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作者:若花辞树

    第7节

    主事将她的话一翻译,突利的使节忙不迭地起身道:“可敦已经改好了,人老了,怀念故土,可敦真心实意……”

    话音未落,主事还来不及翻译,达旦的使节就嚷嚷起来了:“你胡说!要是真心实意,怎会这我主求娶的当上?分明是怕我主与大夏修好!”

    “我主岂会害怕,你存心破坏突厥与大夏友谊,肯定藏了不轨之心!”

    双方就用突厥语辩了起来。

    夏侯沛担忧地看着他们,似乎很怕他们打起来。小男孩被吓着了,怯生生地睁着无害的大眼睛,不时说一句:“两位快别争了,且听我一言,听我一言。”

    耿直的突厥人吵得厉害,哪儿听得进她那刻意放低的声音,越争越烈。

    大臣们一面心惊十二殿下三言两语挑起两方使节的矛盾,一面又看她似乎怕得很,又犹豫起来,莫不是凑巧?应当不会有那么深的心机吧?

    那边两方使节仍在相争。

    不怕他们争,就怕他们不争,等两人站起来相对而立,边上从夏侯沛身上转回神的大臣已经在“劝架”了,故意挑着话挑起他们怒火,等他们向对方走近一步,大臣们眼睛都要亮了,就等他们打起来,回头宣扬出去,让满天下都知道突利与达旦不合,让他们再无修好的机会。

    就在这时,听到有人带了点怒意隐忍地高声道:“静下!”

    声音扬得极高,语气也甚严厉,众臣果真静了下来,突厥人慢了一会儿,也愤愤不平地住了口,瞪着对方。

    眼看就要打起来了,居然就这么停了,真是可惜。皇帝有些遗憾,望向方才出声叫停的太子,有些不悦,但这是太子,是他的储君,众人面前,他不能不为他圆场,便道:“今日设宴,为两位洗尘,宴上说些风土人情便罢了,旁的便留待日后罢。”

    他这么说了,谁能有二话?安安分分地到了散宴。

    夏侯沛一面想着皇帝为何要她出头,一面又想大兄究竟要做什么,想了许久想不出个所以然来。

    夏侯谙与她同行,意犹未尽地回忆方才宴上:“我曾听闻突厥人脾气暴烈,一言不合便拔刀相向,原来是真的。”

    “嗯嗯。”夏侯沛点点头,漫不经心。

    “要是打起来就好了,都说突厥人天生孔武,真想亲眼看看。”

    “嗯嗯。”夏侯沛仍旧心不在焉。

    夏侯谙转头就看她在想什么,本想喊醒她,但一想到十二郎方才表现,兴许他想的是正事,便咽下到嘴边的话,与她一路静默地走。

    等二人分道,夏侯沛看看天色,这个时辰,阿娘当是睡了,还是明日再去吧。她能商量事的人不多,旁人她也信不过,还是想将自己的疑问与皇后说一说。

    她不愿搅扰皇后安睡,欲待明日再说,皇帝则没这许多担忧,散了宴便唤了太子往宣室殿。

    一路上端坐玉辇,皇帝神色有些阴沉,全然不复方才宴上的友善温和。

    太子宴上言行,头一次让他失望了!

    想到太子宴上的表现,又不免想到夏侯沛三言两语的挑唆。

    皇帝原本是想看看夏侯沛临场机变与她的本事究竟到了何种程度。今夜虽国宴,但突厥两方都有求于他,他自可端着姿态,且十二郎年幼,说错了话一句童言无忌就能圆过去,便让她说了,谁知,她除了起头示意她时有些回不过神,之后表现,可圈可点,哪怕换个身居高位的老狐狸,恐怕也就这地步了。

    再看太子,相比之下,太子尤其令他失望。

    皇帝神色阴沉,太子在侧,小心地看了他一眼,便低了头,不敢再看,亦不敢出声,他也知自己今夜莽撞了。

    第28章

    至宣室,皇帝大步走在前,太子跟在后,赵九康低着头,谨慎侍奉。

    殿中灯火通明,内侍、宫女站了满室,一见皇帝进来,察觉圣人情绪不佳,顿时极力低眉顺眼。

    皇帝走入殿内,立即有宫女上前更衣。脱去冠冕、衮服,换上轻便的常服,赵九康四下使了个眼色,殿中宫人依次退出门外,人虽多,步伐一致,无丝毫声响。

    “圣人,臣于殿外侍奉。”赵九康恭谨道。

    皇帝应了一声。赵九康便退了出去。

    赵九康退出去时,带上了门,与外隔绝后,殿中顿时更为压抑。

    太子知皇帝必有话说,便束手站立,跟着皇帝问话。

    烛影摇动,皇帝沉寂的神色愈加冷静起来,他望向太子,这是他与元妻唯一的孩子,从他出生,他便对他寄予厚望,愿他茁壮成长,成君子,成英雄,承他之志,继他宗祀。

    皇帝的神色渐渐柔缓,他终是愿对太子宽容的。

    “说说罢,宴上出声为何?”虽心中已不那么生气,但他语气,仍保持严厉。

    太子一路上来,已想好一个说辞了,当下便道了来:“历代以来,中原向来为天、朝上国,礼仪之邦,以礼法规范言行,以道德教化人心。今国宴,当是展示我国朝风范之时,引番邦倾慕,致异邦学习,如此吵吵嚷嚷,实在不像话。”

    皇帝刚刚因父爱怜惜压下去的怒气又腾腾地冒上来,他瞪着太子:“你还想要他们倾慕,要他们学习?他们岂不知中原地大物博之好?番邦蛮族,是能教化的吗!朕尚且不敢如此异想天开,你竟去想了!”

    太子低着头,胸口一阵揪紧,忍了忍,还是说了心里话:“没有试过,怎知不能?若能教会他们文字,耕作,岂不是好过百万雄师?”

    听他这等天真之语,皇帝顿时生起一阵悔意,他担心太子为人所害,担心太子受人攻讦,从小就将他保护得太好,让他不知艰难,不知这世上有些事是做不成的,有些事是不能做的。

    “教会了老虎捕食,自己就要充作虎口之食。你之所言,无异作茧自缚!”皇帝严厉道。他万万没想到,太子存了这样的心思。幸好,发现了,再教导就是。当下便耐心地解说起来,为何不能发扬上国风范教番邦文字、耕作、蚕织。教会了他们,他们强大了,转眼就能反过来灭了你。老虎,就算学会了爬树,他也仍是老虎,不会因此变成猫。

    为太子担忧的,不止皇帝而已,还有他的舅舅魏师。

    太子今夜所为,不论是出于什么原因,都是令人失望的。这个,尤非要紧,在大将军魏师心中,今夜看到了广陵王夏侯沛的狡猾与识势才让他心惊。广陵王的卓越表演,让他明白,诸王年长,太子若再不知上进,东宫之位,多的是人欲取而代之。

    他是不能看到这种情况发生的。魏氏草创,靠得是今上,如今五鼎食,看着贵不可言,可若是下一代君王非魏氏外孙,很快,魏氏便会沉寂下去。创业何其不易,他哪儿能容得眼看自己创下的家业灰飞烟灭?定要一力扶持太子的。

    这事还不致弄得人尽皆知,是不能与幕僚、僚属说的。魏师说与几个年长的子侄:“若能将这十二郎放逐出京便好。”小小年纪就如此阴毒,等他长大,定会谋算储位,不如趁他还小,先弄出去。

    可算计皇子,哪儿那么容易?不说夏侯沛还什么事都没做,什么把柄都没留下,少数几次出现,都是温和有礼,与人为善,单是那崔氏,能眼睁睁看着外孙为人攻讦吗?光崔玄那张乌鸦嘴就很让人忌惮,他从无失手的时候,万一再像他爹说哀太子那般说一说如今的太子,岂不是动摇人心?

    魏达年届三十,是个极为谨慎的人,现在京兆任职。他想了想,道:“六百年崔氏,姻亲遍布朝野,儿以为不可妄动,结此大敌。”

    魏师也知如此。

    辗转反侧一夜,想如何能将诸王都调遣出京,只留太子在京,都不得法。倒是魏师次子魏琼,让他想出了个办法。

    这办法,很阴险,叫做,借刀杀人。

    隔日同魏师一说,魏师大悦,道:“此法甚好,再细想之,完善起来,待使节们离去,便可实施。”

    魏琼顿时志得意满,同样在场的魏达与魏善听得一阵皱眉。魏达是觉得被弟弟抢了风头,魏善则是纯粹不赞成他伯父这般小打小闹。在他看来,如广陵王这般自身能力强,又有有力外家的皇子,要么一击毙之,要么别得罪他。旁的,就算让他出京,他不会回来吗?更何况,广陵富庶地,让他去,谁知过几年他会成一个什么样,到时天高路远,更不好下手。更别说他觉得魏琼那法子,悬得很。

    同属魏氏,荣辱与共,魏善忙谏说,力陈此法之弊,魏琼不悦:“善弟尚在进学,不知朝政,就不要随意点评了。”

    魏师以为然:“试试,不行,也没什么损失。”又对魏达道,“阿达性谨,此事交予你,务必谨慎,有什么难处,有什么要调遣的,说与我,时时商议。莫自作主张!”

    魏达转怒为喜。魏琼转喜为怒。

    魏善看他二人这蠢样子,急得要命,这是能试的吗?凡事,做了必留痕迹,哪怕十二皇子眼下小,无自己势力,不能细察,崔氏是死的吗?他真想劝说魏师有仗打领兵立功,平日安安静静做个大将军就得了。

    可魏师不可能听他的,他连魏会的话,也不大听得进去,何况是侄儿呢?

    魏善只好干着急。

    就在魏氏父子伯侄说话的同时,被他们议论的夏侯沛正跪在庭院前思过。

    天一亮,夏侯沛便往长秋宫问安,不等她将疑惑说来,皇后便道:“昨日风头大盛,可觉得快活?”

    夏侯沛便明白,她阿娘已尽知了,她也的确太沉不住气。

    什么辩白也没有,夏侯沛老老实实地跪下,只道:“阿娘消气,儿知错了。”

    皇后撇开头:“去外面,知道错哪儿了,知道如何弥补再来说。”

    夏侯沛便起身,退到庭院中。

    殿中与庭院的宫人在夏侯沛来前被遣了干净。夏侯沛跪在那里,也无人看到,可抵不住她自己内心羞愧。起先只顾着想皇帝的用意与太子的异样,直到在榻上躺下,她才后知后觉地发现,她做了出头鸟。

    上一回,还是私底下,只几个兄长知道,这回便是满朝文武都亲见了。要是平日,夏侯沛也不会这般不留神,实在是昨夜,她先是被太子异样困扰,心有不安,接着,又不断地在心中猜测朝廷接下去会做什么,从魏会出使、突厥两方势力一同遣使来朝,可看出些端倪,但究竟是怎样,还得仔细分析。这么一心二用下,皇帝又冷不丁地叫她,她就没转过弯来。

    跪不到一炷香,腿便开始发麻,脑子却越发清晰起来。虽已封王,却是一点势力都没有,她能依仗的只有阿娘,崔氏,因皇后之故,只能投她,其他的,再没有了。经昨日,她想明白了,不论太子是为何,这态度都不对。

    仁慈是好,但若仁慈过了头,是做不了储君,当不成英主的,尤其是眼下这时节,看着是平静,其实,长江南北,哪一家没有独占天下的雄心?局势不断在变,太子只能奋发,只能跟上时代,但他没有,他同情突厥,哪怕人家伏击他,他仍在同情。

    夏侯沛想了一晚上才想明白,太子眼中那茫然是什么意思,想明白后,让她都跟着迷茫了好一阵,突厥……有什么好同情的?

    于夏侯沛而言,犯我国土者,死!这是不容改变的立场。她不能由己及人的推想太子的心思。但不妨碍她断定,大兄危矣!

    天亮了,晨辉透过窗照到她的榻前。

    夏侯沛侧过头,看着那充满希望的光辉,再是沉重,她都得改变规划,她之所期,不在太子,她所能求,只在自己!

    想明白,她便起身,来了长秋宫。

    满腹心事,一夜未眠,夏侯沛头疼得厉害,膝盖越来越麻,到后面,直接便麻木了起来,稍一动,便是钻心的疼。

    她闭上眼,咬紧了唇。

    有一人,走到了她的身前。

    黑色的云履,绣着金线,曲裾翩然,飘逸的后摆,在纤尘不染的地面上拖过,有一种独特的美。

    夏侯沛抬头,皇后低头看她,朝她伸出手。

    “阿娘……”

    “起来。”

    夏侯沛看低头看到向她伸出的手,白皙,柔软,虽不厚实,却无比的坚定,保护着她长大。把自己的手放到皇后手心,夏侯沛觉得安心,哪怕她在天亮之际做了一个沉重的决定,在这一刻,她觉得,怎样都好,只要能在阿娘身边,只要阿娘能像此时一般,与她支持。

    腿很麻,使不上力,她靠着皇后的力道支撑,慢慢站起。血脉不流通,腿刚站直便是一软,夏侯沛就要跌倒,急迫之际,她忙要抽手,免得带累了皇后,却被紧紧反握住,下一刻,她落在一个温软的怀中。

    第29章

    这怀抱温软馨香,熟悉而陌生,夏侯沛的脑袋瞬间混沌起来,心跳都仿佛在这一刻停止了。

    小的时候,皇后抱过她无数次,可哪一次都不及此次来得触动。

    皇后身上的香气并不浓郁,淡淡的,如她这个人,冷静而自持。夏侯沛抬头去看她,恰在她眼中捕捉到一抹心疼,她的心,因皇后对她的心疼而雀跃起来。

    “好点儿了吗?可能自己走了?”皇后扶着她,问道。

    夏侯沛不想自己走,她想阿娘抱抱,等她再大一点,就真的抱不动了,可是她刚犯错,还在思过,不能撒娇。

    “可以了。”夏侯沛应道,恋恋不舍地从皇后怀里出来,靠着皇后,迈开步子,一踏到地面,稍加用力,便麻得厉害,夏侯沛皱眉,仍是坚持去迈另一只脚。

    “重华。”皇后唤她。

    夏侯沛抬头。

    皇后有些无奈地看着她,温声道:“在母亲面前,无需逞强。”她一面说,一面弯身,抱起了夏侯沛,朝着殿中走去。

    她的关切,她的爱护,都在她淡淡的言行中展现,萦绕在夏侯沛的心上。夏侯沛伏在皇后的肩头,她突然问:“阿娘,你会永远对我好吗?”

    皇后浅浅的弯了弯唇,面上却有一些怅然,她目视前方道:“会。”

    “不论发生了什么?”

    “是。”

    夏侯沛高兴地笑,伸手搂住皇后的脖子,道:“儿也会对阿娘好,永远不变。”

    皇后迈上台阶,听到她孩子气的话语,也禁不住笑了。

    走到殿内,皇后欲让夏侯沛坐到榻上,她却怎么都不肯下来,反正已经让阿娘抱抱了,下回也不知什么时候,才不要下来!

    她搂住皇后的脖子,哼哼道:“坐着疼,要阿娘抱抱。”

    坐着怎么会疼?皇后哪里不知她的心思?可夏侯沛耍起赖来,她还真是束手无策,只得让她坐在自己膝上,道:“让我看看你的膝盖。”

    夏侯沛知道那里定是肿了,不肯卷起裤腿,连声道:“没事了,不疼了。”

    “那你自己坐。”

    夏侯沛咬咬唇,痛苦地选择了自己坐,慢吞吞地往外挪,挪出一点,被皇后拎了回来:“你是自己卷起裤腿,还是我令宫人来压着你?”

    夏侯沛:“……”阿娘好残暴!

    丝绸的裤管下,白白嫩嫩的小短腿,光滑的膝盖上果然青了一大片。

    皇后看着,慢慢皱起了眉。

    “阿娘,一点也不疼。”夏侯沛连忙道。

    皇后抬眼看了看她,问:“知错了吗?”

    “儿知错了,不该擅做主张。”夏侯沛诚心认错。

    皇后摇了摇头:“你错不在擅做主张,你的路,要你自己来走,你自做决定,并没有错,不必事事都来告我。你错在,不谨慎,不审时,不知自己之渺小。凡事,必得谋定而后动,没有底的事你宁可不去做。”

    做什么事,心中都得有个数,皇帝暗示她,她不知皇帝用意,懵懵懂懂地便出头了,这就是错。宁可装傻不知呢,总好过眼下为人忌惮。

    夏侯沛慢慢品味皇后话中之意,点点头:“儿明白了。”

    “你可明白接下去该如何行事?”

    “接下去,除太学与阿娘这里,儿哪都不去,外人问起,只说潜心读书。”

    皇后摇了摇头:“除了太学与这里,你还得去东宫,不必太多次,一月一二回即可。”

    夏侯沛眼明心亮,不必多言,皇后一点,她就明白了:“下月三郎大婚,儿与大兄一同出席。”

    “甚好。”

    裤管还撩着,凉飕飕的,夏侯沛低头看一眼,后知后觉地想到阿娘就在眼前,小短腿被看去了。

    夏侯沛连忙要把裤管放下来。皇后见了,道:“你做什么?还需上药。”

    夏侯沛顿了一下,动作更快了,放下裤管,将衣袍下摆遮上,拍拍,笑呵呵道:“儿没事,不需上药的。”其实,看就看吧,就这么个小孩,能有什么看头?可夏侯沛就是不知自己哪儿不对,矫情起来,竟觉得羞涩。

    皇后就看着她,看得夏侯沛不自在起来,方微笑道:“你回去自己上药吧。”

    夏侯沛这才松口气,连连点头。她一抬头,要说什么,正看到皇后的下巴,光洁而白皙,往下是如玉般修长的颈,肌肤白净而脆弱,几乎能看到底下细细的青筋。所有到嘴边的话都吞了回去,夏侯沛近乎惶惑地低下头,心头一片悸怕,脑海中却不断回放着皇后白璧无瑕的下巴,她修长细腻的玉颈。

    待夏侯沛离去,被遣退的宫人,方回归远处。

    阿祁趋步上来,见皇后难得地眼带笑意,不由也跟着笑,问道:“殿下何事喜悦?”

    “也非喜悦,只是发现,重华大了,会害羞了。”想到夏侯沛手忙脚乱地去扒拉她那裤腿,面上又窘又羞还极力装作若无其事,皇后笑意更深。

    孩子的每一点成长痕迹,都能让母亲感到极大的安慰与回味。

    阿祁并不知发生什么,但十二郎是她看着长大的,也很有感情,也唏嘘道:“转眼就那么大,当初,十二郎刚生下来……”

    皇后隐了笑意,转眼来看她。

    阿祁顿时心头一紧,马上咬住了舌头,殿下不喜听然听到当年之事。

    “你将药送去含章殿,再令人将邓众召来。”

    邓众是夏侯沛身边的内侍,平日里一直是他贴身侍奉,连同往太学,亦是如此。阿祁答应了,取了药,往含章殿去。

    邓众来得很快。不放心的人,皇后不会放到夏侯沛身边。邓众作为最接近夏侯沛的内宦,自是精挑细选。他本是良家子,幼时家贫,又遇天灾,活不下去了,为一家子的生计,那时才六岁的邓众听闻内侍省在民间挑选内侍,便将自己卖了,换了七贯钱,救活了一家。他自己则成了宫中地位卑下的宦者。

    那年皇后被采选入宫,崔氏为寻内应,暗中在一批不起眼的宦官中培养了几个得用的,邓众便是其中一个,如今,他之父母兄弟,都在崔氏的照看下度日。

    士背主,可另投明主;奴背主,只死路一条。一家子都在人家手中,邓众自无二路可走,忠心不二是他唯一的出路。

    邓众年已十七,平日里低眉顺眼地跟在夏侯沛身旁,并不招眼。

    这时,他跪在阶下,伏身跪拜:“臣邓众,拜见皇后殿下。”

    “免礼。”皇后道。

    邓众不曾起身,只稍稍抬头,恭敬问道:“不知殿下为何宣召?”

    “有一句话,要你带给齐国公。”皇后说道。她平日见不到外臣,需人从中穿线,与崔远道的对话,便是邓众从中传达。

    邓众凝神静听,皇后不紧不慢地说下去:“说与齐国公,往日不令他教与十二郎的,现在,可给她讲授了。”

    邓众听得心神微震,他抬头望向坐榻上高坐的皇后,只一眼,便垂下头,恭敬道:“臣记下了。”

    他一直居中传话,自是知道往日不令教十二郎的是什么,诸王年长,太子屡屡出错,年长的皇子沉不住气,皇后这里,也开始准备了。

    他一阉人,只能依附主上,他之荣辱皆系于十二殿下,他之使命便是听命办事。

    邓众仍旧是低眉顺眼的。皇后又道:“自今日后,你便只听命十二郎。”

    邓众拜道:“臣领命。”

    听命之后,邓众便退下去,如他来时那般,悄无声息。

    皇后站起身,走到檐下,看着一尘不染的庭院,清晨,十二郎就跪在那处。

    十二郎长大了,她也想到一个问题,她不可再过多插手她的事务。她能扶持她,但不能事事都替她做了,这只会适得其反。谁都不会甘于做一个傀儡。

    母子生隙,是皇后不能承受的,她只能更小心一些,邓众原本是她的人,但从今日起,除了十二郎,谁都差遣不了他。

    第30章

    接下去几日,夏侯沛安分得很。她本就不闹,平日,也只偶尔往各处王府、公主府露一露面,这段时日,连这些地方,都不去了,哪位王与公主家中做寿或喜事,她也只礼到人不到。

    安分了,读书的时间便多了起来,夏侯沛做事专注,自认真研读,遇不懂者,便去问她外祖父。

    几回下来,夏侯沛敏锐地发现,通往日释疑不同,这几次,崔远道给她解释疑问,解释得十分深入,不但解释字面,不但解释经义,还会与治国为政联系起来。

    崔远道教她什么,皇后不可能不知道,崔远道突然改变教授重点,必然是出自皇后的授意。

    夏侯沛心中说不出是什么滋味,她刚下了个决定,放弃依附太子,自己去争取,阿娘那边就将她所需的送上来了。她从不以为,一个人是理所当然对另一人好的,哪怕是血缘至亲。所以,她从不怨皇帝偏心,所以皇后对她的每一分好她都铭刻于心。

    她上下两辈子加起来,都不会有一个人,像阿娘那般对她好,事事都为她考虑。

    于是,夏侯沛这些日子往长秋宫跑得更勤了。

    皇帝就发现了,他这儿子,聪明,狡猾,有急智,擅审势,可他似乎太依恋皇后了。不过,这样也好,皇后是他的皇后,拿住了皇后,便能拿捏十二郎,不怕他做出什么“大逆”的事。

    皇帝希望每个儿子都能出众,但皆是建立在不妨害太子的前提下。夏侯沛才华出众,文武皆修,而又无心储位,那便是皇帝乐见的了。

    当真是为太子操碎了心。

    那日说过太子后,皇帝便时常观察太子处事,发觉,在寻常政事上,太子是面面俱到,虽手段有些嫩,也算得上周到了。皇帝这才好过一些,太子只是心软,没有其他毛病。心软有心软的好处,一个心软的储君,不必害怕他迫害手足,也不必担心他当政后推翻先帝的政绩。

    皇帝一面安慰自己,一面将太子带在身边,让他经点事。

    近日最大的事,便是两拨突厥来使越吵越凶猛。鸿胪寺将这两拨人的住处安排得极近,就是便于他们沟通。

    于达旦可汗而言,使节都派出来了,他之用心,昭然若揭,若不能成功和亲,便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定要成为草原上的笑柄;于突利可汗,若是让达旦与大夏联姻,来日前后夹击,还有他的立足之地吗?势必不能让他成功。

    双方几乎是不死不休的局面。

    既是不死不休,便设法让他果真去死一死。

    突利使节到京的第七日,达旦使节在街上,让一拨突然冲出的突厥人捅死了!

    这下,彻底激化了矛盾。

    夏侯沛在太学听说,赞了一句:“好阴险!”惹来崔远道一个白眼。

    接下去的事,便是水到渠成。皇帝先斥突利来使,不将大夏放在眼中,竟于京师当街行凶委实可恨,夺了突利的可敦公主的身份,将她贬为庶人,与大夏再无关系!接着答应了达旦和亲的要求。死的是正使,正使死了,还有副使,皇帝亲与副使道:“在我京中发生这等丧尽天良之事,朕实愧疚,这门亲事,朕答应了,你回去告诉可汗,结姻为好,守望相助。”

    副使在鸿胪寺主事“不日就将公主送来”的保证中,一脸满足地踏上回程。突利的使节觉得此番大夏一行,蒙受了千古奇冤。能在如此要紧的事上被突利派来,自不是蠢的无可救药,平日里吵吵也就罢了,怎会当真动手乃至行凶?他什么都没做,可人死了,所有人都说是他雇人行凶,不是他做的,也是他做的。

    鸿胪寺的主事是一个大好人,置了酒宴来为他们送行。宴上,忧心忡忡道:“君等事不能成,只恐尊主见责君等。”

    使节与他的副官们愁得要命,这般回去,怕是连命都要没了,突利可汗治下严厉,说不定连家中妻儿,牛羊财富也要一并充为官用。

    主事便给他们出主意了:“总得有个人来消尊主之怒。横竖与达旦的仇已结下,不如都推给他。他们狡猾,杀了正使,嫁祸于君等,最后得利而归,致使君等颜面扫地。事到如今,还要与他留情吗?”

    使节顿时受到了启发。不将达旦拿去填突利可汗的怒火,便是用他们的命及家人去抵罪,孰轻孰重,自是身家性命要紧。

    一群突厥人趁着没喝醉,凑到一起,叽里咕噜地商量了一番,主事是个热心肠的人,道:“我官小,但也有些权力,若尊主派人来问,必不穿帮。”

    使节再三感谢了这个大好人,挥泪告别,回去了。

    可想而知,突厥内部即将有一场大战,到时,就是大夏渔翁得利的时候了。

    夏侯沛听得两眼放光,问:“这位主事,姓甚名谁?”心中想的,则是,可能为她所用?

    崔玄抚须笑道:“他可不是什么主事,乃是鸿胪寺少卿,只是做了几月主事敷衍敷衍突厥人罢了。他名为潘绥,是你阿娘的表兄,你见了他,当着众人唤声阿舅,他就是你的人了。”

    说罢,自己哈哈大笑起来。

    他一名士,每日不上朝,不办公,只爱四处闲逛,看看美景,尝尝美酒,偶尔写篇诗赋,便可传世了。今日,他闲极无聊来太学看外甥,把突厥之事当做笑话讲给她听。

    看到夏侯沛那双亮晶晶的眼眸,崔玄就知道她对潘绥起了收拢之心,不厚道地出了个阴损的主意。

    夏侯沛自不会将他那句戏言当真,只道:“是亲戚,本就亲近。当不当众人,都得尊一声表舅的。”

    崔玄啧啧两声,道:“满肚子坏水,懒得理你。”一面说,一面弯弯斜斜地站起身,衣襟半敞着,外袍松松垮垮,看着极是飘逸,行止极为不羁。

    夏侯沛送他到太学外,崔玄停下脚步,回头道:“替我问你阿娘好。”

    夏侯沛颔首:“是。”

    崔玄一笑,大步走了,他背影挺拔,衣袖随风张扬。夏侯沛不禁深思,阿舅是果真流连山水不愿出仕,还是心存什么顾忌?

    到了晚上,回去将此事问皇后,皇后道:“他哪儿是有什么顾忌?懒罢了。每日卯时早朝,他起不来。如今这般有什么不好?他不在朝说话可比在朝有用的多。”崔氏入仕的子弟也多,他有什么政见,自有人替他宣扬出去。

    夏侯沛:“……”果真真名士,自风流。

    “送与三郎大婚的礼物我已替你备下了,到时带了去。”皇后又道。

    夏侯沛从震惊中醒来,呆呆地哦了两声。

    “太子那里呢?”

    “大兄?”夏侯沛看看皇后,道,“见过大兄几次,人清瘦了不少。”

    她们心中都有一个共识,太子不能稳坐,只是,她们谁都不会出手对付太子,一则,看皇帝对太子宠重,便知不论太子最终如何,将太子拉下马的人都得不了好,二则,夏侯恕与夏侯衷都在蠢蠢欲动。

    “旁人如何,你不必管,你自己得关心太子,他是你兄长,你关心他,是应该的。”皇后道。

    夏侯沛点点头:“要做个好人。”至少做个旁人眼中的好人。绝不能给人留下把柄。

    皇后见夏侯沛领会了她话中精髓,疼爱地摸了摸她的脑袋,又捏捏她软软的耳朵。夏侯沛被顺了毛,舒服地眯起眼,唇边还带着明晃晃的笑意。

    小孩子的皮肤嫩,摸起来也是滑的,皇后一面十分满足,一面又有遗憾,待十二郎大一些,就不好再这么揉揉捏捏的了。孩子长大便会疏远父母,恐怕就再也见不到重华黏在她身边的样子了。

    大约每个母亲都是如此罢?一面期望着孩子快快长大,建功立业,去走自己的人生路,一面又想他能一直停留在小时候,留在母亲的身边。

    夏侯沛特别喜欢皇后摸摸她的脑袋或是别的地方,她觉得很舒服,过了一会儿,皇后收回手,夏侯沛觉得不够,便又牵起皇后的手,放到头上:“阿娘,再摸摸。”

    她个子小,坐下来,稍稍抬手就能碰到她的头顶。

    皇后自是如了她意,摸摸她的脑袋,又轻轻捏了捏她的后颈,就像从前养过的一只小猫一般,又粘人又听话。

    过了几日,夏侯衷大婚。

    他婚礼在宫外的广平王府,成了婚,便是大人,自不好再住宫里的。

    皇帝与皇后颁了赐,并未亲至,太子倒是到了,夏侯沛特意去了东宫,与太子同行。

    太子是喜欢这个幼弟的,只是上回宴上之事,让他有些不满,说了夏侯沛几回:“你还小,将心思放到书上去,这些尔虞我诈的东西,一丝不坦荡,不要学坏了。”

    夏侯沛笑嘻嘻地道:“听阿兄的。”

    太子见她还是天真的孩子样,也禁不住一笑,不说她了。太子只是心软,又不是傻,夏侯恕与夏侯衷的所为,他能感觉到,也不乏有心人往他耳朵里灌那两位的坏话。他是知道的,他在这个位置,就少不了受人嫉妒,只是兄弟落到如此地步,总是令人怅惘。

    看看身边的夏侯沛,太子心道,不知十二郎长大后,是不是也会变成那样。

    第31章

    皇位之争,兄弟阋墙,亘古难解之题。

    夏侯沛自是看出太子眼中的迷惑与惘然,但她仍是笑嘻嘻的,一派不识愁的天真模样。

    太子终是笑了笑,道:“走吧,迟了便不好了。”

    夏侯沛道:“我让人备了马,我要骑马去。”

    太子没意见。夏侯沛人小,马骑得不错,自然,是那种个头不大的小马,京师人多,骑不了快马,这种温驯的小马,正好相宜。

    太子心细,又派了几人骑上马,围在夏侯沛四周,以免庶民无状,惊了王驾。

    二人出行都是有仪仗的,夏侯沛跟着太子,便没带自己的,只跟着就是。太子并未跟着骑马,他坐在轿中。

    夏侯沛从出生就在深宫中,出过几次宫,要么坐轿,要么额乘车,只不曾骑过马,便也没细看过古代街市风光。

    这里是洛阳,夏侯沛倒是不知同她前世那个洛阳是不是一个地方,但从气候来看应当是差不离的。距离洛阳不远处,便是长安。从这来看,也像极了。

    夏侯沛高坐马上,看着四下百姓。

    京师十分繁华,街上人来人往,百姓穿着亦不坏,料子自是不能与她身上的比,也无花纹,但至少整洁干净。他们所过之处,百姓皆停下,也有大胆的,朝她张望的,然而一触上她的目光,便会惶恐不安地低头。

    再看铺肆林立,商贩叫卖,一派盛世之景。夏侯沛看得入神,走过了一个坊市,她又发觉,一路所见房舍虽也都十分簇新,但从城市规划来看,挤了些,眼下立朝不久,人口正在繁衍剧增,现在就这般挤,过上十年,兴许就要住不下了。

    这与她曾经在书上看到的大唐长安的平面图,差远了。

    她却不知,洛阳本是前朝的国都,那时天下混乱,除南北割据,隔江相望,北方也被瓜分成好几个小国,国与国间隔三差五就要打上一仗,战争年代,人口哪儿积聚的起来?自然就没有住不过来的担忧。

    眼下却不同了,进入太平也有二十余年,世道安定,人口自然便开始剧增。

    夏侯沛脑海里便闪现两个字,迁都。

    不过,这与她没有关系,她也只想想罢了,果真要迁都也得皇帝去操心。

    “十二郎,你在看什么?”太子掀了窗帘一角。

    夏侯沛闻声,打马上前,笑道:“我看坊市之景,十分有趣。”

    太子笑:“偶尔一看,的确新鲜。”

    又过约莫半个时辰,终于到了广平王府。

    广平王府位于宁安坊,占了小半个坊的大小,十分气派。四周所居皆为达官贵人,不远处便是溧阳公主的府邸。溧阳公主是皇帝长女,比太子都大上一岁。她常入宫来问安,夏侯沛见过她多次,算是十分熟悉的一个姐姐了。

    太子仪仗一到坊门便有人飞报夏侯衷,夏侯衷立即领着诸宾客来接。

    众人看到高高坐在马上的夏侯沛,还愣了一下,随即,都一脸自然地拜见下轿的太子。

    夏侯沛下了马,走到太子身后,太子回头看了她一眼,与众人道:“诸卿免礼。”

    拜见了太子,接下去便是众人厮见。夏侯沛再小,她也是嫡皇子,已封了王的,皇帝所有儿子中,除了太子,最尊贵的便是她。容不得人忽视。

    众人又来拜见广陵王。广陵王跟着太子,客气地道了声免礼,并没有多与大臣交谈,只笑吟吟地与夏侯衷道了喜。

    夏侯衷倒是满面喜气,可落在夏侯沛眼中却是怎么看怎么强颜欢笑。

    还好,夏侯衷近年来,演技见长,他想表现得欢喜,展现出的情绪十分到位,整个人都喜气洋洋的。夏侯沛也没多与他联络感情,便随着众人进去了。

    太子来此,自有大臣环绕,夏侯沛不欲掺杂进去,便自往里走去。

    昏礼在黄昏,眼下刚过午,且还有一两个时辰空余。

    内里是女眷们相聚之处,夏侯沛年纪不大,进去歇一歇,也是可行的。

    女人们走到一处,总是说不完的话,院中几名贵妇装扮的女子正笑得前仰后合,忽见一个小男孩走了来。

    女眷们诧异这是谁家孩子,没见过啊,便听一名二十来岁的妇人一喜,道:“这不是十二郎?怎地到这儿来了?”

    余下的那些女子,目不转睛地看着那小男孩,光看他那通身气度,便知不是寻常人家的孩子,与她相邻而坐的那位笑问了句:“谁家的十二郎?看着率真可亲。”

    那妇人已站起了身,一面往外走迎去,一面道:“自是我们家的。”

    夏侯沛正欲寻个仆役问一问何处可歇脚呢,便见她阿姊走了来,正好,不必问旁人了,夏侯沛走上前,施了一礼:“见过阿姊。”

    溧阳公主走到她身前,看了看,道:“三月不见,阿沛又长高了。”

    夏侯沛笑嘻嘻的,看看她身后,问:“大郎呢?”问的是溧阳公主的长子,她那外甥。

    溧阳公主下嫁尚书左仆射秦勃之子秦康,育有二子,少子不满一岁,想是不会带出来,夏侯沛便问了她的长子。

    “大郎与他堂兄一处玩呢,正好省了来缠着我。”溧阳公主说起儿子,便是一脸温柔的笑,充满了母性的光辉。身后,那些妇人正望着这边,她们是知道这位是广陵王殿下了,只是迟疑着要不要上前见礼。

    夏侯沛自也注意到那边了,留神看了看,先观她们发上簪环,身上佩饰,何等身份何等着装,朝廷皆有明文规定,她看了一眼,便大致有了数。再观那些人的神色,有人笑意亲切,有人跃跃欲试,有人扭头避开,有人不冷不热,只维持礼仪。

    男人们的立场在女眷中也可体现,乃至更为分明。

    夏侯沛看看天色,还早得很,也不想寻地儿躲懒了,便与溧阳公主道:“这几位夫人不曾见过,还请阿姊代为引荐。”

    溧阳公主蒙皇后照顾,自回报在夏侯沛身上,毫不推辞道:“十二郎跟着来就是,方才她们还说十二郎观之可亲呢。”

    夏侯沛便认识了一群妇人,由她们再观其夫其父立场,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一群人中,最显眼的便是御史大夫苏充之女,同安公主所行颇见效,苏大夫家人急欲与诸王太子撇清关系,一心扶持夏侯衷,见了夏侯沛,也冷淡的很。

    夏侯沛看着,倒也不觉什么,只是心下有个数罢了。

    在这边拖延了片刻,她方在仆役的指引下,到了一处客舍,在那外面,遇见了夏侯康。夏侯康本是露一露面便要走的,待晚上行宴再回来,他有一同门,隐居山野,前两日见了一群鹤,当场画了下来,他就想去看看。

    可惜,看看时辰,似乎不足以出城去。

    遗憾得紧。

    这会儿遇见了夏侯沛,夏侯康也不嫌她小,上前道:“十二郎在此?怎地不在前头与他们玩?”

    “还不知要闹到何时,且躲一躲懒,就恐入夜困过去了。”

    夏侯康深以为然,他在夏侯沛这年纪,也是时不时就犯困呢,立即温煦和蔼道:“你去睡,到了时候,我来唤你醒。”

    夏侯沛谢了他,入了客舍,和衣而眠。

    到了黄昏,夏侯衷迎娶了新妇,一首首却扇诗吟下,新妇面前的罗扇一点点下挪。眼神含羞,婉转动人,众人皆起哄,道广平王有好福。

    夏侯沛在人群中,看了看一身朱衣的夏侯衷,又看看身旁君子如玉的夏侯康,突然觉得,若是周氏女说与六兄,兴许会好一点吧。六郎师从吴老先生,为人坦荡,不慕名利,与周氏门风,定合得来。

    阿爹错点鸳鸯谱了。

    夏侯衷也看到周氏容貌了,笑得都僵了的脸终是带了点真心。这场无用的结姻,好歹还有周氏美貌为弥补,也不算一无所得。一时之间,倒真有了一丝身为新郎倌的喜悦。

    隔日,夏侯衷携新妇拜见帝后。

    皇帝见佳儿佳妇笑得满意,皇后也有厚赐,十分大方,待之若亲子。皇帝见此,更是心情舒畅。妻贤子孝,自是令人满足。

    夏侯衷的婚事算是就此定局,不论双方乐不乐意,周氏已成广平王妃。从此福祸得失,休咎相关。

    经夏侯衷成家,皇帝仿佛突然意识到他的儿子们都大了,接下去分了点心神出来,一面为夏侯康估摸王妃,一面封八郎夏侯挚为济宁郡王,九郎夏侯谙为永平郡王,十一郎夏侯汲人为南康郡王。将几个成年公主也各赐了封号。

    一时间,宗正寺与礼部,忙于诸王公主分封事宜,乱得不可开交。

    在这节骨眼上分封,无异于告诉世人,诸皇子已长成。在太子屡出错乱而皇帝又体健康泰的情况下,大臣们的心思活络得更加厉害了。

    就在诸臣琢磨何处可下注之时,过了正旦,在夏侯沛九岁生辰到来的前夕,御史王业突然横空出世,上了一道奏折,奏请诸王出镇,稳定四方。

    也就是赶除了太子以外的所有皇子出京,只留下东宫在朝。

    第32章

    稍有些见识的士人观而今朝局,都知是要乱的。皇帝欲储位稳固,朝局稳定,使他毫无后顾之忧的谋天下,这只是他一厢情愿而已。

    皇位诱惑,何等垂涎。皇帝看重太子,若太子自身符东宫之能倒罢了,可惜事与愿违。太子深通礼仪,好学仁孝,少时,群臣对其亦寄予厚望。然而,随着太子年长,随着突厥屡犯,随着南朝楚、越瞬息万变的格局,太子之仁慈宽厚、温和谨慎,便成了他致命之伤,这致命伤在他出征的失败与之后对突厥使节的态度上显露无疑。

    而当此时,夏侯恕与夏侯衷都不甘示弱,屡屡串联朝臣,太子之境,雪上加霜。

    于是,此番御史王业奏请诸王出镇,虽打了众人一个措手不及,却也算不上太意外。

    王业,寒门子,能出头,靠得是皇帝看重。然,纵得皇帝看重,他做官十五年,也只一区区御史而已。御史,纠劾百官,得罪人得很。王业又总看不惯那些靠着“父荫、祖荫”做了官的同僚,总以为自己满腹经纶,只因有这些尸位素餐的人占了好位,他才怀才不遇。故而,总是四处弹劾人,四处做些不招人待见的事。皇帝便看中了他这不怕得罪人的劲头,以为他耿直,多年来,不少人说了王业坏话,竟也没贬了他。

    此番王业出头,是因他也看到诸王相争的迹象了,不肖多思忖,便决心择一宅家子辅佐,夺一拥戴之功,借此晋身,而后彻底改换门庭,将他王氏光辉也谱入世家,受百姓倾慕。说起来,王业最瞧不起的便是那些靠着家世做官的人,但瞧不起归瞧不起,他本人,也是很想成为这样的人的。

    恰此时,魏达找上了他。自然而然,王业便站到了太子这边。

    第7节

    恋耽美

章节目录

清平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书屋只为原作者若花辞树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若花辞树并收藏清平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