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骨之人 作者:阳关大盗

    第38节

    典不识道:“我也劝了她许久了,她口允,却未动。”

    怀歆道:“汉王有策,你当如此说戎公主,令她封长子为东王,幼子为西王,然后自立为圣母太后,代为摄政,这道理上,就说得通了。戎地从前也有太后摄政的先例。子可随母姓,戎公主这二子,亦是王族姓氏,也不算混淆了血统。”

    典不识叹道:“如此一来……十三部不难归心,二将也更愿驱策为牛马……不愁公主王业不立。”

    “正是。而且汉王也支持戎公主称王,戎公主称王,可以缓解戎地与汉地交战之态,何乐不为呢?”

    典不识道:“我之前在戎地,不知该如何行事是好。今日怀公子一来,顿解我心头之惑,如大旱逢甘霖。我心里有数了,不会乱来。”

    怀歆微微一笑:“好。你那三千人呢?带我去看一看。”

    ☆、第168章 【补全】

    典不识带着怀歆向中原驻军的营帐行去,及到近了,便有军统出来迎接,正是一位原属北军的世家子,看见怀歆便叫了一声:“怀公子!”

    怀歆下马,走上前去,问道:“……你们在戎地时间也不短了,情况摸得如何?”

    那军统道:“是,我们出来前汉王都嘱咐过,让我们到了戎地,学着戎人那般吃肉弯弓、涉猎趟河、制皮衣、酿乳酪、蓄遒须。现在出去,换了衣衫,不开口,怕是没什么人能认出来我们是中原人!”

    怀歆点了点头,道:“很好。”

    典不识跟在怀歆身后,那军统走到典不识面前,笑道:“典将军终于来了,兄弟们还以为典将军把我们忘了呢。”

    典不识闻言,一时间羞愧难当,不由得低下头。

    那军统又对怀歆道:“我现在方知,戎人行军,真是便捷,只要赶着羊群马群,喝的吃的全在马背上解决了,难怪行如风,奔如雷。”

    “是啊……”怀歆叹道:“……走,里面去说。”

    说话间,四人一行进了营帐,立即召集军官议事,不在话下。

    此时渔阳这边,古骜则带着虞君樊、陈江一行,前往刘之山所辖之牧场,了解战马饲养的情况。虞君樊把古疆抱上了他的汗血赤驹,自己随之翻身跨上,将古疆圈在臂弯中。古疆靠在虞君樊怀里,望向眼前开阔的草原,开心地道:“义父,这是我第一次骑马!”

    虞君樊轻抖了缰绳,马缓缓地走起来,马背也随之颠簸:“害怕吗?”

    古疆摇了摇头,伸出小手,试探般地摸了摸马鞍,又摸了摸马脖上的鬃毛,笑道:“我不害怕!好好玩,我喜欢骑马!我还喜欢木刀、木剑!”

    陈江跟在后侧不远处,笑道:“看来世子长大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位为汉王征战四方的猛将。”

    古骜驾着他那匹纯棕色骏马,走在前面,虞君樊勒马赶上了几步,与古骜并驾齐驱。古疆侧头望向古骜道:“父王,你早上写的是什么呀?”

    古骜道:“为父写的是给皇上的信,如今已经往上京送去了。”

    古疆好奇地问道:“那里面讲的是什么呢?能不能告诉我?”

    古骜勾了勾嘴角:“你想知道?”

    古疆大力地点头:“嗯!”

    “为父是这样写的:‘臣闻,周公体国为忠,然管蔡忌之。乐毅勤王,然谤诽四起。嫉贤妒能、恶直丑正,何代无之?’”

    “父王,这是什么意思?”

    “你让义父给你说。”

    虞君樊含笑看了古骜一眼,道:“你父王给皇上写信,开头就说,像周公那样的大圣贤,都有管叔和蔡叔在成王面前进谗言。乐毅那样佐王的猛将,都有人诽谤。嫉贤妒能这样的事,哪朝哪代都有。”

    古疆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古骜道:“臣蒙受浩荡皇恩,封于汉中,常愿以死报朝廷之德,因而北上,为朝廷扼守北面门户。”

    古疆眨了眨眼,面上忽然出现了难过的表情:“……父王,你要为皇上死么?”

    虞君樊轻按住了古疆的唇:“……疆儿。”

    古疆撅起了嘴:“可是父王刚才说‘愿以死报朝廷之德’。”

    古骜看着古疆微微一笑:“你小子反应倒是挺快,谁教你的文章?”

    古疆道:“爷爷教的。”

    古骜道:“那我再说下一句,看你明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古疆点点头,道:“好!”

    古骜继续道:“臣三战三捷,全赖圣上征北之策明断,北地将士,无不瞻仰圣上英明。如今抗戎雪耻,天下振奋,亦乃圣上之功绩也。然朝中权门日盛,有摄政王雍氏者,食君之禄,却以威权蒙蔽圣聪,以谗言毁天子功绩,以私兵祸宫廷内外。”

    古疆转头问虞君樊道:“义父,这一段是什么意思?”

    虞君樊笑道:“这一段意思是说,汉王忠于朝廷,汉王所取得的战功,也都赖皇上信任。可是有的乱臣贼子,却故意挑拨君臣。让皇上的功绩,无法布于天下,不过是为了私利,损了天威罢了。”

    古疆皱着眉头,道:“这个人是谁,好生可恶!”

    古骜笑了笑,接着道:“圣上嘉奖义军以粮草一事,本乃美谈。奈何有心人不愿成此之美,唯图四海诸侯与天子离心,因而蔑臣有贰。臣之存世,本赖圣上之怜,如今有何面目苟全于圣明之世?窃望圣上少垂恩悯,洗臣冤屈。”

    古疆道:“这又是什么意思?是不是皇上误会父王了?”

    虞君樊道:“是这个意思。皇上赏赐义军粮草的事,汉王是被陷害的。有人整天挑拨各地诸侯与天子的关系,不外乎是为了自己的阴谋。皇上英明果决,望能明辨此事。”

    古疆道:“这皇上也太糊涂了些,怎么就被人骗了呢?”

    虞君樊道:“皇上一个人,也只有一双眼,哪里看得了那么多?又怎么能知道,谁说的是真的,谁说的是假的?”

    古疆道:“……那……那怎么办?”

    虞君樊笑道:“所以皇上要有亲信、要有羽翼、要有耳目。”

    古疆问:“那这个皇上有亲信、羽翼、耳目吗?”

    虞君樊叹了口气,摇了摇头:“……就是没有呢。”

    古疆问:“那皇上会信父王吗?”

    古骜勒马扬鞭道:“疆儿,你看。”

    “……那是什么?”古疆问。

    只见眼前出现了一片广阔的牧场,湛蓝的天空下,薄云远日,那翠绿的草原上和蜿蜒的清流边,羊群白硕肥美,马群奔腾暗哑……如点缀般散落在绿意中的帐篷,时不时走出些牧民打扮的人来。

    虞君樊笑道:“那是你父王今后的利刃,虎豹骑。”

    “可是那只是马群和羊群呀!”

    虞君樊摸了摸古疆的脑袋:“马群是战马、羊群是补给,渔阳城内又有铸铁之所。疆儿你看到的,不是虎豹骑又是什么?”

    古疆锁了眉头,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古骜为古疆举鞭而指,示意道:“有了这个,日后皇上就算不愿信我,也不得不信我。只要此处饲养的马匹能为我所用,一日之内便可驰抵上京脚下。”

    陈江在一边翻身下马:“恭喜汉王!”

    古骜笑道:“等虎豹骑成军之后,再恭喜也不迟,你快起来。”

    陈江擦了擦额上的汗,道:“是!臣适才在一旁听着,一高兴就糊涂了。”

    不久,戎地传来了戎公主立子为王,自尊为太后代为摄政的消息。据说十三部中有五部投靠效忠,有两部出言不逊,余下六部尚无动静。后典不识与戎地二大将率兵征伐不逊之二部,古骜亦派兵策应,大败之,六部从此遂归心。

    此时右贤王獾狄在营帐之中,正被他手下的众将围绕着:“王爷!趁那边新战未稳,宜急攻之!”

    獾狄面色阴沉地看着自己的手下,在帐中来回地踱步……他终是叹了口气,道:“我本以为,妹妹是个着眼大局的人。当年为了我,与阿狁在父王面前,左右周旋……没想到今日,居然……居然……”居然最终是她自己恋权贪贵,毫不犹豫地背叛了亲兄……想到这里,獾狄不由得猛地拔出了腰间的刀,一把掷入了地中,咬牙切齿地吐出一个字:“打!”

    说完,獾狄便甩了袖子,转身进了内帷。

    一个老妪关切地迎了上来,她从袖口抖出一条帕子,颤抖着苍老的手,想给獾狄擦去额上的细汗,却被獾狄一把挥开了。獾狄看着眼前的人——从前明明那么眷念的汉宫脂粉香、与那头上摇摇晃晃的金饰,如今闻在鼻里,看在眼里,却令他作呕。

    他指着老妪怒道:“你们那些汉人女子的把戏,有什么用?”说着他一脚踢飞了一个案几,那老妪惊惶地看着他:“狄郎……狄郎……你怎么了?”

    “我怎么了……”獾狄揪住了自己的头发,圆瞪了双目看着地面:“我早该知道的……中原那个汉王,把獾狁的头送去给了妹妹的时候,我就该知道的!”

    那老妪面目上流下了热泪,她走到他身前,爱怜地将他揽入了怀中:“狄郎……”

    獾狄全身一个激灵:“不要碰我!”

    那老妪道:“你若是生气了,打妾、罚妾都行,别自己气坏了身子。”

    獾狄用力将老妪一推,只听嘭的一声,那老妪被獾狄推得摔倒在地。獾狄先是愣了一下,然后忙上前几步,睁大了眼睛。他跪下身子去,先是摇动着她的双肩;再是呼唤她,叫她,她却再也没有醒来。

    獾狄在床上病了整整一个月。他病得床也下不了,甚至连埋葬她,他都没能亲自到场。

    可是他的军队已经等不及了,浩浩荡荡的戴甲骑兵一队接着一队地开出了右贤王的驻地,向朔方而去。

    而此番,戎公主经历征六部一事,威望大盛,赏有功、罚有过。怀歆将戎公主的赏赐重新分配,论功行赏于三千义军。然后一边将战报报给了古骜请功,一边盘算着右贤王来攻的日子,在心中微微地笑了:好戏,才刚刚开始。

    ☆、第169章

    很快,草原上的落日就被鲜血染红了。

    哒哒的马蹄声响彻了空旷的原野,打破了戎地短暂的平静。

    怀歆令那戎地的三千勇士,扮作戎公主帐下的武士,绕道右贤王后方家眷栖息的草原上,屠杀了右贤王所部妇孺两千人,怀歆命人将斩杀的戎人头骨一个一个地垒起,垒成了一座小山。令四野都飘荡满了冤魂与鬼泣……

    有一首歌谣唱着:

    “女主王,草原殇,牛羊遍野人断肠。”

    “尸骨干,血腥散,冤仇不报泪不干。”

    右贤王部闻之,怒发冲冠,在原野上急切寻戎女王部决战,却不期遭遇了埋伏。一部分人突围而去,一部分人成为了前者的奴隶。但这并不是战争的结束,而仅仅是为这场旷日持久的草原血腥屠杀,拉开了序幕。

    逐鹿之战,整整打了三年。

    这三年间,怀歆因屡出奇谋,被擢为女戎王帐下国师;典不识因屡建战功,被擢为女戎王帐下第一勇士、第一武将;那三千精锐则沐着戎人的腥血,以戎地最精良的衣甲、补给打成了草原上的踏破山河的铁军。而汉王义军因多次率军派兵策应救援,与女戎王结为友盟。

    与此同时,摄政王雍驰以‘汉王擅与戎人盟’为由,三次率虎贲、奋武二军北上袭扰,皆为虞太守君樊所率汉军骑兵御于北地之外,无功而返。

    三年之后,这场让草原血流漂橹的争王之战,终于在两方力竭后,落下了帷幕。

    右贤王獾狄自从乳母暴毙,身渐羸弱,志渐消沉……一个冬日里,他在逃亡的战车上吐血而亡。其部下取其首级,降于典不识紧随其后所率之追兵。

    而女戎王部亦付出了血的代价,四大将军陨其三,包括东王与西王的生父。

    经此一役,戎地人丁锐减,商道断绝,马匹损折,家破流离,人心俱散。

    而此时的渔阳郡,却早已恢复了北方边贸重城的繁华,许多戎人为逃难纷纷舍弃了部族,在渔阳郡安下了家,汉王府为他们开办学校,教习汉文,改姓换服,学礼兴儒,凡考科举者,其家其族,与中原同胞一等视之。一时之间,渔阳城中,学汉文、习中原之礼成风。

    如今的渔阳郡城,已比古骜初来时,扩建了一倍,人口繁蓄、农商两旺。

    古骜走上城楼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样一番情形。

    只见晚间的街道鳞次栉比,一支支闪耀着的明烛将夜色晕染得透亮,阑珊灯火;街上小贩声,热闹声,谈笑声,不绝于耳畔。

    有人在街上问道:“听你口音,不是北人,你从哪里来?”

    那人答道:“我从巨鹿郡来,我外甥参加了义军,知道这里不仅能考科举做官,建军功还能分地,谁不愿来呢?”

    有人附和:“正是呢,我也是从南边来,听说北地不看人情,但凭本事。我虽生在世家,可男儿在世,谁愿意困守琼城,谁不愿意建功立业?北地气象万千,真有生机气魄!”

    “听说汉王帐下的虎豹骑夜里三更,飞入右贤王军中,直取了上将首级悬于高台梁木之上,第二日戎军那部就降了,可有此事?”

    “怎么没有?我还听说,那女戎王根本不会带兵打仗,若不是汉王抬举,常常于两军对垒关键之时策应援她,她一介女子,怎能南面称孤?”

    “真没想到这百年戎患,今日竟然解于汉王之手。”

    “国必先自乱,而后外敌乱之。戎人自乱,又恰逢汉王之励精图治,一治一乱,天佑中原。”

    此时,城楼之上,一只手轻搭上古骜的肩:“……在看什么呢?”

    “没什么,只是觉得,这城中灯火烛萤,倒像极了《朝律》中那首‘咏夜景’。”古骜转过身,对虞君樊笑道。

    虞君樊亦走到城墙边,与古骜并肩,低声:“那件事,我已经着人去做了,不日便该会传回消息。”

    古骜点了点头。

    虞君樊望了一眼古骜:“你在担心?”

    “……也不是担心,只是……这一天,我已经等得太久了。”

    “是呀,我们都等了很久。”虞君樊的指尖在相叠的袖间,找到了古骜掌心的温度。

    两人牵起了手,一道向城下那万家灯火望去。

    在北地的另一边,一队据说是效忠于右贤王遗部的刺客,分别潜入东王与西王的帐中,对两位小王行刺,东王被当场刺死,而西王则重伤至针石不救,第三日亦奄奄一息而亡,最终没有见到他母亲女戎王最后一面。女戎王在得知两位爱子遭袭后,急往救之,却不幸在半路遭遇了据说是右贤王遗部的伏击。

    她所带随从全部死在了血泊中,无一活口。

    而她本人则被人用弯刀从腹部穿过,鲜红温热的血液不断地从口中喷涌出,她痉挛着狰狞的面庞,手背上突出青筋,似乎临死前无论如何也不愿意放开行凶者的衣袍。

    “……是你……是……你……你……有什么不满?我待你不差呀……金银财宝……官名爵位,我什么时候短过你分毫……你为什么……为什么……”

    那包裹着周身的黑色夜行服,将怀歆的面庞隐藏在了暗夜中,只露出一双精光骤摄的眼。

    “……我父亲、我母亲、都死在戎人刀下,这么说,你能明白么?”一边说着,怀歆一边缓慢地将插在戎女王腹部的利刃一点一点地抽出,她蜷缩着身体,喉中发出暗哑又虚弱的怒吼。她企图向后爬去,却被一只沾满了血的靴子踩住了裙角。

    怀歆将那尚且还温热着的血刃交到了典不识手中。待戎公主趁着火把的亮光,看清来者何人的时候,她凄厉地惨叫了一声。

    摇晃的焰火照亮了典不识的满面虬须,刀尖的血一滴又一滴,滴落在了女戎王的脸上。此时她的容颜上已经看不见任何养尊处优的美,脏污的血液衬出了她目光中的绝望:“你怎么敢……你怎么敢……我是草原的王!——你怎么敢杀我?”

    典不识面无表情,手中将刀压得更低了:“你死了,我们的儿子便是草原的王。”

    “这么说……东王与西王……也不是我哥哥的遗部,是你……是你们……”

    “他们两人倒不是我们动的手,”怀歆上前一步,俯在女戎王耳边道:“……是虞太守家的暗曲。”

    “你……”

    典不识手腕微动,鲜血便从戎女王的喉中喷涌而出,她的声音像断了线的风筝般戛然而止,她的身体像一条垂死挣扎的鱼,扭动着,她用尽最后一丝力气伸出手捂住喉咙,仿佛在挽留什么……然后……她渐渐不动了,就像身边侍从的尸体一样。典不识看着这一幕,还剑入鞘:“别怪我,这是为我妹妹。”

    怀歆站起身,道:“恭喜燕王。”

    典不识挑眉,怀歆上前一步:“典兄,你怕还不知道罢,我已为你向汉王请了功,汉王擢你为一字并肩王,协理戎地一切军务事。你不日便该去渔阳谢恩了。”

    ☆、第170章

    戎女王,女王二子暴毙的消息瞬间传遍了北地,据说是右贤王遗部不甘失败所为,右将军典不识与国师怀歆驰援已晚,只得饮恨扼腕。

    不得已,两人以女王遗愿,拥立女王与右将军典不识之幼子——不足一岁的小戎王践位,右将军典不识与国师怀歆代为摄政,汉王致信贺之。

    戎地强弱之判,新势已成,新王势威,草原噤声。

    只见广阔的原野上,水草丰美而茂盛,一队身形极肖戎人的骁勇汉骑兵,穿着戎衣,骑着戎马,在落日的余辉中呼啸而过。为首的将领虬须虎髯,赳赳傲气,正是燕王典不识。在他们的前方,是一座新搭建好的迎宾亭,古骜身着汉王服,正立于亭台之间,在北地重臣之簇拥下,等待着典不识。

    马匹嘶鸣,典不识与其麾下战将勒住了缰绳,马蹄扬起一阵沙尘。典不识一抬手,众将一齐下马,齐声喝到:“参见汉王!”一时间声撼大地。

    古骜步下亭台,典不识岿然不动,骑在马上。

    古骜走上前去,牵起典不识座下战马的缰绳,向那亭台走去。一直走到亭台前的下马处,有仆役为典不识摆好了下马的脚蹬,这时站在北地众臣之首的陈江对典不识道:“三弟,何不下马?”

    典不识嘿嘿一哂,看了一眼陈江:“原来是二哥!”说罢他翻身下马,对古骜拜道:“参见汉王!”

    古骜扶起典不识:“兄弟之间,不必多礼。”说着,古骜微笑打量着典不识:“一别三年,为兄日日夜夜,一直记挂着你,别来无恙?”

    典不识仰面一笑:“大哥忒操的心,我典不识在哪里不会干出一番丰功伟业!”

    古骜点点头,伸手拍了拍典不识的肩膀:“已非吴下阿蒙也!我心甚慰!来!”一边说着,古骜一边邀典不识登上早已备好的战车,古骜先登,典不识随之,两人并肩。

    战车树立起旌旗,面面迎风,皆是一个“汉”字。战车向前面的要塞行驶而去,而典不识帐下之将则由陈江亲自引领,众人牵马随战车而行。

    典不识望向身侧的古骜,只见古骜比之三年之前,容色依稀相识,只是那精神气间,仿佛又多了踌躇满志,眼中亦多了自己不再了解的深沉。忽见古骜抬袖,指向前方要塞:“前面这处军塞,离渔阳城有三十里,乃是原来城外大营修葺而成。七史上曾说,武公为迎大将破北而还,出上京三十里迎,以宣其战功。今日,你破戎有功,戎地百年之患,由此始解。为兄效仿先贤,出城三十里迎。我要为天下人,谢你为天下平戎呀!”

    “不敢!”

    古骜笑道:“有功就是有功!你当得起!”

    两人说话间,战车来到了依山而建的要塞门前。

    这时,一声悠长的号角声起,带着北地特有的苍凉,两扇巨大的山门从两侧缓缓而开。出现在典不识面前的,是一片机巧遍布,鬼斧神工的巨大工事。典不识仰面而望,日光刺眼。目光移下,面前出现了一座排列紧密的雄兵之塞,错落间依稀可以看到隐藏在其后的那片开阔而生机蓬勃的马场。

    只见要塞中旌旗冉冉,雄兵列列——密密麻麻,整装齐列,兵甲森森,透出一股北地的雄气,和一股久浸沙场的森然英气!典不识自忖,哪怕是追随自己的精兵锐甲,亦有所不及。

    他们一个一个昂首挺胸,骑在高头烈马之上,身着厚重的新式重甲,甲光向日,一片一片如开了金鳞般锃亮,霎时间爆发出一声整齐而绵长的呼和:“迎汉王!迎燕王!”

    而就在这时,那要塞之外,一群西域的骏马如烈风般从其后的草场奔驰而过,其势如风雷。

    古骜道:“三弟,你看,这里所驻扎的,就是多次驰援两王之战的弟兄们!你不下去谢谢同袍么?”

    典不识闻言,回过神,忙下了马车,对众汉军道:“典不识在此,多谢兄弟们了!”说着典不识直揖到地。众汉军闻声,齐以兵器杵地,地声震隆:

    “为公不为私!为国不为己!杀敌不言谢!卫我家邦,共铸国防!”

    典不识抬起脸,看着汉军众将,但见人人脸色肃然,背后不知不觉中已风干了一层细细的冷汗。此时,他心中一时间亦不由得升起一股豪迈旷达之气,洪声附和道:“为公不为私!为国不为己!杀敌不言谢!卫我家邦,共铸国防!”

    “三弟说得好!”古骜道。

    典不识再一次上了战车,随着古骜向前行驶,古骜遥指那马场到:“三弟,你看这些骏马,比戎马如何?”

    典不识道:“有过之,无不及。”

    古骜道:“此乃田榕跋山涉水,从西域国借种繁育而来。如今,乃是这天下第一的好马!天不假私,为兄何敢以此马自重王位?只愿我汉军之武功,能为天下人谋福利,致太平!”说罢,古骜望向典不识:“三弟,你愿意和我一道么?”

    典不识单膝跪于战车之上:“大哥!我愿意与你一道,为天下致太平!”

    “好!”古骜看着典不识:“深明大义,这个燕王,我算是没有白封予你。你要知道,印虽在我手,但我乃是尊天命而为;尊民心而行。天意民心是何?——就是望你为天下人守住北面边疆!镇守戎地!这王爵不是官爵,是天下人托付在你肩上的责任呐!”

    典不识一时间汗渍侵背:“大哥所言,不识记住了。”

    “我为你牵马,可不仅仅是为了我的三弟;我是为冀盼和平之天下人而牵。你可明白?”

    典不识深深地低下了头:“大哥,不识明白!”

    车驾一路行至渔阳郡城,典不识放眼望去,只见渔阳城早已不是自己离开时候的样子了。繁华的街道、熙熙攘攘的人群,和戎都凋敝、破败的模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烟囱四起,锻兵造剑之声夹杂着行人买卖吆喝之声,不绝于耳。

    典不识叹道:“渔阳城如今竟繁盛如斯!”

    古骜微笑:“还记得你我二人游历天下时见过的诸郡郡城么?三弟,如今你看,渔阳城比它们如何呀?”

    典不识慨然:“如今一看,江衢鸟语花香、上京富贵逼人,都不如北地这勃勃骁勇之气!”

    “勃勃骁勇之气,说得好啊!”

    两人一道入了郡府,郡府仍是旧貌,并未扩建,也未修缮华丽,倒显出一股北地苍莽来。

    “虞太守!”典不识见虞君樊在郡府门前相迎,忙下车行礼道。

    虞君樊笑道:“典兄一别三年,这精神气倒是越发好了。我适才远远望见,倒真有远古大将之风!汉王你看,是不是如此?”

    古骜哈哈大笑:“这个自然!那还用说?走,一道入席!”

    虞君樊走近对典不识道:“典兄,我让人准备了你爱吃的猪头肉。我还记得我们多年之前第一次相见,你在上京的酒楼上,一人便吃了一头烤乳猪。我不知戎地有没有这手艺,不过今日,我可专门从上京同一家酒楼,请来了当年那位师傅,给你做了一桌酒菜。”

    典不识笑道:“真的?”

    虞君樊微笑:“我何时骗过典兄?”

    “嘿嘿,走!入席!”

    ☆、第171章

    “典叔叔!”一个身着骑装的稚嫩少年一看见典不识,便跑了过来。

    典不识先是一愣,随后立即伸手一抱,把小少年高举了起来:“我说是谁呢!原来是小世子,小疆儿,都长这么高了?”

    “典叔叔!”古疆坐在典不识的手臂上,一手揽住了典不识的脖子,好奇地打量着典不识脸上的虬须:“典叔叔,你快和我讲讲你破戎的故事吧!”

    典不识仰头一笑:“这有何难?你想听,三叔与你讲几天几夜都行!”

    虞君樊在一边道:“典兄,你总算是来了,疆儿总是问,他典三叔什么时候回。疆儿平日里,最景仰的可就是你了。”

    典不识将古疆放了下来,伸手摸了摸古疆的头:“好孩子,三叔这几日在这儿,一直陪你玩儿,好不好?”

    “好!”

    虞君樊道:“典兄,请!”

    “虞太守请!”

    一道入了座,陈江不久也来了,凑近了身,对古骜道:“三弟带来的那些勇士,我都在外间厅堂,安排好了,酒菜也都备好了。”

    古骜点了点头:“那就开席罢。”

    “是。”

    鱼贯而入的侍者端上北地的佳肴与佳酿,厅之内外,不久便都响起了不绝于耳的祝酒贺盏之声。古骜与虞君樊陈江等,先入外厅与众将饮了数杯,并在席间公布了此次军功之赏爵,众人称谢;其后回到内厅,见典不识已熏然。古骜坐在典不识身侧,笑道:“这猪头肉味道怎么样?”

    典不识一手把着酒盏,仰头就灌了一口,连连道:“好吃!好吃!这可算是解了我的馋了!”说着他抬起袖口一擦嘴角:“这酒也好!戎人的酒烈,这酒呀,香!”

    古骜点头道:“那你可要好好谢谢虞太守,这都可是他专门为你从上京买来的,知道你就喜欢这个。”

    “大哥说的是,虞太守,我敬你一杯。”

    “典兄客气。我想你与汉王弟兄二人,许久不见,总要有些好酒开怀才行。”

    “君樊之言极是,三弟,来,我们喝酒!”

    “该是我敬大哥!”

    觥筹交错,一个时辰一过,酒已到酣处。典不识满面红润,端起酒盏,站起身来,忽然引吭而歌。只听声音高亢悠远,却带着些许苍凉。古骜问道:“三弟,这是什么歌?调子如此铿锵?”

    典不识道:“这是一首戎地的民谣,讲两个兄弟一人管着一个牧场,放牛、放羊,抗击暴风雪的故事。”

    “那后来这两兄弟如何了?可齐心协力护住了羊群?”

    “不仅护住了羊群,还趁着暴风雪,把别人家的羊也抢过来一些。”

    古骜道:“戎人也是质朴,这样的事便放在歌里唱的如此直白。”

    典不识端着酒盏,走近古骜,赤红着脸低声道:“大哥……我听说……上京那个什么……什么雍家小儿,仗着他挟着天子……几次来找你麻烦,是不是?”

    古骜饮了一口酒:“皇上……有时也会被奸人蒙蔽啊……”

    典不识道:“如今天下凋敝,今年江东发了旱灾,到处都是流民,朝廷不管不顾,是也不是?”

    古骜叹了口气:“我多次上书朝廷,劝开仓放粮济民,可惜朝廷不纳。可怜了那些百姓。”

    “大哥……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效仿那暴风雪中的两兄弟……”

    古骜看着典不识。

    典不识‘嗙’的一声,把手中酒盏至古骜面前的小案前,道:“……大哥,哥哥,我从第一眼见到你起,你就不仅是我的恩人,更是我人生的老师。我这一身本领,都是你教的。”说着典不识一把便握住了古骜的手:“大哥……天下若有变,你招呼弟弟一声,弟弟万死不辞。”

    古骜拍了拍典不识的手背:“你的心,我知道了。”说着,古骜顿了一顿:“只不过,还要等一个天意啊。”

    “嘿嘿,我明白。我听大哥的。”

    “来,喝酒。”

    典不识一饮而尽,古骜道:“三弟,你我情同手足,今后这天下,还要我们兄弟一起协力。大明天王当年功败垂成,你可知是为何?”

    “为何?”典不识凑近了身子。

    “乃是因为大明天王贪土恋爵,内自生乱,忘了为民之本。你我若要完成大明天王未竟之事,要平世庶,保土安民。”说着古骜拍了拍典不识的胸口:“你这里,可万万不能忘了‘民’之重,只想着建功立业呀。功业要建,可我们是为民建功,不可本末倒置。你可明白?”

    “大哥,我自然明白!”

    古骜微笑:“你每天都要想一想,你我是从哪里来,我们如今,跋涉了千山万水来北地抗戎,可我们原本是从寒门里来的,是从百姓里来的。你万万不能忘了。”

    典不识道:“大哥,我不会忘。”

    “你起个誓。”

    典不识在古骜面前跪了下来:“我典不识永不会忘记,我从百姓中来,我从寒门里来。日后建立再多的功业,我也不能忘了初心。”

    “好,好。”古骜扶起典不识:“三弟,燕王,你只要不忘初心,我就没有白教你这个弟子,也没有白认你这个弟弟,更没有白封你这个燕王。今后,致安天下,这世上,还有许多功业,等着你去建呀!”

    “大哥!”典不识看着古骜:“我以后有什么做的不对的地方,大哥尽管责我、罚我!”

    而就在渔阳君臣相宜之时。上京的雍府中,却并不平静。雍驰正在书房之中,焦头烂额额地急躁踱着步,灾情的报告如雪片一般一片一片地飞来,已经堆满了他的案几。

    这时,有人禀道:“王爷,宫里有公公来了,说皇上召王爷去御书房议事呢,好像是汉王又上了奏折,求朝廷开仓济民。几个老臣已经吵翻了天了,皇上拿不了主意,让您拿主意。”

    雍驰丢下了手中一卷竹简,问站在一边的一位虎贲心腹道:“你怎么看?”

    那虎贲心腹上前一步,道:“我看古骜那小儿不安好心,呵,要开仓,他怎么不运他的军粮来济民?今年的粮本来就没收上来多少,如今还要济民,那用的可都是虎贲和奋武,还有朝廷命官的饷粮!这是动摇国本呐!”

    “你说呢?”雍驰又问向另一人。

    另一虎贲将领道:“民没有粮,无非就是变匪,江衢廖家那位王世子不是善剿匪么?让他去剿便是。不过他江衢今年,怕也是粮不多了罢!”

    雍驰笑了一声:“就你心眼多,剿匪?剿匪这种事,是能派给廖去疾那种狼子野心之辈的么?糊涂!”说着雍驰摸了摸下巴:“不过你这么一说,倒是提醒本王了。”

    说罢,雍驰捋了捋衣袍,对那门口的侍者道:“备马,本王这就进宫!”

    ☆、第172章

    雍驰带着随从,跨上乌骓,便隐没在上京的暗夜里了。脚下是一条他走过很多次的,通往皇宫的路。可是今日,这条路仿佛分外漫长起来。

    雍驰心中还在盘算着如何祸水南引,将流民驱赶到江衢地界的事。正在这时,忽然夜色中刹时闪出了一道白色的精光!乌骓受惊,嘶鸣一声扬起了前蹄,可是已经晚了。挡在在最前面的是一道绊马索,紧接着的,便是凌空飞来的一柄飞刃!

    飞刃所指,正是雍驰!

    “王爷当心!有刺客!”

    “王爷!”

    左右想抢上几步,可是寻常马脚哪里比得过乌骓,只见雍驰为躲避那飞来的暗器,身子向后仰去,只听“嘭”的一声,雍驰重重地摔在了地上。忽然从路旁草丛中跳出三个黑衣人,举起刀就向雍驰乱砍去。雍驰忙纵身一滚,甚至还来不及拔剑,就已经被人“刷刷刷”凌空连砍下三刀。亏得雍驰戎马操练,反应机敏,堪堪避过了这三刀。三刀一落,随行的王府护卫已经围了上来,与那三个刺客战成了一团。

    两个虎贲将领亦赶到了雍驰身侧,拔刀抽剑,将雍驰挡护住了。

    雍驰站起身,摸了摸脸上的伤痕,只见指尖沾满了血迹,是一条脸颊边长长的伤口,正在不断往外涌血。

    眼见那三个刺客渐渐落在了下风,雍驰忙道:“捉活的!”

    可话音未落,那三个刺客中的两个已然受伤,牙槽一咬,纷纷都倒在了地上,嘴角浸出污血,显然是服了毒了。

    还剩最后一个刺客,亦受了重伤,忽冲雍驰喊道:“你这个窃国的贼子!”这气一散间,便被人连捅了几下手足,兵器坠地,足下不稳。王府一拥而上,几下便麻利地卸了他关节,擒至雍驰面前。

    雍驰抬了抬手,示意左右揭掉这刺客脸上的面罩,只见露出一张稚嫩的脸。那少年“呸”的一声朝雍驰吐了一口唾沫:“你这个窃国的贼子!我恨不能为国除了你!”

    话音未落,那少年便被人一脚踩到脊柱,脑袋摔在了地上。

    “刺杀摄政王,形同谋反,胆子不小啊!是谁借你的这个胆?”

    那少年被拉住头发仰起脸来,吐出嘴角的污血:“谁?是天意!皇上去年就该亲政了!你一个做臣子的,凭什么不让皇上亲政?!如今江东大旱,皇上数次要你救民,你不救,你要遭天谴的!”

    雍驰冷笑了一声:“带回去!仔细的审!”

    雍驰捋了捋衣袍,再一次翻身上马,道:“全城戒严,传本王的口令,虎贲第一营今夜立即进城搜捕刺客同党,第二营入皇城,守卫皇宫!”

    “是!”

    上京的夜里吹来阵阵的凉风,而北地的天色亦早已暗淡了下去,典不识酒足饭饱之后,直接睡在了渔阳郡府中。古骜着陈江安顿好了诸将,这才带着虞君樊一道,上了城楼。

    见虞君樊脸色有些熏然微红,古骜伸手揽住了虞君樊的肩,道:“醉了?”

    虞君樊靠在古骜怀里,叹息般地道:“有一点儿。”

    “……那我们回房?”

    虞君樊笑着抱住了古骜的背:“我不要,我想走一走,透透气。”

    古骜顺势将虞君樊揽在怀中,两人边走边看着渔阳的夜景,虞君樊轻道:“……不知道上京怎么样了。”

    古骜感受着紧靠的温度,侧头轻轻地吻了一下虞君樊的侧颜。

    虞君樊道:“上京那几家,早就不满雍驰一人专横朝纲,再加上太后与雍家离心,如今又收到了皇上秘颁的‘衣带诏’,不知道他们会怎么做呢。”

    古骜笑了笑:“他们会怎么做,你不是早知道了么?”

    虞君樊闭上眼睛,仿佛在感受着晚风:“我知道什么?”

    “有几人对雍家有深仇,又擅武功,是谁把他们引荐给接了衣带诏的那几家?”

    “是仇公子那做御史的表叔。”

    “那他表叔又是从何处知道有这几人?又是何人在上京世家之中暗插眼线,于酒会诗会中纵横议论,引导风向?”

    虞君樊轻声道:“那都是些心系天下的士子。打心眼里觉得汉王抗戎心系天下,摄政王窃据尊位。”

    “喔,”古骜伸手刮了刮虞君樊的脸蛋:“这么说,你是一点儿力也没出咯?”’

    虞君樊笑道:“都是汉王天纵英明,关我什么事?”

    “你呀……”

    “我怎么了?”虞君樊看着古骜。

    “我看你醉的不清,不如我们回房罢。”古骜道。

    回到房中,关上了门,古骜便一把拉住了虞君樊,捧起他的脸,深深地亲吻了起来,他衔住他的唇,舌尖探入侵扰他口腔内的温软,一边亲着,古骜的手一边解开虞君樊的衣衫。

    “君樊……君樊……”气息间带了些粗重。

    “骜弟……”虞君樊湿润着唇色,软着身子,靠在古骜肩头。

    古骜一把将面前的人抱起仍在床上,顺手拉上了细帘。

    夜里的云朵飘来,遮蔽了月光,房中火烛黯灭,只有帘外的微光、和隐隐飘来的暗香,刺激着人的感官。

    汗水裹在了被褥中,室内浸满了迤逦。

    ……

    ……

    ……

    虞君樊从古骜的肩膀后抬起了脸,他先看了看古骜深睡的模样,然后小心翼翼地支起身子,叫来服侍的侍人。先下床洗了澡,换了衣衫,又令人打好了温水,拧好了温热的毛巾,虞君樊将毛巾搭在手掌上,开始一点一点地给古骜擦脸。

    古骜的眉毛动了一下,虞君樊不由得笑了,凑过身去,他在古骜颊侧,印下一吻。

    ☆、第173章 (捉虫)

    雍驰脸上的伤口经过处理,已经止了血,这道伤痕很长,如一条充血的爬虫般,蜿蜒盘踞在他原本艳美的面庞上。

    这一夜他没有回雍府,而是亲自带人入了皇宫。面前的龙床上,坐着瑟瑟缩缩地低着头的年少帝王。他是从睡梦中被惊醒的,他身边的侍寝被虎贲连被子带人给抱了出去,等他清醒回过神的时候,自己已经被雍驰一把扯了起来。

    “爱卿……爱卿……你……你这是做什么?”皇帝惊恐地看着雍驰。

    雍驰的眼神逡巡,暗夜里看起来好似盯住猎物的蛇。皇帝感到自己被雍驰的目光锁得一动也动不了。

    雍驰倏地一个抬手,皇帝就被扇了一巴掌,仰倒在床上。他捂着脸喊道:“爱卿,你……你为什么打朕?”

    雍驰面无表情地扔下一张字迹依稀的诏书,皇帝忙捡了起来,垂目一扫之下便变了脸色,仰头道:“爱卿,爱卿!这……这不是朕写的!朕……朕怎么会……怎么会……爱卿乃是国之柱石……朕……朕怎么会下令诛杀于你?更何况……你还是朕的亲舅舅,于情于理,朕都不会这么做啊。爱卿!”

    雍驰看着匍匐在榻上的人,道:“那为什么车骑将军、长水校尉、议郎诸人、还有御史仇信、太医太史,都接到了这本诏书呢?”

    “朕……朕不知道。”

    “这么说,是这些人伪造皇上圣旨,图谋造反了?”

    第38节

    恋耽美

章节目录

反骨之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书屋只为原作者阳关大盗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阳关大盗并收藏反骨之人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