庭破碎经历了丧女之痛后还是选择了回去。
回到那条月亮河。
但是泥土房早就坍塌,月亮河也早就不见了,小溪而已,充什么大河,被填平了,变成了一幢幢新房。
满目疮痍。
心里的满目疮痍。
这个剧本有直击人心的力量,她的心。应昭看一眼就觉得自己得尝试,越是自我分析,越是理解角色,她就越想她的妈妈。
但人都变成了灰,变成了公墓里的一块,说再多的话,问再多的曾经,都没人回应了。
哪有人这样啊,无父无母无根飘萍,连女儿都不带坦白一下的。
她长到这个年纪,已经很难有那种想家的情绪了。不过她一向没有这种情绪,十几岁的时候跟货车,要去那么久,她也没想家,因为她爸妈都没,一个妹妹那段时间住校,回去跟不回去一个样。
后来跟乔含音去剧组,碰见一个小姑娘掉眼泪,说是想家了,她现在还能记起对方那张脸。
一种很深的眷恋。
她没有过。
恋耽美
应昭穿了一双平底鞋,这部戏几乎没什么穿平底鞋的时候,有几幕反反复复地拍,结束的时候脚底都起泡了。
这个人近乎完美。
对我而言就是完美的。
额头,眼,鼻子,嘴唇,微厚的下唇带点迷离的慵懒,让人恨不得衔住没命地去吮。
这是个小镇,晚上还是很热闹的,应昭穿好衣服才想起来明天是七夕,她之前叮嘱某人不要来还是没有什么效果。
她的眼里还有血丝,眼圈还是有点红,上了妆好了一点,涂唇釉的时候孔一棠凑了过来。
应昭适合红色,孔一棠也忘不了对方那支口红广告里的眼神,大概是她的心思在对方面前从不隐藏,应昭转头在她唇上亲了一口。
唇釉有点巧克力的味道,甜甜的,孔一棠伸手准备摸一摸,应昭就伸着唇釉棒来了,她们离得很近,化妆台的灯打在彼此身上,孔一棠贪婪地看着应昭的侧脸,无论迎光还是背光,她都觉得对方那么好看。
我的我的我的。
行了啊,再亲这瓶都得吃完了。
这样不行。
应昭点了点孔一棠额头,往下撩起对方垂在肩上的头发,怎么剪成这样了?
终于不再去拉直了啊?
明明毛毛躁躁的那么可爱。
孔一棠被这个终于不再砸得有点懵,但还没来得及多问,应昭就先出去找导演了。
她跟在后头,走出门的时候看到暮色十足的天空,想起自己戛然而止的直播,最后愧疚万分地宣布转发抽个打钱。
……
小镇不是很大,被群山环绕,在城中心还能瞧见远山的轮廓,应昭打小就在北方长大,虽然没有满口大茬子味儿,但一开还是有点腔调,除非刻意地去调整。
但她知道她妈是南方人,虽然口音被同化,但有些东西变不了。
她后来去过很多次南方,陪乔含音拍戏,要么有事来往,遇到过天南海北的人,有些人讨厌吃面食,只喜欢吃米饭,有些人对饭桌上出现的馒头表现了高度的惊讶,其实不能准确吻合,但有些小小的习惯却能让她想到她妈。
她对她爸没什么印象,照片见过,一个英俊的男人,但没长寿的命,亲戚的来往也因为她妈的不热络给断了,所以过年对应昭来说一向没什么好期待的,因为很无聊,还不如平常。
一到过年,胡同里的玩伴走亲访友的居多,去乡下住的,得过好几天才回来。
她也没见过她的祖辈,外婆外公之类的,问起来的时候她妈总说已经过世了,但这么多年也没见她去祭拜过。
在哪里,具体什么地方,也没有。
她妈在世的时候朋友不多,三三两两,但看上去不太像个正经人,花枝招展的,瞧见倒水的应昭,哟一声,说:还挺乖,不像你啊。
直到多年后她偶然碰到三三两两中的一个,阿姨辈依旧时髦得不像话的女人瞧见应昭,还是哟一声,小英的女儿啊,这么大啦?在哪工作呢么?
那天应昭正好有空,就聊了聊。
顾英女士,盘靓条顺,十几岁的时候就在社会上混,男朋友交过很多,因为学过几年舞蹈,所以还去教过小孩跳舞,后来北上,认识了应昭她爸,不知道为什么就收心给嫁了,据说是因为脸,但老公短命,居然也能守寡多年,后来又不甘寂寞,再嫁了一次。
然后就结束了。
所以小时候是舞团的也是假的。
应昭在对方叙说自己亲妈生平的时候其实有点想笑,倒也不是生气,就是有点无可奈何。
她妈其实是个有趣的人,长得好看,也爱打扮,在一群面色蜡黄的胡同中年妇女联盟里像个年轻姑娘,知道谁谁谁在背后都要把她骂成筛子了还能笑眯眯地和人说话,欣赏对方转头翻脸的模样。
在宾馆做前台回来还能跟应昭讨论讨论今天碰到什么好看的小年轻,完全不顾自己女儿才那么点大。
三天两头对应昭的猴样进行点评并且长吁短叹,觉得女儿完全没点姑娘家的娇羞,成天指挥一群毛孩上窜下跳。
……
过去太久,很多东西越来深刻,很多东西也越来越记不清楚。
那个阿姨说她是苏州人,在广州认识的她妈,只不过那时候还是小姑娘的顾英交的一个跳舞的男朋友,在培训班做招聘登记的工作,她俩是在夜市认识的,在广州待了不少年,她自个儿过年还回老家,顾英就不回去,玩得很开,迪厅台球厅都去,而且她长得好看,也不愁找不到男朋友,一年换一个男朋友去人家家里过年。
后来失去了联系,再次遇到顾英已经结婚了。
应昭一直以为自己不怎么在乎这事儿,但这个剧一接,好像扯出了她心底那些潜藏的情绪。
宿命感这个词太难诠释了。
剧本里的金月亮从从南到北一路挣扎,不肯回到她那个贫瘠的故乡,但在家庭破碎经历了丧女之痛后还是选择了回去。
回到那条月亮河。
但是泥土房早就坍塌,月亮河也早就不见了,小溪而已,充什么大河,被填平了,变成了一幢幢新房。
满目疮痍。
心里的满目疮痍。
这个剧本有直击人心的力量,她的心。应昭看一眼就觉得自己得尝试,越是自我分析,越是理解角色,她就越想她的妈妈。
但人都变成了灰,变成了公墓里的一块,说再多的话,问再多的曾经,都没人回应了。
哪有人这样啊,无父无母无根飘萍,连女儿都不带坦白一下的。
她长到这个年纪,已经很难有那种想家的情绪了。不过她一向没有这种情绪,十几岁的时候跟货车,要去那么久,她也没想家,因为她爸妈都没,一个妹妹那段时间住校,回去跟不回去一个样。
后来跟乔含音去剧组,碰见一个小姑娘掉眼泪,说是想家了,她现在还能记起对方那张脸。
一种很深的眷恋。
她没有过。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