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军阀派系 作者:陈贤庆

    第 17 章

    此时在广州,滇桂军阀联合起来排挤孙中山,改组军政府的元帅制为合议制,并和北京政府实行妥协,迫使孙中山不得不于5月4日辞去大元帅职,并于5月21日离开广州赴上海。孙中山的第一次护法运动,在南北军阀的夹击下失败了。孙中山唯有将希望寄托在陈炯明的援闽粤军之上,在赴上海途中,特于5月26日至三河坝粤军总司令部会晤陈炯明及粤军将领,力劝其攻闽。

    在孙中山及粤军将领的逼使下,陈炯明在5、6月间兵分三路攻闽。经过了大大小小的战斗,到8月底,援闽粤军打败了福建督军李厚基的北洋军,占领了闽西南的汀州、漳州、龙岩等地共二十多个县,建立了“闽南护法区”。这时,皖系控制的安福国会选举徐世昌为总统。11月16日,徐世昌发布停战命令。11月22日,广州军政府也下令停战。于是,援闽粤军与北洋军在福建前线划界停战。

    四

    粤军攻闽成功,使孙中山和国民党掌握了一支自己的军队,并且有了一块闽南根据地。孙中山指示援闽粤军利用停战机会,从事扩编整训。很快,粤军发展兵员至二万余人,编成两个军,以陈炯明为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许崇智为第二军军长,邓铿为总部参谋长。但这时陈炯明已致力培植自己的势力,其部属多为自己的亲信和家庭兄弟,拥陈过于拥孙,第一军也渐渐变成了“陈家军”。

    孙中山由于第一次护法失败,已认识到南北军阀是一丘之貉,依靠滇桂军阀不可能推行护法运动。1919年8月7日,孙中山又辞去军政府总裁(七总裁之一)。以后,孙中山又多次主张取消由桂系军阀及官僚政客所把持的军政府。1920年,孙中山力主粤军回粤,以肃清盘踞广东的桂系军阀,建立广东革命根据地。但陈炯明对此并不热心,只求与桂系和平共处。6月29日,孙中山特派朱执信、廖仲恺到漳州,力促陈炯明回师广东。8月11日,桂系通过军政府下了进攻福建粤军的动员令,以沈鸿英为总司令,分三路进攻粤军,这才使陈炯明下了回师广东的决心。

    8月16日,粤军分三路进攻桂军:左路由邓铿指挥,进攻饶平、潮安;右路由许崇智指挥,进攻大埔、梅县、兴宁。由于桂系治粤四年,作恶多端,广东人民恨之入骨,纷纷支援粤军回师。各地民军也起义响应。广东地方派军人李福林、魏邦平等又宣布脱离桂系。这样,桂军兵败如山倒,狼狈溃退。粤军于10月22日占领惠州;10月28日攻克广州。岑春煊、莫荣新等率桂军残部逃回广西。是役,孙中山损失了一位亲密战友。9月21日,朱执信为调停虎门驻军(叛桂反正)与东莞民军的冲突时不幸遇难牺牲。

    粤军攻克广东后,11月10日,孙中山在上海任命陈炯明为广东省长兼粤军总司令,废除广东督军一职。11月25日,孙中山偕唐绍仪、伍廷芳等离开上海,28日抵达广州,重组护法军政府。1921年4月7日,非常国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孙中山任命陈炯明为陆军部总长兼内务部总长,又说服他加入国民党,并任命他为国民党广东支部长。孙中山对陈炯明的抬举和忍让,并没有使陈炯明与孙中山等同心同德,他反而更加飞扬跋扈,政治野心越来越膨胀。

    孙中山组建政府后,主要目标是要进行北伐,打倒军阀,统一中国。为巩固广东政权,首先要肃清桂系军阀。但陈炯明却提倡“联省自治”,反对伐桂。而桂系军阀退回广西后,并不甘心失败,1921年6月13日,桂军分三路攻粤。至此,陈炯明才被迫进行反击,和孙中山暂趋一致。

    6月27日,孙中山下令讨伐桂系军阀,任命陈炯明为“援桂”粤军总司令,兵分三路还击桂军。与此同时,总统府参谋总长李烈钧与云南唐继尧、贵州卢焘也组成滇黔赣讨陆联军,从桂西、北直捣桂林、柳州,配合粤军作战。在桂粤两军决战于梧州之际,桂军刘震寰部因事先受国民党之运动,宣布独立响应,桂军便兵败溃退。粤军长驱直入,协同滇、黔、赣各军,只三个多月,全部攻占广西,陆荣廷、谭浩明等逃往越南河内。

    孙中山据有两广,决定乘胜出师北伐,并屡电陈炯明令他出师参加北伐,但陈炯明以准备不足为由加以反对。10月23日,孙中山亲到广西南宁会晤陈炯明,但陈炯明仍不听劝请,最后,孙中山只得说:“两广请兄主持,唯无阻我北伐,并请切实接济饷械。”陈炯明表面答应,然后返回广州。12月10日,孙中山在桂林设立大本营,抽调军队,准备大举北代。当时参加北伐的军队有许崇智的粤军第二军、李福林的福军、朱培德的滇军、彭程万赣军、谷正伦的黔军等,共十三旅约三万人。以李烈钧为参谋长,胡汉民为民官长。而陈炯明的粤军第一军除抽出三营编为大本营警卫团外,都不参加北伐。

    1922年2月3日,孙中山在桂林下令北伐。陈炯明留守广州,不但不接济饷械,反而与湖南督军赵恒惕勾结,欲置北伐军于死地。正如孙中山事后所说的:“综此二者,一为阻我前进,一为绝我归路”。3月21日,孙中山的亲密同志,留守广州的粤军参谋长兼第一师师长邓铿,被陈炯明的亲信部属暗杀。孙中山闻讯,极为哀痛和义愤,决定回师广东。在回师途中,孙中山在梧州和肇庆,两度电召陈炯明前来会晤。陈炯明不但不来,反而以辞去本兼各职相要挟。孙中山震怒,于4月21日下令免去陈炯明广东省长、粤军总司令及内务部总长三职。陈炯明于即日宣布下野,离开广州赴惠州,令其部布防于石龙、虎门等地;又密令在广西的前敌总指挥叶举(广东惠阳人)率“陈家军”主力,迅速回师广州,以对抗孙中山。

    4月22日,孙中山回到广州。手下将领主张先消灭“陈家军”,再进行北伐。但孙中山为避免引起内战,同时仍希望陈炯明能回心转意,故令北伐军暂不进入广州,改在韶关一带集中。但这样做,反使叶举能率军迅速从广西回师,占据广州。陈炯明不但不回心转意,而且和北洋军阀达成反孙协议:发难成功,则授陈两广巡阅使职。

    6月15日深夜,陈炯明公开叛变。他指令叶举、洪兆麟率部围攻炮击总统府和孙中山的住地观音山粤香楼,以及占领省市机关。孙中山在部属林直勉、林树巍等护送下离开总统府,天明后登上永丰舰得以脱险。孙中山在永丰舰上坚守了五十五天,指挥广州军民与陈炯明作斗争,历尽艰险,直至8月9日才离开广州,经香港赴上海。8月15日,陈炯明从惠州回到广州,自任粤军总司令,对广东实行其军阀统治。

    在陈炯明广州发难的同时,陈军另一将领,第四独立旅旅长邓本殷(广东防城人),乘机在粤西攻城掠地,自树一帜,成立高州、雷州、钦州、廉州、琼州、崖县、罗定、阳江“炳四个支队,以及孙本戎所率的卢兴邦民军。邓铿仍为总司令部参谋长,叶举仍为参谋处长。

    1920年8月,援闽粤军回粤,10月底,将桂系军阀逐出广东。孙中山回粤重组军政府,并将援闽粤军及原在广东的部队进行整编,其编制是:陈炯明任粤军总司令,邓铿任参谋长,叶举任参谋处长,黄强任总参议。第一军军长陈炯明(兼),参谋长邓铿(兼),下辖邓铿(兼)第一师、洪兆麟第二师、魏邦平第三师;邓本殷、翁式亮、杨坤如、熊略、陈炯光、李炳荣六个独立旅以及李福林、钟景荣、黄大伟、罗绍雄、黄明堂五路。第二军军长许崇智,参谋长蒋介石,下辖吴忠信、蒋国斌、谢文炳、关国雄四个旅。

    邓铿在整编粤军时,尤其对他的第一师进行彻底的整训,提高官兵的思想觉悟和军事技术知识,多方罗致如保定军官学校毕业的青年军官。后来成为国民党军队重要将领的李济深、邓演达、陈可钰、薛岳、黄镇球、张发奎、黄琪翔、余汉谋、李汉魂、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戴戟、李章达、叶挺、梁鸿楷、陈济棠、邓世增、邓龙光、缪培南、李扬敬、徐景唐、香翰屏、朱晖日、钱大钧、陈诚、罗卓英等,都曾先后在第一师中任过职(除李济深、戴戟、钱大钧、陈诚外,其余均为粤籍)。

    1922年6月,在孙中山进行第一次北伐的时候,陈炯明在广州发动叛变,使粤军发生了大分化。第一军随陈炯明叛变,后盘踞惠潮梅地区,主要有叶举、林虎、洪兆麟三部分。叶举为总指挥,林虎为各路总指挥,洪兆麟为潮梅总指挥,计有林虎第一军,洪兆麟第二军,尹骥第三军,刘志陆第四军,熊略第五军,杨坤如第六军,李易标第七军,陈修爵独立师,号称五万众。陈炯明则居住香港,遥为节制调遣。陈炯明嫡系师长邓本殷,在陈炯明叛变后,亦占据南路八属,出任八属联军总指挥,申葆藩为副指挥,黄志恒为参谋长,苏廷有为右翼指挥官,号称二万众。

    孙中山将北伐福建的粤军改为东路讨贼军,许崇智任总司令,蒋介石任参谋长,下辖三个军。第一军军长黄大伟(后投陈炯明),辖王懋功、陈得平、丘鸿钧、龚师曾四旅;第二军军长许崇智(兼),辖许济、孙本戎、黄国华、张民达四旅;第三军军长李福林,辖林驹、吴近、袁德穉 、郑泳深四旅。

    其余粤军,由大元帅府直辖,称为中央直辖粤军即第四军,军长梁鸿楷,辖两师一独立旅和一支队。第一师师长李济深,辖卓仁机第一旅、陈济棠第二旅;第三师师长魏邦平(后陈章甫、郑润琦);独立旅旅长徐汉臣;支队司令丘耀西。

    当时,由大元帅府直辖的还有以杨希闵为总司令的滇军,以刘震寰为总司令的桂军,以朱培德为总司令的赣军,以谭延闿 为总司令的湘军,以樊钟秀为总司令的豫军。此外,还有于右任的陕军,路孝忱的晋军,但懋辛、熊克武的川军,但都只有旗帜而无兵员。

    粤军经此分化和改编以后,力量大为削弱,但孙中山为了巩固广州革命根据地,为了统一两广进而北伐,仍在作不懈的努力,多次亲率粤、滇、桂各军,进击东江陈炯明叛军及平定沈鸿英叛乱。同时,孙中山又派中央直辖粤军李济深部入桂,扶助李宗仁、黄绍竑 、白崇禧收拾广西局面。

    1924年1月,在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改组了国民党,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接着,孙中山即进行军事上的整顿。3月间,决定将原属中央直辖的粤军和东路讨贼军,统一改编为建国粤军。以许崇智为建国粤军总司令,蒋介石为参谋长。除李福林的第二军仍驻广州河南,未另编师外,其余各军部队,改编为四个师及若干独立旅。计第一师师长李济深,第二师师长张民达,第三师师长郑润琦,第四师师长许济;另有徐汉臣、梁鸿林、卓仁机等独立旅及吴铁诚的警卫军。建国粤军以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建国大纲、建国方略作为教育课程,孙中山期望把它建设成一支新型的革命军队。

    1924年5月,孙中山建立的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正式开学。黄埔军校的建立,得到粤军尤其是第一师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积极支持。师长李济深、团长邓演达分任教练部正副主任,邓演达还兼任学生总队长,后又出任教育长等。一般的军事干部,大部分由粤军第一师抽调任用,学生队的班长大部分也由李济深主办的西江讲武堂调来。

    1924年间,孙中山一面继续调遣部队进击东江陈炯明叛军,一面继续督师北伐。8月间,挫败了广州商团叛乱。10月,冯玉祥在北京发动政变成功。随后,冯玉祥、张作霖、段祺瑞等电请孙中山入京共商国是。11月,孙中山令胡汉民留守广州,代行大元帅职权;谭延闿负责大本营事务,驻守韶关,主持北伐军事。然后,孙中山偕宋庆龄等北上赴上海,假道日本再转抵津、京。

    1925年2月,广州大元帅府进行第一次东征,击溃陈炯明军林虎、洪兆麟等部。与此同时,大元帅府又派出建国粤军第一师第二旅陈济棠全旅、黄镇球补充团、蔡廷锴营以及滇军范石生军先后入桂,帮助李宗仁、黄绍竑 歼灭沈鸿英部及击退攻入南宁的云南的唐继尧滇军,统一了广西。

    在第一次东征期间,孙中山不幸于3月12日在北京病逝。广东革命军民,深切哀悼。而滇军杨希闵、桂军刘震寰两部,却乘机在广州发动叛乱。6月,东征军回师广州,平定了刘杨叛乱。在东征军回师之前,第二师师长张民达(广东梅县人)赶赴汕头许崇智指挥部共商回师计划,不幸在潮安舟覆殉难。

    平定刘杨叛变后,广州又发生了6月23日沙基惨案,接着,爆发了省港大罢工。国民党中央为着对内对外一切急切需要,乃于7月1日在广州成立国民政府,扩大其职权,以汪精卫为主席。国民政府决定改编驻粤各军,取消过去带有封建色彩的地方军队名称,一律改称为国民革命军。

    就在改编驻粤军队期间,8月20日,孙中山的亲密战友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在赴国民党中央党部开会时,被国民党右派暗杀身亡。廖案发生后,蒋介石即紧紧抓住这一时机,与汪精卫合谋,排斥了所谓廖案重大嫌疑犯胡汉民。接着又大施权术,逼走了建国粤军总司令许崇智,从而汪、蒋完全控制了党政军局势。建国粤军的权力则为蒋介石所掌握,不久,建国粤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一、二、三、四、五、六等军。第一军军长蒋介石(后为何应钦),以原有黄埔军为基础,编成两个师,将原许崇智一部改编为第三师;第二军军长谭延闿 ,以原有湘军为基础编成;第三军军长朱培德,以原有赣军为基础编成;第四军军长李济深,以原有建国粤军第一师为基础编成;第五军军长李福林,以原有建国粤军第三军为基础编成;第六军军长程潜,以广东的地方军如罗翼群统率的潮梅军、吴铁城的警卫军以及原胡祥等部改编组成。后来,又将广西李宗仁、黄绍 竑 部队改编为第七军,湖南唐生智部队改编第八军。

    六

    建国粤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分布在第一、四、五、六各军之中,而其中,又以由粤军第一师改编而成的第四军实力最强大,在后来的第二次东征和南征,第四军都是主力部队。在广东统一之后,又按照国民革命军三三制彻底整编,第四军的战斗序列如下:

    第四军军长李济深,副军长陈可钰,参谋长邓演达,政治部主任麦朝枢。第四军辖有第十、十一、十二等三个师及一个独立团。

    第十师师长陈铭枢,副师长蒋光鼐,参谋长戴石孚,政治部主任李笠农(后徐名鸿)。辖蔡廷锴、孙绳、戴戟三个团。

    第十一师师长陈济棠,副师长徐景唐(后邓世增),参谋长李扬敬,政治部主任林翼中。辖余汉谋、香翰屏、黄镇球三个团及黄涛炮兵营。

    第十二师师长张发奎,副师长朱晖日,参谋长李汉魂,政治部主任廖乾吾。辖许志锐、缪培南、黄琪翔三个团。

    独立团团长叶挺。

    此外,属第五军建制的第十三师(师长徐景唐,副师长陈章甫),也拨归第四军节制。

    1926年初,广东统一以后,第十师调驻钦廉,第十一师调驻高雷,第十二师留驻琼崖,从事地方绥靖和积极准备北伐工作。

    1926年夏,广东国民政府出师北伐。陈可钰以第四军副军长名义,率领陈铭枢第十师、张发奎第十二师和叶挺独立团参加北伐,称前方第四军;李济深以国民革命军总参谋长的名义统率陈济棠第十一师、徐景唐第十三师留守广东(尚有广西黄绍竑 的部队),称后方第四军。

    前方第四军经历了衡阳、长沙、岳州、武昌等地,长驱直进,所向披靡,尤以汀泗桥、贺胜桥两大战役,将盘踞两湖称霸一时的北洋军阀吴佩孚的主力击溃,战绩显著,被誉为“铁军”。不久,第四军扩编成两个军,第十二师扩编为第四军,张发奎任军长,黄琪翔任副军长,叶剑英任参谋长。第十师扩编为第十一军,陈铭枢任军长,蒋光鼐任副军长。

    正当北伐顺利发展的时候,1927年4月12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政变之前,留守广州的李济深及桂系李宗仁等已和蒋介石联合,参与其事,出席了4月3日和5日在上海召开的反共秘密会议。“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4月15日,李济深、古应芬、钱大钧等立即策应,发动了广州“四·一五”大屠杀。

    第 17 章

    恋耽美

章节目录

民国军阀派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书屋只为原作者陈贤庆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陈贤庆并收藏民国军阀派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