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0
乱世生存攻略 作者:小蜗牛跑得快.
,决定他命运的时刻到了。
第53章 第 53 章
会试和乡试差不多,从二月九日到十五日连考三场,每场三天。
到了最关键的时候,沈瑜反而坦然了许多。在京师贡院门口排队,一群披坚执锐的卫兵搜检时,他的这份淡然,与其余那些哆哆嗦嗦的秀才相比,十分突出。
不过卫兵并未因这份淡然对他宽待几分,仍是一丝不苟搜查了他衣袖、腰带,还有所有文具后,才准他进场拿号。
沈瑜运气不太好,分到的号房离茅厕近,味道大了些。他只能用袖子扇了扇风,安慰自己,待久了就习惯了。
京师里为会试修建的号房比之前待过的还要破旧。沈瑜一进门,先拿纸和浆糊粘好墙壁,省得往下落灰,接着取出文具摆放好,才开始研墨,为写文章做准备。
周旷从他的号房旁路过时,看也不看他一眼,只叫人把题目发下去。
头一场仍是经义文章。摆脱了刁钻的小题,会试的题目都比较正常,何况大多数是周旷出的。虽说为了避嫌,没有旧题,但沈瑜做起来还是满满的熟悉感,就像是平时老师考校自己一样。
全神贯注于笔上时,沈瑜果然注意不到那股难闻的气味了。
写好了文章,沈瑜并没有赶着交卷出场,而是向考官要了两根蜡烛,把几篇文章从头到尾默读一遍,把对句改的更圆浑,又更改几处虚词使得韵味感更强。直到快要入夜,他才借着烛光小心翼翼抄下文章,交卷出场。
第二场考一道诏一道表,这不是要紧的玩意,又是写惯了的,大家不求出彩,只需要按照格式一一写下去,不要犯讳就行。沈瑜总算摆脱了原先那个号房,没了那股味道骚扰,写起来更快了。普普通通一道表都被他写的委婉含蓄,曲折动人。
最后沈瑜不得不克制着自己发散的文采,把言辞改得更中平恳切一些,又对比,该空格的空格,该换行的换行,确定无误了,才重新誊抄。
第三场对沈瑜比较友好,考的是策论,这也是他拿手的,至少相比诗词而言。而题目也中规中矩,考的是礼乐教化。这原本就是读书人本职工作,可见周旷并没有难为学生的意思。
沈瑜是清楚老师对礼乐教化的看法的。但他并不想投其所好,也不像大多数考生一样,觉得反正无关紧要,敷衍一篇无伤大雅、不痛不痒的策论。
他想写出,自己对于礼乐的看法。即使只有千分之一的可能,这篇文章被新帝,或者什么人看到……
“殿下,这是今年,各房考官选出的经魁卷子,请您过目。”周旷说。
他已经综合各房考官的意见给这十份考卷排定了顺序,只不过,会试的三甲是要皇帝亲自选定。建宁帝这么多年由主考官选定,只看一眼,可他们这位新君,就不大一样了。
“溢美之词。”吴君翊看了一份诗经房的卷子,刚看了个开头,就皱紧眉头露出嗤之以鼻的神情。
以他从小养在建宁帝身边,还未学会提笔写字就会作诗的经历,的确是有资本瞧不起这些学生堆砌的辞藻的。
周旷缓缓地说道:“只是房师选中,也有他们的道理。这篇文章的确词藻华美,但也有中肯之处,陛下不宜仅以一己喜好定夺。”
吴君翊听他这么说,勉强捡起卷子,继续看了下去。然而看到策论,他着实是看不下去了。“这哪里是策论,分明是写成了一篇华而不实的骈文!”
周旷沉默不语。建宁帝的审美,某种意义上,也是文臣们的审美。即使现在换了新皇帝,对于什么是好文章的认识,也已经定型。其实他给这篇文章定的名次,也不算高。
吴君翊余怒未消,但念在周旷在场,总算忍耐住,又捡起了一份卷子,默念起来。
这次他并未发作,而是看了有一会,口中呢喃。这几篇经义含蓄隽永,内藏光华,很得他胃口。
“……盖礼乐贵在得中,而君子务实实胜。”读到这儿,吴君翊忍不住猛一拍案,口里叫出声来:“好文章!只凭这一句,便可拔得头筹了!”
读这篇策论对他而言可谓是一种享受,这学生,字字句句都写到了他的心坎里。 “根本固者,华实必茂;源流深者,光澜必章。”,可不就是指出那些玩弄文辞的人都是表面把戏?“君子处其实,不处其华;治其内,不治其外。”就更是直白点明吴君翊的心声:
真的是有操守、办实事的官员,谁会计较身外之物!
周旷也笑了,但他还是劝道:“策论并非重中之重,何况陛下才看了两份卷子,言之过早,还是应都看完之后才评估挑选。”
周旷怎会认不得自己学生的文章。他一看即知那时沈瑜做的。他也对沈瑜这番独树一帜的言论十分喜爱,对太子大加赞赏心中暗喜。但他是一科主考,再爱学生的才华,对于国家的抡才大典,还是要持身庄重,公正严谨。
吴君翊从善如流,捡起其他的几本卷子看起来。但有了一个合心意的,其他的再怎么看,都稍逊一筹。
“依……朕看来,还是这一个写得最好,堪为会元。”挨个看过来之后,吴君翊依此说了些优缺点,又指着沈瑜那本卷子说道。
他自称时还有些生疏,但神情颇为庄重。
周旷心中其实也暗自赞同,但出于避嫌,他还是勉强给学生挑了一些毛病:“这篇策论做的的确好,可惜第二篇《大学》的文章做的中规中矩,不如礼记房的那篇老成。依臣看,
恋耽美
,决定他命运的时刻到了。
第53章 第 53 章
会试和乡试差不多,从二月九日到十五日连考三场,每场三天。
到了最关键的时候,沈瑜反而坦然了许多。在京师贡院门口排队,一群披坚执锐的卫兵搜检时,他的这份淡然,与其余那些哆哆嗦嗦的秀才相比,十分突出。
不过卫兵并未因这份淡然对他宽待几分,仍是一丝不苟搜查了他衣袖、腰带,还有所有文具后,才准他进场拿号。
沈瑜运气不太好,分到的号房离茅厕近,味道大了些。他只能用袖子扇了扇风,安慰自己,待久了就习惯了。
京师里为会试修建的号房比之前待过的还要破旧。沈瑜一进门,先拿纸和浆糊粘好墙壁,省得往下落灰,接着取出文具摆放好,才开始研墨,为写文章做准备。
周旷从他的号房旁路过时,看也不看他一眼,只叫人把题目发下去。
头一场仍是经义文章。摆脱了刁钻的小题,会试的题目都比较正常,何况大多数是周旷出的。虽说为了避嫌,没有旧题,但沈瑜做起来还是满满的熟悉感,就像是平时老师考校自己一样。
全神贯注于笔上时,沈瑜果然注意不到那股难闻的气味了。
写好了文章,沈瑜并没有赶着交卷出场,而是向考官要了两根蜡烛,把几篇文章从头到尾默读一遍,把对句改的更圆浑,又更改几处虚词使得韵味感更强。直到快要入夜,他才借着烛光小心翼翼抄下文章,交卷出场。
第二场考一道诏一道表,这不是要紧的玩意,又是写惯了的,大家不求出彩,只需要按照格式一一写下去,不要犯讳就行。沈瑜总算摆脱了原先那个号房,没了那股味道骚扰,写起来更快了。普普通通一道表都被他写的委婉含蓄,曲折动人。
最后沈瑜不得不克制着自己发散的文采,把言辞改得更中平恳切一些,又对比,该空格的空格,该换行的换行,确定无误了,才重新誊抄。
第三场对沈瑜比较友好,考的是策论,这也是他拿手的,至少相比诗词而言。而题目也中规中矩,考的是礼乐教化。这原本就是读书人本职工作,可见周旷并没有难为学生的意思。
沈瑜是清楚老师对礼乐教化的看法的。但他并不想投其所好,也不像大多数考生一样,觉得反正无关紧要,敷衍一篇无伤大雅、不痛不痒的策论。
他想写出,自己对于礼乐的看法。即使只有千分之一的可能,这篇文章被新帝,或者什么人看到……
“殿下,这是今年,各房考官选出的经魁卷子,请您过目。”周旷说。
他已经综合各房考官的意见给这十份考卷排定了顺序,只不过,会试的三甲是要皇帝亲自选定。建宁帝这么多年由主考官选定,只看一眼,可他们这位新君,就不大一样了。
“溢美之词。”吴君翊看了一份诗经房的卷子,刚看了个开头,就皱紧眉头露出嗤之以鼻的神情。
以他从小养在建宁帝身边,还未学会提笔写字就会作诗的经历,的确是有资本瞧不起这些学生堆砌的辞藻的。
周旷缓缓地说道:“只是房师选中,也有他们的道理。这篇文章的确词藻华美,但也有中肯之处,陛下不宜仅以一己喜好定夺。”
吴君翊听他这么说,勉强捡起卷子,继续看了下去。然而看到策论,他着实是看不下去了。“这哪里是策论,分明是写成了一篇华而不实的骈文!”
周旷沉默不语。建宁帝的审美,某种意义上,也是文臣们的审美。即使现在换了新皇帝,对于什么是好文章的认识,也已经定型。其实他给这篇文章定的名次,也不算高。
吴君翊余怒未消,但念在周旷在场,总算忍耐住,又捡起了一份卷子,默念起来。
这次他并未发作,而是看了有一会,口中呢喃。这几篇经义含蓄隽永,内藏光华,很得他胃口。
“……盖礼乐贵在得中,而君子务实实胜。”读到这儿,吴君翊忍不住猛一拍案,口里叫出声来:“好文章!只凭这一句,便可拔得头筹了!”
读这篇策论对他而言可谓是一种享受,这学生,字字句句都写到了他的心坎里。 “根本固者,华实必茂;源流深者,光澜必章。”,可不就是指出那些玩弄文辞的人都是表面把戏?“君子处其实,不处其华;治其内,不治其外。”就更是直白点明吴君翊的心声:
真的是有操守、办实事的官员,谁会计较身外之物!
周旷也笑了,但他还是劝道:“策论并非重中之重,何况陛下才看了两份卷子,言之过早,还是应都看完之后才评估挑选。”
周旷怎会认不得自己学生的文章。他一看即知那时沈瑜做的。他也对沈瑜这番独树一帜的言论十分喜爱,对太子大加赞赏心中暗喜。但他是一科主考,再爱学生的才华,对于国家的抡才大典,还是要持身庄重,公正严谨。
吴君翊从善如流,捡起其他的几本卷子看起来。但有了一个合心意的,其他的再怎么看,都稍逊一筹。
“依……朕看来,还是这一个写得最好,堪为会元。”挨个看过来之后,吴君翊依此说了些优缺点,又指着沈瑜那本卷子说道。
他自称时还有些生疏,但神情颇为庄重。
周旷心中其实也暗自赞同,但出于避嫌,他还是勉强给学生挑了一些毛病:“这篇策论做的的确好,可惜第二篇《大学》的文章做的中规中矩,不如礼记房的那篇老成。依臣看,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