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大唐 作者:澪露

    第1节

    耽美分享平台腐书网 fubook

    《梦回大唐》作者:澪露

    文案:

    回到大唐,遇到那个被唐太宗称之为‘英果类我’的人,那个‘我不怕死,我只怕生下来做一个陪衬’的人,从此喜怒哀乐便开始追随他,是缘?是劫?

    内容标签:宫廷侯爵 情有独钟 穿越时空

    搜索关键字:主角:李治李恪 ┃ 配角:李世民武媚娘 ┃ 其它:李忠李象

    ==================

    ☆、第一章:有幸识得大唐威

    第一章:有幸识得大唐威

    唐,贞观十七年,东宫崇文馆。

    “太子殿下,皇上宣召”急促的步伐走进,宫人俯首道。

    李治抬首放下手中的史书起身,已经几天了,不论是愿不愿他都无法改变这个事实:穿越到唐朝李治的身上,而此时正是贞观十七年,李治刚刚被封为太子不久。

    除了无奈之外,李治更多的却是兴奋,能够有机会瞻仰道盛世唐朝的风采如何能不兴奋?唐朝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最繁盛的时期,也是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政治开明,国力军事强大,经济繁荣,对外开放,是中国外交最强硬的时期,亦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顶峰,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一个无法企及的高度。它的哪一方面都对国内外都产生了极大地影响。

    而一会儿他将要见到历史上的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十九岁起兵反隋,骑着昭陵六骏,手握风雷,驰骋华夏,‘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国力空前强大的唐王朝。玄武门之变后,二十九岁时,他从李渊手中接过皇帝的权柄,雄才伟略,虚怀若谷,知人善任,严于律己,于是中国历史上开始了令后人无限向往的‘贞观之治’的盛世。

    据李治所知,李世民是极为疼爱他的儿子的,至少对于李承乾,李泰和他是这样的,历史上封王之后皇子就要被送出宫外,但是自己这个身体却是一直居住在皇宫之中,因为李世明怜惜他幼时丧母,作为太子之后李世民亦是时常把他带在身边教导,还是因为褚遂良等人的劝解才将李治送入东宫。

    对于早年丧失父母的自己而言,父母的温情只有在记忆之中才能温顾,在上学期间每次见到同学家长来探望都会分外的羡慕,如今终于可以拥有这样一份的亲情,纵然是帝王无情,他也愿意期待这位千古一帝的父爱。

    唇边扬起一抹习惯的弧度,李治走进两仪殿中,里面李世民正在于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议事,未等到李治行礼李世民便向他挥手示意他站到身边。

    “治儿,伤势如何了?这几日很忙也未曾去看你”李世民慈爱的眼神看着他,这个自己选出的太子虽然性格有些荏弱,却是极为仁孝的,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选择他作为太子的,不然李泰是更好的人选,只可惜李泰太过狠戾,若是由他继承皇位,只怕其他的皇子无法安好了。

    “儿臣已无大碍,父皇不用担忧”李治垂首道,既然已经是李治他就要扮演好李治的角色,当然现在最重要的是慎言慎行,不被人发现他不是原来的李治,此事若泄露出去,最先要惩罚自己的恐怕就是面前这位千古一帝了。

    李世民点点头,继续探讨刚刚未完的话题,“褚遂良你以为呢?”

    被点到名字褚遂良上前一步“薛延陀许婚之事,西至吐蕃,北到思摩,举国上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说皇上以天下大局为重安定边界,无不感恩戴德。如今皇上却陡生变化,有改悔之意,朝廷的声誉必将受损;也会于薛延陀产生隔阂,薛延陀会以为皇上欺辱他们,恐怕不利于绥服远方。”

    “皇上即位已有十七年了,一直是以仁义恩惠交结百姓,以诚信礼义安抚边远地区,深受百姓的爱戴,何不善始善终?而且龙沙城以北薛延陀的部落众多,就是要讨伐终究不能全都消灭干净。所以应当以德服人,使正义掌握在朝廷手中,这才是上上策”

    褚遂良的话落音,其他众臣立刻附和,李世民却不为动容,凌厉的目光扫视一周沉声道“从前汉初匈奴强大,中原汉王朝削弱,所以要去和亲。如今我大唐国力强盛,北方少数族削弱,所以薛延陀才肯卑躬屈膝,臣服于我朝,又为何要和亲?”

    “现在他们刚刚立了可汗,属下杂姓部族不少,与其结亲,是想要借着我大唐的势力威慑他人。像同罗、仆骨、回纥这样的部族在西域有十多个,如果合力攻打薛延陀,可以立即攻破取胜,他们之所以不敢轻举妄动,就是因为畏惧是薛延陀我大唐所立的可汗。如今在将宗室女嫁给他,必然自恃是我大唐的女婿,其他部族谁还敢不服!”

    “这些戎狄人面兽心,若是变得强大,一旦稍不满意,就必然必会反咬一口,造成祸害。现在我们如果回绝他们,其他部族得知我们抛弃了他们,很快会对他发动攻击,将他们瓜分豆剖”

    对于薛延陀之事李治并不了解,只知道应该是西域的一个部落,至于应该如何对待薛延陀和亲之事他更是不知道,但是刚刚李世民的一番话却令他无比的振奋,自宋朝以后对于外族中国无不处于弱势,尤其是近现代中国一直是被欺压的一方,就是到了现代中国的外交也是有些软弱。恐怕也只有唐朝在对外之时敢如此的强势,有这般的自信,唐朝果真是让国人骄傲的朝代,面前之人也不愧于千古一帝的称号。

    在走神的时候李世民他们已经转换了话题,谈到了出征高丽,历史上出征高丽并不是在这一年,而是在贞观十九年,原来在这一年这个雄韬伟略的皇帝就在策划了,李治望着龙威燕颔的李世民,威严不容侵犯,自心底深处产生崇敬之意,能见到这样的人物,并且身为他的儿子,也不枉他来此一遭了。

    “盖苏文是个极为残暴的人,现在他杀了高丽的王独掌政权,对于大唐必定是个祸患”李世民指着高丽的地图,而后叹道“虽然以我大唐的兵力能够将他击败,却要耗费极大,不如让契丹、靺鞨去扰之”

    长孙无忌闻言立刻开口“皇上,臣以为盖苏文既然做出如此的事情,必定有所防备,皇上应该先行忍耐,等他放松之时在去攻打,那是必将容易一些”

    李世民沉思了片刻,看向李治“治儿以为如何?”

    突然被点到名字,李治恍惚了一下,“父皇,儿臣也以为此时并不是攻打高丽的最佳时机,盖苏文既然能够弑君掌权,说明他也是个不能小觑之人,于我大唐也定是严防,应该等到他疏于防范之时打他个措手不及。”

    “况且如今我大唐国力虽强大,但是久经战事也是极为贫乏,将士百姓亦劳累不堪,应该于民休养生息,积蓄实力”

    “太子殿下所言极是”长孙无忌看向李治的目光尽是欣慰与满意之色,他费尽心思令长孙一脉登上太子之位,对于李治怯弱的性格不满却又别无他法,今天他这个外甥似乎不同于往时,那里还有半分怯弱,身上似乎也散发着异样的光彩,让人不得不注视。

    对于李治的回答李世民也是极为满意,也许稍加培养以后他必当成为一个合格的帝王,李世民勾起笑容,看向李治的目光愈发的慈爱。“治儿病情初愈,先回去休息吧,好生照看自己”

    “是”李治垂下眼帘,记忆之中慈爱的眼神与关切的话语似乎与现实重合,眼中湿润心中暖流流淌,有多少年没有人这样对待自己了,本以为不会再在意,真正的遇到才知道不是不期待而是找不到愿意这样对待自己的人而已。

    出了两仪殿李治漫步观赏着太极宫的一草一木,也许在这盛世大唐它能够得到自己失去已久的东西,对于现代竟然没有一丝的留恋,除了那个永远都是对自己不耐烦的弟弟,他已经成年,或许没有自己在耳边唠叨他反而会更加的惬意,这样看来来到大唐也是不错的,相比于现代他更加喜欢这里,也更适合这里。

    ☆、第二章:清池碧波乍相见

    第二章:清池碧波乍相见

    骄阳当空烈日炎炎,偶有清风拂来也是带来阵阵的热意。

    九曲桥边的凉亭中,一抹明黄色的身影靠在柱上,几分惬意,几分悠闲,几分出神,视线始终没有离开池中的锦鲤,乌黑的发丝随风飘动,些许凌乱。

    如若不是知道那亭中的少年是当今的太子,他的九弟,李恪定会以为他是另一个人,因为在李治的身上他看不到往昔的影子,面前的少年全身散发着一种谦和的气息,给人如沐春风般的感觉,就是那刺眼如同烈日颜色的太子服饰,硬生生的被少年穿出了柔和的意味。但是谦和的同时又不失自信,从少年的身上立刻甚至看到了一丝傲然,骨子里少年应该是个骄傲的人,不过这人真的是他的九弟吗?

    他所了解的李治是单纯的,单纯的让人感觉到怯弱,就是成为太子之后也没能改变这种性格,也只能说他的父皇把李治养的太好了,没有让他沾染到皇宫中的黑暗的一面,单纯、仁孝、为人谦逊、亲师重友,李治无疑是个不折不扣的好人,但是却不是个合格的君王,然而这样的人已经成为大唐的储君,这恐怕是他们那个英明一世的父皇做的最糊涂的一件事。

    “九弟真是极好的雅兴啊!”李恪走进亭中,不知为何本应该绕开少年的自己竟然会主动开口与他说话,毕竟他们曾经是对手,现在亦没有过多的感情。

    低沉悦耳的嗓音进入耳中,李治抬眼,走向自己的人约有二十岁上下,与他在现代的弟弟年龄相仿,但相比于自己的弟弟这个人却极为沉稳,超出年龄的沉稳,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依照李治的看法皇宫中的孩子更加是早熟。

    他叫自己九弟,那也是李世民的儿子了,细细的打量眼前的面容,确实与李世民有几分相像,尤其是他刚毅的轮廓更是像极了李世民,不过他脸上的棱角却不甚分明,比李世民多了点滴的柔和,相貌也要稍胜于李世民,是个极为耐看的男子。微微思量,李治选择了一个比较妥当的称呼“皇兄”

    皇兄?李恪眼中闪过玩味的色彩,李治可从来没有如此称呼过他,刚刚面前的少年看向自己的眼神似乎极为陌生,也带有审视,像是在打量第一次见面的陌生人。

    突然骤变的性格,错误的称呼,还有刚刚的陌生的目光,无一不透露着诡异,莫不是真的是换了个人?李恪凝视着少年不语,终于少年不自在的别开了头,轻轻的笑了声“九弟可知你以前是从来不叫我皇兄的,今日为何改变了称呼?”

    不称呼皇兄,那是叫什么?李治脑中用力的转动,却始终没有答案,因为面前这个人他根本不知道是谁?心中开始懊恼,为何出门时没有带人,不然还能有个人提示,刚刚在他审视的目光之下李治有种被看穿的错觉,手心已溢出了冷汗。

    “九弟是在紧张吗?刚刚皇兄只是在开玩笑,莫不是吓着九弟了?”看着少年稚嫩的面容上出现无法掩盖的紧张之色,李恪神色微松,稍稍翘起唇,看来少年的身上真的有事情发生。

    李治摇摇头,不愿再看面前之人,这个人让他感觉到了危险,总觉得他好像是发现了什么?也许在再呆下去他真的会发现自己不是原来的李治,不知是天太热还是太紧张,李治发现后背不停的有汗水流下。

    “九弟,还记得前几天我对你说的事情吗?你考虑的如何了?”李恪收起了笑容,正色的看着李治“希望九弟的答案不要让我失望才好”

    说的什么事情?着难道又是试探?还是自己太过紧张草木皆兵了,李治认真的望着李恪,他好像不是在说谎,但是李治与其他皇子的关系应该不是很好吧?他们似乎没有什么交集,“皇兄有对我说什么吗?我怎么不记得了”

    “九弟还真是贵人多忘事”李恪叹了声,“你忘了吗,那天在两仪殿外,长孙大人也在,我请你帮我向皇叔借他的乐谱,那乐谱是一个孤本,我与皇叔说过可惜皇叔不肯,皇叔与你的关系一向很好,若是你开口他一定不会拒绝的”

    皇叔?乐谱?李治感觉头大,他说的是哪个皇叔?又是那个乐谱?看来回去后要去问问长孙无忌了“我还真的忘了?还望皇兄不要介意,一会我就去帮你问问,不过若是皇叔不同意,我也没有办法了”

    “那就劳烦九弟了,若是皇叔肯借,我定要在鹤羽楼设宴答谢九弟,只是不知长孙大人肯不肯让九弟去”

    “只是小事而已,皇兄不必如此客气”

    在对方正放松的时候突然逼近一步,李恪眸中顷刻间变得冷然“你不是九弟,说你到底是谁?”

    他发现了吗?李治脑中一片空白,炎炎夏日竟感觉全身上下被冷气覆盖,许久强自镇定,微微笑道“皇兄是在开玩笑吗?我不是你的九弟还能是谁?”

    李恪幽深的目光看着李治,“那你告诉我我是谁?”

    明明他的目光很沉静,李治却从中感到了压迫,仿佛在他的注视下自己就要无所遁形,唇间的笑容似乎也变得僵硬“皇兄自然就是皇兄,莫不是皇兄不认识自己了,还需要我提醒吗?”

    “正面回答我,我的名字是什么?”进一步靠近少年,李恪能够看到少年眸中的慌乱和自己的倒影,他果然不是原来的李治了,那么现在的这个人究竟是谁?“还是你根本不知道我是谁?”

    从开始的称呼,到后来的借乐谱根本都是他杜撰出来的,而少年却都顺着他的话接下去了,让他不得不怀疑,而且长安之中根本就没有什么所谓的鹤羽楼,自小生活在长安李治虽说出宫很少也不至于如此的孤陋寡闻,但是刚刚他却没有提出任何的疑问。一个人纵是再变生活习惯,生活常识也不应该突然间全部颠覆,这只能说明他不是原来之人了。

    “皇兄又凭什么说我不是你的九弟?”李治强迫自己抬头与李恪对视,他的身体确实是李治,这是毋庸置疑的,努力地说服自己保持镇定,但话虽如此心中始终高悬,此刻李治最想做的事情就是逃走。

    “如果我说刚刚我说的话全部都是试探,而你的回答没有一个是合格的,你还能再狡辩吗?”李恪低声问,少年光洁的额上以看得见的速度渗出细小的汗水,尤其是少年强装镇定色厉内荏的摸样突然间让他心生不忍,很不喜欢看到少年如此的摸样。

    全部都是试探,原来如此,李治嘲讽的笑了笑,所幸不在争辩,坦然的目光望着李恪,似在等着被宣判,“如你所说我确实无法在狡辩,那你想要如何?”

    想要如何?李恪退离几步,从发现到现在他还没想过这个问题,只是凭着心中的想法揭开少年的伪装“你是谁,是什么人让你假扮的九弟?真正的九弟在那?”

    没有了压迫感,李治深深呼出一口气,平复自己错乱的呼吸,既然已经被发现也就没有隐瞒的必要“我是李治,或者说这个身体是李治的,灵魂却是换了一个人,至于原来的李治在哪里我也不知道”这等惊世骇俗的事情被人发现自己会是什么下场?被烧死吗?好像对待灵异的事情古人都是喜欢用火烧。

    “灵魂转换?”他的回答已经超出了正常的范围,饶是平时再怎么镇定李恪也愣了下,以为李治是别人假扮的,里面隐藏了什么阴谋,却没想到会是如此诡异,再次打量少年,这副面容是李治没有错,“你是什么人?为什么会来到这里进入九弟的身体?”

    “这个我也不知道,所以无可奉告,”摊摊手,李治做出无能为力的表情,然后就等待着李恪的宣判,希望自己不会死的太惨。

    长久的沉默之后,李恪看着少年,其实最好的做法是把少年的事情宣布于世,然后自己借机夺取太子之位,可是想到少年要面临的可能他,却无法遵从自己的理智“你的事情不要让任何人知晓,不然我也保护不了你”

    李治不可置信的看着李恪,他是什么意思?是要帮助自己隐瞒吗?不打算利用这件事夺得太子的位置吗?还是他另有其他的打算?

    “怎么,不相信我说的话?”李恪冷毅的面上终于出现真实微笑,迈步向外走去“也无怪乎你不信,就连我自己也不敢相信那么容易放过你,也许下一刻我就会改变主意,所以你还是要小心,祈祷我不会改变主意”

    “你叫什么名字?”他的笑容来的有些突然,却意外的平复了心中的紧张,觉得这个刚刚充满压迫之感的人身上有种让他安心的气息,李治相信这个人是绝对不会将自己的事情说出去的,这种相信是没有任何的理由的,只是自己的感觉。

    “李恪”

    李恪?那个被李世民称之为‘英果类我’的三儿子,李治望着渐渐远去的背影,知道此人还要从《贞观长歌》说起,李恪他的父亲是李世民,母亲是前朝隋炀帝的女儿,身份是何等的尊贵。可正是这双重的皇室血统阻挡了他靠近帝位的梦想,让他受父亲冷落重臣压制,把他推到了一个被孤立被忌惮被排斥的死角。

    《贞观长歌》中的李恪这个形象无比鲜活有力,从始至终他始终在皇位的争夺战中,最后被长孙无忌以谋反的罪名杀害。在这部电视剧中李恪的长处和缺陷一样明显,是一个并不完美的人,但是这个形象却令李治印象无比的深刻,也是非常的为之心痛,他心目中的李恪是一只雄鹰,勇武,聪明、孤傲、冲动。

    可是真正的历史又是如何?历史上对李恪提到的很少,寥寥几笔,有人说李世民极为喜爱这个像他的儿子,可相对于李世民对李承乾李泰李治这三个皇子而言,这个说法又显得苍白无力,若不是有贞观长歌这部电视剧恐怕人们很少知道有这个人吧。

    但是历史又与真正的现实有一定的差距,今日他眼中的李恪又是个什么样的人?沉稳,睿智,光华内敛,还有一股让人说不出的高贵威仪的气质,与贞观长歌中的李恪不知要优秀多少倍,也要更加的耀眼,似乎是贞观长歌中李恪的‘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版。

    只是不知这个李恪是不是还会有历史上的哪个结局,如果历史可以改变的话,如论如何他都要改变李恪的结局,不要让贞观长歌中的遗憾发生在现实之中,或许与命运争上一争也不错。

    ☆、第三章:江山如画为君许

    第三章:江山如画为君许

    午后的夏日多了一丝凉意,吴王府门前的守卫抖擞了精神站直身体,恪尽职守的做好自己的事情。一辆马车驶来停在门前,就见驾车之人掀开帘子,一个白衣少年从车中走出,虽然是守卫,也是见多识广,不论是少年身上的服装,还是他身上撒发出来的贵气,都说明这个少年不是普通之人,守卫上前躬身“不知……”

    李治从身上去处一块令牌,“我要找三哥”自从被李恪发现了身份,就再也没有见过他,想了几日还是觉得有必要与他谈一谈,只是每次都被李世民叫去旁听政事,很是繁忙,今日终于抽出了时间。

    “太子殿下稍等,我这就去禀报”

    “不用了,你直接带我去”微微的笑道,自那日后李恪就再也没有出现在自己面前,还以为他会来找自己,李治心中有些失望,不知道在这个时候李恪会在做什么?

    走进书房,李恪的面容印入眼帘,或许是在家中李恪的穿着很随意,衣衫因为天气的原因微微惺忪,身上多了几分随和可亲的气息。

    “九弟怎么来了?”听到脚步声后李恪便起身,见到来人有几分意外又觉得在意料之内,挥退了下人,重新坐到原来的位置,仰头看着少年,雪色的服饰让少年显得更加的谦和,儒雅温润,就像是上等的羊脂白玉莹透纯净如同凝脂,珍贵的让人无法忽视。

    “自然是来找三哥有事”李治唇畔扬着浅浅的弧度,“也许我应该先做一个自我介绍,鄙人李治,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不同于唐朝的国家,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世界”

    看着少年认真的摸样,李恪感觉很有趣,尤其是那双碧波般得眸子漾起的涟漪让他觉得少年格外的耀眼“一千多年以后?当真是奇特,不过你来不就是为了与我说这些吧?”对于少年来自哪里与他并不是太过重要的事情。

    他还真是超乎常人的沉稳,一般人不是应该很好奇吗?最少也应该问问他以后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或者对自己的命运了解一下,但是李恪却什么也不问“当然不是说这些的,我来是想与你商量一件事情”

    “什么事?”李恪似乎很感兴趣,换了个姿势道,少年与他商议的事情也不外乎几种,最有可能的就是让自己帮他保密。

    “我想把太子的位置让给你”李治丢出这句话后看着李恪的反应,这件事情他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决定的,首先对于做皇帝他没有兴趣,尤其是在这几天看到劳心劳力李世民后对于皇位更是没有了一丝念想,总算明白了为什么皇帝的平均寿命那么低,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累的。他想要做的很简单,做一个逍遥的闲人,瞻仰大唐的风采,结识名人走访名山,或者也可以追寻那位青莲诗仙的踪迹。

    其次他很有自知之名,自己不是做皇帝的料,皇帝的权柄也不是那么好掌握的,他没有李世民那样的雄才大略、知人善任,也没有如李恪般的野心与智慧,别说是要扩张了能不能守得住大唐的基业也还是个未知数,他不想看到大唐的盛世繁华葬送在自己的手中,这个令中国人骄傲的朝代应该长久下去,不论如何他都想努力一下,而李恪正是他看中的人选。

    “你不是在开玩笑?”听到这样的话李恪觉得自己好像应该惊讶,事实正好相反,好像少年做出这样的事情是情理之中的,因为从少年的身上看不出一丝对权力的执着,有的只是淡然,对他而言权利似乎只是负担,还真是一个妙人。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功名利禄非我所求,即是如此当然应该把它交给想要的人”坦然的接受李恪的审视,李治不急不慢的道。

    “那么这个人为何是我?是因为我发现了你的事情?你用此作为要我保密的条件吗?”李恪深邃的视线注视着少年,因为他发现了少年的秘密,为了寻求保护少年将太子之位让与他,当然也有少年无心权势的一部分原因,只是少年为何如此的相信他?

    “这是一部分原因”李治唇边的笑容有些虚渺,“你不知道历史,所以不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而我却知道,我不想让那样的事情发生,唐朝是中国人的骄傲,我想要它的盛世华章延续,至少在我看得到的时候可以,我相信你可以做到,而且你也会保护我的不是吗?这样我们各取所需。何乐而不为呢?”

    少年的目光由飘渺变为坚定,还有对他的信任,李恪觉得这一刻就算不是为了自己的目标,无论结果是不是会粉身碎骨,只为了少年眼中的向往与信任他也要拼出一个盛世江山,“你就那么的信任我?”

    李治轻笑,有着无限的自信,有些人纵是相处一世也无法知心,有些人只需一眼便可以托付“我相信你,也相信自己的眼光”

    “很高兴得到你的信任”面上多了几许笑意,心情好像从来没有如此愉悦过,而这一切的缘由仅仅是因为少年的信任,他是不是被少年影响的太多了,笑容敛起“不过太子之位不是说让就让的,父皇如何会同意?”还有那些长孙无忌那些支持太子的人,他们如何会让自己的心血付诸东流?

    “事在人为不是吗?我想凭借你的能力要做到这些并不是太难,一个胸无大志无心皇位的太子,与一个英明睿智的继承人,你说父皇会选择谁?”有的时候要得到一件东西很难,费尽心思或许都不能得到,可是要想失去确实很容易,只在弹指之间。

    少年说的很对,他有信心得到皇位,更何况还有少年的相助,父皇是一个英明的人,到时候必然会立自己为太子,一切都会像水到渠成那么简单,目光流连在少年的容颜之上“至高无上的权利是人人梦寐以求得事情,为了它不惜残杀至亲,踏上鲜血密布之路,而你却那么轻易的放弃了”

    是应该说他傻吗?李恪知道不是的,面前的少年可以说是大智若愚,只是他对权势无心,或许他比任何人都要聪明、洒脱,能够走出皇权的诱惑圈,只是就算没有权势少年的风姿依旧难掩,他是一个发光体,无论何时何地都会散发着自己独有的光芒。

    “至高无上的权利也代表了至高无上的负累,接受了它就要承担那巨大的责任,失去了自我,失去了自由,高处不胜寒,我不想站在那个位置变成自己都不认识的人。”勾唇浅笑,李治望向窗外苍劲的翠竹,“我所之欲不过潇洒此生随性而为,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

    也许到那时李治这个名字不再是家喻户晓,,没有青史留名,没有功过是非,而是如当年的李恪那般寥寥几笔,一言而过。

    此时少年的眼睛比天际的星辰还要耀眼,周身洋溢着淡雅洒脱的气息,如天边的白云般飘逸,似乎不知何时就会随着清风飘散,李恪突然有种拥少年入怀的冲动,不想让他消失,要他永远的留在自己的身边。

    手扬起又落下,李恪终于发现了自己的异常,自从少年出现,他的向来沉稳的性格就不知所踪,情绪总是受到少年的影响,或喜或悲都沉溺于少年的一举一动之中,为何会这样?明明他与少年相识不过数日?这太不正常了。

    想不通,李恪把一切归于少年太过特殊,转身走到书架取出一本书“这是我近几日整理的东西,是关于朝中众位大臣的介绍,虽然你无心太子之位也要做一些了解,不要让我知道的事情发生在别人身上,若让人发现你不是九弟,无论是谁都保不住你”

    “九弟是什么样的人你可能有所了解了,在宫中一定要小心不要露出什么马脚,要知道你面对的可都是人精,关于以前的九弟的事情我会让人打探后告诉你,关于让出太子之位的事情也不要着急”

    唇边的笑容停滞了一下,李治看着李恪,这几日他竟然为自己想了那么多做了那么多,那幽深的眸中亦有对自己的关心,难道是上天想要弥补自己前世不曾得到的东西才将自己带到这里的?水汽氤氲了眉眼,李治发现自己想要说的话仅仅汇成了一句“多谢三哥了”

    少年的声音有些哽咽,碧波般通透的眸中也泛出了一层水纱,李恪知道少年在感动,可是却不明白他为什么而感动,依照自己的心,李恪把少年拥入怀中,此时的少年太脆弱,一碰就会碎,直觉少年此时需要一个肩膀依靠,而自己也愿意做那个让他依靠的人。

    李恪不知道,正是从这一刻开始,少年进入了他的心中,从此再也抛不开放不下,只能永远的追随少年的身影,守着他、护着他、爱着他,做他的此生的依靠,为他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

    ☆、第四章:蛾眉一笑塞尘清

    第四章:蛾眉一笑塞尘清

    贞观十二年,吐蕃大军进攻唐边城松州,生番破城及屠,屠杀汉族男性,掠夺女性为奴;上以吏部尚书侯君集为当弥道行军大总管,以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为白兰道、左武卫将军牛进达为阔水道、左领军将军刘简为洮河道行军总管,督步骑五万击之。

    吐蕃攻城十馀日,进达为先锋,九月,辛亥,掩其不备,败吐蕃于松州城下,斩首千馀级。弄赞惧,引兵退,遣使谢罪,以请婚。上许以文成公主妻之。——资治通鉴

    【历史上文成公主入藏是在贞观十四年,此处情节设定为贞观十七年】

    夜色浓厚,从吴王府回到东宫刚刚落脚,李治便被李世民叫到承庆殿,一般这个时候李世民是不会宣召的,难道是为了今日他去吴王府之事?李治没有打算隐瞒此事,就是隐瞒李世民也会知道,又何必多此一举?

    “治儿是刚从你三哥那里回来?”李世民让李治做到自己身边,很随意的问,面上也没有任何的异常。

    “回父皇,儿臣是有些事情想要请教三哥,今天才发现原来三哥才智非凡,我们大唐若是再多一些这样的人才,定能长盛不衰”说话李治看着李世民的反应,他知道这样的话会令李世民生疑,也许李世民会对李恪加深好感,也许李世民会认为他容不下李恪。

    果然听到李治的话后李世民眸中的异色一闪而过,“既然如此治儿就要想你三哥多学学”本以为李治是在试探自己,但是想想他的性格李世民否定了自己的想法,而且李治眼中的那抹敬佩也不是假的,既然他们兄弟友善就再好不过了。

    “儿臣也是这样想的”看来李世民是相信他真心对李恪称赞了,李治唇角轻扬,却也不再继续这个话题,这种事情不是能一蹴而就的,他要让李世民潜移默化的接受李恪,“父皇找儿臣来可是有事?”

    “治儿对于吐蕃了解多少?”李世民问。

    吐蕃,就是以后的西藏,李治沉思,历史上对于吐蕃说的并不多,他只知道唐朝的时候与吐蕃关系很好,也发生了一起著名的事件——文成公主入藏嫁与松赞干布,“儿臣对吐蕃不甚了解,但是近年来吐蕃与我朝关系不错”

    “不错”李世民冷笑一声,眼神凛冽“是不错,那是因为他惧我大唐,不敢再轻举妄动,贞观十二年吐蕃扰我边关,杀烧抢掠无恶不作,若不是侯君集”李世民顿了一下,侯君集因为谋反如今已经畏罪自杀,只是不知承乾现在如何?整理了自己的心情李世民继续道“若不是侯君集大败吐蕃,安能有现在关系不错的局面,说到底还是我大唐民富国强,威慑四邻,使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李治点点头深以为然,任何时候弱小都会挨打,只有强大了才能保全自己,近代的中国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不过他却没有想到吐蕃在历史上也与唐朝有过战争,看来对于历史他知道的太少了“父皇今日找儿臣来可是为了吐蕃之事?”

    “恩,打败吐蕃之后,他们曾经请求和亲,当时我也许诺了”吐蕃不同于突厥,松赞干布已经在哪里建立完备的政权,实力虽不比大唐但还是不可小看,既然他已经俯首称臣,联姻也是可以的。

    李治脑中瞬间浮出四个字,文成公主,没想到自己居然有幸见证着历史性的一刻,“父皇可有合适的人选?”

    李世民微笑看着李治“我打算把这件事情交给你处理”

    “我?”李治愣了一下,随即苦笑“父皇,儿臣接触政事不久这样重大的事情恐怕不是儿臣能力之内的,若是办不好会影响与吐蕃的关系,不如父皇把此事交予三哥如何?三哥做事稳重,儿臣可以在旁协助,父皇?”

    李治最后的那句父皇微微有些撒娇的意味,李世民无奈的看着他,目光中很是宠溺“父皇是想通过此事锻炼你,你倒好推得一干二净,都是太子了还那么孩子气,父皇什么放心把大唐的江山交给你”

    李世民那宠爱的语气与目光都让李治的心中温暖,靠在他的肩上笑道“太子又怎么了?在父皇面前儿臣就是再大也是个孩子”

    李世民半是欣慰半是忧心的叹了一口气,他知道李治向来仁孝,对于这个儿子也非常的喜欢,可是这样的性格真的适合坐在帝王的位置之上吗?他不愿自己亲手打下来的江山葬送,尽管已经做了充分的安排李世民还是放心不下。

    最终李治还是从李世民手中讨到了圣旨让他协助李恪办理吐蕃之事,第二日拿着圣旨去找李恪。

    “与吐蕃和亲”李恪很显然知道此事,并没有丝毫惊讶,只是看着李治“是你向父皇请的旨意?”

    “恩”既然已经做好了让出太子之位的打算,现在就要开始做准备,李恪也应该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让所有人看到他的才能。况且对于这种应对来使和亲之事他也不知道怎么做。“三哥有什么想法?”

    “你知道的历史是怎么样的?”李恪对于少年的想法很清楚,也不反对他这样做,若是让少年一人处理此事他还不放心呢,很有可能被人察觉出什么。李恪却没有发现现在他做什么事情首先想到的都是少年的安危。

    “我知道的历史是文成公主入藏和亲,为大唐与吐蕃的和平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成就了一段佳话,受到后人的称颂”

    李恪扬起唇“既然如此我们为何不按照历史的进程来做呢?而九弟首先应该告诉我文成公主是谁”

    “文成公主?”李治愣住,他只记得历史书上说文成公主聪慧美丽,自幼受家庭熏陶,学习文化,知书达理,并信仰佛教,就算有其他的也都是赞扬的话语,他还真不知道这个文成公主究竟是何许人也。

    “九弟不会是不知道吧?”李恪见少年呆住问,不过少年现在的样子说不出的可爱。

    李治无奈的点点头“这件事情就劳烦三哥打听了”

    从此日起李治与李恪又多了一项工作,就是从众多宗室之女中选出历史上的文成公主,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历史的轨迹无法偏离,他们选出的女子正是历史上的那位,任城王李道宗之女,于是一道圣旨将这位伟大的女子宣至长安。

    因为李治的好奇,李恪只好同他一起去驿馆迎接文成公主,同样他也想见见李治口中这位被后人传颂的人。等待许久,两人眼前终于出现一个长长的车队。

    “参见太子殿下,吴王殿下”车队停下,所有的人都下马参拜。

    “都起来吧”李治道,看着为首的女子,她华美盛服、神态端庄,气质高雅,虽然眼眸中有着淡淡的哀伤,应该是未卜的前途的忧心和即将远离故乡亲人的伤心,但是这些却难以遮掩那眉宇之间的坚韧,李治觉得这个女子弱小的外表之下有着一颗极其坚定的心,她的全身都充满着力量。

    也正是这个款款柔情的女子,凭着自己的知识和见地,协助松赞干布治理吐蕃这个地域辽阔、民风古朴的国家。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吐蕃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因而称霸西域,成为大唐王朝在西边的最有力屏障。让西藏人民心甘情愿的称赞、敬佩她,为她建立了那座宏伟华丽遗留后世的布达拉宫。

    少年的视线自始至终都没有离开文成公主,李恪不得不扯了扯他的衣袖提醒,心中也因少年专注的目光而不悦,纵使他知道少年的目光只是单纯的欣赏与好奇。

    被李恪扯了一下,李治回神尴尬的咳了一声,“任城王李道宗之女接旨”

    “臣女叩见皇上,吾皇万岁”刚刚起身的众人再次跪下。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任城王李道宗之女,贤良淑德,秀外慧中,特封为文成公主,嫁与吐蕃赞普,三日后起程,钦此!”

    “臣女接旨谢恩”文成公主起身接过圣旨。

    “公主,此去吐蕃路程甚远,定是艰难异常,而且吐蕃气候严寒风俗民情均异于我大唐,要好生照顾自己,若是有什么需要公主可以让人告诉我,李恪定当竭力为公主准备”李恪对着面前的女子深鞠一躬,为了国家的安定和平,一个女子远嫁他乡,从此孤身一人面对一个全然陌生的世界,如何不让人敬佩?

    “多谢吴王殿下”

    “公主一路奔波,早些歇息吧,住处我已让人安排妥当,好后就会有人带公主前去。我与太子殿下就不打扰了”李恪带着李治离去,他能看出这个女子并非普通的女子,也对他心存敬佩,但是身边的少年那毫不遮掩的放肆的目光放他很不高兴,想要立刻带着少年离开,这种情绪来的太过突然,无论怎么压制都无法除去。

    “三哥,我们去喝酒吧”李治突然停下脚步道,刚刚李恪的话让他心中突生悲凉,是的文成公主这个名字会永远的载入史册,受到后人的敬仰,但是这又如何?一个年轻的女子,正处于天真烂漫的年龄,他自然不会有政治家森严深厚的胸襟与抱负,也许他所求的只是寻求一个良人安稳的过完此生。

    可是她却不得不面对远赴异乡的苦楚,不知道在前方等待着自己的是什么,是幸福还是灾难,但是面对历史的长河,一个女人思想世界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以及她的苦难与牺牲、孤寂与忧虑等等无处倾诉的心路历程,又有谁顾及些许呢?

    想到这些,李治仿佛是被泼了一盆的冷水,再也找不到先前那些激动的情绪,也有些怀念现代,至少在现代交通发达,即使远嫁也不必担忧再也不能回来,而且还能通过各种方式联系,看到对方,而文成公主以后只能将相思赋予鸿雁,再也无缘踏上故土。

    现在他什么都不能做,只能在心中祈祷,那个西藏的英雄松赞干布会是文成公主的良人,值得这个女子托付一生。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燕支常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李白《王昭君》】

    “九弟”少年情绪的突然转变李恪知道是为何,他很奇怪为何自己会那么的了解少年,仿佛他做任何事自己都能猜出缘由“有朝一日我若为帝,定要边关四邻臣服于我,不要用一个女子的幸福换取这短暂的和平,这是身为皇帝的耻辱”

    唇边的苦涩之意稍减,李治清亮的眸子看着李恪“我相信三哥能够做到,也等着那一日的到来,不过此刻三哥可愿意陪我去喝酒”

    “好”

    ☆、第五章:诗画双绝今日见

    第五章:诗画双绝今日见

    长安没有鹤羽楼,有的是闻名全国的仙羽楼,许多的文人雅士朝中大臣无事时都喜欢到这里坐一坐。

    李治没有让李恪要雅间,而是要了一个靠窗的位置,看着窗外的风景等待着酒水。

    “九弟还在因为和亲的事情不快吗?”相处这些时日,李恪知道少年是一个感性的人,很容易就被身边的事情影响,他这种性格还真的不适合做皇帝,所以就由自己来接过他所不欲之事,守护他吧。

    “三哥,你说如果不是我,她是不是还会在家中天真无忧的生活,而我却让她背负上了国家安稳着巨大的包袱”李治盯着李恪的眼睛,此时他心中没有国家大义,有的只是一个女子的喜怒哀乐,有的只是对这个女子命运的忧心。

    李恪摇摇头,覆上少年的手紧紧握住,坚定而认真的道“九弟这不是你的错,不是她就会是另外的一个人,总要有人去,这个包袱总要有人承担,如今你只看到了她的哀愁,却没有看到更多人的哀愁,如果没有和亲,就会发生更多的战争,到那时又有多少人丧生,又有多少人失去儿子、丈夫、父亲,他们又该如何?以一个人的幸福换来更多人的幸福值得的,不是吗?所以九弟没有必要自责,也不要把责任硬往自己身上揽”

    “三哥说的对”李治扬起唇,不只是释然还是嘲讽“以一个人的幸福换来国家的安宁,更多的人的幸福,是值得的,看来是我的眼光太局限了”看着小二将饭菜酒水全部端上,李治沉默了许久,为自己也为李恪斟上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三哥今天我们二人不醉不归”醉了就能够一解千愁。

    “小九说的好,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爽朗的声音突兀的□□,李元嘉朝他们走来,一开始看到这两兄弟在一起他还以为自己看错了,印象中这两人好像很少有交集,如今看来他们不但有交集,而且关系很好。

    李恪起身,向着李元嘉揖了一礼,“皇叔也来了”说完又向着李元嘉的身后叫道“上官仪上官大人”

    李治并不认识李元嘉,不过拜李恪给的资料所赐,他已经知道这位是李渊的第十一个儿子,如今的韩王李元嘉,年龄与李恪相仿,也随着李恪向他揖了一礼“皇叔”叫过后就像着上官仪看去,这个人他知道也很熟悉,在历史上也有记载,他就是武则天身边女官上官婉儿的祖父,也是有名的诗人。

    “几日不见没想到小九竟有如此的文采,还真是应了那句话士别三日应当刮目相看啊”李元嘉上下打量着李治,越看越觉得他不同于往日“小九看上去好像与以前不同了”

    李治闻言轻笑“皇叔过奖了,能有什么不同,我还是以前的我啊”

    “虽然是还是以前的九弟我也觉得九弟不同了”李恪也随着李元嘉打量李治,看了许久恍然道“原来九弟又长高了一些,皇叔你看是不是?”

    “是长高了,好像也稳重了不少”李元嘉收回目光,也许是被选为太子的缘故,他身上多了几分的成熟,“你们两人怎么有时间来这里喝酒?皇上不是把吐蕃之事交给你们了吗?”

    “我们今日刚刚把文成公主迎来,三日后他们才出发,九弟突然想要喝酒,我只好带他来了,没想会遇到皇叔,不如皇叔与我们同饮?”

    “甚好,相请不如偶遇”李元嘉与上官仪坐下。

    “皇叔最近可有作画?什么时候也送给我一幅墨宝”李元嘉的画很好,尤其是善画龙、马、虎、豹,在朝中可是千金难求。李恪看到旁边的李治拿起酒杯本能的按住他的手,夹了菜放到李治的面前“空腹喝酒伤胃,九弟先吃些菜吧”

    李治抬眼看着李恪,他眼中尽是不赞同与不容反对的坚定,只好放下酒杯,听话的吃菜。

    李元嘉看着两人眸中闪过思量,这两人什么时候关系这么好了,尤其是李恪看着李治时的柔情,让他以为自己是出现幻觉了,兄友弟恭的情况竟然能够出现在曾经的对手之间,而且两人都不像在作假,不过这倒是他喜闻乐见的,相信皇上也是非常高兴见到这样“小三既然说出口了,我怎么好驳了你的颜面,改日定当让人送到你府上”

    李恪正要开口答谢,突然听到李治一阵咳声,忙拍着少年的背为他顺气,又体贴的奉上一杯茶水“怎么那么不小心”

    “我没事”又咳了几声,李治接过水喝一口,他是被李元嘉的那声‘小三’惊住的,这个称呼对于李恪还真是别致啊,“上官大人,你手中拿的是什么?可是皇叔的佳作?”

    “正是”上官仪将手中的画轴展开,一幅栩栩如生的猛虎图展现,猛虎身上王者的风范尽显,无怪乎李恪要求画了“这是我求了好久韩王才给的,今日也是为了答谢宴请韩王”

    “早闻上官大人文采非凡,既然是要答谢,不如赋诗一首作为谢礼”提起唐朝人们几乎最先会想到唐诗,唐朝时典型的诗歌朝代,就连政治上都透着诗歌的芬芳,无论是皇帝、官员甚至还有歌女都能站出来赋诗一首。来到这个诗歌盛行巨匠辈出的朝代,李治对于见不到那些著名的诗人很可惜,因为那些人现在都还没有出生,今日好不容易见到一个有名的诗人,当然要见识一下。

    “这……”上官仪犹豫,但是李元嘉却立刻附和,上官仪只好沉思,许久开口道“芳晨丽日桃花浦,珠帘翠帐凤凰楼。蔡女菱歌移锦缆,燕姬春望上琼钩。新妆漏影浮轻扇,冶袖飘香入浅流。未减行雨荆台下,自比凌波洛浦游。”

    “好诗,上官大人果然是才智非凡”李元嘉拍手叫好,“以我一幅画换来上官大人一首好诗,好像是我赚了”

    李治读的唐诗很多,上官仪的诗虽然比不上李白杜甫那般,但是在如此短的时间做出这样的清丽的诗歌确实是有才,不由的心生敬佩,再次感叹唐朝果然是人才辈出的朝代“今日闻得上官大人佳句也不虚此行了”

    “殿下的那句‘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才是真正的佳句,与殿下相比我才是贻笑大方了”

    “上官大人,那句可不是我做的,真的作者另有其人”李治浅笑道,看向李恪,只见李恪亦眸中含笑看向他,两人目光相对其中的意味不言而喻。

    不想李元嘉与上官仪却误会了,均看向李恪“莫不是这句是吴王殿下做的?”

    李恪与李治相视而笑,“这句确实是三哥做的,前日与三哥一起用膳是他有感而发,我也就记下了”让人以为是李恪也没有什么不好,也能增加李恪在李元嘉心中的好感,更有利于他以后继承太子之位。

    李恪含笑不语又为少年夹菜,少年的意思他明白,也就没有辩解让少年的苦心浪费,也很高兴少年总是想着自己,但是他却不知承认此是因为要往自己身上添彩,还是不愿意让少年散发他的光彩,吸引更多的目光。

    “看来我以前不仅是小瞧小九了,也小看小三了,小三这副少老来成的模样,真看不出来他能做出这样洒脱的诗句,果然是人不可貌相啊”李元嘉感叹道。今天不仅对李治的看法改观,对于李恪也是有了新的认识。

    “那皇叔以后可要细心的观察了,三哥可还有很多你不知道的本事呢”虽然被比自己大不了多少的人当做晚辈有些不舒服,李治还是适时的称赞李恪。

    “那我可要拭目以待了”

    “皇叔不要听九弟乱说,我可没有那么好”李恪制止了少年继续称叹,看在李元嘉眼中却是谦虚,也对李恪更加有好感。

    “听说皇上要遣使到高丽册封高藏为高句丽王。”闲聊过后,李元嘉谈起了政事。对于高丽李治已经做了充分的了解,去年盖苏文邀请荣留王和大臣们视察他的军队,并设盛宴款待。但是在宴席上盖苏文杀死了荣留王的百名大臣,而后又闯入王宫杀死荣留王并分尸,之后立荣留王的侄子高藏为王并摄政。高藏的王位不过是形同虚设,兵权与国政都是由盖苏文独揽。

    李恪点点头,幽深的眸子出现冷然,自盖苏文掌权后高丽与大唐的关系日渐紧张,留着高丽迟早是个祸患“但是依照盖苏文残暴专政的性格,与大唐的战争是难免的,而且父皇也已经在为攻打高丽做准备了”

    李恪的想法没过多久就得到了应验,九月份高丽就大举攻伐同为唐册封的属国新罗,百济也攻占新罗40余城,并与高丽图谋断绝其唐朝的通路,这也就就导致了以后唐朝对高丽的战争。

    “皇上一直都是高瞻远睹,我相信定能大破高丽”

    李治不禁莞尔,唐朝的人从骨子里都是骄傲的,不过这次他们可能要失望了,此次李世民东征高丽是无功而返。但是也不排除会有变数,他也希望能有这样的变数。

    ☆、第六章:六试婚使显机谋

    第六章:六试婚使显机谋

    有李元嘉与上官仪在,李治与李恪自然就不能不醉不归了,而且遇到这两人后李治心中的郁结也已经消散,畅饮长谈后李恪送李治回宫。此时李治已经微醉,李恪吩咐人叫来马车,扶着李治上车,怕车上动荡李恪让他靠在自己身上,谁知少年竟然睡着了。

    睡梦中的少年更加的恬静,听着那清浅的呼吸声,李恪觉得分外的安心,不由低头看怀中的面容,少年的小脸还未长开,没有了那双清净透彻的眸子,显得更加的稚嫩,他的皮肤异于常人的白皙,但却并非那种不健康的白,因为醉酒的缘故透着红粉,看上去很可口想让想咬上一口,李恪突然明白为什么古人要用肤如凝脂、颜若渥丹来形容人的面容了。

    看了一路,李恪都没有移开目光,当下人提醒到东宫之时心中竟然有微微的不舍,不愿离开少年的面容,小心翼翼的把少年抱下马车,并低声吩咐宫人准备醒酒汤待少年醒后用,只不过还未安排好一切,就有人来传话,李世民宣召二人。李恪只好把少年唤醒。

    “三哥?”幽幽转醒的李治迷离的看着李恪,他只记得坐上马车而后好像睡着了,怎么那么快就到东宫了?

    “父皇宣我们过去,起来先喝点醒酒汤”李恪把醒酒汤放到少年面前,等他喝过又开始为少年穿衣。看到少年皱眉,李恪亦皱起眉头“头疼吗?”

    “还好”揉了揉眉心,李治拍拍脸让自己变得清醒“我们走吧”

    “把你们叫来是为了吐蕃和亲之事”进入两仪殿李世民就直接到,依照李治的意愿把吐蕃之事交予李恪,李恪也确实没有让他失望,把一切做的尽善尽美,对此他感到很满意,“本来这件事情已成定局,可是天竺、大食、仲格萨尔以及霍尔王同时也派了使者求婚,他们均希望能迎回文成公主做自己国王的妃子。这让我很为难,你们看该如何是好?”

    突生变故,李治潜意识的看向李恪,向他寻求解决之法,他并不记得历史上有这么一个曲折的故事。但是天竺大食这样的国家也不能轻易得罪,若不能处理好这件事定然会引起邦交矛盾,也无外乎李世民会为难“父皇,我们可以再选其他人去和亲”

    李治说完不等李世民回答就否定了自己的话,先不说这几个国家点名要的文成公主,就是他自己也不愿意再选其他女子远嫁异国。

    “父皇”沉默许久的李恪终于开口“儿臣以为既然各国都想要迎娶文成公主,那就让他们各凭本事争取好了”

    “各凭本事?”李世民看着李恪凝眸问“恪儿是何意?”

    “就是让他们公平竞争,由我大唐出题考验他们,胜出的一方自然就可以迎娶文成公主,失败的那一方也不会有什么怨言”

    “那如果他们都通过了呢?或者他们有都不能通过怎么办?”

    李恪轻笑看着问问题的李治“这就要看我们要出什么题了,这个考验不能太简单,简单了可能所有的国家都能通过,也显得我大唐无能,但是也不能太难,就如九弟所说他们都不能通过,这样必定会让各国以为我们故意刁难他们,对大唐怀恨在心,所以出题的时候我们要细心的斟酌,既能让他们有一方通过,也能彰显我大唐之威”

    “恪儿的办法很好”李世民赞同的点点头,进来他发现这个儿子很像自己,英明果断,有勇有谋,若是李治有他的一半自己都能放心的把江山交给李治了。“既然恪儿能想出如此的妙计,那么安排考验的事情也就交给你了”

    “是,儿臣定会让父皇满意”

    看他这番胸有成竹,李治还以为他已经想好考验的内容了,出门后立刻便问,谁知李恪竟回答没有,“那你还答应的那么爽快?”

    “不是还有时间吗?”李恪心情很愉悦,少年这是在为他担忧,“你也会为我想的,不是吗?与其担忧还不如想想你的历史上有哪些考验的方法”

    他还真是处惊不变安之若素,李治看李恪这样也安下心想起对策。最终两人苦思冥想了许久定下了六个考验:第一、绫缎穿九曲明珠;第二、辨认一百匹骒马和一百匹马驹的母子关系;第三、百名求婚使者在一日内喝完一百坛酒,吃完一百只羊,还要把羊皮揉好;第四、分辨百根松树的根和梢。第五、夜晚出入皇宫不迷路;第六、辨认文成公主。

    这之中第一个与第四个考验是李治想出的,第二个与第四个是李恪想的,第五个考验则是李世民来凑热闹想出,最后一个是应文成公主的要求定下的,至此六个考验定下,李治松了一口气。

    在李世民接见过各国使者后,宣布了考验之事,虽然有些诧异大唐会用这种方法来解决和亲问题,但是各国使者也都觉得很公平,纷纷表示赞同,也跃跃欲试想要在其他国家面前表现己国的才智。

    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下李恪让人拿出九曲明珠与一根柔软的绫缎,宣布了第一题“各位看,这是九曲明珠,它内里曲曲绕绕极为复杂,两端分别有两个眼,我们的第一个考验就是用这根绫缎从这端穿到另外一端”

    听到问题后有一两个国家的使臣立即拿过九曲明珠开始穿线,怎奈试了多次换了几人都没有成功,李治微微笑着,看他们绞尽脑汁的模样这道题还是他以前在书上看的,说难不难说简单不简单,不知道各国的使臣能不能做到,但是李治直觉吐蕃的使臣能够做到,在文成公主的事情上历史不会偏离。

    果然没过多久,在树边沉思的吐蕃的使臣禄东赞来到李世民的面前“皇上,我有办法做到了”

    李世民挥手让人把九曲明珠与绫缎交予禄东赞,禄东赞让人找来一根细细的丝线,将丝线的一头系在蚂蚁的身上,另一头则系在在绫缎上。在九曲孔眼的端头抹上蜂蜜,把蚂蚁放在另一边,蚂蚁闻到蜂蜜的香味,便带着丝线,顺着弯曲的小孔,缓缓地从另一边爬了出来,绫缎也就随着丝线从九曲明珠中穿过。

    看到禄东赞成功,其余各国的使臣悻悻的停下,李恪向各国使者宣布吐蕃这次考验中获胜,紧接着又开始第二个考验。李治走到禄东赞的身旁,对于他的聪慧也不得不赞叹“你可有想过如果蚂蚁不受引诱该如何?”

    禄东赞愣了下,沉思李治的问题,却始终想不出方法“还望殿下赐教”

    “用烟熏”李治回答。第二个考验与马有关,所以地点是在一个马场,一行人随着李恪来到皇宫中的练马场,待李恪宣布了考验内容后各国的婚史这次没有争抢风头,都开始认真思考。

    “三哥,他们一时半刻应该想不出来,我们去那边看看”李治指着不远处的马棚,里面有一匹通体雪白的马,看上去相当的威武,与他想象中的神骏吻合,“这里有父皇在应该不会有事”

    李恪点点头,正要说什么,突然想起一个问题“九弟可会骑马?”大唐的江山可以说是马上得来的,而且崇尚武力,所以李世民很注重对诸位皇子的马术骑射的培养,若是李治不会这些很容易露出破绽。

    李治摇摇头,在现代一般人都不会骑马,但是古代马却是这里的交通工具,还是作战时必不可少的伙伴,见李恪眉间拧起,他立刻明白李恪在担忧什么,唐朝崇尚武力,不然也不会有李贺的那句‘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的诗句了,凌烟阁之内几乎全部都是跟随李世民打天下的武将,而他自己却连马都不会骑,很容易让人生疑,“三哥以后还劳烦你教我骑马了”

    来到这里以后李治发现他对着李恪,这个第一个发现自己不是李治的人很依靠,有什么问题几乎第一个就是想到李恪,向他求助,这便是所谓的雏鸟效应吗?还是李恪有种让他安心的感觉?不自觉的就想要依靠他。

    “恩,以后到我府上学”走到马棚边李恪停下,“这匹马叫赤雪,是父皇的坐骑,跟着父皇十多东征西战年了,父皇很喜爱他”

    “赤雪?与赤兔什么关系?”李治笑问,向着赤雪马走进。

    李恪看着少年眼中的那抹狡黠,唇畔不觉扬起弧度,倏然之间笑容僵硬,赤雪的性格很烈,比起没有驯服的野马也丝毫不差,除了李世民其他任何人靠近都会受到它的攻击,小时候他自己就曾亲身体验过,可是李治却不知道,竟然想要触碰赤雪,身体比思想更快一步做出反应,在赤雪长嘶攻击之时如闪电般将李治护在身前。

    耳边仿佛出现骨头撞击的声音,紧接着李治就听见李恪的痛吟声,还未来得及询问,赤雪再一次朝着他们踢来,李恪忍痛迅速带着少年远离赤雪的攻击范围,到达安全地带呼出一口气,心中庆幸受伤的是自己而不是李治,这样的疼痛他不愿让李治承受。

    一切都在电光火石之间发生结束,在场所有人在听到马鸣声后看向他们。

    “快宣太医”李世民先于所有人做出反应,刚刚发生的事情他都看在眼中,可以看出李恪是真心的爱护李治,因为事情发生的太突然,根本不可能给人衡量利弊的时间,李恪更是想都没想的护住李治,若是李治的身边有李恪这样的贤才相助,自己当真可以放心了。

    “三哥,你怎么样?”李治看着李恪,向来平静的眼眸中尽是慌张,他没有想到李恪会替他挡住那一击,那样猛烈的攻击踢在身上会是多痛,耳边好像又出现一声巨响,他不敢想象李恪现在承受着怎样的痛苦,而那本来是自己要承担的。

    “我没事”李恪强忍着疼勾起唇安慰李治,能够看到李治这样关切的眼神这点疼也是值得,不过刚刚赤雪的猛力恐怕要让他疼上几天了,希望没有伤到骨头。

    “恪儿怎么样了,忍一会太医一会就来”李世民走来,对李恪关心的道,而后又看向李治“治儿怎么那么莽撞?不知道赤雪是不能碰的吗?”

    “父皇,九弟只是突然忘记了”李恪看了一眼懊悔自责的李治道,这也怪他事先没有告诉李治,“况且我现在也没有事”

    “有没有事还要太医看后再说”李世民皱眉,不知道是为了李恪为李治辩解,还是因为李恪不关心自己,“吐蕃的事情我会自己处理,恪儿就不要在问了,在府上安心养伤吧”

    看着李世民不容置疑的样子,李恪只得点头“儿臣遵旨”

    没过多久太医就赶来为李恪诊治,看到他肩上一大块淤青,李治愈加的自责,还好太医说并没有伤到筋骨,只需要过些时日就能康复,但是即使如此也无法让李治心中的悔意散去“父皇我送三哥回府休息”

    “你们去吧”李世民知道依照李治的性子,现在定然在后悔,也无心在此呆下去,还不如让他随李恪离开。

    一路上李治都沉默不语,璀璨的眸中也不见了往日的光彩,李恪叹了一声握住他的手“九弟无须自责,这事说起来也怪我没有提醒你,赤雪除了父皇是不让任何人靠近的。况且这点伤也不算什么,养几天就好了”

    李治抬起眼帘,看着李恪,在那样的时刻他居然用身体护住自己,试问有几人可以做到,所以除了自责更多的还有感动,这样的情意他以前从来没有遇到过“三哥,在为我阻挡攻击的时候,你在想什么?”

    “太快了,我什么也没想”李恪怔了下回答,那似乎是本能的反应,根本不需要用脑思考,事后也在庆幸没有因为思考错过时机。“九弟真的不需要自责,难道真的要让赤雪踢到你才甘心吗?”

    李治扬了扬唇,这份情他会记在心中,现在也的确不应该因此纠结,不然李恪也不会放心,既然李恪是因为自己受伤的,接下来就由自己照顾他吧。不过很快李治就发现他的这个想法是无法做到的,在听说李恪受伤后,吴王府上下顿时忙成一片,把李恪照顾的无微不至,根本用不着他,让他觉得自己只是一个外人,“三哥,我先回去了,你好好养伤”

    李恪也发现了他的情绪有些低落,却不知是为何“天色也不早了九弟不妨在这里用过膳后再回去”

    “好吧”李治呼出一口气,“那就打扰三哥、三嫂了”

    “九弟肯来着我还求之不得呢,怎么会打扰呢?你们先聊,我去让人准备”吴王妃笑道。

    “三哥好福气,能娶到这么温柔贤惠的妻子”

    “九弟这是什么意思?莫不是说太子妃不贤惠了?这话若是让太子妃听到可不好了”李恪揶揄道,忽略到心中那小小的异样。

    “三哥,你明知道……”李治不在言语,他不是原来的李治,所以太子妃与他而言只是个陌生的人,也是别人的妻子,别说并不存在任何的感情,就是有他也不可能碰她。他只想找一个自己喜欢的人共度一生,一生缘半世情。况且自己现在的身体还小,没有成年,他不需要急于这些。

    “是我失言了,九弟不要介意”看到李治的表情,李恪突然心情好了起来,却是不知为何,“我们去用膳吧”

    ☆、第七章:六试婚使显机谋(二)

    第七章:六试婚使显机谋(二)

    第二个考验直到两日后才结束,各国婚使有的按毛□□分,有的照老幼搭配,有提则以高矮相比,不过都弄错了,只有吐蕃的禄东赞得到马夫的指教,把所有的母马和马驹分开关着,一天之中,只给马驹投料,不给水喝。次日,当众马驹被放回马群之中,它们口喝难忍,很快均找到了各自的母亲吃奶,由此便轻而易举地辨认出它们的母子关系。所以这次考验仍然是吐蕃胜出。

    “吐蕃使臣果然是机智异常”李世民赞赏道,对于吐蕃也愈发的看重,有这样一帮有勇有谋的臣民,也无外乎松赞干布能够称霸西藏了,看来对于头部也要重新的审视,没有对吐蕃继续发动战争也是明智的决定。

    “皇上谬赞了,如果说能通过考验的人机智,那想出这种考验的人更是拥有大的智慧,由此看来大唐果然是人才济济、国富民强,值得我们臣服”禄东赞谦虚的回答,也不忘了适时称赞大唐一番。

    禄东赞的话让李世民很开心,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好今日就到此为止,各位都回去休息吧,养足精神面对明日的考验,不过提醒诸位明天来时最好不要吃东西”

    各国的使臣虽然心有疑惑,但还是听了李世民的话没有吃饭,在李世民宣布了考题以后也都开始庆幸没有不听提醒,

    比赛开始,别的使者和随从匆匆忙忙地把羊宰了,弃得满地又是毛,又是血;接着大碗地喝酒,大口地吃肉,肉还没有吃完,人已酩酊大醉,哪里还顾得上揉皮子。禄东赞则让跟从的一百名骑士排成队杀了羊,并顺序地一面小口小口地咂酒,小块小块地吃肉,一面揉皮子,边吃边喝边干边消化,不到一天的功夫,吐蕃的使臣们就把酒喝完了,肉吃净了,皮子也搓揉好了。

    送走了各国使者,李世民将李治留下,“治儿觉得这禄东赞如何?”

    李治回想这几天禄东赞的表现,始终不急不躁稳如泰山,又能很快的想出对策,这样的人绝对是人才“儿臣以为,禄东赞在吐蕃定是受人敬仰威望极高,是松赞干布相当倚重的谋臣”

    “谋臣吗?”李世民轻声笑了出来“治儿他可不是谋臣,就是字也不认识几个,那身上的浓郁的杀伐之气,说他是个将军更合适,而且据说他治军相当的严明,看来治儿对于识人还有所欠缺,以后要多注意了”

    “儿臣知道,不过不是还有三哥呢吗?他在这方面比我强多了,若是有事三哥定会提醒我的”李治微笑道。

    可是李世民却突然沉下脸,正色对李治道“治儿,你是太子,以后就是皇帝,对于他人你可以重用,但是绝对不能依靠他们,古往今来有无数个可以参照的例子,他们最终落得什么下场?你要引以为戒”

    “父皇说的儿臣都明白,但是三哥他不会的”李治望着李世民,眼中尽是信任“儿臣相信三哥绝对不会有不臣之心,那天的事情父皇也看到了,若不是三哥受伤的就是我,这份心摆在那里儿臣相信三哥”

    他说的对,但是有谁能受得了那至高的权利的诱惑,李世民突然想起‘玄武门之变’,想起李承乾,这都是活生生的例子,刚刚发生不久,谁能保证李恪以后不会有取而代之的心?不过李治果然不具备当皇帝的资质,反而李恪更加的适合,这一瞬间李世民突然有了要立李恪的想法,不过也仅仅是一瞬间,在看了看面前的李治又打消了念头。

    李世民知道对于长孙皇后为自己生的这三个孩子他比其他的孩子投入了更多的感情,就如当时的李承乾,明明知道他不适合做皇帝还迟迟的没有改立太子,现在对于李治也是如此,仍然不愿意废了李治,但是心中却在害怕李治会如李承乾那般的下场。不,不会的,他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已经有了一个李承乾,他不会让第二个李承乾出现。“你三哥的伤如何了?”

    “应该好些了,我这两天也没去看他”自那天离开,每次想起去看李恪心中就会产生犹豫,他就没有再去,也许今天应该去看看了。在离开李世民后李治就让人备车去吴王府,车上李治想起刚刚李世民的反应,他似乎有些松动了,只是他却不知道李世民为什么对于要立长孙皇后的孩子为太子有那么深的执念,明明知道他不是做皇帝的人选还是要坚持,对于李承乾也是如此,难道是因为李世民对长孙皇后的喜爱?李治觉得不可能,却又想不出原因。

    见到李治,李恪感觉自己心中这两日来的烦躁全部消失无踪,“九弟这两很忙吗?”

    第1节

    恋耽美

章节目录

梦回大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书屋只为原作者澪露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澪露并收藏梦回大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