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莲英 作者:斯仁
第 221 章
于是,一帮民间老艺人,带着各自的乐器家什,被带了进来。片刻,锣鼓家伙就在当院响开了。先唱了一出《孙猴盗扇》,一个长髯老者唱罗刹女,唱得字正腔圆,也不知道这么老的老头,如何能发出那样圆润细腻的声音来。第二出是《五家坡》,那个老汉又唱五宝钏的角,唱得更是叫绝。把个慈禧太后听得入迷,沉浸在他的唱腔之中。唱完了两出,时间已经不早了,戏班子收了摊,慈禧太后总还觉得意犹未尽,但时候不早,明日还要赶路,只好做罢。
可是,由于听戏,太兴奋了,慈禧太后没有一点倦意,就对李莲英说;“莲英,你去把华阴县令给我叫来!”
“老佛爷,您歇着吧,有什么事明天再说。”李莲英劝道。
“我这会儿不困,你去把叫来,我要看看这个忠臣是什么样子。”
李莲英无奈,只得来找刘友石。这个刘友石也知道慢待了圣驾,要不是今天碰到李莲英,自己准没命了。所以虽然天已不早了,晚已深了,他还站在行宫之外侍候着。所以李莲英不费吹灰之力便找到了他,说明了太后传他。刘友石听后吓得四肢乱颤。
“不用怕,老佛爷这会儿高兴,她问什么你答什么,不会要你命的。”说着,拉着他就往里面走。到了太后房中,她正在悠闲地吸着水烟袋。刘友石进得门来,就地跪倒,颤声说道:“华阴县知县臣刘林立给圣母皇太后磕头。”
“你是旗人,还是汉人?”慈禧问。
“回太后,微臣是汉人。”
“老家是哪个省?”
“微臣祖籍河北大城。”
“哦,那不是和李莲英是同乡?”慈禧太后问着,向李莲英看了一眼。似乎在说:“难怪你说他东好西好,原来你们俩是同乡。”
李莲英忙说:“老佛爷,奴才不知道他竟是我的同乡。”说着给刘友石使了个眼色。
“是吗?”慈禧转而问刘友石。
“是。”刘友石又颤颤地答道。
“刘林立,我来问你,你冷落圣驾,轻视朝廷。你知罪吗?”
“臣罪该万死。”刘友石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
“算了吧!听说你能体恤民情,予民生息。这年头,兵荒马乱的,能做到这些,真难为你了。”
“身为民之父母官,应当处处为民着想,使之安居乐业。
这是臣的职责所在。”
“圣驾幸临,为何不出城相迎?”慈禧提起这件事就来气。
“启禀太后,华阴全境连续三年遭灾,黎民生活苦不堪言,向民间征敛,无异于置民于死地,故迎送之物极简。臣思皇恩浩荡,今日圣驾有幸至此,以此等简陋之物迎驾,枉为人臣,故不敢面见天颜。”
“你倒也算个忠臣!”
“既为朝廷命官,就须效忠朝廷。”
“你下去吧!”
刘友石如释重任,也顾不上跪麻木了的脚和腿,匆匆地退了出来,出了宫门,才站定了身子,掏出了手帕,擦了擦两肋的汗珠。总算把这条小命保住了。
次日清晨,慈禧太后及其随从们吃了顿再简单不过的早饭,准备启程。
李莲英天未亮就起床,忙里忙外,总算一切都停当了,只剩下启驾了。他找了个借口,出来找刘友石说话。两人来到僻静之处,刘友石“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说:“多亏总管大人鼎力相救,如果没有您老人家,晚生的小命早就没了。”
李莲英忙拉起他,说:“起来,起来,别让别人看见。都是故乡人,这点小忙,还是能帮的。别说那些感谢我的话,说到底要算你小子命大。”
刘友石站了起来,哈腰说道:“晚生这条命是总管给的,以后有用得着晚生的时候,只需招呼一声,晚生随呼随到。”
说着他从怀里摸一方砚台。看此砚通体透明,外观精致,做工独具匠心。乍一看,与普遍砚台差不多,但细细看来,那差异可就大了。李莲英在宫中这么多年,什么稀世珍品没有见过,但像这样的砚台却从未见过。
原来,这刘知县原籍安徽端州。这端州是出砚台的地方,所出之砚,皆为御品。一般的读书人如果能得到一方端砚,那一定会感到十分荣耀。北宋末年,宋徽宗喜好书法,其“瘦金体”可以说是自成一家。书法都有猎奇的癖好,这宋徽宗尤好收藏各地的宝砚。当年,刘友石的祖上是端州一带遐迩闻名的工匠。一日在宋石场得到了一块剔透无瑕的玉石,他打算将这块玉打制成砚,进献天子,于是精琢细磨,然再雕以各种图案,为了取悦皇帝,他就在砚台之上刻上了宋太祖赵匡胤南征北战统一天下的图案,以赞扬大宋的美好河山。辛辛苦苦整花了一年心血,才制成此砚,但恰在此时,北方的金国南犯,攻破了东京汴梁,天下大乱,于是,这方宝砚就留了下来。全家人视为命根,珍藏在家中。后来,举家迁居河北,这砚台也就到了河北。等刘友石长大成人,中了举,做了官,这方宝砚就由他保存着。由于过于珍惜,自己从未用过。这次李莲英救了他一命,他知道应该知恩图报,而且他明白这李莲英也不是省油的灯,好对付的主,所以就把这家底给拿了出来。
“这方宝砚是晚生的传家之宝,小的都从未舍得用过,总管大人救了小的一条狗命,小的无以为谢,以此权作报答,不成敬意,您老人家笑纳。”
李莲英都看呆了,抓住宝砚,爱不释手,赞不绝口:“好砚!好砚!……既然你诚心相赠,我就恭敬不如从命啦!”说着笑咪咪地拿起那砚台,就往怀里揣。然后,又笑了笑,对刘友石说:“县太爷,我找你是要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昨儿晚上我听得老佛爷很高兴,说你会办事,又说你是个忠臣,说你是个爱民如子,体察民情的父母官,为了奖励你,要免你县三年的皇粮呢!”
刘友石闻听此言,真是感动,正欲再次跪倒,被李莲英一把拉住了。“别,别这样。亲不亲故乡人呢!——我跟你说,马上就要起驾啦,你得好生侍候着,圣驾出门,你得在门口跪送圣驾。第一乘出来的是老佛爷的轿子,第二乘是万岁爷的轿子,你可记住了。前两乘轿子一出门,你就可以站起来了。这就再没有你的事啦。”
“多谢总管大人指点!”
重复了不知多少遍的起驾程序,又匆匆忙忙地重复了一遍。在这次起驾的过程中,刘县令的表现不错,不仅跪姿端庄,而且声音洪亮,使慈禧太后非常满意。銮驾远去了,刘友石心中的一块石总算落地了,他心中暗自庆幸,多亏遇到了李莲英,要不他哪里还有命呀,好险啊!转念一想,真好笑,这堂堂慈禧太后,举国之尊,竟让他给耍了一把,好笑。
事后慈禧太后果然降下旨来,许华阴县免缴三年皇粮。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虽然慈禧太后免了华阴三年皇粮,但这刘钱串刘老爷却没有免百姓的租税。他分文不爽,把全县的租税收起来,装进了自己的腰包。人民虽怒,哪里敢言。
“吃水不忘挖井人”,刘友石能有今天,全凭慈禧身边的李莲英。所以他就用搜刮来的民脂民膏去孝敬李莲英。李莲英当然少不得在慈禧太后面前给他说好话,使他的官越坐越稳,越坐越大。
刘友石冒了次险,他因祸得福;而华阴县的老百姓却生活苦了又苦,难了又难。这到底是福呢?还是祸呢?>>
李莲英二、西安是个好地方!
二、西安是个好地方!
慈禧逃到了西安,原先在紫禁城里的太后架子又重新摆了出来,李大总管一看主子来了神气儿,也跟着威风十足地昂起了头……
自华阴县往西,数日到达渭南县。再往西走,便是临潼,临潼西五六十里,便是古都西安。
快到西安了,慈禧太后的心里是越来越坦然了。她思谋着从现在开始就得享享清福了,京城里的架子也要摆出来,咱毕竟是皇太后嘛。计划着到西安后首先得好好歇一阵子。可不是吗?自七月来怆惶出京,到如今已经快两个月了。在这两个月里,走走停停,为了活命而劳累。本来满可以就住在太原不走了,谁料那该死的洋鬼子又从背后追了过来,虽然从太原出来往陕西奔逃比出京时舒服多了,但毕竟是逃啊。哎!真累人!到了西安后可得好好歇口气。也不知道西安那边的行宫修得怎么样了。
“莲英,莲英,这是到哪儿啦?”老佛爷看到路旁出现了店铺,就叫住了轿旁的李莲英问道。
“回老佛爷,这只是个小镇,前面不远就是渭南县。”
“渭南,离西安还有多远?”
“最多不过一百八十里。”李莲英想了想说。
“我思谋着到了渭南我们得在那里稍稍歇口气,养养精神,才好进西安。得先叫个人到西安去看看,看行宫收拾的怎么样了。”
第 221 章
恋耽美
第 221 章
于是,一帮民间老艺人,带着各自的乐器家什,被带了进来。片刻,锣鼓家伙就在当院响开了。先唱了一出《孙猴盗扇》,一个长髯老者唱罗刹女,唱得字正腔圆,也不知道这么老的老头,如何能发出那样圆润细腻的声音来。第二出是《五家坡》,那个老汉又唱五宝钏的角,唱得更是叫绝。把个慈禧太后听得入迷,沉浸在他的唱腔之中。唱完了两出,时间已经不早了,戏班子收了摊,慈禧太后总还觉得意犹未尽,但时候不早,明日还要赶路,只好做罢。
可是,由于听戏,太兴奋了,慈禧太后没有一点倦意,就对李莲英说;“莲英,你去把华阴县令给我叫来!”
“老佛爷,您歇着吧,有什么事明天再说。”李莲英劝道。
“我这会儿不困,你去把叫来,我要看看这个忠臣是什么样子。”
李莲英无奈,只得来找刘友石。这个刘友石也知道慢待了圣驾,要不是今天碰到李莲英,自己准没命了。所以虽然天已不早了,晚已深了,他还站在行宫之外侍候着。所以李莲英不费吹灰之力便找到了他,说明了太后传他。刘友石听后吓得四肢乱颤。
“不用怕,老佛爷这会儿高兴,她问什么你答什么,不会要你命的。”说着,拉着他就往里面走。到了太后房中,她正在悠闲地吸着水烟袋。刘友石进得门来,就地跪倒,颤声说道:“华阴县知县臣刘林立给圣母皇太后磕头。”
“你是旗人,还是汉人?”慈禧问。
“回太后,微臣是汉人。”
“老家是哪个省?”
“微臣祖籍河北大城。”
“哦,那不是和李莲英是同乡?”慈禧太后问着,向李莲英看了一眼。似乎在说:“难怪你说他东好西好,原来你们俩是同乡。”
李莲英忙说:“老佛爷,奴才不知道他竟是我的同乡。”说着给刘友石使了个眼色。
“是吗?”慈禧转而问刘友石。
“是。”刘友石又颤颤地答道。
“刘林立,我来问你,你冷落圣驾,轻视朝廷。你知罪吗?”
“臣罪该万死。”刘友石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
“算了吧!听说你能体恤民情,予民生息。这年头,兵荒马乱的,能做到这些,真难为你了。”
“身为民之父母官,应当处处为民着想,使之安居乐业。
这是臣的职责所在。”
“圣驾幸临,为何不出城相迎?”慈禧提起这件事就来气。
“启禀太后,华阴全境连续三年遭灾,黎民生活苦不堪言,向民间征敛,无异于置民于死地,故迎送之物极简。臣思皇恩浩荡,今日圣驾有幸至此,以此等简陋之物迎驾,枉为人臣,故不敢面见天颜。”
“你倒也算个忠臣!”
“既为朝廷命官,就须效忠朝廷。”
“你下去吧!”
刘友石如释重任,也顾不上跪麻木了的脚和腿,匆匆地退了出来,出了宫门,才站定了身子,掏出了手帕,擦了擦两肋的汗珠。总算把这条小命保住了。
次日清晨,慈禧太后及其随从们吃了顿再简单不过的早饭,准备启程。
李莲英天未亮就起床,忙里忙外,总算一切都停当了,只剩下启驾了。他找了个借口,出来找刘友石说话。两人来到僻静之处,刘友石“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说:“多亏总管大人鼎力相救,如果没有您老人家,晚生的小命早就没了。”
李莲英忙拉起他,说:“起来,起来,别让别人看见。都是故乡人,这点小忙,还是能帮的。别说那些感谢我的话,说到底要算你小子命大。”
刘友石站了起来,哈腰说道:“晚生这条命是总管给的,以后有用得着晚生的时候,只需招呼一声,晚生随呼随到。”
说着他从怀里摸一方砚台。看此砚通体透明,外观精致,做工独具匠心。乍一看,与普遍砚台差不多,但细细看来,那差异可就大了。李莲英在宫中这么多年,什么稀世珍品没有见过,但像这样的砚台却从未见过。
原来,这刘知县原籍安徽端州。这端州是出砚台的地方,所出之砚,皆为御品。一般的读书人如果能得到一方端砚,那一定会感到十分荣耀。北宋末年,宋徽宗喜好书法,其“瘦金体”可以说是自成一家。书法都有猎奇的癖好,这宋徽宗尤好收藏各地的宝砚。当年,刘友石的祖上是端州一带遐迩闻名的工匠。一日在宋石场得到了一块剔透无瑕的玉石,他打算将这块玉打制成砚,进献天子,于是精琢细磨,然再雕以各种图案,为了取悦皇帝,他就在砚台之上刻上了宋太祖赵匡胤南征北战统一天下的图案,以赞扬大宋的美好河山。辛辛苦苦整花了一年心血,才制成此砚,但恰在此时,北方的金国南犯,攻破了东京汴梁,天下大乱,于是,这方宝砚就留了下来。全家人视为命根,珍藏在家中。后来,举家迁居河北,这砚台也就到了河北。等刘友石长大成人,中了举,做了官,这方宝砚就由他保存着。由于过于珍惜,自己从未用过。这次李莲英救了他一命,他知道应该知恩图报,而且他明白这李莲英也不是省油的灯,好对付的主,所以就把这家底给拿了出来。
“这方宝砚是晚生的传家之宝,小的都从未舍得用过,总管大人救了小的一条狗命,小的无以为谢,以此权作报答,不成敬意,您老人家笑纳。”
李莲英都看呆了,抓住宝砚,爱不释手,赞不绝口:“好砚!好砚!……既然你诚心相赠,我就恭敬不如从命啦!”说着笑咪咪地拿起那砚台,就往怀里揣。然后,又笑了笑,对刘友石说:“县太爷,我找你是要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昨儿晚上我听得老佛爷很高兴,说你会办事,又说你是个忠臣,说你是个爱民如子,体察民情的父母官,为了奖励你,要免你县三年的皇粮呢!”
刘友石闻听此言,真是感动,正欲再次跪倒,被李莲英一把拉住了。“别,别这样。亲不亲故乡人呢!——我跟你说,马上就要起驾啦,你得好生侍候着,圣驾出门,你得在门口跪送圣驾。第一乘出来的是老佛爷的轿子,第二乘是万岁爷的轿子,你可记住了。前两乘轿子一出门,你就可以站起来了。这就再没有你的事啦。”
“多谢总管大人指点!”
重复了不知多少遍的起驾程序,又匆匆忙忙地重复了一遍。在这次起驾的过程中,刘县令的表现不错,不仅跪姿端庄,而且声音洪亮,使慈禧太后非常满意。銮驾远去了,刘友石心中的一块石总算落地了,他心中暗自庆幸,多亏遇到了李莲英,要不他哪里还有命呀,好险啊!转念一想,真好笑,这堂堂慈禧太后,举国之尊,竟让他给耍了一把,好笑。
事后慈禧太后果然降下旨来,许华阴县免缴三年皇粮。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虽然慈禧太后免了华阴三年皇粮,但这刘钱串刘老爷却没有免百姓的租税。他分文不爽,把全县的租税收起来,装进了自己的腰包。人民虽怒,哪里敢言。
“吃水不忘挖井人”,刘友石能有今天,全凭慈禧身边的李莲英。所以他就用搜刮来的民脂民膏去孝敬李莲英。李莲英当然少不得在慈禧太后面前给他说好话,使他的官越坐越稳,越坐越大。
刘友石冒了次险,他因祸得福;而华阴县的老百姓却生活苦了又苦,难了又难。这到底是福呢?还是祸呢?>>
李莲英二、西安是个好地方!
二、西安是个好地方!
慈禧逃到了西安,原先在紫禁城里的太后架子又重新摆了出来,李大总管一看主子来了神气儿,也跟着威风十足地昂起了头……
自华阴县往西,数日到达渭南县。再往西走,便是临潼,临潼西五六十里,便是古都西安。
快到西安了,慈禧太后的心里是越来越坦然了。她思谋着从现在开始就得享享清福了,京城里的架子也要摆出来,咱毕竟是皇太后嘛。计划着到西安后首先得好好歇一阵子。可不是吗?自七月来怆惶出京,到如今已经快两个月了。在这两个月里,走走停停,为了活命而劳累。本来满可以就住在太原不走了,谁料那该死的洋鬼子又从背后追了过来,虽然从太原出来往陕西奔逃比出京时舒服多了,但毕竟是逃啊。哎!真累人!到了西安后可得好好歇口气。也不知道西安那边的行宫修得怎么样了。
“莲英,莲英,这是到哪儿啦?”老佛爷看到路旁出现了店铺,就叫住了轿旁的李莲英问道。
“回老佛爷,这只是个小镇,前面不远就是渭南县。”
“渭南,离西安还有多远?”
“最多不过一百八十里。”李莲英想了想说。
“我思谋着到了渭南我们得在那里稍稍歇口气,养养精神,才好进西安。得先叫个人到西安去看看,看行宫收拾的怎么样了。”
第 221 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