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政客 作者:风中的失落
第 1208 章
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广宁和西平堡等地,必须要守住,如此情况之下,后金鞑子千里奔袭围攻京城,还是存在巨大危险的。
就在史可法犹豫的时候,他收到了苏天成的亲笔信。
接到信函的时候,史可法目瞪口呆,他想不到苏天成会给自己写信,这都是什么时间了,本来史可法是不屑一顾的,他认定苏天成是反贼,他甚至想着将信函直接交给朝廷,但思考之后,他还是打开了信函。
看完了信函之后,史可法不得不陷入到更深的思考之中,苏天成在信中分析了辽东的重要性,明确的告诉了史可法,若是彻底放弃整个的辽东,将成为历史的罪人,后金鞑子的残暴,早就是闻名的,而且后金鞑子因为在以前与明军的交战之中,遭受了惨重的损失,内心有着不小的怨气,这股怨气是暴戾的,若是让后金鞑子占据了整个的辽东,那种千里无人烟的局面,肯定会再次的出现,后金鞑子在难以守住辽东的局面之下,会大规模的劫掠与屠杀,或者了财富和人口之后,撤离辽东。
史可法也想到了这一点,他不得不服气,千里之外的苏天成,居然能够分析到这些局面,能够做出来准确的预测。
基于这样的情况之下,史可法不敢轻易撤离辽东,他不想成为千古罪人。(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阎应元的机智]
费尽千辛万苦,阎应元终于来到了辽东。
在阎应元的眼里,辽东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有着太多的金戈铁马,无数的将士在这里抛头颅洒热血,无数的将领在这里建功立业,当然,来到辽东,他可不是缅怀这里的功绩和厮杀,他肩负的使命不一般,而且是被皇上寄予厚望的。
大晋王朝的建立,在阎应元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他并非是什么正宗的读书人,也没有科举的名誉,曾经被大明朝廷委派为典史,这是一个不入流的官职,是大明最底层的官职,但皇上没有看重这些,大胆的启用他,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他肩负的责任越来越重,士为知己者死,阎应元感觉到了,皇上这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的胆魄,体现在治国方面,一定能够开创出来前所未有的盛世。
内心里面,阎应元对大明朝廷还是有着一丝眷恋的,他也曾经将大晋王朝与大明朝廷进行过仔细的比对,但事实高度他,大晋王朝的兴盛是不可阻挡的,大明朝廷的衰落是必然的,在这种认识的驱使之下,阎应元很快彻底改变内心的认识,忠心耿耿效忠朝廷。
在凤阳成功的劝说了马士英归顺大晋朝廷,令阎应元有了巨大的信心,这次赶赴辽东,他也是信心满满,一定要完成皇上赋予的重任。
辽东位置的重要,皇上曾经多次说过,辽东绝不能够被后金鞑子所占据,否则北方将要陷入到大规模的战乱之中,届时蒙古草原也无法安定下来,大晋朝廷就是统一了中原,也要耗费极大的精力来稳定和收复辽东。需要花费的代价,是无法估算的。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肩负重任的阎应元,风餐露宿,不顾春节临近,想方设法赶到了辽东。沿路经过北直隶的诸多地方,他的心被刺痛了,大明朝廷统治之下的北直隶,按说应该是条件不错的,可惜老百姓的日子一点都不好过,甚至能够见到流离失所的农民,在经过家乡通州的时候,阎应元忍住了思念之情,没有回家。
越是有了这些比对和感触。阎应元越是觉得肩负的责任重大,若是能够向拿下南京那样,用最小的代价拿下京城,不仅仅能够避免江宁营将士的伤亡,也能够令老百姓安安稳稳的过日子,不至于遭受到无辜的伤害。
进入宁远城的时候,阎应元开始冷静下来了,他必须要首先见到祖大寿和祖大乐等人。将皇上的意思告知两人,接下来才能够想办法去拜访辽东巡抚史可法。这个次序不能够弄错,否则可能一事无成,还会影响到皇上的整体计划。
宁远城不大,因为春节临近了,这里的商贾还是不少的,大街上熙熙攘攘。很是热闹,尽管说在广宁城有了辽东最大的互市,可辽东的中心还是在宁远,不少的商贾都在这里设立有商铺,或者在这里设立了联系点。随时能够掌控在辽东的生意。
想要见到祖大寿和祖大乐,也是需要花费一番心思的,这倒不是说祖大寿和祖大乐深居简出,祖大乐如今驻扎在山海关,担任山海关总兵,祖大寿驻扎在宁远,跟随在史可法的身边,全面协调辽东边军的事宜,故而在宁远城,有可能在大街上就能够远远的看见祖大寿,但阎应元的身份特殊了,如何在不引起他人警觉的情况之下见到祖大寿,就是不是容易的事情了,至少不能够让史可法知道。
阎应元有些着急,他清楚时间不多了,不能够拖延,若是辽东边军已经开始调动,他此行的任务就彻底失败了。
情急之下的阎应元,想到了发挥金银财宝的作用了,这次到辽东,为了路上的方便,他携带了部分的金叶子,这东西非常的贵重,容易引发他人的注意,故而在路上的时候,阎应元没有拿出来,现在是关键时刻了,金叶子也该发挥出来作用了。
祖大寿住在总兵府,总兵府距离巡抚衙门不远,也就是两百来米的距离,因为辽东的骤然紧张,总兵府和巡抚衙门之间来往的人员是非常多的,可以说是川流不息,不过这些人进出巡抚衙门和总兵府,手里都是有令牌的,寻常人肯定是进不去的。
足足观察了两天的时间,阎应元终于想到办法了,他没有充足的时间去继续观察,两天下来,他发现从酉时开始,进入巡抚衙门和总兵府的人员就少了很多了,偶尔有人进出,而且这些人进出巡抚衙门和总兵府的时候,与门房还是有说有笑的,显然不是为了公事。
巡抚衙门的情况不同,绝大部分官吏都是住在里面的,也许有人夜间需要出来吃饭或者是做其他的什么事情,但总兵府的情况就不一样了,里面住着的也就是祖大寿,此外还有祖大寿的家人和部分的亲兵护卫等等,其余人是不可能随便进入到总兵府的,也就是说,酉时以后能够进出总兵府的人,要么就是祖大寿的家人或者是亲兵护卫,要么就是有公事去禀报的军官或者是官吏,要么就是祖大寿的熟人,其他人不可能进去。
也就是通过这个分析,阎应元想到了办法,当然他的这个办法,是冒着巨大风险的,若是门房不理睬这些,他肯定被抓起来,宁远城内驻扎了不少的军士,想要从这里逃离,根本没有机会的。
成功细中取,富贵险中求,该冒险的时候,一定是需要冒险的。
戌时过后,瞅中一个机会,阎应元大摇大摆的来到了总兵府的门口,摆出了一副很不错的派头,以至于守在门口的军士,看着阎应元,好一会没有开口。
快要走到石梯前面的时候,守卫的军士终于开口了。
“这里是总兵府,闲杂人等不得靠近,否则格杀勿论。”
阎应元看了看军士,露出了不屑一顾的神情。
“在下是来拜访祖大人的,在下和组大人乃是世交,此次从北直隶赶来,就是想着与祖大人叙旧,一起过春节的。”
军士看着阎应元,楞了好一会。在整个的辽东,所有人称呼祖大寿都是总兵大人,直接称呼大人的是没有的,这人直接称呼祖大寿为大人,要么就是总兵大人的亲戚,要么就是和总兵大人关系很不错的,而且这人不可能是辽东的人,肯定是从外地赶来的,如今能够赶赴辽东来的,也就是北直隶或者是京城的人了。
军士脸上虽然没有多少的表情,但语气已经缓和下来了,最近一段时间,夜间来拜访总兵大人的人是不少的,不一定人人都是有牌子的,有些来找寻总兵大人,是为了个人的私事,这样的情况也不算什么的,毕竟只有那么多的公事,总兵大人也有自己的事情需要忙碌。
“先生请稍后。”
军士抛下这句话之后,转身朝着门房的方向走去了,他没有直接询问阎应元的名字,也是不愿意轻易得罪人的,总兵大人的事情很多,结交的人也是不少的,有些人很有来头,不小心得罪了,后果可难以承担,聪明的举措就是让门房来应对这些事情。
当然,因为阎应元和军士不熟悉,所以不能够直接到门房去,若是认识这些军士,根本就不会遭遇到阻拦。
很快军士转回来了,脸上依旧没有什么表情,只是对着阎应元用手指了指门房,示意阎应元自己去和门房交涉。
阎应元松了一口气,第一步总算是应付过来了,若是军士硬是不准他靠近总兵府,那也是没有办法的,若是在外面就掏出来了金叶子,说不定惹来了杀身之祸,所谓财不外露,要让人家看见你有金叶子了,知道你是外地人,随便找个理由,将你斩杀了,抢走了金叶子,神不知鬼不觉的,喊冤的地方都没有。
走到门房旁边的时候,一个管家模样的人,早就站在门口了。
管家仔细看了看阎应元,大概是没有见过。
“不知道这位先生找我家老爷,有什么事情啊。”
这是管家或者门房最常用的应对方式,不熟悉的客人,他们一般都是这样问的。若是对方语气谨慎,或者是显得畏畏缩缩的,管家或者是门房内心就有了底细了,当然,那些高官的管家,态度是不一样的,会首先询问身份,祖大寿这样的总兵,文化水平不是很高,结交的人也是三教九流,管家自然不可能有那么厉害的眼光和能力。
“在下是从北直隶来的,我家大人与祖大人乃是世交,这次要求在下来拜访祖大人,还请通报祖大人。”
阎应元说完这句话,很巧妙的摊开了手掌,将掌心里面的金叶子递给了管家模样的人。
管家的眼睛迅速瞪大了,金叶子这东西,可不是一般人所能够有的,要么就是高官权贵,要么就是皇家的人,寻常的老百姓,见都没有见过,就算是管家,也很少能够看见。
管家的态度迅速改变了,脸上露出了笑容。
“原来是贵客,请进来等候,小的这就去禀报老爷。”(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奇怪的情况]
辽东边军总兵之间的关系,还是有些错综复杂的,若不是当年苏天成插手辽东,恐怕这种牢固的利益集团,轻易是无法打破的,譬如说吴襄、吴三桂和祖大寿之间的关系,吴襄是吴三桂的父亲,吴襄的妹妹是祖大寿的原配夫人,祖大寿的妹妹是吴襄的填房,说起来也是主持家族事务的,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联姻,辽东边军几乎自成一派了。
但苏天成来到辽东,彻底打乱了这层联盟,吴襄和吴三桂在山海关的驻军,几乎都被调防了,吴三桂、祖大寿和祖大乐等人,也相继被调防,之后陈新甲来到辽东,调集了十万边军征伐后金鞑子,而这十万边军,重点就是当年祖大寿、吴三桂等人领导的辽东边军,结果损失大半,之后才重新开始组建辽东边军。
如今的辽东边军,战斗力还是不错的,毕竟参与了好几次针对后金鞑子的厮杀,平日里也需要时时刻刻提防后金鞑子的偷袭,但这支辽东边军,更大的程度上面是由朝廷来控制了,说起来这也是苏天成担忧和后悔的地方,当初改变辽东边军,就是预防地方割据的情况出现,那个时候一心想到的是大明朝廷,不允许地方上出现割据的情况,特别是在辽东和大同这等的边关要害地方,好不容易打破了这等的格局,想不到自己建立起来大晋王朝,就可能要面对朝廷随时调动辽东边军、放弃辽东于不顾的情况了。
第 1208 章
恋耽美
第 1208 章
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广宁和西平堡等地,必须要守住,如此情况之下,后金鞑子千里奔袭围攻京城,还是存在巨大危险的。
就在史可法犹豫的时候,他收到了苏天成的亲笔信。
接到信函的时候,史可法目瞪口呆,他想不到苏天成会给自己写信,这都是什么时间了,本来史可法是不屑一顾的,他认定苏天成是反贼,他甚至想着将信函直接交给朝廷,但思考之后,他还是打开了信函。
看完了信函之后,史可法不得不陷入到更深的思考之中,苏天成在信中分析了辽东的重要性,明确的告诉了史可法,若是彻底放弃整个的辽东,将成为历史的罪人,后金鞑子的残暴,早就是闻名的,而且后金鞑子因为在以前与明军的交战之中,遭受了惨重的损失,内心有着不小的怨气,这股怨气是暴戾的,若是让后金鞑子占据了整个的辽东,那种千里无人烟的局面,肯定会再次的出现,后金鞑子在难以守住辽东的局面之下,会大规模的劫掠与屠杀,或者了财富和人口之后,撤离辽东。
史可法也想到了这一点,他不得不服气,千里之外的苏天成,居然能够分析到这些局面,能够做出来准确的预测。
基于这样的情况之下,史可法不敢轻易撤离辽东,他不想成为千古罪人。(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阎应元的机智]
费尽千辛万苦,阎应元终于来到了辽东。
在阎应元的眼里,辽东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有着太多的金戈铁马,无数的将士在这里抛头颅洒热血,无数的将领在这里建功立业,当然,来到辽东,他可不是缅怀这里的功绩和厮杀,他肩负的使命不一般,而且是被皇上寄予厚望的。
大晋王朝的建立,在阎应元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他并非是什么正宗的读书人,也没有科举的名誉,曾经被大明朝廷委派为典史,这是一个不入流的官职,是大明最底层的官职,但皇上没有看重这些,大胆的启用他,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他肩负的责任越来越重,士为知己者死,阎应元感觉到了,皇上这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的胆魄,体现在治国方面,一定能够开创出来前所未有的盛世。
内心里面,阎应元对大明朝廷还是有着一丝眷恋的,他也曾经将大晋王朝与大明朝廷进行过仔细的比对,但事实高度他,大晋王朝的兴盛是不可阻挡的,大明朝廷的衰落是必然的,在这种认识的驱使之下,阎应元很快彻底改变内心的认识,忠心耿耿效忠朝廷。
在凤阳成功的劝说了马士英归顺大晋朝廷,令阎应元有了巨大的信心,这次赶赴辽东,他也是信心满满,一定要完成皇上赋予的重任。
辽东位置的重要,皇上曾经多次说过,辽东绝不能够被后金鞑子所占据,否则北方将要陷入到大规模的战乱之中,届时蒙古草原也无法安定下来,大晋朝廷就是统一了中原,也要耗费极大的精力来稳定和收复辽东。需要花费的代价,是无法估算的。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肩负重任的阎应元,风餐露宿,不顾春节临近,想方设法赶到了辽东。沿路经过北直隶的诸多地方,他的心被刺痛了,大明朝廷统治之下的北直隶,按说应该是条件不错的,可惜老百姓的日子一点都不好过,甚至能够见到流离失所的农民,在经过家乡通州的时候,阎应元忍住了思念之情,没有回家。
越是有了这些比对和感触。阎应元越是觉得肩负的责任重大,若是能够向拿下南京那样,用最小的代价拿下京城,不仅仅能够避免江宁营将士的伤亡,也能够令老百姓安安稳稳的过日子,不至于遭受到无辜的伤害。
进入宁远城的时候,阎应元开始冷静下来了,他必须要首先见到祖大寿和祖大乐等人。将皇上的意思告知两人,接下来才能够想办法去拜访辽东巡抚史可法。这个次序不能够弄错,否则可能一事无成,还会影响到皇上的整体计划。
宁远城不大,因为春节临近了,这里的商贾还是不少的,大街上熙熙攘攘。很是热闹,尽管说在广宁城有了辽东最大的互市,可辽东的中心还是在宁远,不少的商贾都在这里设立有商铺,或者在这里设立了联系点。随时能够掌控在辽东的生意。
想要见到祖大寿和祖大乐,也是需要花费一番心思的,这倒不是说祖大寿和祖大乐深居简出,祖大乐如今驻扎在山海关,担任山海关总兵,祖大寿驻扎在宁远,跟随在史可法的身边,全面协调辽东边军的事宜,故而在宁远城,有可能在大街上就能够远远的看见祖大寿,但阎应元的身份特殊了,如何在不引起他人警觉的情况之下见到祖大寿,就是不是容易的事情了,至少不能够让史可法知道。
阎应元有些着急,他清楚时间不多了,不能够拖延,若是辽东边军已经开始调动,他此行的任务就彻底失败了。
情急之下的阎应元,想到了发挥金银财宝的作用了,这次到辽东,为了路上的方便,他携带了部分的金叶子,这东西非常的贵重,容易引发他人的注意,故而在路上的时候,阎应元没有拿出来,现在是关键时刻了,金叶子也该发挥出来作用了。
祖大寿住在总兵府,总兵府距离巡抚衙门不远,也就是两百来米的距离,因为辽东的骤然紧张,总兵府和巡抚衙门之间来往的人员是非常多的,可以说是川流不息,不过这些人进出巡抚衙门和总兵府,手里都是有令牌的,寻常人肯定是进不去的。
足足观察了两天的时间,阎应元终于想到办法了,他没有充足的时间去继续观察,两天下来,他发现从酉时开始,进入巡抚衙门和总兵府的人员就少了很多了,偶尔有人进出,而且这些人进出巡抚衙门和总兵府的时候,与门房还是有说有笑的,显然不是为了公事。
巡抚衙门的情况不同,绝大部分官吏都是住在里面的,也许有人夜间需要出来吃饭或者是做其他的什么事情,但总兵府的情况就不一样了,里面住着的也就是祖大寿,此外还有祖大寿的家人和部分的亲兵护卫等等,其余人是不可能随便进入到总兵府的,也就是说,酉时以后能够进出总兵府的人,要么就是祖大寿的家人或者是亲兵护卫,要么就是有公事去禀报的军官或者是官吏,要么就是祖大寿的熟人,其他人不可能进去。
也就是通过这个分析,阎应元想到了办法,当然他的这个办法,是冒着巨大风险的,若是门房不理睬这些,他肯定被抓起来,宁远城内驻扎了不少的军士,想要从这里逃离,根本没有机会的。
成功细中取,富贵险中求,该冒险的时候,一定是需要冒险的。
戌时过后,瞅中一个机会,阎应元大摇大摆的来到了总兵府的门口,摆出了一副很不错的派头,以至于守在门口的军士,看着阎应元,好一会没有开口。
快要走到石梯前面的时候,守卫的军士终于开口了。
“这里是总兵府,闲杂人等不得靠近,否则格杀勿论。”
阎应元看了看军士,露出了不屑一顾的神情。
“在下是来拜访祖大人的,在下和组大人乃是世交,此次从北直隶赶来,就是想着与祖大人叙旧,一起过春节的。”
军士看着阎应元,楞了好一会。在整个的辽东,所有人称呼祖大寿都是总兵大人,直接称呼大人的是没有的,这人直接称呼祖大寿为大人,要么就是总兵大人的亲戚,要么就是和总兵大人关系很不错的,而且这人不可能是辽东的人,肯定是从外地赶来的,如今能够赶赴辽东来的,也就是北直隶或者是京城的人了。
军士脸上虽然没有多少的表情,但语气已经缓和下来了,最近一段时间,夜间来拜访总兵大人的人是不少的,不一定人人都是有牌子的,有些来找寻总兵大人,是为了个人的私事,这样的情况也不算什么的,毕竟只有那么多的公事,总兵大人也有自己的事情需要忙碌。
“先生请稍后。”
军士抛下这句话之后,转身朝着门房的方向走去了,他没有直接询问阎应元的名字,也是不愿意轻易得罪人的,总兵大人的事情很多,结交的人也是不少的,有些人很有来头,不小心得罪了,后果可难以承担,聪明的举措就是让门房来应对这些事情。
当然,因为阎应元和军士不熟悉,所以不能够直接到门房去,若是认识这些军士,根本就不会遭遇到阻拦。
很快军士转回来了,脸上依旧没有什么表情,只是对着阎应元用手指了指门房,示意阎应元自己去和门房交涉。
阎应元松了一口气,第一步总算是应付过来了,若是军士硬是不准他靠近总兵府,那也是没有办法的,若是在外面就掏出来了金叶子,说不定惹来了杀身之祸,所谓财不外露,要让人家看见你有金叶子了,知道你是外地人,随便找个理由,将你斩杀了,抢走了金叶子,神不知鬼不觉的,喊冤的地方都没有。
走到门房旁边的时候,一个管家模样的人,早就站在门口了。
管家仔细看了看阎应元,大概是没有见过。
“不知道这位先生找我家老爷,有什么事情啊。”
这是管家或者门房最常用的应对方式,不熟悉的客人,他们一般都是这样问的。若是对方语气谨慎,或者是显得畏畏缩缩的,管家或者是门房内心就有了底细了,当然,那些高官的管家,态度是不一样的,会首先询问身份,祖大寿这样的总兵,文化水平不是很高,结交的人也是三教九流,管家自然不可能有那么厉害的眼光和能力。
“在下是从北直隶来的,我家大人与祖大人乃是世交,这次要求在下来拜访祖大人,还请通报祖大人。”
阎应元说完这句话,很巧妙的摊开了手掌,将掌心里面的金叶子递给了管家模样的人。
管家的眼睛迅速瞪大了,金叶子这东西,可不是一般人所能够有的,要么就是高官权贵,要么就是皇家的人,寻常的老百姓,见都没有见过,就算是管家,也很少能够看见。
管家的态度迅速改变了,脸上露出了笑容。
“原来是贵客,请进来等候,小的这就去禀报老爷。”(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奇怪的情况]
辽东边军总兵之间的关系,还是有些错综复杂的,若不是当年苏天成插手辽东,恐怕这种牢固的利益集团,轻易是无法打破的,譬如说吴襄、吴三桂和祖大寿之间的关系,吴襄是吴三桂的父亲,吴襄的妹妹是祖大寿的原配夫人,祖大寿的妹妹是吴襄的填房,说起来也是主持家族事务的,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联姻,辽东边军几乎自成一派了。
但苏天成来到辽东,彻底打乱了这层联盟,吴襄和吴三桂在山海关的驻军,几乎都被调防了,吴三桂、祖大寿和祖大乐等人,也相继被调防,之后陈新甲来到辽东,调集了十万边军征伐后金鞑子,而这十万边军,重点就是当年祖大寿、吴三桂等人领导的辽东边军,结果损失大半,之后才重新开始组建辽东边军。
如今的辽东边军,战斗力还是不错的,毕竟参与了好几次针对后金鞑子的厮杀,平日里也需要时时刻刻提防后金鞑子的偷袭,但这支辽东边军,更大的程度上面是由朝廷来控制了,说起来这也是苏天成担忧和后悔的地方,当初改变辽东边军,就是预防地方割据的情况出现,那个时候一心想到的是大明朝廷,不允许地方上出现割据的情况,特别是在辽东和大同这等的边关要害地方,好不容易打破了这等的格局,想不到自己建立起来大晋王朝,就可能要面对朝廷随时调动辽东边军、放弃辽东于不顾的情况了。
第 1208 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