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满宫堂 作者:木兰竹
第19节
他自己就是在马背上拼杀过的,本想着自己儿子估计没自己这么有血性了,还颇为遗憾。现在看着太子还不错嘛。
而且太子现在就能做那么多实事了,比他那些哥哥强多了(其实是皇帝陛下根本没给别人机会),不愧是他嫡长子。
虽然那些老顽固一个个表示要改变劝诫方法,但是谁知道太子回来,还会不会和之前一样,被一天三顿骂?而且骂了之后,他觉得,似乎也没学什么东西。
都纠结一些什么行为什么细节了,他想让太子学的,一样都没看到。
还是黎膺和凌蔚靠谱,每次太子跟在凌蔚身边,就一下子从那群老顽固口中的不可雕也的朽木,变成了凌蔚经常夸赞的天纵奇才。
你说他想让自己儿子成为天纵奇才还是朽木?
所以黎隶还是决定让儿子呆在凌蔚身边吧。
“桂芝,你说瑾堂还不及弱冠,怎么那些老顽固们个个都没瑾堂靠谱?”黎隶还是颇为郁闷的。本来他也知道掺和进皇位争夺,对凌蔚没好事。虽然他觉得他的后宫和他爹的后宫两回事,太子的位置也稳固的很,但总会有那么些蠢货看不清自己的位置,而他还不好说。
人蠢了,总会干出一些蠢事。凌蔚心肠好,才华高,但是心眼不多,黎隶觉得,凌蔚怎么看就是一副很容易被人骗的样子。不然怎么傻傻的对皇家的人掏心掏肺,还被自家幺弟拐回了家,断子绝孙。
所以黎隶有意识的想让凌蔚对太子的亲密转移到地下,弄一堆位高权重的东宫辅臣,可比凌蔚打眼多了。
结果东宫辅臣不给力,还是要考凌蔚来解决。
“陛下,这其实也不难理解。”刘皇后柔声道,“诸位大人虽然都是有德有能之士,但他们是臣子。而瑾堂则是晚辈。”
黎隶一听,也叹息:“是啊,瑾堂是晚辈。”
“鲁国公对瑾堂不慈,常乐也难陪伴在瑾堂身边,对瑾堂而言,陛下和妾身算是他唯一的长辈。启辰、锦阙和安康又是瑾堂从小带着顽,瑾堂一片赤子之心,自然与其他人不同。”刘皇后继续道,“瑾堂也是陛下手把手的教导的,对陛下自然掏心掏肺,所以得失什么的,也不会想的太多。”
“说的也是。”黎隶对自己“手把手教导凌蔚”这句话听着特别舒服,“不过就算朕是长辈,这晚辈做得好了,长辈也是要给奖励的。”
刘皇后莞尔:“若让瑾堂来选,估计就是不早朝和金子银子了吧?”
黎隶也不由失笑:“瑾堂就是惫懒和贪财改不了!”
……凌蔚不知道帝后二人又是夸他又是损他。在得知太子不会回去之后,他就找到太子促膝长谈,告诉他皇帝陛下的决定。
“陛下上次写信骂我出馊主意。”凌蔚道,“不过却还是照着我的馊主意做了,去一帮臣子面前放低身段诉说一位父亲对他的儿子的疼爱和期待。”
太子听的眼睛亮晶晶的。
“陛下对殿下是真的好,好到连皇帝的自傲都可以暂时放在一边。”凌蔚继续道,“辅臣大人们虽然也骂了我一顿,但都表示以后不会再对殿下太过苛刻,至少不会什么琐事都上纲上线。殿下回京之后,要好好感谢陛下,也要找机会和各位大人好好谈谈,把你的期望你的不满都说出来。人还是需要相互沟通的。”
太子忙点头:“我这就写信给父皇道谢,正好我收集了些特产要寄给父皇、母后和锦阙安康。诸位大人……我有些怕。”
凌蔚叹气。都说到“怕”字了,心理阴影还是蛮严重的。
“那殿下也和臣一块儿写信吧,以普通学子的身份,去讨教。”凌蔚又出了一个不知道是好是馊的主意,“反正那些辅臣大人们已经大概猜到殿下的去向了,有什么事,他们也好和陛下一起为殿下兜着。”
太子一听,顿时觉得这主意不错。如果写信的话,即使言辞激烈些,没当着他的面骂,他还是受得住的。
于是随着凌蔚的书信,又多了一份“知名不具”的信,让一干辅臣惊吓不已,有心脏问题高血压问题的几位,差点被吓的晕过去,让皇上耳边嘈杂了好一阵,把皇上气得大骂凌蔚又给他惹麻烦,那是后话了。
现在凌蔚还是在养伤……
“养什么伤!不想养了!”凌蔚怒了,“伤口早就结疤了!”
黎膺满脸不赞同:“还是再养养。”
“不养了!我都快闲出病来了!”凌蔚表示对自己被关在家里非常不满,“难道还要养到伤疤掉了?要是一辈子不掉,我就一辈子不出门了吗!”
凌蔚拿出了胡搅蛮缠来对抗黎膺的无理取闹,最终取得了胜利,终于开始上班了。
这人啊,忙的时候想闲着,闲的久了,那就跟浑身长虱子一样,难受的要死。
特别是古代还没有什么娱乐项目,现代他还能当宅男,古代宅男的日子能过吗?没游戏没电脑没电视要怎么宅!
凌蔚战胜了黎膺后,精神抖擞的奋斗在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去了。
黎膺叹了一口气,继续到处搜剿贼寇泄愤。
……经过两三个月的搜剿,黎膺终于把甘州及附近都把控在手中,还专门跑了一趟原路,去把突厥某个路过的军队给劫了。
对这种捞过界的行为,朝中一些大臣表示了严厉的愤慨。
黎隶则采用了凌蔚在信中所写的馊主意,把黎膺为边关百姓报仇打了突厥,结果朝中某某和某某某居然说突厥也是人,黎膺这样是不仁慈滴不道德滴要求治黎膺的罪的“流言”传开了。然后某某和某某某受到了人民群众热烈的表扬。
别以为古代的民众就是好惹的。特别是在盛世之中,那民众不怕时时刻刻掉脑袋,还有皇帝推波助澜,那他们能做的事可是挺多的。
比如往某某和某某某大门口泼粪……
比如编歌谣骂某某和某某某……
比如拒绝和某某及某某某交易……
比如连卖身为奴的听说要卖进某某和某某某家都要一哭二闹三上吊表示不去了,原因是他她它就是边疆被突厥骚扰了的小城逃出来的难民,虽然生活所迫卖身为奴,但也绝对不会进这种卖国贼的府邸去伺候。
黎隶表示,这效果太恐怖了,他只是说这些人脑抽了,怎么就变成卖国贼了。
而且民怨激起来之后,官员们也开始上奏,要求彻查这几个为突厥说话的人。
但是那几个人表示冤啊,他们又不是杀突厥杀的不好,只是说黎膺跑得太远了,没把皇帝放心上。
黎隶挥挥大手说,不怪众位爱卿,众位爱卿也是为朕着想啊。只是那行动,是朕的密旨。
对,这锅朕背了。
那群大臣气得不成。
皇上你早说啊!咱都被骂成卖国贼了你知道吗!这对文人来说,名声大于生命啊皇上!
黎隶表示,叫你们作,作死了吧?要名声,朕偏偏不给你们好名声。朕罚不了你们,还不能在精神上摧残你们吗?
当黎隶的书信随着赏赐的圣旨而来的时候,凌蔚大囧。
“我怎么觉得我像个奸臣?”凌蔚指着自己的鼻子。
“虽然不明白怎么回事但是好像很厉害的样子。”太子点头。
凌蔚一巴掌糊在太子脑门上:“别学我说话,字练了吗?书读了吗?工作做完了吗?”
“凌扒皮。”太子嘟囔。
凌蔚气结。这小混蛋听着自己说话,捡来说自己了。
“别气。”黎膺表示赏赐的东西都归凌蔚,来个爱的抱抱。
凌蔚看见那满箱的金子银子,顿时眼神亮了一个梯度,然后给了可爱的金子银子一个爱的抱抱。
黎膺被丢在了一旁。
黎膺很不开心,于是他扛着凌蔚就走。
不是说手臂已经好了吗,哼哼。
为了金子银子忽视爱人的凌蔚接下来被这样那样翻来覆去的欺负什么的,嗯,就不说了。
反正凌蔚被欺负了之后自己也觉得神清气爽,就当没这回事了。
……甘州和京城的气候不一样,耕种的时间也不一样。
该冬天播下的种子已经播下,今年恰好早早的下了大雪,把种子保护起来。
瑞雪兆丰年,胡晨整天乐呵呵的,说明年一定会有好收成。
因为豪强勾结突厥袭击钦差被剿灭的事,让其他豪强天天提心吊胆,深怕被那段时间杀红了眼的黎膺给砍了。所以对凌蔚的要求是配合的不能再配合,不但占的地吐了出来,改交的税早早的交了,还特别热心的帮凌蔚推广新粮食。
在他们看来,自家有存粮,就算新粮食中种的不好,用一年的歉收讨钦差欢心也是划算的。
现在他们都纷纷唾弃自己怎么那么傻,不早一点配合钦差,反而被那已经被砍死的某某给蛊惑了,想要和钦差对着干。
要是早一点投诚,不但心里安定了,还能有很多好处。
看,钱家就一直乐呵呵的,占了多少好处啊。
不过凌蔚是来发展经济的,不是来捣乱搞面子工程的,当然不准他们把所有的粮食都拔了改种玉米土豆红薯。
在合适的好土上,那该种的平常的粮食还是要种的。玉米土豆红薯不占良田,有山地沙壤就可以种。
虽然知道那些作物能吃,还是从京城传来的。但老百姓们没有亲眼见过,心里还是没底的。
但是在知道这些粮食不占良田的时候,老百姓的积极性就很高了。
原来粮食种的好的地方照样种,而平时种了也歉收的土地就种了新粮食,即使收成不好,那也不亏啊。
当然,如果收成好的话,那么一年的收获,就可以让当地人马上达到温饱线了。
这小农经济,就是看天吃饭。一年丰收,大家就能吃饱穿暖。
在这种对未来的憧憬中,凌蔚在甘州过了第一个年。
甘州的气温比起京城来冷得多了。虽然有炭火有上好的裘衣,凌蔚还是觉得很不适应,都不想出门了。
同样不想出门的还有太子。
反正事情已经做的差不多了,该丈量的该分发的该征收的都做好了,工作步入正轨之后他们也闲下来,就难得出门了。
两人天天窝在炕上,炕旁边还摆着火盆,简直如同两只畏寒的大懒猫,整个人骨头的酥软了。
黎膺可是不管寒冬腊月都是要坚持锻炼的人。他见着两人越发惫懒,终于忍无可忍将两人提溜出去好好训练。
虽然看着凌蔚耍赖的样子他也会心软,但是一想到那危险的袭击,就硬下心肠。
他虽然想时时刻刻保护着凌蔚,不让他遇到危险,但是毕竟这是不可能的。凌蔚还是要有自保之力,才让他更安心。
至于太子。嗯,当然他也希望太子有自保之力。
至于其他的打击报复什么的,绝对没有。
他怎么会跟自己的侄子计较。
没什么好计较的。
他绝对没有因为自己还要天天去兵营操练而太子则可以窝在凌蔚身边听凌蔚讲故事吃凌蔚做的好吃的点心而心怀不满。
绝对没有。
而其他也闲下来的人几番窜门,见着凌蔚和太子天天在校场上练的热汗淋漓,不由觉得,这两人果然是人才啊。
看,人才的第一要素就是不懒惰!
看着他们这么有活力,连自己都有动力了。
特别是大概已经猜出太子身份的胡晨,更是感动不已。
有如此太子,国之大幸啊!
第五十五章 大食商人
“虽然以前也看到过玉米苗从土里冒出来的时候,但是我还是第一次这么激动。”太子蹲在地上,看着田地里绿油油的玉米苗,“瑾堂,王叔,你们说这玉米能结出果实吗?”
凌蔚也蹲在田坎上:“应该能吧?是吧,鹰飞,胡大人?”
黎膺侧过脸看着胡晨。
胡晨抹了一把汗:“现在玉米苗的长势还不错,但还有那么长时间,下官也说不准。”
“唉,好担心。”太子和凌蔚同时叹气。
黎膺又侧过脸看着胡晨。
胡晨又抹了一把汗:“现在玉米苗长势还不错,一定没问题!”
娘哟,这秦王身上的煞气也太重了,怪不得朝中天天有同僚弹劾他,估计是被吓的吧。
“走,去看看番薯苗。”凌蔚带着太子和黎膺,在胡晨的陪同下,巡视了一遍新粮食种植的田地,看着目前来说,长势良好,松了一口气。
虽然他明白这些作物对华国民众的温饱产生的巨大贡献,但是一口气推广了这么大的种植面积,凌蔚心里也还是很虚的。
要是不适应当地的气候和土壤呢?要是种植方法不对呢?要是遇上什么天灾呢?甘州才刚刚稳定下来,无论是百姓家中还是官仓中都没有余粮。若是这一次种植失败,被弹劾是小事,就怕民众对朝廷失望,再次动乱起来。
“粮食真的很重要。”太子感慨,“以前老听说,民以食为天,但是总是没有实感。等到了这里,亲自参与进来,才知道这句话的含义。我现在真的很担心,收成不好怎么办。”
“担心也是没有用的,这种地啊,很多时候就是靠天吃饭。”胡晨也感慨。他虽然是勋贵,但因为是没落旁支,在改朝换代之际,家中很是受了一番苦,也饿死过人。所以即使他发达起来了,对于粮食这东西,总是有特别的感情。
皇帝陛下看重他这一点,纵容他“胡来”,让他感激涕零。
“靠天吃饭……”凌蔚思考着在现代社会中农业抵抗老天的一些工具……人工降雨?机械化操作?滴灌喷灌?化肥?好吧,操作性都几乎为零。
即使记得现代许多先进的工具,但现代社会都是机械化运作了,他又不能立刻发明蒸汽机……
呃……要不要在死之前发明蒸汽机,把世界科技程度往上提升一个层次?但是即使记得原理,但是似乎自己没有专门看过其制作方法啊。
凌蔚的思维又在跑火车了。
“瑾堂?瑾堂!”
凌蔚一边走神一边走路,差点一脚踩进田地里,被黎膺一把捞起来,公、公、公主抱在怀里。
太子:“……”
胡晨:“……”
众位下人及农人:“……”
凌蔚:“放我下来!”
黎膺:“嗯。”
他淡定的把凌蔚放下来,然后平静道:“小心脚下。”
凌蔚尴尬无比。他这时候是该说知道了呢,还是该说谢谢?就算脚底下踩空,拉他一把不成吗???公主抱是什么鬼???没看到周围人都吓呆了吗!!!
太子惊呼:“王叔力气好大!”
凌蔚≈众人:“……”
太子的关注点好像有点偏?
“王叔王叔,怎么才能和你力气一样大!”太子很兴奋道,“我每天也有练武啊!王叔在我这个年龄的时候力气是不是也很大?”
黎膺高冷道:“嗯,继续努力。”
太子忙道:“我一定努力。”
说罢,他还握了一下拳头:“我也要领兵打仗去,把突厥赶出中原!”
凌蔚干咳一声:“突厥本来就不在中原。”
太子道:“把突厥赶出草原!草原也是晏朝的!”
胡晨干笑:“自古英雄出少年。”
太子矜持的点点头,好像真的已经把突厥赶出了草原似的。
被太子这么一打岔,刚才黎膺对凌蔚的公主抱所造成的尴尬也烟消云散了。虽然众人心中还是有一丁点别扭,但都潜意识的催眠自己,这只是意外。
至于回去之后,凌蔚怎么教训黎膺,那是他们两的事了。
……凌蔚觉得穿越后,自己的运气还是不错的。
这在甘州试验新作物,居然长势喜人,没有发生任何他担忧的事,甚至连病虫害都很少。
凌蔚推测,这可能和这些粮种都是外来品种,现在还没有天敌有关。
虽然还没收获,但是看见地里绿油油的一片,农人的心也放下一半。
这果实他们也是吃过的,看在现在这长势,应该不会绝种吧?要是真如京城来的大人们所说,这粮食产量很高,味道也不错,那么明年的口粮就有着落了。
皇帝陛下还颁布了甘州三年减税的政策。虽然如果落到其他地方官员手中,那减三分就会变成一分半。但是有秦王和太子坐镇,三分就是扎扎实实的三分,谁也不敢私自增加。
如果这一年粮食丰收,不但明年百姓能吃饱,说不准还能有余粮。
抱着这样的希望,连被吓唬的奄奄一息的地方豪强都打足了精神。
这些地方豪强虽然在当地算是过的好的,但是连年的兵荒马乱,让他们的日子也是过的紧巴巴的。虽然说吃饱穿暖没问题,但是眼见着仓库里的余粮越来越少,他们还养着那么一大家子人,心里说是不慌张那是不可能的。而且陈粮吃了那么久,谁都想吃点新鲜的。
为了讨好钦差,他们也是拿出了大片土地去种植新粮食。本来已经做好了绝收的准备,结果新粮食长势喜人,虽说还不到结果的时候,但是看着就让人充满希望。
新粮食他们也是尝过的,味道相当不错,做法也非常多。如果真的能丰收,想来明年一定很好过。
即使还不到收获的季节,凌蔚等人在当地的声望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若是粮食能够丰收,那么当地百姓肯定对朝廷感恩戴德,对晏朝的归属感也会前所未有的加强。
老百姓对于统治者的要求,也就是能让自己吃饱肚子而已。
……“大食的商人?”凌蔚在听到这个的时候,想了一会儿,哦,阿拉伯人啊,“他们来干什么?”
“大食商人听闻甘州在种植新的作物,抗旱且对土壤要求不高,就请求我们把种子和培育方法卖给他们。”太子挺好奇的,“我还是第一次接触到大食的商人,他们为什么要把自己包的那么严实?”
“教义而已,大概,而且还能挡风沙挡太阳?”凌蔚一听到穆斯林,脑袋里不知道怎么就闪过“恐怖主义”四个字。他连忙把脑袋里的字眼抛开。穆斯林还是有很多好人的,嗯嗯,不能因为恐怖分子就歧视他们。而且晏朝这么强,又隔得这么远,他们就算要对外扩展也不可能来晏朝,“粮食?他们恐怕早就问过其他百姓了吧?”
太子笑道:“当然,只是甘州的粮食还没种出来,后续的种植他们心底也没谱。所以那些大食商人就来找我们做生意了。他们本来被门人拦了下来,碰巧我回来,觉得挺有趣的,就让他们回去等消息。”
凌蔚立刻在心中权衡利弊,心中有了计较。他问道:“那么以长庚之见,此事该如何处理?”
太子想了想,道:“虽说现在百姓还不知道新粮食的种植方法,心里没谱,但今年丰收之后,那方法也就不是秘密了。所以那些大食商人最多等一年,就能用低廉的价格买到他们想要的东西……嗯,甚至不需要购买?所以我想着,生意还是可以做的,说不定他们手中就有什么有用的东西。不过这样做,算不算贪污受贿?”
“如果收金银珠宝,被人弹劾了,不好说。但大食商人那里,不只是这些东西,这些东西,我们也不缺。”凌蔚很欣慰。太子的想法基本上已经走上正途了。当然,或许在朝中大臣眼中,这算长歪了?
“瑾堂的意思是……让他们用有益于晏朝的东西来交换?可是他们有吗?不过是区区几个商人?”太子疑惑。这些商人,除了金钱和珍稀玩意儿,还能拿出什么?
凌蔚道:“那可不一定。要知道,大食离咱们可不算近,而大食商人可是从欧罗巴到我们晏朝都有,走的地方多了,总会见识到许多事物。就拿粮食来说,会不会有他们而我们没有的?大食气候炎热天气干旱,如果适合他们那里生长的粮食,是不是也能在我们晏朝干旱少雨的地方推广?或者说,在大旱之年用来救急?虽然外面可能没有晏朝这么繁华,但是每个地方每个国家的百姓也是需要衣食住行,他们也总会有聪明人,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可以让我们取长补短。”
太子点了点头:“我明白了,瑾堂的意思是,让他们用粮食或者种植、缝纫等等衣食住行相关的技术,来交换我们的新粮食种植方法?”
凌蔚笑道:“就是如此,最好找非常熟悉他们那里的人,免得他们拿没用的东西来忽悠咱们。”
太子皱眉:“当地的人虽然见过大食的人,但是也没有去过大食,估计也不会特别了解吧。”
凌蔚摸了摸下巴:“估计只能我出马了……不过先得找一个比较熟悉大食的人,特别是语言。”
这忽悠,首先要让对方认为你很了解他。
谈判,就是比谁的底牌多,谁对对方更了解。
凌蔚的记忆力学习语言非常容易,但是现代社会……他还真没有学习阿拉伯语的机会,所以这门语言,他是不会的。
而且就算会,现代阿拉伯语和古代阿拉伯语估计差异还是很大。
凌蔚对于阿拉伯地区还是比较了解,毕竟现代资讯这么发达,还有地理课……但对于这个时代的阿拉伯的风俗民情,他就不甚了解了。因此他需要一个最好去过大食的人,了解一下当地的情况和语言,再去忽悠人家。
至于大食商人,还是先晾在一边吧。最好让他们感到这件事无望之后,再接见他们。
这些大食人肯定也是知道之后也有机会获得新粮食的种植方法的,他们大概只是想趁着这个机会,拜见一下晏朝的官员。毕竟晏朝安定了,丝绸之路以后肯定也会畅通了,大食的商人为了赚钱,肯定也会往晏朝走的。这时候能拜见一下晏朝的大官,了解一下晏朝对外国商人的政策,也是非常必要的。
……这时候,黎膺和太子见识到了凌蔚学习能力的恐怖。
在这个丝绸之路上,懂外国语言,和外国人交流过的晏朝人可不少。凌蔚成功的找到了一个精通大食语言的人,和他学习日常对话。
然后一个月之内,凌蔚已经能流利的使用大食语。
小伙伴们都吓呆了。
这是来自于学霸的恶意。
凌蔚摸摸鼻子,对大家的“崇拜”怪不好意思的。
其实一种语言能达到日常对话,也不算难。就拿英语来说,就算不像他一样过目不忘,经历一个月的培训,日常对话也是没问题的。
虽然现在大食语的教材肯定没有以后其他语言教材那么科学易学,但是他记忆力好啊,一个月时间,还是能说的。
然后凌蔚接见了那个在听说晏朝的大官可能会接见他之后,就一直留在甘州做生意,没离开的大食人。
那大食人见着凌蔚的第一眼的感觉,大概和晏朝其他人第一次见到凌蔚的感觉差不多。
用华国的谚语来说,大概就是,嘴上无毛办事不牢。这么个毛头小子,看着就不像是有威慑力的样子。
倒是他身后那个同样年轻,但是一看就杀气腾腾,让人腿软的人看着比较恐怖。
但是接下来,大食商人就知道,所谓第一印象,到底有多么错误。
凌蔚不像是其他晏朝人,无论隐藏的再好都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优越感,对待其他国家的人也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情绪。
他是真的和蔼啊,是真的和善啊,那笑容都是发自内心的啊。
但是凌蔚一开口,大食商人就差点忍不住跪了。
那一口流利的阿拉伯话,那对阿拉伯地形气候风俗建筑了如指掌的侃侃而谈,让大食商人感觉到深深的恐怖。
这些外国商人忽悠晏朝人,就是靠着这些人没见过没去过,靠的就是神秘感。现在神秘感被拨开了,不惶恐才有鬼。
而且这些商人,很多都是“政治商人”,比如现在这个大食商人就是,他不由不想着,晏朝是不是已经十分了解大食了?
不过也还好大食和晏朝不算近,基本上没什么冲突,所以他倒是松了一口气。
因为凌蔚太“了解”大食,大食商人也熄了胡编乱造的心思,被凌蔚忽悠的很快就把他曾经走过地方的情况说了出来。
这个大食商人确实走过许多地方,不只是欧罗巴,甚至乘船去过英伦岛,甚至去过北非。
凌蔚靠着自己那点地理知识,不但忽悠得大食商人确信凌蔚确实去过这些地方,连旁听的黎膺和太子都更加确信了凌蔚归国之前那颠沛流离的生活,倒是为凌蔚那略微玄幻的身世又增加了些可靠性。
等太子回宫后跟黎隶那么一说,皇帝陛下也终于彻底放心了。
凌蔚那么妖孽,确实是走的地方太多了。而那华国和侵略华国的虎狼之国也确实对晏朝没有威胁。因为不止凌蔚不知道怎么去,连走过那么多地方的商人,也不知道还有这么个地方。
果然是大海的另一边,新的大陆上吧。
感谢这时候的航海条件还不能让他们找到新大陆,即使找到新大陆,凌蔚也可以胡编这不是他所在的地方。因为现在没有卫星啊,不能拍到地球的全景啊,所以地球这么大,谁知道凌蔚所说的地方在哪?
凌蔚终于了解到这个世界的全貌。
本来以晏朝之前的历史,凌蔚认为这时间线估计是在唐宋时期。本来以为华国的历史发展历程不一样,但是外国的估计是一样的,还能猜猜时间,没想到外国的历史和自己曾经学习的,也不大一样。
虽说大致上还是处于欧洲黑暗中世纪,但欧洲的航海家们,已经开始出海毛线并且客串海盗了。
凌蔚听着真是吓了一跳。也还好晏朝的船只技术不怎么样,欧洲的航海技术也不比晏朝好,所以他们也只是在欧洲边上转悠,估计就算到了晏朝,也没能力兴风作浪。
不过,是不是该跟皇帝陛下吹吹风,让咱晏朝也赶快发展航海技术,在欧洲的冒险者们来到晏朝的海域之前,先跑到他们海上转悠一圈,彰显一下晏朝的国威,好震慑一下那群说是毛线,实际上是强盗的人。
名正言顺的打探到了海外的消息,并且为自己曾经撒下的弥天大谎做了补充之后,凌蔚又要了欧洲详细的地图——虽然还是很简陋,但是轮廓上大致是对的,能和凌蔚记忆中的地图相对比。
除此之外,凌蔚也要了他手中没有的粮食的种子和种植方法——只有胡萝卜,他不怎么爱吃的胡萝卜。
好吧,胡萝卜也是很有营养的,过年的时候,用胡萝卜炖排骨也是非常香的。家乡俗话怎么说来着?“胡萝卜,抿抿甜,看着看着要过年。”现在种下去,不知道过年的时候能不能吃上呢。
不过凌蔚还是觉得此番交易他费了这么大功夫(主要是语言学习),才掏到这么点东西,实在是不划算。
什么?大食商人要用宝石来换?
不不不,咱们不贪污不受贿,要来点有用的东西。
然后在凌蔚连番“折磨”之下,他终于掏到了好东西——羊毛加工以及呢绒、绒线等的纺织方法,还购得了一批欧洲的绵羊。
什么品种不知道,但是一摸那绵羊身上的毛皮,就知道比晏朝本地的绵羊的毛品质要好。
“这就是瑾堂说过的,不用剥皮,每年剪毛,就能做衣服穿?”黎膺还记得凌蔚的话,本以为那是华国才有的技术,凌蔚不记得,晏朝估计也就得不到了,没想到那什么欧罗巴也有这种技术,让黎膺对那遥远的据说很落后的国度产生了好奇。
“我曾经见过大食商人卖的地毯,就那么小一块,要换一千贯钱。”胡晨也不由唏嘘,“本以为是从晏朝没有的作物织出来的布,没想到是羊的毛?原来只是羊的毛也能做衣服?”
凌蔚又撸了一把绵羊软软的背部,毛衣啊毛衣,这可比披着动物皮舒服多了。那什么皮衣裘衣,果然只是用来装逼炫富的,穿在身上,还不如羊毛衫来的舒服呢。
“只是用羊毛的话,可比毛皮便宜的多。”黎膺也有了些笑意,“瑾堂之前所说的白叠子已经做成了布和棉衣,开始发给将士,比麻布保暖性好了太多。如果羊毛可以纺织的话,军屯中也可以在种植之余放养这种羊。”
“可惜我不记得华国的纺织机长什么样。”凌蔚叹气。他倒是记得历史书上那张珍妮纺纱机的图片,但是照着图片,也不可能做出纺织机来啊。只能寄希望咱晏朝的劳动人民充分发挥出他们的聪明才智,来改造这个纺织质量和效率都不咋地的纺织机了。
“这种事交给工匠就好。”胡晨表示,这次他人带的可多,人才大大的有,不用担心。
他们这次来甘州,还带了从天竺“买”来的棉花种子。皇庄里的棉花已经变成了棉布棉毯和棉衣,胡晨对棉花是很放心的。只是新的作物,无论是粮食还是棉花,在京城附近推广,阻力都很大。
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新事物的。特别是中原现在不缺粮食,传统的粮食和麻布能够让百姓们吃饱穿暖,他们不会愿意冒险。
第五十六章 丰收
不但百姓不愿意冒险,朝中一些大臣,也难以接受外来事物。
一些文臣总认为晏朝就是正统,一切外来物品都是不应该推广的,是蛮夷的象征。连哪个大人外出的挂了个外国的饰品,都会被他们弹劾。
对于这种人,只能用“大义”来堵他们的嘴。
胡晨早就听说甘州虽然干旱,但是河水丰富,一直以来是河西走廊上的产粮大区。而甘州离京城较远,又是刚刚安定,那些朝中的老夫子们还不会关注到这里。
待这里的粮食丰收了,棉衣和毛衣也做出来了,取得了效果了,就可以用“民生”这顶大帽子来让那些老夫子住嘴了。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仲的治国思想被孔子孟子两位圣人大加赞扬,孔子曾经说过,“微管仲,吾披发左衽已!”。孟子更是详细的叙述了,“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这政治书上写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咱老祖宗就已经明白了。
所以这些学孔孟之道的老夫子们,怎么能不听孔孟之言呢?
……劳动人民的智慧果然是无穷的。
凌蔚通过大食商人找来了外国的纺织工匠和纺织机器,教会了大晏的匠人处理加工羊毛。然后大晏的匠人很快就经过集思广益,改良了纺织机,纺出了更好的羊毛线。
凌蔚扯了扯,觉得这羊毛线比起后世那用机器纺织的线质量上也差不离了,只是效率上,手工肯定比不上机器。
拿到了羊毛线,凌蔚记起曾经在大学勤工俭学学到的编制方法,觉得自己可以试试看。
然后黎膺就收到了一份让他这么淡定的人都差点跌落下巴的礼物——一条手工编织的羊毛围脖。
因为只是用来练手,所以凌蔚编织的是最简单的样式。说起来,因为古代的衣服和现代的衣服样式完全不一样,那围脖戴起来确实非常傻。
凌蔚摸了摸鼻子,不好意思道:“我应该给你织一条围巾……不,好像围巾也不好配衣服,还是手套?不过我已经忘记怎么织手指的部分了,只能织不分指的那种。”
黎膺拿着围脖,表情略带梦幻:“你……怎么会这个?”
凌蔚尴尬道:“大学……咳,跟着师父在外面游历的时候学习的,毕竟布匹衣物什么的,有钱也不一定买得到。”
大学的时候虽然有助学贷款,还有生活补助,但是想要稍稍过的好一些,还是得打工。而课程繁重,去肯爷爷麦当当什么的都不太现实。而文职类的工作第一是赚钱少,二是竞争激烈也不一定抢得到。
最开始他选择的是翻译来赚外快,但是翻译也耗时耗力,若做了大量的翻译工作,课业上就没时间了。
后来他不知道从哪就遇到一个在当地卖手工编织衣物和小物品的老乡,学了用毛线编织衣物以及小物件的方法,然后靠做这些赚钱。
虽然最开始略尴尬,毕竟一个男生拿着毛线针编织什么的……不过后来也就习惯了。
编织其实就是个熟练工,不废脑子,习惯之后,完全可以一心二用。所以凌蔚那时候都是一边看书一边编织,课业打工两不误,而老乡给的收购价格也十分良心。
到大学毕业的时候,他还攒下了一些钱。
虽然以后读了研究生,奖学金和帮导师的工资就够生活,工作之后更是没再碰过这个,但是已经学会的技艺并不会就这么忘记了。现在稍稍一回忆,虽然手有些生,开始编织的地方有些错误,拆了好几次重新编织,但是基本上还是能回忆起来的。
黎膺捧着围脖,看看凌蔚,又低头看看手中,然后珍惜又珍惜的把围脖套在了脖子上。
凌蔚大囧,阻拦了要出去炫耀的黎膺:“现在还不需要戴围脖……”
而且好傻好吧!
黎膺颇为遗憾的取下了围脖,又抬头看看凌蔚。
凌蔚马上投降:“我去给你编个能带出去的!”
黎膺心满意足的去军营折磨他那群兵了。
……
几日之后,黎膺的下属惊悚的发现,秦王爷那随时佩戴着的御赐的宝剑上红色的吊穗,换成了红色的……猪?
那是猪吧??
虽然看着像是什么线编织的,但是确实是猪没错吧?
那圆滚滚的身躯,那垂在脑袋两侧的大耳朵,那标志性的拱鼻子,那用两颗小小的黑珍珠缝上去的豆豆眼,确实是猪没错吧?
看到的人都忍不住脸皮抽搐,但是看着黎膺难得外露出来的十分自豪十分得意的神情,都把吐槽的话咽了下去。
然后又过了几日,他们又发现,虽然身份不明但是已经能猜到其地位十分尊贵的黎长庚小少爷,腰间的玉佩,也变成了一只编织的圆滚滚的兔子。
这……是最新的流行吗?
钱捷作为甘州刺史,也是知道羊毛纺织的事的,这一看就是羊毛线吧?难道这真的是什么流行?
还是说京中来的大佬们准备亲自带动一场对羊毛线的纺织物的推广?
钱捷觉得,他需要跟随大佬们的步伐,为羊毛纺织物的推广做出贡献。他可是尝到了抱紧了钦差们的大腿的巨大甜头了。
于是,众人又发现,他们的刺史大人帽子上的红绒球变成了红色的毛线球。
黎膺:“……”
太子:“……”
凌蔚:“……”哈哈哈这是什么鬼?为什么要把毛线球顶在头上?
不久之后,忙中偷闲的胡晨突然发现,自己怎么跟不上潮流了。于是众人又看见,京中的另一位大人腰间的络子,变成了毛线纺织的带子。
凌蔚表示不忍直视。
这真是太丑了好吧?一件古代的衣袍,配上一条宽宽的如同围巾一样的带子,简直太违和了好吧?
但是他们都自我感觉非常良好。
凌蔚坚决拒绝和他们“同流合污”,这到底是什么鬼时尚?
而凌蔚虽然拒绝了,但其他人看着甘州几位地位最高的人都这么干了,上行下效,这“时尚”也渐渐流行开来。
在大街上到处可见,顶着各式各样毛线制品的达官贵人。
凌蔚表示,眼睛都瞎了。
不过这效果也是显著的,虽然凌蔚最开始只是给黎膺织了点东西,然后被太子吵闹着也要一样,最后被人误会了而已。他其实真没想过推广这件事。
不不不,推广肯定还是想过的。凌蔚准备了一大堆资料,准备让百姓们渐渐接受这种新的纺织作物。他从保暖性和经济性两方面做了详细的阐述,其认真程度比写论文的时候还高。为了让老百姓们听得懂,他还列举了大量直观的数据。
果然数据什么的,才是最能说服人的。
但是现在,这些都没用了。
老百姓们看着贵人老爷们纷纷穿戴毛线制品,很快就自觉养起了绵羊,并且学习羊毛线和羊毛其他制品的制作方法。
既然贵人老爷们都喜欢羊毛纺织的东西,那么羊毛肯定是很不错的。就算自己穿不惯,也能拿到街上卖了换钱。
甘州也有许多不靠河流的地方不能种地,但是有草地,可以牧羊。甘州的百姓们也是会小批量的放牧的,现在把一部分放牧的羊换成绵羊,也简单。
而且其他的羊养大了吃掉了就没了,但是绵羊可以一直养到老,只要养着,就有毛,就可以做衣服。就算绵羊养死了,也可以吃肉的。
老百姓对肉质什么的从来不挑。
凌蔚看着这么容易就把绵羊养殖和羊毛制品推广了,也有些囧。
这真的是没想到啊。
……一转眼就到了秋季。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
想着来到甘州,也一年了。
这一年发生了许多事。
凌蔚之前都是用嘴皮子忽悠人,这还是第一次做了些实事,算是知道了当官是什么感受,也知道了那公务到底是怎么个麻烦法。
他觉得还挺敬佩谢荣的。
自己顾着甘州一个州的税务等事,已经忙得晕头转向。谢荣作为户部的头头,管的是天下的事,问他要钱的都是朝中同僚,甚至皇帝陛下,都是不好惹的。在这种情况下,他能稳稳当当的坐在这个位置这么多年,即使皇帝陛下已经深深厌恶为大皇子蹦跶的谢家,也没想过把他换掉。
足以显示他的本事。
而且平心而论,除了在大皇子问题上糊涂之外,谢荣也算得上是一个干实事的好臣子,无论是对君王还是对国家,甚至对百姓,都挺负责。
凌蔚想着想着,思维就跑远,跑到京城去了。
不知道皇帝陛下和皇后娘娘身体可好?不知道锦阙是否还调皮?不知道安康有没有被欺负?
第19节
恋耽美
第19节
他自己就是在马背上拼杀过的,本想着自己儿子估计没自己这么有血性了,还颇为遗憾。现在看着太子还不错嘛。
而且太子现在就能做那么多实事了,比他那些哥哥强多了(其实是皇帝陛下根本没给别人机会),不愧是他嫡长子。
虽然那些老顽固一个个表示要改变劝诫方法,但是谁知道太子回来,还会不会和之前一样,被一天三顿骂?而且骂了之后,他觉得,似乎也没学什么东西。
都纠结一些什么行为什么细节了,他想让太子学的,一样都没看到。
还是黎膺和凌蔚靠谱,每次太子跟在凌蔚身边,就一下子从那群老顽固口中的不可雕也的朽木,变成了凌蔚经常夸赞的天纵奇才。
你说他想让自己儿子成为天纵奇才还是朽木?
所以黎隶还是决定让儿子呆在凌蔚身边吧。
“桂芝,你说瑾堂还不及弱冠,怎么那些老顽固们个个都没瑾堂靠谱?”黎隶还是颇为郁闷的。本来他也知道掺和进皇位争夺,对凌蔚没好事。虽然他觉得他的后宫和他爹的后宫两回事,太子的位置也稳固的很,但总会有那么些蠢货看不清自己的位置,而他还不好说。
人蠢了,总会干出一些蠢事。凌蔚心肠好,才华高,但是心眼不多,黎隶觉得,凌蔚怎么看就是一副很容易被人骗的样子。不然怎么傻傻的对皇家的人掏心掏肺,还被自家幺弟拐回了家,断子绝孙。
所以黎隶有意识的想让凌蔚对太子的亲密转移到地下,弄一堆位高权重的东宫辅臣,可比凌蔚打眼多了。
结果东宫辅臣不给力,还是要考凌蔚来解决。
“陛下,这其实也不难理解。”刘皇后柔声道,“诸位大人虽然都是有德有能之士,但他们是臣子。而瑾堂则是晚辈。”
黎隶一听,也叹息:“是啊,瑾堂是晚辈。”
“鲁国公对瑾堂不慈,常乐也难陪伴在瑾堂身边,对瑾堂而言,陛下和妾身算是他唯一的长辈。启辰、锦阙和安康又是瑾堂从小带着顽,瑾堂一片赤子之心,自然与其他人不同。”刘皇后继续道,“瑾堂也是陛下手把手的教导的,对陛下自然掏心掏肺,所以得失什么的,也不会想的太多。”
“说的也是。”黎隶对自己“手把手教导凌蔚”这句话听着特别舒服,“不过就算朕是长辈,这晚辈做得好了,长辈也是要给奖励的。”
刘皇后莞尔:“若让瑾堂来选,估计就是不早朝和金子银子了吧?”
黎隶也不由失笑:“瑾堂就是惫懒和贪财改不了!”
……凌蔚不知道帝后二人又是夸他又是损他。在得知太子不会回去之后,他就找到太子促膝长谈,告诉他皇帝陛下的决定。
“陛下上次写信骂我出馊主意。”凌蔚道,“不过却还是照着我的馊主意做了,去一帮臣子面前放低身段诉说一位父亲对他的儿子的疼爱和期待。”
太子听的眼睛亮晶晶的。
“陛下对殿下是真的好,好到连皇帝的自傲都可以暂时放在一边。”凌蔚继续道,“辅臣大人们虽然也骂了我一顿,但都表示以后不会再对殿下太过苛刻,至少不会什么琐事都上纲上线。殿下回京之后,要好好感谢陛下,也要找机会和各位大人好好谈谈,把你的期望你的不满都说出来。人还是需要相互沟通的。”
太子忙点头:“我这就写信给父皇道谢,正好我收集了些特产要寄给父皇、母后和锦阙安康。诸位大人……我有些怕。”
凌蔚叹气。都说到“怕”字了,心理阴影还是蛮严重的。
“那殿下也和臣一块儿写信吧,以普通学子的身份,去讨教。”凌蔚又出了一个不知道是好是馊的主意,“反正那些辅臣大人们已经大概猜到殿下的去向了,有什么事,他们也好和陛下一起为殿下兜着。”
太子一听,顿时觉得这主意不错。如果写信的话,即使言辞激烈些,没当着他的面骂,他还是受得住的。
于是随着凌蔚的书信,又多了一份“知名不具”的信,让一干辅臣惊吓不已,有心脏问题高血压问题的几位,差点被吓的晕过去,让皇上耳边嘈杂了好一阵,把皇上气得大骂凌蔚又给他惹麻烦,那是后话了。
现在凌蔚还是在养伤……
“养什么伤!不想养了!”凌蔚怒了,“伤口早就结疤了!”
黎膺满脸不赞同:“还是再养养。”
“不养了!我都快闲出病来了!”凌蔚表示对自己被关在家里非常不满,“难道还要养到伤疤掉了?要是一辈子不掉,我就一辈子不出门了吗!”
凌蔚拿出了胡搅蛮缠来对抗黎膺的无理取闹,最终取得了胜利,终于开始上班了。
这人啊,忙的时候想闲着,闲的久了,那就跟浑身长虱子一样,难受的要死。
特别是古代还没有什么娱乐项目,现代他还能当宅男,古代宅男的日子能过吗?没游戏没电脑没电视要怎么宅!
凌蔚战胜了黎膺后,精神抖擞的奋斗在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去了。
黎膺叹了一口气,继续到处搜剿贼寇泄愤。
……经过两三个月的搜剿,黎膺终于把甘州及附近都把控在手中,还专门跑了一趟原路,去把突厥某个路过的军队给劫了。
对这种捞过界的行为,朝中一些大臣表示了严厉的愤慨。
黎隶则采用了凌蔚在信中所写的馊主意,把黎膺为边关百姓报仇打了突厥,结果朝中某某和某某某居然说突厥也是人,黎膺这样是不仁慈滴不道德滴要求治黎膺的罪的“流言”传开了。然后某某和某某某受到了人民群众热烈的表扬。
别以为古代的民众就是好惹的。特别是在盛世之中,那民众不怕时时刻刻掉脑袋,还有皇帝推波助澜,那他们能做的事可是挺多的。
比如往某某和某某某大门口泼粪……
比如编歌谣骂某某和某某某……
比如拒绝和某某及某某某交易……
比如连卖身为奴的听说要卖进某某和某某某家都要一哭二闹三上吊表示不去了,原因是他她它就是边疆被突厥骚扰了的小城逃出来的难民,虽然生活所迫卖身为奴,但也绝对不会进这种卖国贼的府邸去伺候。
黎隶表示,这效果太恐怖了,他只是说这些人脑抽了,怎么就变成卖国贼了。
而且民怨激起来之后,官员们也开始上奏,要求彻查这几个为突厥说话的人。
但是那几个人表示冤啊,他们又不是杀突厥杀的不好,只是说黎膺跑得太远了,没把皇帝放心上。
黎隶挥挥大手说,不怪众位爱卿,众位爱卿也是为朕着想啊。只是那行动,是朕的密旨。
对,这锅朕背了。
那群大臣气得不成。
皇上你早说啊!咱都被骂成卖国贼了你知道吗!这对文人来说,名声大于生命啊皇上!
黎隶表示,叫你们作,作死了吧?要名声,朕偏偏不给你们好名声。朕罚不了你们,还不能在精神上摧残你们吗?
当黎隶的书信随着赏赐的圣旨而来的时候,凌蔚大囧。
“我怎么觉得我像个奸臣?”凌蔚指着自己的鼻子。
“虽然不明白怎么回事但是好像很厉害的样子。”太子点头。
凌蔚一巴掌糊在太子脑门上:“别学我说话,字练了吗?书读了吗?工作做完了吗?”
“凌扒皮。”太子嘟囔。
凌蔚气结。这小混蛋听着自己说话,捡来说自己了。
“别气。”黎膺表示赏赐的东西都归凌蔚,来个爱的抱抱。
凌蔚看见那满箱的金子银子,顿时眼神亮了一个梯度,然后给了可爱的金子银子一个爱的抱抱。
黎膺被丢在了一旁。
黎膺很不开心,于是他扛着凌蔚就走。
不是说手臂已经好了吗,哼哼。
为了金子银子忽视爱人的凌蔚接下来被这样那样翻来覆去的欺负什么的,嗯,就不说了。
反正凌蔚被欺负了之后自己也觉得神清气爽,就当没这回事了。
……甘州和京城的气候不一样,耕种的时间也不一样。
该冬天播下的种子已经播下,今年恰好早早的下了大雪,把种子保护起来。
瑞雪兆丰年,胡晨整天乐呵呵的,说明年一定会有好收成。
因为豪强勾结突厥袭击钦差被剿灭的事,让其他豪强天天提心吊胆,深怕被那段时间杀红了眼的黎膺给砍了。所以对凌蔚的要求是配合的不能再配合,不但占的地吐了出来,改交的税早早的交了,还特别热心的帮凌蔚推广新粮食。
在他们看来,自家有存粮,就算新粮食中种的不好,用一年的歉收讨钦差欢心也是划算的。
现在他们都纷纷唾弃自己怎么那么傻,不早一点配合钦差,反而被那已经被砍死的某某给蛊惑了,想要和钦差对着干。
要是早一点投诚,不但心里安定了,还能有很多好处。
看,钱家就一直乐呵呵的,占了多少好处啊。
不过凌蔚是来发展经济的,不是来捣乱搞面子工程的,当然不准他们把所有的粮食都拔了改种玉米土豆红薯。
在合适的好土上,那该种的平常的粮食还是要种的。玉米土豆红薯不占良田,有山地沙壤就可以种。
虽然知道那些作物能吃,还是从京城传来的。但老百姓们没有亲眼见过,心里还是没底的。
但是在知道这些粮食不占良田的时候,老百姓的积极性就很高了。
原来粮食种的好的地方照样种,而平时种了也歉收的土地就种了新粮食,即使收成不好,那也不亏啊。
当然,如果收成好的话,那么一年的收获,就可以让当地人马上达到温饱线了。
这小农经济,就是看天吃饭。一年丰收,大家就能吃饱穿暖。
在这种对未来的憧憬中,凌蔚在甘州过了第一个年。
甘州的气温比起京城来冷得多了。虽然有炭火有上好的裘衣,凌蔚还是觉得很不适应,都不想出门了。
同样不想出门的还有太子。
反正事情已经做的差不多了,该丈量的该分发的该征收的都做好了,工作步入正轨之后他们也闲下来,就难得出门了。
两人天天窝在炕上,炕旁边还摆着火盆,简直如同两只畏寒的大懒猫,整个人骨头的酥软了。
黎膺可是不管寒冬腊月都是要坚持锻炼的人。他见着两人越发惫懒,终于忍无可忍将两人提溜出去好好训练。
虽然看着凌蔚耍赖的样子他也会心软,但是一想到那危险的袭击,就硬下心肠。
他虽然想时时刻刻保护着凌蔚,不让他遇到危险,但是毕竟这是不可能的。凌蔚还是要有自保之力,才让他更安心。
至于太子。嗯,当然他也希望太子有自保之力。
至于其他的打击报复什么的,绝对没有。
他怎么会跟自己的侄子计较。
没什么好计较的。
他绝对没有因为自己还要天天去兵营操练而太子则可以窝在凌蔚身边听凌蔚讲故事吃凌蔚做的好吃的点心而心怀不满。
绝对没有。
而其他也闲下来的人几番窜门,见着凌蔚和太子天天在校场上练的热汗淋漓,不由觉得,这两人果然是人才啊。
看,人才的第一要素就是不懒惰!
看着他们这么有活力,连自己都有动力了。
特别是大概已经猜出太子身份的胡晨,更是感动不已。
有如此太子,国之大幸啊!
第五十五章 大食商人
“虽然以前也看到过玉米苗从土里冒出来的时候,但是我还是第一次这么激动。”太子蹲在地上,看着田地里绿油油的玉米苗,“瑾堂,王叔,你们说这玉米能结出果实吗?”
凌蔚也蹲在田坎上:“应该能吧?是吧,鹰飞,胡大人?”
黎膺侧过脸看着胡晨。
胡晨抹了一把汗:“现在玉米苗的长势还不错,但还有那么长时间,下官也说不准。”
“唉,好担心。”太子和凌蔚同时叹气。
黎膺又侧过脸看着胡晨。
胡晨又抹了一把汗:“现在玉米苗长势还不错,一定没问题!”
娘哟,这秦王身上的煞气也太重了,怪不得朝中天天有同僚弹劾他,估计是被吓的吧。
“走,去看看番薯苗。”凌蔚带着太子和黎膺,在胡晨的陪同下,巡视了一遍新粮食种植的田地,看着目前来说,长势良好,松了一口气。
虽然他明白这些作物对华国民众的温饱产生的巨大贡献,但是一口气推广了这么大的种植面积,凌蔚心里也还是很虚的。
要是不适应当地的气候和土壤呢?要是种植方法不对呢?要是遇上什么天灾呢?甘州才刚刚稳定下来,无论是百姓家中还是官仓中都没有余粮。若是这一次种植失败,被弹劾是小事,就怕民众对朝廷失望,再次动乱起来。
“粮食真的很重要。”太子感慨,“以前老听说,民以食为天,但是总是没有实感。等到了这里,亲自参与进来,才知道这句话的含义。我现在真的很担心,收成不好怎么办。”
“担心也是没有用的,这种地啊,很多时候就是靠天吃饭。”胡晨也感慨。他虽然是勋贵,但因为是没落旁支,在改朝换代之际,家中很是受了一番苦,也饿死过人。所以即使他发达起来了,对于粮食这东西,总是有特别的感情。
皇帝陛下看重他这一点,纵容他“胡来”,让他感激涕零。
“靠天吃饭……”凌蔚思考着在现代社会中农业抵抗老天的一些工具……人工降雨?机械化操作?滴灌喷灌?化肥?好吧,操作性都几乎为零。
即使记得现代许多先进的工具,但现代社会都是机械化运作了,他又不能立刻发明蒸汽机……
呃……要不要在死之前发明蒸汽机,把世界科技程度往上提升一个层次?但是即使记得原理,但是似乎自己没有专门看过其制作方法啊。
凌蔚的思维又在跑火车了。
“瑾堂?瑾堂!”
凌蔚一边走神一边走路,差点一脚踩进田地里,被黎膺一把捞起来,公、公、公主抱在怀里。
太子:“……”
胡晨:“……”
众位下人及农人:“……”
凌蔚:“放我下来!”
黎膺:“嗯。”
他淡定的把凌蔚放下来,然后平静道:“小心脚下。”
凌蔚尴尬无比。他这时候是该说知道了呢,还是该说谢谢?就算脚底下踩空,拉他一把不成吗???公主抱是什么鬼???没看到周围人都吓呆了吗!!!
太子惊呼:“王叔力气好大!”
凌蔚≈众人:“……”
太子的关注点好像有点偏?
“王叔王叔,怎么才能和你力气一样大!”太子很兴奋道,“我每天也有练武啊!王叔在我这个年龄的时候力气是不是也很大?”
黎膺高冷道:“嗯,继续努力。”
太子忙道:“我一定努力。”
说罢,他还握了一下拳头:“我也要领兵打仗去,把突厥赶出中原!”
凌蔚干咳一声:“突厥本来就不在中原。”
太子道:“把突厥赶出草原!草原也是晏朝的!”
胡晨干笑:“自古英雄出少年。”
太子矜持的点点头,好像真的已经把突厥赶出了草原似的。
被太子这么一打岔,刚才黎膺对凌蔚的公主抱所造成的尴尬也烟消云散了。虽然众人心中还是有一丁点别扭,但都潜意识的催眠自己,这只是意外。
至于回去之后,凌蔚怎么教训黎膺,那是他们两的事了。
……凌蔚觉得穿越后,自己的运气还是不错的。
这在甘州试验新作物,居然长势喜人,没有发生任何他担忧的事,甚至连病虫害都很少。
凌蔚推测,这可能和这些粮种都是外来品种,现在还没有天敌有关。
虽然还没收获,但是看见地里绿油油的一片,农人的心也放下一半。
这果实他们也是吃过的,看在现在这长势,应该不会绝种吧?要是真如京城来的大人们所说,这粮食产量很高,味道也不错,那么明年的口粮就有着落了。
皇帝陛下还颁布了甘州三年减税的政策。虽然如果落到其他地方官员手中,那减三分就会变成一分半。但是有秦王和太子坐镇,三分就是扎扎实实的三分,谁也不敢私自增加。
如果这一年粮食丰收,不但明年百姓能吃饱,说不准还能有余粮。
抱着这样的希望,连被吓唬的奄奄一息的地方豪强都打足了精神。
这些地方豪强虽然在当地算是过的好的,但是连年的兵荒马乱,让他们的日子也是过的紧巴巴的。虽然说吃饱穿暖没问题,但是眼见着仓库里的余粮越来越少,他们还养着那么一大家子人,心里说是不慌张那是不可能的。而且陈粮吃了那么久,谁都想吃点新鲜的。
为了讨好钦差,他们也是拿出了大片土地去种植新粮食。本来已经做好了绝收的准备,结果新粮食长势喜人,虽说还不到结果的时候,但是看着就让人充满希望。
新粮食他们也是尝过的,味道相当不错,做法也非常多。如果真的能丰收,想来明年一定很好过。
即使还不到收获的季节,凌蔚等人在当地的声望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若是粮食能够丰收,那么当地百姓肯定对朝廷感恩戴德,对晏朝的归属感也会前所未有的加强。
老百姓对于统治者的要求,也就是能让自己吃饱肚子而已。
……“大食的商人?”凌蔚在听到这个的时候,想了一会儿,哦,阿拉伯人啊,“他们来干什么?”
“大食商人听闻甘州在种植新的作物,抗旱且对土壤要求不高,就请求我们把种子和培育方法卖给他们。”太子挺好奇的,“我还是第一次接触到大食的商人,他们为什么要把自己包的那么严实?”
“教义而已,大概,而且还能挡风沙挡太阳?”凌蔚一听到穆斯林,脑袋里不知道怎么就闪过“恐怖主义”四个字。他连忙把脑袋里的字眼抛开。穆斯林还是有很多好人的,嗯嗯,不能因为恐怖分子就歧视他们。而且晏朝这么强,又隔得这么远,他们就算要对外扩展也不可能来晏朝,“粮食?他们恐怕早就问过其他百姓了吧?”
太子笑道:“当然,只是甘州的粮食还没种出来,后续的种植他们心底也没谱。所以那些大食商人就来找我们做生意了。他们本来被门人拦了下来,碰巧我回来,觉得挺有趣的,就让他们回去等消息。”
凌蔚立刻在心中权衡利弊,心中有了计较。他问道:“那么以长庚之见,此事该如何处理?”
太子想了想,道:“虽说现在百姓还不知道新粮食的种植方法,心里没谱,但今年丰收之后,那方法也就不是秘密了。所以那些大食商人最多等一年,就能用低廉的价格买到他们想要的东西……嗯,甚至不需要购买?所以我想着,生意还是可以做的,说不定他们手中就有什么有用的东西。不过这样做,算不算贪污受贿?”
“如果收金银珠宝,被人弹劾了,不好说。但大食商人那里,不只是这些东西,这些东西,我们也不缺。”凌蔚很欣慰。太子的想法基本上已经走上正途了。当然,或许在朝中大臣眼中,这算长歪了?
“瑾堂的意思是……让他们用有益于晏朝的东西来交换?可是他们有吗?不过是区区几个商人?”太子疑惑。这些商人,除了金钱和珍稀玩意儿,还能拿出什么?
凌蔚道:“那可不一定。要知道,大食离咱们可不算近,而大食商人可是从欧罗巴到我们晏朝都有,走的地方多了,总会见识到许多事物。就拿粮食来说,会不会有他们而我们没有的?大食气候炎热天气干旱,如果适合他们那里生长的粮食,是不是也能在我们晏朝干旱少雨的地方推广?或者说,在大旱之年用来救急?虽然外面可能没有晏朝这么繁华,但是每个地方每个国家的百姓也是需要衣食住行,他们也总会有聪明人,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可以让我们取长补短。”
太子点了点头:“我明白了,瑾堂的意思是,让他们用粮食或者种植、缝纫等等衣食住行相关的技术,来交换我们的新粮食种植方法?”
凌蔚笑道:“就是如此,最好找非常熟悉他们那里的人,免得他们拿没用的东西来忽悠咱们。”
太子皱眉:“当地的人虽然见过大食的人,但是也没有去过大食,估计也不会特别了解吧。”
凌蔚摸了摸下巴:“估计只能我出马了……不过先得找一个比较熟悉大食的人,特别是语言。”
这忽悠,首先要让对方认为你很了解他。
谈判,就是比谁的底牌多,谁对对方更了解。
凌蔚的记忆力学习语言非常容易,但是现代社会……他还真没有学习阿拉伯语的机会,所以这门语言,他是不会的。
而且就算会,现代阿拉伯语和古代阿拉伯语估计差异还是很大。
凌蔚对于阿拉伯地区还是比较了解,毕竟现代资讯这么发达,还有地理课……但对于这个时代的阿拉伯的风俗民情,他就不甚了解了。因此他需要一个最好去过大食的人,了解一下当地的情况和语言,再去忽悠人家。
至于大食商人,还是先晾在一边吧。最好让他们感到这件事无望之后,再接见他们。
这些大食人肯定也是知道之后也有机会获得新粮食的种植方法的,他们大概只是想趁着这个机会,拜见一下晏朝的官员。毕竟晏朝安定了,丝绸之路以后肯定也会畅通了,大食的商人为了赚钱,肯定也会往晏朝走的。这时候能拜见一下晏朝的大官,了解一下晏朝对外国商人的政策,也是非常必要的。
……这时候,黎膺和太子见识到了凌蔚学习能力的恐怖。
在这个丝绸之路上,懂外国语言,和外国人交流过的晏朝人可不少。凌蔚成功的找到了一个精通大食语言的人,和他学习日常对话。
然后一个月之内,凌蔚已经能流利的使用大食语。
小伙伴们都吓呆了。
这是来自于学霸的恶意。
凌蔚摸摸鼻子,对大家的“崇拜”怪不好意思的。
其实一种语言能达到日常对话,也不算难。就拿英语来说,就算不像他一样过目不忘,经历一个月的培训,日常对话也是没问题的。
虽然现在大食语的教材肯定没有以后其他语言教材那么科学易学,但是他记忆力好啊,一个月时间,还是能说的。
然后凌蔚接见了那个在听说晏朝的大官可能会接见他之后,就一直留在甘州做生意,没离开的大食人。
那大食人见着凌蔚的第一眼的感觉,大概和晏朝其他人第一次见到凌蔚的感觉差不多。
用华国的谚语来说,大概就是,嘴上无毛办事不牢。这么个毛头小子,看着就不像是有威慑力的样子。
倒是他身后那个同样年轻,但是一看就杀气腾腾,让人腿软的人看着比较恐怖。
但是接下来,大食商人就知道,所谓第一印象,到底有多么错误。
凌蔚不像是其他晏朝人,无论隐藏的再好都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优越感,对待其他国家的人也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情绪。
他是真的和蔼啊,是真的和善啊,那笑容都是发自内心的啊。
但是凌蔚一开口,大食商人就差点忍不住跪了。
那一口流利的阿拉伯话,那对阿拉伯地形气候风俗建筑了如指掌的侃侃而谈,让大食商人感觉到深深的恐怖。
这些外国商人忽悠晏朝人,就是靠着这些人没见过没去过,靠的就是神秘感。现在神秘感被拨开了,不惶恐才有鬼。
而且这些商人,很多都是“政治商人”,比如现在这个大食商人就是,他不由不想着,晏朝是不是已经十分了解大食了?
不过也还好大食和晏朝不算近,基本上没什么冲突,所以他倒是松了一口气。
因为凌蔚太“了解”大食,大食商人也熄了胡编乱造的心思,被凌蔚忽悠的很快就把他曾经走过地方的情况说了出来。
这个大食商人确实走过许多地方,不只是欧罗巴,甚至乘船去过英伦岛,甚至去过北非。
凌蔚靠着自己那点地理知识,不但忽悠得大食商人确信凌蔚确实去过这些地方,连旁听的黎膺和太子都更加确信了凌蔚归国之前那颠沛流离的生活,倒是为凌蔚那略微玄幻的身世又增加了些可靠性。
等太子回宫后跟黎隶那么一说,皇帝陛下也终于彻底放心了。
凌蔚那么妖孽,确实是走的地方太多了。而那华国和侵略华国的虎狼之国也确实对晏朝没有威胁。因为不止凌蔚不知道怎么去,连走过那么多地方的商人,也不知道还有这么个地方。
果然是大海的另一边,新的大陆上吧。
感谢这时候的航海条件还不能让他们找到新大陆,即使找到新大陆,凌蔚也可以胡编这不是他所在的地方。因为现在没有卫星啊,不能拍到地球的全景啊,所以地球这么大,谁知道凌蔚所说的地方在哪?
凌蔚终于了解到这个世界的全貌。
本来以晏朝之前的历史,凌蔚认为这时间线估计是在唐宋时期。本来以为华国的历史发展历程不一样,但是外国的估计是一样的,还能猜猜时间,没想到外国的历史和自己曾经学习的,也不大一样。
虽说大致上还是处于欧洲黑暗中世纪,但欧洲的航海家们,已经开始出海毛线并且客串海盗了。
凌蔚听着真是吓了一跳。也还好晏朝的船只技术不怎么样,欧洲的航海技术也不比晏朝好,所以他们也只是在欧洲边上转悠,估计就算到了晏朝,也没能力兴风作浪。
不过,是不是该跟皇帝陛下吹吹风,让咱晏朝也赶快发展航海技术,在欧洲的冒险者们来到晏朝的海域之前,先跑到他们海上转悠一圈,彰显一下晏朝的国威,好震慑一下那群说是毛线,实际上是强盗的人。
名正言顺的打探到了海外的消息,并且为自己曾经撒下的弥天大谎做了补充之后,凌蔚又要了欧洲详细的地图——虽然还是很简陋,但是轮廓上大致是对的,能和凌蔚记忆中的地图相对比。
除此之外,凌蔚也要了他手中没有的粮食的种子和种植方法——只有胡萝卜,他不怎么爱吃的胡萝卜。
好吧,胡萝卜也是很有营养的,过年的时候,用胡萝卜炖排骨也是非常香的。家乡俗话怎么说来着?“胡萝卜,抿抿甜,看着看着要过年。”现在种下去,不知道过年的时候能不能吃上呢。
不过凌蔚还是觉得此番交易他费了这么大功夫(主要是语言学习),才掏到这么点东西,实在是不划算。
什么?大食商人要用宝石来换?
不不不,咱们不贪污不受贿,要来点有用的东西。
然后在凌蔚连番“折磨”之下,他终于掏到了好东西——羊毛加工以及呢绒、绒线等的纺织方法,还购得了一批欧洲的绵羊。
什么品种不知道,但是一摸那绵羊身上的毛皮,就知道比晏朝本地的绵羊的毛品质要好。
“这就是瑾堂说过的,不用剥皮,每年剪毛,就能做衣服穿?”黎膺还记得凌蔚的话,本以为那是华国才有的技术,凌蔚不记得,晏朝估计也就得不到了,没想到那什么欧罗巴也有这种技术,让黎膺对那遥远的据说很落后的国度产生了好奇。
“我曾经见过大食商人卖的地毯,就那么小一块,要换一千贯钱。”胡晨也不由唏嘘,“本以为是从晏朝没有的作物织出来的布,没想到是羊的毛?原来只是羊的毛也能做衣服?”
凌蔚又撸了一把绵羊软软的背部,毛衣啊毛衣,这可比披着动物皮舒服多了。那什么皮衣裘衣,果然只是用来装逼炫富的,穿在身上,还不如羊毛衫来的舒服呢。
“只是用羊毛的话,可比毛皮便宜的多。”黎膺也有了些笑意,“瑾堂之前所说的白叠子已经做成了布和棉衣,开始发给将士,比麻布保暖性好了太多。如果羊毛可以纺织的话,军屯中也可以在种植之余放养这种羊。”
“可惜我不记得华国的纺织机长什么样。”凌蔚叹气。他倒是记得历史书上那张珍妮纺纱机的图片,但是照着图片,也不可能做出纺织机来啊。只能寄希望咱晏朝的劳动人民充分发挥出他们的聪明才智,来改造这个纺织质量和效率都不咋地的纺织机了。
“这种事交给工匠就好。”胡晨表示,这次他人带的可多,人才大大的有,不用担心。
他们这次来甘州,还带了从天竺“买”来的棉花种子。皇庄里的棉花已经变成了棉布棉毯和棉衣,胡晨对棉花是很放心的。只是新的作物,无论是粮食还是棉花,在京城附近推广,阻力都很大。
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新事物的。特别是中原现在不缺粮食,传统的粮食和麻布能够让百姓们吃饱穿暖,他们不会愿意冒险。
第五十六章 丰收
不但百姓不愿意冒险,朝中一些大臣,也难以接受外来事物。
一些文臣总认为晏朝就是正统,一切外来物品都是不应该推广的,是蛮夷的象征。连哪个大人外出的挂了个外国的饰品,都会被他们弹劾。
对于这种人,只能用“大义”来堵他们的嘴。
胡晨早就听说甘州虽然干旱,但是河水丰富,一直以来是河西走廊上的产粮大区。而甘州离京城较远,又是刚刚安定,那些朝中的老夫子们还不会关注到这里。
待这里的粮食丰收了,棉衣和毛衣也做出来了,取得了效果了,就可以用“民生”这顶大帽子来让那些老夫子住嘴了。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仲的治国思想被孔子孟子两位圣人大加赞扬,孔子曾经说过,“微管仲,吾披发左衽已!”。孟子更是详细的叙述了,“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这政治书上写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咱老祖宗就已经明白了。
所以这些学孔孟之道的老夫子们,怎么能不听孔孟之言呢?
……劳动人民的智慧果然是无穷的。
凌蔚通过大食商人找来了外国的纺织工匠和纺织机器,教会了大晏的匠人处理加工羊毛。然后大晏的匠人很快就经过集思广益,改良了纺织机,纺出了更好的羊毛线。
凌蔚扯了扯,觉得这羊毛线比起后世那用机器纺织的线质量上也差不离了,只是效率上,手工肯定比不上机器。
拿到了羊毛线,凌蔚记起曾经在大学勤工俭学学到的编制方法,觉得自己可以试试看。
然后黎膺就收到了一份让他这么淡定的人都差点跌落下巴的礼物——一条手工编织的羊毛围脖。
因为只是用来练手,所以凌蔚编织的是最简单的样式。说起来,因为古代的衣服和现代的衣服样式完全不一样,那围脖戴起来确实非常傻。
凌蔚摸了摸鼻子,不好意思道:“我应该给你织一条围巾……不,好像围巾也不好配衣服,还是手套?不过我已经忘记怎么织手指的部分了,只能织不分指的那种。”
黎膺拿着围脖,表情略带梦幻:“你……怎么会这个?”
凌蔚尴尬道:“大学……咳,跟着师父在外面游历的时候学习的,毕竟布匹衣物什么的,有钱也不一定买得到。”
大学的时候虽然有助学贷款,还有生活补助,但是想要稍稍过的好一些,还是得打工。而课程繁重,去肯爷爷麦当当什么的都不太现实。而文职类的工作第一是赚钱少,二是竞争激烈也不一定抢得到。
最开始他选择的是翻译来赚外快,但是翻译也耗时耗力,若做了大量的翻译工作,课业上就没时间了。
后来他不知道从哪就遇到一个在当地卖手工编织衣物和小物品的老乡,学了用毛线编织衣物以及小物件的方法,然后靠做这些赚钱。
虽然最开始略尴尬,毕竟一个男生拿着毛线针编织什么的……不过后来也就习惯了。
编织其实就是个熟练工,不废脑子,习惯之后,完全可以一心二用。所以凌蔚那时候都是一边看书一边编织,课业打工两不误,而老乡给的收购价格也十分良心。
到大学毕业的时候,他还攒下了一些钱。
虽然以后读了研究生,奖学金和帮导师的工资就够生活,工作之后更是没再碰过这个,但是已经学会的技艺并不会就这么忘记了。现在稍稍一回忆,虽然手有些生,开始编织的地方有些错误,拆了好几次重新编织,但是基本上还是能回忆起来的。
黎膺捧着围脖,看看凌蔚,又低头看看手中,然后珍惜又珍惜的把围脖套在了脖子上。
凌蔚大囧,阻拦了要出去炫耀的黎膺:“现在还不需要戴围脖……”
而且好傻好吧!
黎膺颇为遗憾的取下了围脖,又抬头看看凌蔚。
凌蔚马上投降:“我去给你编个能带出去的!”
黎膺心满意足的去军营折磨他那群兵了。
……
几日之后,黎膺的下属惊悚的发现,秦王爷那随时佩戴着的御赐的宝剑上红色的吊穗,换成了红色的……猪?
那是猪吧??
虽然看着像是什么线编织的,但是确实是猪没错吧?
那圆滚滚的身躯,那垂在脑袋两侧的大耳朵,那标志性的拱鼻子,那用两颗小小的黑珍珠缝上去的豆豆眼,确实是猪没错吧?
看到的人都忍不住脸皮抽搐,但是看着黎膺难得外露出来的十分自豪十分得意的神情,都把吐槽的话咽了下去。
然后又过了几日,他们又发现,虽然身份不明但是已经能猜到其地位十分尊贵的黎长庚小少爷,腰间的玉佩,也变成了一只编织的圆滚滚的兔子。
这……是最新的流行吗?
钱捷作为甘州刺史,也是知道羊毛纺织的事的,这一看就是羊毛线吧?难道这真的是什么流行?
还是说京中来的大佬们准备亲自带动一场对羊毛线的纺织物的推广?
钱捷觉得,他需要跟随大佬们的步伐,为羊毛纺织物的推广做出贡献。他可是尝到了抱紧了钦差们的大腿的巨大甜头了。
于是,众人又发现,他们的刺史大人帽子上的红绒球变成了红色的毛线球。
黎膺:“……”
太子:“……”
凌蔚:“……”哈哈哈这是什么鬼?为什么要把毛线球顶在头上?
不久之后,忙中偷闲的胡晨突然发现,自己怎么跟不上潮流了。于是众人又看见,京中的另一位大人腰间的络子,变成了毛线纺织的带子。
凌蔚表示不忍直视。
这真是太丑了好吧?一件古代的衣袍,配上一条宽宽的如同围巾一样的带子,简直太违和了好吧?
但是他们都自我感觉非常良好。
凌蔚坚决拒绝和他们“同流合污”,这到底是什么鬼时尚?
而凌蔚虽然拒绝了,但其他人看着甘州几位地位最高的人都这么干了,上行下效,这“时尚”也渐渐流行开来。
在大街上到处可见,顶着各式各样毛线制品的达官贵人。
凌蔚表示,眼睛都瞎了。
不过这效果也是显著的,虽然凌蔚最开始只是给黎膺织了点东西,然后被太子吵闹着也要一样,最后被人误会了而已。他其实真没想过推广这件事。
不不不,推广肯定还是想过的。凌蔚准备了一大堆资料,准备让百姓们渐渐接受这种新的纺织作物。他从保暖性和经济性两方面做了详细的阐述,其认真程度比写论文的时候还高。为了让老百姓们听得懂,他还列举了大量直观的数据。
果然数据什么的,才是最能说服人的。
但是现在,这些都没用了。
老百姓们看着贵人老爷们纷纷穿戴毛线制品,很快就自觉养起了绵羊,并且学习羊毛线和羊毛其他制品的制作方法。
既然贵人老爷们都喜欢羊毛纺织的东西,那么羊毛肯定是很不错的。就算自己穿不惯,也能拿到街上卖了换钱。
甘州也有许多不靠河流的地方不能种地,但是有草地,可以牧羊。甘州的百姓们也是会小批量的放牧的,现在把一部分放牧的羊换成绵羊,也简单。
而且其他的羊养大了吃掉了就没了,但是绵羊可以一直养到老,只要养着,就有毛,就可以做衣服。就算绵羊养死了,也可以吃肉的。
老百姓对肉质什么的从来不挑。
凌蔚看着这么容易就把绵羊养殖和羊毛制品推广了,也有些囧。
这真的是没想到啊。
……一转眼就到了秋季。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
想着来到甘州,也一年了。
这一年发生了许多事。
凌蔚之前都是用嘴皮子忽悠人,这还是第一次做了些实事,算是知道了当官是什么感受,也知道了那公务到底是怎么个麻烦法。
他觉得还挺敬佩谢荣的。
自己顾着甘州一个州的税务等事,已经忙得晕头转向。谢荣作为户部的头头,管的是天下的事,问他要钱的都是朝中同僚,甚至皇帝陛下,都是不好惹的。在这种情况下,他能稳稳当当的坐在这个位置这么多年,即使皇帝陛下已经深深厌恶为大皇子蹦跶的谢家,也没想过把他换掉。
足以显示他的本事。
而且平心而论,除了在大皇子问题上糊涂之外,谢荣也算得上是一个干实事的好臣子,无论是对君王还是对国家,甚至对百姓,都挺负责。
凌蔚想着想着,思维就跑远,跑到京城去了。
不知道皇帝陛下和皇后娘娘身体可好?不知道锦阙是否还调皮?不知道安康有没有被欺负?
第19节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