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春 作者:山石先生
第28节
“冷?不过是一条血带,瞧把你吓的,你说你之后会不会为这条血路贡献一点鲜血啊?”
文人输阵不输个嘴巴,读书人的通病,徐秀也不免沾染了几分。
扯着嘴巴冷哼一声,“锦衣卫诏狱也不过如此,我怎么会放在心上?”
或许是听惯了送进来的人的嘴硬,锦衣卫也没心思说些什么狠话,不过道:“到时候有得你哭的。”
“把你这里比作地狱,外面比作人间,人世间就算没有阴曹地府的刀山剑树、油锅血池,可是随时出现的冷箭窝弓笑里藏刀,可不比你这里差多少。”徐秀扯着沙哑的嗓子笑道:“届时到要看看,徐某人是否会损斤掉两?”
“说是你们文人会说。”
小卒们不过摇头不语,也不去多做计较。和死人,又有什么好计较的。
班房臭气熏天,稻草发霉,地下也不晓得流的是什么液体,徐秀忍无可忍,怒道:“给我换个干净的。”
小卒摇了摇手道:“就安歇着吧您内。”
见其走远,徐秀一口气松了下来,便栽倒在了发霉的稻草堆上,这个地步,又怎么会去较这个真。
不过是图一个虚张声势。
睁眼,目光所及,昏暗不清。
天花板似乎显出了各个冤魂,哭喊咆哮,这些人受尽了痛苦折磨,张牙舞爪好似要冲着自己索命,徐秀闭眼摇头,驱散了这些潜意识。
龙困浅水,虎落平阳。
徐秀暗自握拳,保命才是正途。
小卒去而复返,将徐秀压出了牢房,手链脚链,披枷戴锁,一身不知几多沉重,但受刑之人的脊梁挺的是直直的,双眼轻合目光锁定在身前五步,好似菩萨入定的神情,步伐之间,龙行虎步算不上,倒也步态稳重,犹如不是受刑之人面见堂官,而是自上金殿,拜见吾皇。
就是阅人无数的诏狱小卒,也不由暗道一声真君子也。
穿过种种门廊,绕过间间刑房,眼前就是一座大堂,台上之人身着衮龙衣,相貌堂堂,徐秀睁眼直视,毫不躲避。
上座之人必是那钱宁,至于身旁那位熟人,徐秀也只好当不认识的略过,何人?屠璋。
“见着本官为何不跪。”钱宁说话倒是儒雅。
徐秀道:“君子见官不折腰,更何况你这里乌烟瘴气的,徐某人怎么可以跪。”
对于徐秀的言论,钱宁到也不在乎,不过合掌笑笑。
只道:“好一个狂生。”
别看腰板挺得直直,可实木的枷锁沉的很,徐秀索性一屁股坐在了地上,要硬就要硬到底,要狂就要狂到底。
当下道:“钱大人,有什么事儿您就说吧,我刚进来歇也没得歇就被您拉来,什么事情?”
钱宁眉头一皱,屏退了左右,才对剩下的人下令道:“来人,去掉其枷锁,上座。”
眼皮一跳,事出反常即为妖,徐秀也只好顺水推舟,看看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去掉枷锁,身坐软椅,徐秀揉着手腕道:“想不到徐某人在锦衣卫诏狱还能落一个座位,这是何等荣光。”
钱宁走近徐秀道:“峻嶒先生对于锦衣卫有什么看法?”
“看法?”问的奇,答的也就那回事,徐秀道:“贤愚善恶分不清,这里有多少冤枉恐怕你自己都不晓得,民间对锦衣卫可谓怨声载道。”见其不答,徐秀索性继续道:“钱大人履新都指挥使也没见干什么事情,既然尸位素餐,就该在一旁饮酒取乐,换一个逍遥,又何必废话。”
钱宁脸一苦道:“宁自小是公公养大的,之后又是天子近卫,不过是一介莽夫,哪里有什么本事治理偌大的锦衣卫。”
徐秀笑道:“那你就该天子说什么就做什么,当好天子的一条狗,而不是有自己的算盘。”
听了这话,也就差挑明,钱宁冷哼一声,“若听天子的话,你现在还能完好的坐在这里?”
“哦?指挥使大人,能否一解徐秀心中困惑呢?”
徐秀的心很沉重,面上倒也不显,他知道正德皇帝的处境很微妙,却也没想到这么危险,这一局全赖皇帝,若皇帝这张牌不好用了,岂不是满盘皆输。
钱宁耳语一番,徐秀的眼睛越来越冷。
闭着眼睛道:“你们真的这么想的?”
“就是这般。”
脑经转动不过片刻,徐秀道:“如此,大人们怎么安排,徐秀就怎么做就是了。”
“识时务为俊杰。满门无伤,这是宁对你的承诺。”
“有劳大人。”
“给峻嶒先生换间干净的班房。”
……
班房干净,照理安心修养身体,培养一下浩然正气才是正道,可一心的焦躁火焰,烧的人十分烦闷。
透过一丝气窗,已经是月上三竿,谯楼也打了三更。
翻来覆去,只能是睡不安。
堂堂天子,却被人玩弄于鼓掌。
徐秀对那位不曾见过几次的正德皇帝充满了同情,然而这一切都是自己所引发的,也就不怪被他人利用。
说一句这么做其实是为你好?谁又能够相信。
放出去的话更像是垂死挣扎的哀嚎,什么实为有君,没有人当真。
一步步的思考,每一次都算进了死胡同,自己造的局面,却陡然起了变数,既得利益团体不满足头上还有一个人压着,他们要挣脱束缚。
这么下去,恐怕就算还是那位嘉靖皇帝上台,也难以斗争的过他们,海商的贸易十分巨大,自己十多年的安排也不过是掌控了十分之五六,而陆上的世界,却又难以控制,算来算去,都难以做活。
早知道钱宁江斌不对劲,正德皇帝死的蹊跷,却没考虑到他们是否也是棋子。
“所以,你想怎么办。”
听得熟悉的声音,徐秀有点不可置信,小声的确定道:“是你吗?”
“是我。”
“你在哪里?”
“我就在你气窗的外面,我进不来。”
他的声音很低落,徐秀手指伸出去,轻声道:“我就知道,你会陪伴我的。”
一枝梅道:“可惜看在眼里,却无能为力,对不起。”
“不用对不起。”
手指交缠,胜过无数的甜言蜜语。
徐秀道:“我与世隔绝,什么消息都得不到,现在外面如何?”
一枝梅慢慢道来,随着晋商盐商发力,九边不稳,流民激增,匪寇多起,而世道艰难,自然流言不绝于耳,而徐秀的学说本质上就是一个屠龙术的东西,细心的野心家总是有的,择出几个理论,喊上几句口号,失去了土地的流民也跟着揭竿而起,拉拢起了队伍,更有白莲教蛊惑人心,仅近三个月,就有八十余起反贼揭竿。东南地自国朝初年就是重税的地方,眼下又加摊派。
市面萧条,经商客旅买卖稀。
如果还要说好的地方,那就是南门埠的所谓金融资本还在活跃,时常有人一夜暴富,也有人一夜倾家荡产。
一枝梅道:“世道乱起来了,老百姓的日子难以为继,有些人很不能理解你所说的,是为了大明好,眼下却风雨飘摇。”
听了这话,徐秀知道自己人里面也有人举步不定了,咬牙道:“不破不立。如果按部就班,我有生之年都改变不了什么,只有乱,只有动荡,我知道,就算我成功了,我死后照样会有人骂我,说我是野心家,为了一己之私欲,让无数的人付出代价,他们说的是实话,的确,我没有办法找出一个和风细雨间改朝换代的办法,我只有浑水摸鱼,搅乱这个世界,但这么做会有无数人的人恨我,他们会说我牺牲了一些人,我祖上就是被徐秀害的等等,我得不到所有人的支持,也不会有所有人都认可我,但为了整个民族,为了几百年后我们的国家不遭受到血与泪,别无他法,固化的阶级要去打破,既有的利益团体要去消灭,吸食民血的臭虫要去杀死,我不是晁错,我不是王安石,我就是徐秀,一个大明的改革疯子。我只希望从今之后世间是非善恶重新分晓,大明日郎风清,云散月明。我需要你们的信任和支持。”
一枝梅很用力的握着徐秀的指尖,很是心疼。
爱人的回应,总是那般有用,徐秀笑道:“肯定会有无数的后人说,徐秀太过着急,太过极端,好端端的大明有的是时间给他去改造,他非要强硬,造成了极大的灾难,我们要认可徐秀的改革行为但也要为其不理智的冲动心进行一番批判等等,因为他们不知道!”
笑着笑着,徐秀却留下了眼泪,他道:“他们不知道三千万同胞是怎么死的,他们不知道一万万人民是怎么变为奴隶的,他们更不知道人与狗是可以相提并论的,不知道我们得付出多少的艰难代价,才能够重新站立起来,挺起我们的腰杆。”
谯楼打起了四更,徐秀道:“当时我是怎么说的,你还有印象吗?”
一枝梅虽然不知道那些话说的是什么事情,但他是十分的支持与信任,接口就道:“历史的风终归会把坟头上的垃圾吹走。”
感怀了一阵,诉说出了心中的烦闷,徐秀精神好了许多,信心十足道:“听了你这些话,我反而觉得事态还不算坏,这些反贼问题不大,草莽间能得一时逞,千秋大业终究是不能成的,大明还没有衰落到被流寇就能灭了威风的时候。至于说晋商盐商他们也是为人所利用,就是六扇门那些人,搞定了他们,晋商盐商皆是为了利益,他们为了自己的安危,也会尽力去摆平,九边不稳归不稳,那只是那些人还没下定决心,兵变没那么快,但有一点,南门埠必须要收紧银根,减少流通就可以,现在这么放任,呵呵。”
徐秀狠道:“肯定有人的眼睛红了,让我来也去查,查到随便他怎么处置。除此以外,舆论要继续操作,这点白飞之前做的很好。而我这里……不用担心,既然六扇门准备保我,我就一定有机会,现在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让陛下对那些人绝望,就够了,陛下不是愚蠢的人,没有一个皇帝对于祖宗江山是不在乎的,只要他关心自家江山,看到世道这个样子,就足够。”
“那你……”
“别担心……但如果你能经常来看我,就更好了。”
“好。”
☆、第107章 太平春君臣裂
气窗外的良人已经走了许久,牢内的徐秀还是不得安眠。
嘴上要逞一个刚强,不过是千斤重担自我担承的男子汉该有的心胸,事实般的事态,并不见得能有多好。
六扇门逐步行动,四路反贼揭竿而起,白莲教鼓弄人心,自己人心猿意马,本身又身陷囹圄插翅难飞,举目观望,强援无有,站台撑腰无有,除了民心尚且可用外,别无手段。
搬着指头算来算去,七个锅盖,怎么也盖不满八口铁锅。
愁,愁也。
班房算是密室,也很是安静,一静,心思也就容易去回忆。
到了这一地步,已经到了计算得失的时候,若要放弃,显然不可能,可要在一路行来的过程中有什么地方有些悔意,倒也正常。徐秀扪心自问,自己也不是一个多么的有大魄力的人,多么的有王霸之气的人。
走到如今支撑着自己的,只有不甘心三个字。
为民请命不择手段,伤人,亦是伤己。
有被贬出京时的不甘心,有两位国公欺压时的不甘心,有三世冤仇的不甘心,有大旱降临,官吏无能的不甘心,也有一路走来,一个穿越者骄傲的不甘心。
徐秀喃喃自语道:“我不过一介布衣,却让我做一个时代的弄潮儿,这是命吗?”
命,玄之又玄。
然而自强之人,又怎么会去亲信于命理。
民心可用,就足以。
一路走来,行事风格一脉相承,人,最是善变,却也难以说善变,看似矛盾的话,细心一琢磨,倒也有一定的道理,所谓脉络轨迹,行为逻辑。
时至今日,不过是自作自受,若能贵一个坚持,谁也不是输家,相对。
徐秀知道,自己来到这里,从来没有一点现代人的发明,也无有任何出了时代的举动,就是如今,也不过是一个所谓“反贼”该走的路。
搞江宁南门,是一个再创新,很多东西的理论,前宋就有。
所谓无君,不过是到处捏砸揉搓,将一些古人的句子断章取义而来,路,人,学说,非从天而降,都是一脉相承,如果仅从这里来看,当不得一个现代穿越者。
可区分自己与旁人不同的,不过是一个心态与目的。
事实证明,一个现代别无他长的平凡穿越者,一越来到古代,就想靠着经商发财,发明致富,神挡杀神,佛挡杀佛,难以为真。
只有踏踏实实的融入这个时代,做一个心态上的现代人,才是正常却又可能的一条路,走出什么花样,取决于个体的不同。
磕磕碰碰,艰难尝尽,徐秀咂了一下嘴巴,却发现自己二十多年来,所品尝的珍羞美味,也不过是记忆里的寥寥数次。
苦,难,穷,才是常态。
想及此地,也不过自嘲一笑,真是给穿越者丢脸。
忆苦才能思甜,心的力量十分强大,一遍遍拆开揉碎,不是要让自己蒙羞,让自己恼羞成怒,而是计较得失,强化目标,让往日一张张有恃无恐的嘴脸浮现在眼前。
恨,是一种力量,能够让人坚定目标,矢志不渝,为达目的不罢休。可又能让人迷了心智,只有大公,为天下去恨。
交织着的仇恨化作了友人的笑脸。
三位先师,是三盏明灯。指引了他安身立命,为人处事,著书立说,知行合一的一切一切,何其有幸。
若没有三位先生的教诲与帮助,又怎么会有今日的徐秀,人的命运,捉摸不定,这个假设十分的有趣。
有苦有甜,人才活的有滋味有味,才让徐秀在这个世界,活的有血有肉。
童年的玩伴,同窗的共进,文社的良友,官途的伙伴,有的破裂,有的凝聚,有的疏远,遗憾有之,痛心有之,什么是友,交心。
大浪淘沙才见金。
更为重要的,就是一生中的挚爱,如果说为天下是不甘心化作的责任,那么对他,就是为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本能,思来想去,却是自私无比,总想让自己有一个心灵的寄托。
可对他而言,徐秀行为风险极大,若稍有闪失,于他,岂不是残忍。
双掌拍脸,人若不悦己,这心思就太压抑,低声笑言:“还好是同性恋,没得后人给后人黑。”
爽朗的笑声弥漫在锦衣卫深处,随着他的笑声,整个“地府”都从宁静中渐渐苏醒了过来,有人吵醒疼痛哀号,有人怒斥扰了几家清净。
屠璋打开牢房提着食盒进来,徐秀一瞧,道:“有劳屠大人。”
盘膝而坐,屠璋不做言语,一屉屉的拿出吃食,才失望的道:“你可知令兄多担忧?”
拿起包子就塞进嘴里,一夜脑力劳动,体力消耗极大,闻言抬眼打量,见其心事重重才笑道:“吾兄仁爱,有古人之风,我不是叔齐,吾兄却当得起伯夷。”
屠璋怒目道:“你兄长在外头整日担忧,一天要问我多次,而你却有心思大吃大喝。”
入了锦衣卫,关心之人多矣,徐秀也明白他人好意,可如今只有肚子吃的饱饱的,身体养的棒棒的,才有那个精力和体力去与邪恶势力斗争一番。见其生气,不过虚指几下示意他别档了气窗下的宝贵阳光。
道:“那就放我出去,不就好了?”
颇有一些耍无赖的气势。
米粥是热的,烫心烫肺,十分的舒服,徐秀不由长长舒了一口气,压力随之也大减。
屠璋冷面道:“有你这个弟弟,真是你兄长的劫难,若非你,明耀兄早就位列绯袍高官了,而你却浑不在意,是何道理?”
“徐某早就被逐出祖地,祖宅被焚,如今不过是一介浮萍,而当朝却因我而不升迁徐明耀,你不去寻苦主,反来说起我的不是,是何道理?”一番话说的头也不抬,安心进食。
屠璋毕竟武人,口舌之利非其本事,听言也只能无语。
可武人有武人的解决方式,一手抓起徐秀衣领,眼看双脚都已离地,徐秀对上了那一双怒火中烧的眼睛,见他在强撑怒气,轻拍其手道:“若非兄长有求,你肯定要揍我是与不是?”
被甩在草堆上,徐秀也不去计较,不过哈哈大笑道:“可有酒喝?”
“等着!”
见其外出,徐秀摇头叹道:“苦了兄长了。”
若非徐秀缘故,以徐辉的本事早已经能够穿上红袍,如今保住官身就已经花费了诸多精力。而诸多同年又多有他的牵连,同样官途止步不前,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落的下脸写一个与徐秀绝交书的。
时来饮酒多自在,寂寞深处人自哀。
徐秀不自哀,可这杯中之物一时半会倒也是打发时间的良药。
暂且不提狱中徐秀多少自在,多少愁闷,外头却一日闹腾过一日,先后十五日,皇帝不知所踪,群臣慌乱无措,时有内阁主持大局,可如今东南西北四路反贼起,九边不稳,国事不宁,皇帝消失的无隐无踪,怎不让人更加慌乱。
如今国事尽在文臣手中,若当不好这个家,不用皇帝说话,底下人都会对你不满,千万双眼睛都在盯着以杨廷和为首的内阁,恰逢李东阳病重,如今内阁能够与之分担的,无几。
杨廷和倒也不愧帝师的名头,杀伐果断,算是稳定住了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如今必须要寻求的,就是尽快找到正德皇帝,快马分走,一路寻找,终于在梅龙镇找到了流连于一所酒馆内的正德皇帝。
迎回了圣驾,很多事情对皇帝而言也就抛之脑后,那多日的鸾凤和谐,那一位闺名李凤姐的女子只能日日思君不见君了。
圣上回归,摆在台面的,就是一团乱麻的政事,对正德皇帝来说,上刑场都比看这些公文来的起劲,没多久就回归了豹房与那些戏子,女子……男子玩耍了起来,闻听政事禀告,逼急了的正德帝直言杀了徐秀再说,这一下又惹来臣工谏奏,回答的也很正经,只说交于三法司处理,不可锦衣卫私自定罪。
若安后面那位嘉靖爷的脾气,我还真就不跟你们搞,锦衣卫赶紧杀了就是,但正德帝就是这么听群臣的话,随之,徐秀被转移进了刑部大牢,这里比不得锦衣卫残暴,却更加的黑暗与肮脏,无他,预算问题。
这一转移却闹出了天大的祸灾,一个直达天听,皇帝要求杀了的大案要案,却被刑部尚书朱笔一勾,杖责五十,戴枷徒徙三千里。
重不重,重的,无情棍五十下,稍有差错就是殒命的节奏,更不说戴枷三千里,铁打的汉子都不一定受得起。
可比之皇帝要求杀,要求凌迟的预期却又轻责了许多许多。
得了如此回禀,正德皇帝大怒也就不难理解,双手直颤,金殿之上怒斥臣工,可文臣百官哪一个又不是饱学之士,伶牙俐嘴直说先人法度,祖宗社稷,概括的概括,不过是杀不得而已。
“一个徐秀,朕还杀之不得?”
“陛下,因言获罪,非国朝之福,三思。”
人说生气,常言一佛出世,二佛升天,那么自号大庆法王的正德皇帝不用说,气急在心,失望透顶,抑郁难忍。
无情话说之于口,说的人悲愤,听的人无情。
“十年,朕薄于卿等否?”
字字如刀。
君臣决裂,始在今朝。
☆、第108章 太平春无奈何
只有上天知不知道皇帝愧不愧对百官,因为这东西没个量化标准。
所谓立场不同,得出来的看法与结论也只能南辕北辙。于臣工来讲,皇帝不做事,听之任之也就算了,可你为什么不全部是听我们的呢?我们明明白白的好言好话为什么不采用呢?
有一总想二,有了二,就觊觎那个三,无穷无尽。杨朱一毛不拔的典故,道尽其理。
如果从大臣的视角看,那就绝对是个昏君,什么东西都打哈哈,什么东西都不去管,我们给你卖命几十年,做的好是应该的,做错了事了就得罚的,也不加薪,没有奖金,怨气也就生了。
当然,或许不是这个理由,有其他理由,那也不用细说,谁让找茬根本就不需要技巧。
要想拿皇恩浩荡,君王那一套洗脑办法就想把活生生的人给你教导的多贴心,显然不能够。
大家都是几十年斗争过来的,问题都看的明白,不愿意那么做,顶多是孔圣人的威力太多巨大,其次是名望的诱、惑十分耀眼,但要心中没些小九九是不能够的。
大家都是大浪淘沙过来的人,朝廷上面站的都是人精,不要假大空,说现实问题就可以了,读书我自己发奋的,考试我自己努力的,当官我自己经营的,关系我自己维护的,衣食住行我自己挣来的。
这些话平时不讲,心理不见得就无有,显而易见,那就是哪里来的恩,哪里来的浩荡。
不要用时代局限,也不要用古人淳朴之言来解释,不见得淳朴就是褒义词,不就是坦诚直接吗?瞧,古人坏的多么的直接。
数万年的时间或许有智力进化上面的差别,几百年对人类进化史来说,毫无变化都是可能的。
只接受过义务教育,勉强搞定了高等学业,骗骗庄稼人迷信到是可能,可要用来和古代精英教育体制下诞生的人精去比,就是给你几百年见识都不见得玩的过。
金阶上面,正德帝脸色铁青,被他双眼看过去的,往日里所有的大臣们皆目不转睛,看着自己的芴板。
或许皇帝的委屈,不过是一些旁人看起来微不足道,甚至觉得小题大做的事情。
比如“囚”在紫禁城的他不过是想出去看看外面的花花世界,不被允许,比如是枯燥乏味的公文太多,想看上一场南戏,不被允许,比如是一直挺着帝王威仪太过劳累,偶尔松弛一下脊梁,被批失礼。
数都数不清,任何能够想到的小事,都会有人,有一群人,有一大帮人,甚至有全天下人来为你说他们口中的良言。
如果你不听,而去做了,那就对不起了,难听话就会来坏掉你的好心情。
委屈,甚至愤怒的情绪就会上头,朕不过是歇息片刻,为何不允许?
当然,做皇帝的基本都不会跟群臣去解释,要么无视,要么训斥,少有跟你解释朕不过是累了,休息休息而已。
大臣一被无视,好嘛,这心里也就不开心了,为臣者忠言奉上,无视是何道理?昏君!
大臣一被训斥,好嘛,这心里也就会不平了,为臣者好言相劝,训斥是何道理?昏君!
第二波更激进的话就会送上,老生常谈,喋喋不休。
听的老茧都要生出,却还只能听下去,因为不听的后果太过严重,多么可悲的帽子都会丢过来给你戴上,就是皇帝,又能如何。
诸如忠言逆耳。诸如臣是为了陛下好,为了大明好云云,不堪其扰。
如果皇帝认为这哪儿跟哪儿啊?不过是懒得搭理的小事,朕又不是不干活儿,休息休息都不行?还来乱吠?反了你们了!
这一顶杠,那就完蛋,君臣关系也就不和谐了起来。
往后所有的类似情况,只会让皇帝更加讨厌,真到了狼来了的时候,也就是于事无补的时候。
很多情况和道理,皇帝不是不懂,就算是不懂,几次三番过后也就懂了,也不是不明白,而是他是人,不是机器,就是及其也需要润滑油来调剂一下下何况人乎,仅此而已。
数不清的小事,看上去都是良好的谏言,汇聚的只能是皇帝不断累积的怨气。
怨气发不出去,心理就会变态,也没有人能够诉说,八虎是好玩伴,好奴才,却不是一个好的诉说对象,而天家怎么能和宦官去说这些或许皇帝陛下自己都认为是自己的原因的话呢。
比较常理来说,似乎他们说的都没错,那么错的只能是朕。
这怨气也就只能去玩闹,发泄。
古往今来,基本敲定社会伦理纲常的朝代的皇帝,基本都要被这事情搅和的头疼,不能调节心理的就沦为昏君,能够调节心理的,就成了明君。一半掺和一半,有时能调节有时不能调节,就是守成君主。
正德他爹早年能够自我调节,过了三十岁身子越来越不好就变成了一半一半,什么满仓儿案的出现也就随着性子干了。
而当今圣上正德皇帝采取的就是回避,躲着你们的方法,这方法自然不对,不是昏君都会被逼成昏君,因为人躲的掉,话你躲不掉,久而久之,正德皇帝年轻人的逆反心理也就越来越重:你们既然这么说,那朕就当个昏君了吧。
对刘瑾也就放任自流,对八虎也就纵容许多,由着他们去和文臣对着干,朕惹不起你们,有人能收拾你们,与后世那位天启帝如出一辙的法子,不过魏忠贤的水平更高,对国事很上心。
人心的变化往往都是情绪的累积,与不坦诚的沟通。可惜位置的不同,纲常的束缚,君臣基本不可能有坦诚的沟通。
不论是帝王,不论是宰相,不论是大将军,他们都是人,人心也都是肉做的,与常人并无异样,而常人可以简单沟通达到解决问题的手段,换做君臣却很是艰难。
朝会开诚布公不堵塞言路,又怎么会去谈什么家常呢?私下里会见大臣也不过是公事公办。
需要发泄的情绪也只能是多找几个老婆塞进后宫。从这点来看,虽然不可能用的了三千佳丽暴殄天物,但皇帝陛下的需求还是存在的……
此间种种,纸上写来中是浅,若不能思索一二,少有会对皇帝的心理察觉的到的。
苦衷苦衷,不被人理解,那就是苦衷。
后世之人,爹娘奉劝,一而再再而三,道理完全正确,却会惹得宝贝儿女心生烦躁,嫌弃二老啰啰嗦嗦,这一下也就闹出了尴尬,若旁人知之,闲言碎语也就会接踵而至,没出息,没道理,说之于口。
似乎也就被贴上了不孝、啃老的标签。
碰上心性未定的年轻人,听着这种评价,心内十分窝火,可又说不出口,不知道说些什么,连自身都不见得分析的出问题出在哪里,如果硬顶,不就将他们的话给落实了吗?
久久久,那就得过且过,就这么着了吧。颓废了下去。
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不过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尔。
少一些意见,多一分理解,情商也就高了。
张璁察觉了,所以他能够创造奇迹成为首辅。严嵩察觉了,所以他执掌宰辅二十多年。徐阶察觉了,所以他干掉了老严嵩。张居正察觉了,所以他赶走了高拱。
如果没有这些人把握住嘉靖的脉络,那么嘉靖朝必然同万历朝一般无二,届时,就是明亡于嘉靖了。
大明历史几十年最为精彩的政治斗争,都是准确把握住了皇帝陛下的脉搏所呈现的。
而当没人能够把得住皇帝的脉搏,也不清楚皇帝为什么就是昏君的时候,只能强化君臣斗争,相看两厌,还谈什么君臣共治,这个国家还能好的了吗。
正德最难能可贵的一点,那就是放手,让你们去干,我躲着你们。
从上帝的视角来看,正德朝比之之后,那是好的多了。
可惜,杨朱早就教过了大家,从一根毫毛换取千金,到一只胳膊给你一座城池,再要你的脑袋给你一个国家。得寸而进尺,若不能从最初斩断,那就是必然,口子不能乱开。
或许一开始能够满足,当时间久了,当习以为常了,当理所应得了的时候,不自觉的,你就会要求的更多,而对这位皇帝更加的不满,能够知足看的明白,在事到临头也能够做到,那你这个人非得是有大出息不可,因为你离圣贤不远了。
而当满朝文武在徐秀案上面的所作所为,最终将正德皇帝小心维护疏导的心理建设崩塌的一干二净,没有心思再做商量,不能低头,冠冕会掉。
朝堂静寂,留给正德皇帝的,只能是压抑的气氛,有恃无恐的人,又怎么会去在意你的想法。
拂袖而去,面前出现不了什么漩涡,也不会带来多少凉风,可却为了下一个风暴的掀起提供了最初的动能,天子之怒,又有谁能够无视?
※※※
酝酿的风暴似乎并没有起来,一切都照常运作,可当正德皇帝要求大家廷推入阁人选的时候,杨廷和就明白了这位皇帝打算干什么。
无外乎现今入阁人选除了吏部天官杨一清外没有什么好的人选,不论怎么操作,于情于理,这时候入阁也只能是那位有大名望的杨一清最合适,这是阳谋,谁都无法去阻止。
当这位与杨廷和私交甚好的杨一清从吏部天官变成了排名最后的内阁阁臣的时候,他的能量事实上是被削弱。
如果之后皇帝要干些什么事情,就容易的多。
稍对朝廷有一些关注的人,都从这个要求里嗅到了风雨。
杨廷和看明白了,可他并不能阻止,吏部天官和首辅是好交情?两者相加能量太过巨大,皇帝用帝王术分割开来也是很正常的,若要阻止,岂不是有二心的表现?
难。
但杨廷和并不会坐以待毙,天官让出来了,并不代表我就不能安排另一位。
令人眼花缭乱的人事安排呈现在了朝廷之上,兵部尚书陆完改任吏部,户部尚书王琼改兵部,都察院右都御史石阶改户部等等,除了刑部尚书张子麟,几乎整个部堂高官都有所调整,等到皇帝反应过来,一切似乎都没什么变化。
杨廷和身为百官之首,他有的能力又岂是年轻的皇帝所能比拟的,一番调度,平时他所不待见的人下的下,走的走,借皇帝拔掉杨一清吏部尚书的危机,却转换为了整个自身布局的机会。
身为内阁首辅,他不会惧怕皇帝跟他玩规矩,因为规矩都是他们文官定的,皇帝如果要在文官所制定的规矩里面玩,天纵奇才般的圣君都不可能玩的过他们。
就好比之后的嘉靖皇帝。
当杨廷和认为嘉靖在和他们有规矩的玩的时候,根本就毫无畏惧,可他忘记了。皇帝也有他不讲规矩的地方,一旦皇权无所收敛,终究不能匹敌。
正德帝要求钱宁逼走杨一清,受了指派的钱宁不负众望,对于大名望的人来说,活到这个地步已经是计较一张脸皮的时候,如果不给脸,而皇帝似乎也乐见其成的时候,不如归去,就是唯一的选择。
《臣杨一清乞骸骨奏疏》一上,便宣告了皇帝开始不讲道理。
见着功勋卓著的老臣要走,正德皇帝也不由一阵伤感,说他孩童心性,这里便可见一斑。本身的要求,当实现的时候,却又不开心的难过。
三留□□,正德皇帝以最高的荣耀送别了杨一清,看似矛盾,却是朱厚照复杂感性的一种体现。
杨廷和叹息的看着老伙计的离去,思想及昨夜的一番谈话。
杨一清道:“元辅,圣上不过是孩童心性,又何必认同张子麟他们的意见呢?”
对于这种劝解,杨廷和知道他已经不能给出退让的答复。皇帝必须要讲规矩,这就是我这个内阁首辅的职责,杨一清致仕之前或许还有用,因为陛下还讲规矩,可杨一清的离去成为事实,那就是不能退让的时候。
如果随着皇帝的性子去干,那么所有人都只能用皇帝的规则,大家的立足之地也就无有了,还谈什么政治清明呢。
回答杨一清的,不过是一句无奈何。
正德十年,杨廷和丁忧回乡,没有多久,杨一清致仕回乡
☆、第109章 太平春使疯狂
杨一清的致仕底有多大的反应,没过多久便显现的一览无遗,直接的后果京师四品以上已经有多人死在了锦衣卫大狱,谁也不知道下一个是谁,人人自危也就是个正常现象。
苦于无计可施的大臣们只能寄希望于元辅大人。
张子麟等一干部堂高官集聚在杨廷和府邸外头,却得来首辅身体有恙不能见客的答复。
众人彼此对视片刻,也不会过多慌乱,都是老而成精的人,慌乱不是他们的习惯。
有人对首辅下人道:“既然首辅不适,我等也不便过多打扰,只求元辅能够在危难时刻主持好大局便是国朝之福。”
说罢,众人归去。
而府内谢阁上的杨廷和注视着门外之人的离去,摇了摇头,便对身边人道:“京师不能久留了,得想个办法离去。”
正当他起身下楼的时候,下人慌乱的脚步却惊扰了他,直皱眉头,只见其披麻戴孝心中却是一凉。
只听他道:“老爷,太老爷病逝了。”
杨廷和握住栏杆,撑住摇摇欲坠的身形,紧闭着双眼,内心痛苦,伤心,还有一丝庆幸?
不过片刻,愤怒的双眼便直视底下的人道:“病逝?太老爷身子硬朗,怎得如此突然?”
世上哪有这么巧合的事情,一定是有人看到自己的处境,擅做决定?
下人,报信之人,他身后的幕宾齐齐跪倒在地,“绝无擅作主张的举动,老爷请明察。”
深吸口气,缓了缓痛心的情绪,杨廷和便知道了肯定是自己误会了,此去巴蜀万里路遥,老父亲去世之时,还未见现今之局面,一句巧合,却是正确之极啊。
“发丧。”
杨廷和胀痛的太阳穴疼的他很想休息,却又不能不提高警惕,张子麟的那番话已经表明的一干二净,必须要尽快保护好自己。
父亲啊,您的大恩,来生再报。
首辅丁忧,是个大事情,就连正德都预料不到,但随即,这却一桩极好的事情,他很多时候也在想,如果跟师傅杨廷和起了冲突,究竟该怎么办的好,现在好了,两三年过后,等朕理清了朝廷,到时候师傅再回来主持大局。
内阁首辅百官之首杨廷和丁忧了,这一个消息第一时间就传到了大同,六扇门总督们心中就好似吃了苍蝇一般的难受。
眼下没有杨廷和顶在前面去发挥他的能力,很多安排又要重新制定,麻烦。
“杨廷和有说什么吗?”
“人选要他来决定。”
“荒唐,难道吾等费尽心机,却为他人做嫁衣?”
“我们的利益必然是大头。”
“先不去管杨廷和了,我们已经箭在铉上不得不发。”
※※※
“好久不见啊,钱大人。”
人最能适应环境,看似高贵的徐峻嶒徐先生,却很自然的捉着身上的虱子,也让钱宁忍俊不禁。开口道:“你知道外头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事件已经过去了半年多,文官们的判决最终还是同皇帝僵持在那里,谁也不愿意接受自己不想要的结果,所以徐秀只能继续住在刑部天牢。
这里暗无天日,这里脏乱无度,这里蚊虫无数,如果要选择,宁可去地府锦衣卫,也不要在这个人间刑部。无他,刑部没锦衣卫有钱。
当然对别人来说,去锦衣卫九死一生,在刑部好歹还能活命,必然会乐意在刑部的更多一些。
整了整自己一身看上去脏脏的袍子,徐秀道:“不知道,但山人掐指一算就知道了。”
一个人被关的时间久了,自然要会给自己解闷,自言自语变为了习惯,有人在也不忘玩耍一番。
钱宁也似乎看出了徐秀的目的,直接道:“松江府有山吗?”
“怎么没有呢,佘山、金山。”徐秀提醒道。
“似乎是个土包。”
“啧,大人前来有什么事情吗?”谎言被拆穿,徐秀也顺势引入了正题,直接道。
钱宁蹲在牢外头,手把着木头杆子道:“你不是能掐会算吗,你算算看?”
听了这种话,徐秀利索的站起身来踱步,直接道:“时间算来,现在已经是正德十一年,你们的布局早就初见成效,虽然我在牢里头不知道外头的事情,可是最早的原点我是知道,甚至是我一手造成的,所以,如今不是皇帝得意,就是你们得意,而钱大人今日前来刑部大牢,必然是受人所托,不然就算再怎么是一伙人,锦衣卫要来刑部,显然不能够,所料无差,那就是张尚书或是六扇门总督们需要我的时候了。”
钱宁稍稍的拍了拍手掌道:“峻嶒先生的机变果然名不虚传,不错,张大人请我来与先生讨论讨论。”
趁着说话的时候,徐秀借着昏暗的灯亮打量了他一番,神秘道:“钱大人,我好不好和你打听个事情?”
“哦?请说。”
“大人真的上过龙床吗?”
被关太久的男人总是那样的神经叨叨,这个问题困扰了徐秀很久,怎么想正德皇帝都是个荤素不忌的人,而钱宁江彬又是两个美男子,十分得他信任,八卦之魂熊熊燃烧。
钱宁的面色闪过一丝不自然,道:“是又如何,不是又如何?”
“都上过床了还背叛人家,不要脸啊你。”
虽然这只是徐秀和钱宁第三次见面,原先徐秀也不是如此口无遮拦的人,只能说将近一年的牢房蹲的人神经刀了。
钱宁直接道:“如今的峻嶒先生颇有乃师的风范了。”
“我师父?鹤滩公吗?你还是认识鹤滩公啊。”
钱宁道:“不,在下不认识鹤滩公,但鹤滩公的名望如今早就举国皆知,从他们的描述里,看得出峻嶒先生如今也已经达到了这个境界了,率性而为。”
徐秀笑的很开心,摆着手道:“荒唐,徐秀这点皮毛不敢跟家师比。”
心中却是不住冷笑,鹤滩公率性而为却是真性情,而学生我不过是佯狂而已,如今自身对你们有用,自然会摆出一副不以为意的大度面孔,待到鸟尽弓藏,徐秀也就是到了死期了。
对于面前这位还活的好好的钱宁,徐秀心中其实也是很有想法的,原先的历史上,这位目前已经是被逮捕抄家,而他的位子早就被江彬所替代,可由于宁王的造反提早了,很多的历史脉络都已经变得无法捕捉。
遂道:“你现在都是锦衣卫指挥使,而江彬是什么职位啊?”
徐秀的确不知道,但此时提起这个人名,也是希望能够旁敲侧击一下。
钱宁眯着眼睛道:“江大人在陛下身旁听差。”
“钱大人说正事吧。”
一边聆听钱宁的述说,徐秀玩弄着手里的稻草,头埋得低低的,甚至背着身子,所求的,不过是让人看不明白情绪的波动。
第28节
恋耽美
第28节
“冷?不过是一条血带,瞧把你吓的,你说你之后会不会为这条血路贡献一点鲜血啊?”
文人输阵不输个嘴巴,读书人的通病,徐秀也不免沾染了几分。
扯着嘴巴冷哼一声,“锦衣卫诏狱也不过如此,我怎么会放在心上?”
或许是听惯了送进来的人的嘴硬,锦衣卫也没心思说些什么狠话,不过道:“到时候有得你哭的。”
“把你这里比作地狱,外面比作人间,人世间就算没有阴曹地府的刀山剑树、油锅血池,可是随时出现的冷箭窝弓笑里藏刀,可不比你这里差多少。”徐秀扯着沙哑的嗓子笑道:“届时到要看看,徐某人是否会损斤掉两?”
“说是你们文人会说。”
小卒们不过摇头不语,也不去多做计较。和死人,又有什么好计较的。
班房臭气熏天,稻草发霉,地下也不晓得流的是什么液体,徐秀忍无可忍,怒道:“给我换个干净的。”
小卒摇了摇手道:“就安歇着吧您内。”
见其走远,徐秀一口气松了下来,便栽倒在了发霉的稻草堆上,这个地步,又怎么会去较这个真。
不过是图一个虚张声势。
睁眼,目光所及,昏暗不清。
天花板似乎显出了各个冤魂,哭喊咆哮,这些人受尽了痛苦折磨,张牙舞爪好似要冲着自己索命,徐秀闭眼摇头,驱散了这些潜意识。
龙困浅水,虎落平阳。
徐秀暗自握拳,保命才是正途。
小卒去而复返,将徐秀压出了牢房,手链脚链,披枷戴锁,一身不知几多沉重,但受刑之人的脊梁挺的是直直的,双眼轻合目光锁定在身前五步,好似菩萨入定的神情,步伐之间,龙行虎步算不上,倒也步态稳重,犹如不是受刑之人面见堂官,而是自上金殿,拜见吾皇。
就是阅人无数的诏狱小卒,也不由暗道一声真君子也。
穿过种种门廊,绕过间间刑房,眼前就是一座大堂,台上之人身着衮龙衣,相貌堂堂,徐秀睁眼直视,毫不躲避。
上座之人必是那钱宁,至于身旁那位熟人,徐秀也只好当不认识的略过,何人?屠璋。
“见着本官为何不跪。”钱宁说话倒是儒雅。
徐秀道:“君子见官不折腰,更何况你这里乌烟瘴气的,徐某人怎么可以跪。”
对于徐秀的言论,钱宁到也不在乎,不过合掌笑笑。
只道:“好一个狂生。”
别看腰板挺得直直,可实木的枷锁沉的很,徐秀索性一屁股坐在了地上,要硬就要硬到底,要狂就要狂到底。
当下道:“钱大人,有什么事儿您就说吧,我刚进来歇也没得歇就被您拉来,什么事情?”
钱宁眉头一皱,屏退了左右,才对剩下的人下令道:“来人,去掉其枷锁,上座。”
眼皮一跳,事出反常即为妖,徐秀也只好顺水推舟,看看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去掉枷锁,身坐软椅,徐秀揉着手腕道:“想不到徐某人在锦衣卫诏狱还能落一个座位,这是何等荣光。”
钱宁走近徐秀道:“峻嶒先生对于锦衣卫有什么看法?”
“看法?”问的奇,答的也就那回事,徐秀道:“贤愚善恶分不清,这里有多少冤枉恐怕你自己都不晓得,民间对锦衣卫可谓怨声载道。”见其不答,徐秀索性继续道:“钱大人履新都指挥使也没见干什么事情,既然尸位素餐,就该在一旁饮酒取乐,换一个逍遥,又何必废话。”
钱宁脸一苦道:“宁自小是公公养大的,之后又是天子近卫,不过是一介莽夫,哪里有什么本事治理偌大的锦衣卫。”
徐秀笑道:“那你就该天子说什么就做什么,当好天子的一条狗,而不是有自己的算盘。”
听了这话,也就差挑明,钱宁冷哼一声,“若听天子的话,你现在还能完好的坐在这里?”
“哦?指挥使大人,能否一解徐秀心中困惑呢?”
徐秀的心很沉重,面上倒也不显,他知道正德皇帝的处境很微妙,却也没想到这么危险,这一局全赖皇帝,若皇帝这张牌不好用了,岂不是满盘皆输。
钱宁耳语一番,徐秀的眼睛越来越冷。
闭着眼睛道:“你们真的这么想的?”
“就是这般。”
脑经转动不过片刻,徐秀道:“如此,大人们怎么安排,徐秀就怎么做就是了。”
“识时务为俊杰。满门无伤,这是宁对你的承诺。”
“有劳大人。”
“给峻嶒先生换间干净的班房。”
……
班房干净,照理安心修养身体,培养一下浩然正气才是正道,可一心的焦躁火焰,烧的人十分烦闷。
透过一丝气窗,已经是月上三竿,谯楼也打了三更。
翻来覆去,只能是睡不安。
堂堂天子,却被人玩弄于鼓掌。
徐秀对那位不曾见过几次的正德皇帝充满了同情,然而这一切都是自己所引发的,也就不怪被他人利用。
说一句这么做其实是为你好?谁又能够相信。
放出去的话更像是垂死挣扎的哀嚎,什么实为有君,没有人当真。
一步步的思考,每一次都算进了死胡同,自己造的局面,却陡然起了变数,既得利益团体不满足头上还有一个人压着,他们要挣脱束缚。
这么下去,恐怕就算还是那位嘉靖皇帝上台,也难以斗争的过他们,海商的贸易十分巨大,自己十多年的安排也不过是掌控了十分之五六,而陆上的世界,却又难以控制,算来算去,都难以做活。
早知道钱宁江斌不对劲,正德皇帝死的蹊跷,却没考虑到他们是否也是棋子。
“所以,你想怎么办。”
听得熟悉的声音,徐秀有点不可置信,小声的确定道:“是你吗?”
“是我。”
“你在哪里?”
“我就在你气窗的外面,我进不来。”
他的声音很低落,徐秀手指伸出去,轻声道:“我就知道,你会陪伴我的。”
一枝梅道:“可惜看在眼里,却无能为力,对不起。”
“不用对不起。”
手指交缠,胜过无数的甜言蜜语。
徐秀道:“我与世隔绝,什么消息都得不到,现在外面如何?”
一枝梅慢慢道来,随着晋商盐商发力,九边不稳,流民激增,匪寇多起,而世道艰难,自然流言不绝于耳,而徐秀的学说本质上就是一个屠龙术的东西,细心的野心家总是有的,择出几个理论,喊上几句口号,失去了土地的流民也跟着揭竿而起,拉拢起了队伍,更有白莲教蛊惑人心,仅近三个月,就有八十余起反贼揭竿。东南地自国朝初年就是重税的地方,眼下又加摊派。
市面萧条,经商客旅买卖稀。
如果还要说好的地方,那就是南门埠的所谓金融资本还在活跃,时常有人一夜暴富,也有人一夜倾家荡产。
一枝梅道:“世道乱起来了,老百姓的日子难以为继,有些人很不能理解你所说的,是为了大明好,眼下却风雨飘摇。”
听了这话,徐秀知道自己人里面也有人举步不定了,咬牙道:“不破不立。如果按部就班,我有生之年都改变不了什么,只有乱,只有动荡,我知道,就算我成功了,我死后照样会有人骂我,说我是野心家,为了一己之私欲,让无数的人付出代价,他们说的是实话,的确,我没有办法找出一个和风细雨间改朝换代的办法,我只有浑水摸鱼,搅乱这个世界,但这么做会有无数人的人恨我,他们会说我牺牲了一些人,我祖上就是被徐秀害的等等,我得不到所有人的支持,也不会有所有人都认可我,但为了整个民族,为了几百年后我们的国家不遭受到血与泪,别无他法,固化的阶级要去打破,既有的利益团体要去消灭,吸食民血的臭虫要去杀死,我不是晁错,我不是王安石,我就是徐秀,一个大明的改革疯子。我只希望从今之后世间是非善恶重新分晓,大明日郎风清,云散月明。我需要你们的信任和支持。”
一枝梅很用力的握着徐秀的指尖,很是心疼。
爱人的回应,总是那般有用,徐秀笑道:“肯定会有无数的后人说,徐秀太过着急,太过极端,好端端的大明有的是时间给他去改造,他非要强硬,造成了极大的灾难,我们要认可徐秀的改革行为但也要为其不理智的冲动心进行一番批判等等,因为他们不知道!”
笑着笑着,徐秀却留下了眼泪,他道:“他们不知道三千万同胞是怎么死的,他们不知道一万万人民是怎么变为奴隶的,他们更不知道人与狗是可以相提并论的,不知道我们得付出多少的艰难代价,才能够重新站立起来,挺起我们的腰杆。”
谯楼打起了四更,徐秀道:“当时我是怎么说的,你还有印象吗?”
一枝梅虽然不知道那些话说的是什么事情,但他是十分的支持与信任,接口就道:“历史的风终归会把坟头上的垃圾吹走。”
感怀了一阵,诉说出了心中的烦闷,徐秀精神好了许多,信心十足道:“听了你这些话,我反而觉得事态还不算坏,这些反贼问题不大,草莽间能得一时逞,千秋大业终究是不能成的,大明还没有衰落到被流寇就能灭了威风的时候。至于说晋商盐商他们也是为人所利用,就是六扇门那些人,搞定了他们,晋商盐商皆是为了利益,他们为了自己的安危,也会尽力去摆平,九边不稳归不稳,那只是那些人还没下定决心,兵变没那么快,但有一点,南门埠必须要收紧银根,减少流通就可以,现在这么放任,呵呵。”
徐秀狠道:“肯定有人的眼睛红了,让我来也去查,查到随便他怎么处置。除此以外,舆论要继续操作,这点白飞之前做的很好。而我这里……不用担心,既然六扇门准备保我,我就一定有机会,现在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让陛下对那些人绝望,就够了,陛下不是愚蠢的人,没有一个皇帝对于祖宗江山是不在乎的,只要他关心自家江山,看到世道这个样子,就足够。”
“那你……”
“别担心……但如果你能经常来看我,就更好了。”
“好。”
☆、第107章 太平春君臣裂
气窗外的良人已经走了许久,牢内的徐秀还是不得安眠。
嘴上要逞一个刚强,不过是千斤重担自我担承的男子汉该有的心胸,事实般的事态,并不见得能有多好。
六扇门逐步行动,四路反贼揭竿而起,白莲教鼓弄人心,自己人心猿意马,本身又身陷囹圄插翅难飞,举目观望,强援无有,站台撑腰无有,除了民心尚且可用外,别无手段。
搬着指头算来算去,七个锅盖,怎么也盖不满八口铁锅。
愁,愁也。
班房算是密室,也很是安静,一静,心思也就容易去回忆。
到了这一地步,已经到了计算得失的时候,若要放弃,显然不可能,可要在一路行来的过程中有什么地方有些悔意,倒也正常。徐秀扪心自问,自己也不是一个多么的有大魄力的人,多么的有王霸之气的人。
走到如今支撑着自己的,只有不甘心三个字。
为民请命不择手段,伤人,亦是伤己。
有被贬出京时的不甘心,有两位国公欺压时的不甘心,有三世冤仇的不甘心,有大旱降临,官吏无能的不甘心,也有一路走来,一个穿越者骄傲的不甘心。
徐秀喃喃自语道:“我不过一介布衣,却让我做一个时代的弄潮儿,这是命吗?”
命,玄之又玄。
然而自强之人,又怎么会去亲信于命理。
民心可用,就足以。
一路走来,行事风格一脉相承,人,最是善变,却也难以说善变,看似矛盾的话,细心一琢磨,倒也有一定的道理,所谓脉络轨迹,行为逻辑。
时至今日,不过是自作自受,若能贵一个坚持,谁也不是输家,相对。
徐秀知道,自己来到这里,从来没有一点现代人的发明,也无有任何出了时代的举动,就是如今,也不过是一个所谓“反贼”该走的路。
搞江宁南门,是一个再创新,很多东西的理论,前宋就有。
所谓无君,不过是到处捏砸揉搓,将一些古人的句子断章取义而来,路,人,学说,非从天而降,都是一脉相承,如果仅从这里来看,当不得一个现代穿越者。
可区分自己与旁人不同的,不过是一个心态与目的。
事实证明,一个现代别无他长的平凡穿越者,一越来到古代,就想靠着经商发财,发明致富,神挡杀神,佛挡杀佛,难以为真。
只有踏踏实实的融入这个时代,做一个心态上的现代人,才是正常却又可能的一条路,走出什么花样,取决于个体的不同。
磕磕碰碰,艰难尝尽,徐秀咂了一下嘴巴,却发现自己二十多年来,所品尝的珍羞美味,也不过是记忆里的寥寥数次。
苦,难,穷,才是常态。
想及此地,也不过自嘲一笑,真是给穿越者丢脸。
忆苦才能思甜,心的力量十分强大,一遍遍拆开揉碎,不是要让自己蒙羞,让自己恼羞成怒,而是计较得失,强化目标,让往日一张张有恃无恐的嘴脸浮现在眼前。
恨,是一种力量,能够让人坚定目标,矢志不渝,为达目的不罢休。可又能让人迷了心智,只有大公,为天下去恨。
交织着的仇恨化作了友人的笑脸。
三位先师,是三盏明灯。指引了他安身立命,为人处事,著书立说,知行合一的一切一切,何其有幸。
若没有三位先生的教诲与帮助,又怎么会有今日的徐秀,人的命运,捉摸不定,这个假设十分的有趣。
有苦有甜,人才活的有滋味有味,才让徐秀在这个世界,活的有血有肉。
童年的玩伴,同窗的共进,文社的良友,官途的伙伴,有的破裂,有的凝聚,有的疏远,遗憾有之,痛心有之,什么是友,交心。
大浪淘沙才见金。
更为重要的,就是一生中的挚爱,如果说为天下是不甘心化作的责任,那么对他,就是为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本能,思来想去,却是自私无比,总想让自己有一个心灵的寄托。
可对他而言,徐秀行为风险极大,若稍有闪失,于他,岂不是残忍。
双掌拍脸,人若不悦己,这心思就太压抑,低声笑言:“还好是同性恋,没得后人给后人黑。”
爽朗的笑声弥漫在锦衣卫深处,随着他的笑声,整个“地府”都从宁静中渐渐苏醒了过来,有人吵醒疼痛哀号,有人怒斥扰了几家清净。
屠璋打开牢房提着食盒进来,徐秀一瞧,道:“有劳屠大人。”
盘膝而坐,屠璋不做言语,一屉屉的拿出吃食,才失望的道:“你可知令兄多担忧?”
拿起包子就塞进嘴里,一夜脑力劳动,体力消耗极大,闻言抬眼打量,见其心事重重才笑道:“吾兄仁爱,有古人之风,我不是叔齐,吾兄却当得起伯夷。”
屠璋怒目道:“你兄长在外头整日担忧,一天要问我多次,而你却有心思大吃大喝。”
入了锦衣卫,关心之人多矣,徐秀也明白他人好意,可如今只有肚子吃的饱饱的,身体养的棒棒的,才有那个精力和体力去与邪恶势力斗争一番。见其生气,不过虚指几下示意他别档了气窗下的宝贵阳光。
道:“那就放我出去,不就好了?”
颇有一些耍无赖的气势。
米粥是热的,烫心烫肺,十分的舒服,徐秀不由长长舒了一口气,压力随之也大减。
屠璋冷面道:“有你这个弟弟,真是你兄长的劫难,若非你,明耀兄早就位列绯袍高官了,而你却浑不在意,是何道理?”
“徐某早就被逐出祖地,祖宅被焚,如今不过是一介浮萍,而当朝却因我而不升迁徐明耀,你不去寻苦主,反来说起我的不是,是何道理?”一番话说的头也不抬,安心进食。
屠璋毕竟武人,口舌之利非其本事,听言也只能无语。
可武人有武人的解决方式,一手抓起徐秀衣领,眼看双脚都已离地,徐秀对上了那一双怒火中烧的眼睛,见他在强撑怒气,轻拍其手道:“若非兄长有求,你肯定要揍我是与不是?”
被甩在草堆上,徐秀也不去计较,不过哈哈大笑道:“可有酒喝?”
“等着!”
见其外出,徐秀摇头叹道:“苦了兄长了。”
若非徐秀缘故,以徐辉的本事早已经能够穿上红袍,如今保住官身就已经花费了诸多精力。而诸多同年又多有他的牵连,同样官途止步不前,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落的下脸写一个与徐秀绝交书的。
时来饮酒多自在,寂寞深处人自哀。
徐秀不自哀,可这杯中之物一时半会倒也是打发时间的良药。
暂且不提狱中徐秀多少自在,多少愁闷,外头却一日闹腾过一日,先后十五日,皇帝不知所踪,群臣慌乱无措,时有内阁主持大局,可如今东南西北四路反贼起,九边不稳,国事不宁,皇帝消失的无隐无踪,怎不让人更加慌乱。
如今国事尽在文臣手中,若当不好这个家,不用皇帝说话,底下人都会对你不满,千万双眼睛都在盯着以杨廷和为首的内阁,恰逢李东阳病重,如今内阁能够与之分担的,无几。
杨廷和倒也不愧帝师的名头,杀伐果断,算是稳定住了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如今必须要寻求的,就是尽快找到正德皇帝,快马分走,一路寻找,终于在梅龙镇找到了流连于一所酒馆内的正德皇帝。
迎回了圣驾,很多事情对皇帝而言也就抛之脑后,那多日的鸾凤和谐,那一位闺名李凤姐的女子只能日日思君不见君了。
圣上回归,摆在台面的,就是一团乱麻的政事,对正德皇帝来说,上刑场都比看这些公文来的起劲,没多久就回归了豹房与那些戏子,女子……男子玩耍了起来,闻听政事禀告,逼急了的正德帝直言杀了徐秀再说,这一下又惹来臣工谏奏,回答的也很正经,只说交于三法司处理,不可锦衣卫私自定罪。
若安后面那位嘉靖爷的脾气,我还真就不跟你们搞,锦衣卫赶紧杀了就是,但正德帝就是这么听群臣的话,随之,徐秀被转移进了刑部大牢,这里比不得锦衣卫残暴,却更加的黑暗与肮脏,无他,预算问题。
这一转移却闹出了天大的祸灾,一个直达天听,皇帝要求杀了的大案要案,却被刑部尚书朱笔一勾,杖责五十,戴枷徒徙三千里。
重不重,重的,无情棍五十下,稍有差错就是殒命的节奏,更不说戴枷三千里,铁打的汉子都不一定受得起。
可比之皇帝要求杀,要求凌迟的预期却又轻责了许多许多。
得了如此回禀,正德皇帝大怒也就不难理解,双手直颤,金殿之上怒斥臣工,可文臣百官哪一个又不是饱学之士,伶牙俐嘴直说先人法度,祖宗社稷,概括的概括,不过是杀不得而已。
“一个徐秀,朕还杀之不得?”
“陛下,因言获罪,非国朝之福,三思。”
人说生气,常言一佛出世,二佛升天,那么自号大庆法王的正德皇帝不用说,气急在心,失望透顶,抑郁难忍。
无情话说之于口,说的人悲愤,听的人无情。
“十年,朕薄于卿等否?”
字字如刀。
君臣决裂,始在今朝。
☆、第108章 太平春无奈何
只有上天知不知道皇帝愧不愧对百官,因为这东西没个量化标准。
所谓立场不同,得出来的看法与结论也只能南辕北辙。于臣工来讲,皇帝不做事,听之任之也就算了,可你为什么不全部是听我们的呢?我们明明白白的好言好话为什么不采用呢?
有一总想二,有了二,就觊觎那个三,无穷无尽。杨朱一毛不拔的典故,道尽其理。
如果从大臣的视角看,那就绝对是个昏君,什么东西都打哈哈,什么东西都不去管,我们给你卖命几十年,做的好是应该的,做错了事了就得罚的,也不加薪,没有奖金,怨气也就生了。
当然,或许不是这个理由,有其他理由,那也不用细说,谁让找茬根本就不需要技巧。
要想拿皇恩浩荡,君王那一套洗脑办法就想把活生生的人给你教导的多贴心,显然不能够。
大家都是几十年斗争过来的,问题都看的明白,不愿意那么做,顶多是孔圣人的威力太多巨大,其次是名望的诱、惑十分耀眼,但要心中没些小九九是不能够的。
大家都是大浪淘沙过来的人,朝廷上面站的都是人精,不要假大空,说现实问题就可以了,读书我自己发奋的,考试我自己努力的,当官我自己经营的,关系我自己维护的,衣食住行我自己挣来的。
这些话平时不讲,心理不见得就无有,显而易见,那就是哪里来的恩,哪里来的浩荡。
不要用时代局限,也不要用古人淳朴之言来解释,不见得淳朴就是褒义词,不就是坦诚直接吗?瞧,古人坏的多么的直接。
数万年的时间或许有智力进化上面的差别,几百年对人类进化史来说,毫无变化都是可能的。
只接受过义务教育,勉强搞定了高等学业,骗骗庄稼人迷信到是可能,可要用来和古代精英教育体制下诞生的人精去比,就是给你几百年见识都不见得玩的过。
金阶上面,正德帝脸色铁青,被他双眼看过去的,往日里所有的大臣们皆目不转睛,看着自己的芴板。
或许皇帝的委屈,不过是一些旁人看起来微不足道,甚至觉得小题大做的事情。
比如“囚”在紫禁城的他不过是想出去看看外面的花花世界,不被允许,比如是枯燥乏味的公文太多,想看上一场南戏,不被允许,比如是一直挺着帝王威仪太过劳累,偶尔松弛一下脊梁,被批失礼。
数都数不清,任何能够想到的小事,都会有人,有一群人,有一大帮人,甚至有全天下人来为你说他们口中的良言。
如果你不听,而去做了,那就对不起了,难听话就会来坏掉你的好心情。
委屈,甚至愤怒的情绪就会上头,朕不过是歇息片刻,为何不允许?
当然,做皇帝的基本都不会跟群臣去解释,要么无视,要么训斥,少有跟你解释朕不过是累了,休息休息而已。
大臣一被无视,好嘛,这心里也就不开心了,为臣者忠言奉上,无视是何道理?昏君!
大臣一被训斥,好嘛,这心里也就会不平了,为臣者好言相劝,训斥是何道理?昏君!
第二波更激进的话就会送上,老生常谈,喋喋不休。
听的老茧都要生出,却还只能听下去,因为不听的后果太过严重,多么可悲的帽子都会丢过来给你戴上,就是皇帝,又能如何。
诸如忠言逆耳。诸如臣是为了陛下好,为了大明好云云,不堪其扰。
如果皇帝认为这哪儿跟哪儿啊?不过是懒得搭理的小事,朕又不是不干活儿,休息休息都不行?还来乱吠?反了你们了!
这一顶杠,那就完蛋,君臣关系也就不和谐了起来。
往后所有的类似情况,只会让皇帝更加讨厌,真到了狼来了的时候,也就是于事无补的时候。
很多情况和道理,皇帝不是不懂,就算是不懂,几次三番过后也就懂了,也不是不明白,而是他是人,不是机器,就是及其也需要润滑油来调剂一下下何况人乎,仅此而已。
数不清的小事,看上去都是良好的谏言,汇聚的只能是皇帝不断累积的怨气。
怨气发不出去,心理就会变态,也没有人能够诉说,八虎是好玩伴,好奴才,却不是一个好的诉说对象,而天家怎么能和宦官去说这些或许皇帝陛下自己都认为是自己的原因的话呢。
比较常理来说,似乎他们说的都没错,那么错的只能是朕。
这怨气也就只能去玩闹,发泄。
古往今来,基本敲定社会伦理纲常的朝代的皇帝,基本都要被这事情搅和的头疼,不能调节心理的就沦为昏君,能够调节心理的,就成了明君。一半掺和一半,有时能调节有时不能调节,就是守成君主。
正德他爹早年能够自我调节,过了三十岁身子越来越不好就变成了一半一半,什么满仓儿案的出现也就随着性子干了。
而当今圣上正德皇帝采取的就是回避,躲着你们的方法,这方法自然不对,不是昏君都会被逼成昏君,因为人躲的掉,话你躲不掉,久而久之,正德皇帝年轻人的逆反心理也就越来越重:你们既然这么说,那朕就当个昏君了吧。
对刘瑾也就放任自流,对八虎也就纵容许多,由着他们去和文臣对着干,朕惹不起你们,有人能收拾你们,与后世那位天启帝如出一辙的法子,不过魏忠贤的水平更高,对国事很上心。
人心的变化往往都是情绪的累积,与不坦诚的沟通。可惜位置的不同,纲常的束缚,君臣基本不可能有坦诚的沟通。
不论是帝王,不论是宰相,不论是大将军,他们都是人,人心也都是肉做的,与常人并无异样,而常人可以简单沟通达到解决问题的手段,换做君臣却很是艰难。
朝会开诚布公不堵塞言路,又怎么会去谈什么家常呢?私下里会见大臣也不过是公事公办。
需要发泄的情绪也只能是多找几个老婆塞进后宫。从这点来看,虽然不可能用的了三千佳丽暴殄天物,但皇帝陛下的需求还是存在的……
此间种种,纸上写来中是浅,若不能思索一二,少有会对皇帝的心理察觉的到的。
苦衷苦衷,不被人理解,那就是苦衷。
后世之人,爹娘奉劝,一而再再而三,道理完全正确,却会惹得宝贝儿女心生烦躁,嫌弃二老啰啰嗦嗦,这一下也就闹出了尴尬,若旁人知之,闲言碎语也就会接踵而至,没出息,没道理,说之于口。
似乎也就被贴上了不孝、啃老的标签。
碰上心性未定的年轻人,听着这种评价,心内十分窝火,可又说不出口,不知道说些什么,连自身都不见得分析的出问题出在哪里,如果硬顶,不就将他们的话给落实了吗?
久久久,那就得过且过,就这么着了吧。颓废了下去。
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不过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尔。
少一些意见,多一分理解,情商也就高了。
张璁察觉了,所以他能够创造奇迹成为首辅。严嵩察觉了,所以他执掌宰辅二十多年。徐阶察觉了,所以他干掉了老严嵩。张居正察觉了,所以他赶走了高拱。
如果没有这些人把握住嘉靖的脉络,那么嘉靖朝必然同万历朝一般无二,届时,就是明亡于嘉靖了。
大明历史几十年最为精彩的政治斗争,都是准确把握住了皇帝陛下的脉搏所呈现的。
而当没人能够把得住皇帝的脉搏,也不清楚皇帝为什么就是昏君的时候,只能强化君臣斗争,相看两厌,还谈什么君臣共治,这个国家还能好的了吗。
正德最难能可贵的一点,那就是放手,让你们去干,我躲着你们。
从上帝的视角来看,正德朝比之之后,那是好的多了。
可惜,杨朱早就教过了大家,从一根毫毛换取千金,到一只胳膊给你一座城池,再要你的脑袋给你一个国家。得寸而进尺,若不能从最初斩断,那就是必然,口子不能乱开。
或许一开始能够满足,当时间久了,当习以为常了,当理所应得了的时候,不自觉的,你就会要求的更多,而对这位皇帝更加的不满,能够知足看的明白,在事到临头也能够做到,那你这个人非得是有大出息不可,因为你离圣贤不远了。
而当满朝文武在徐秀案上面的所作所为,最终将正德皇帝小心维护疏导的心理建设崩塌的一干二净,没有心思再做商量,不能低头,冠冕会掉。
朝堂静寂,留给正德皇帝的,只能是压抑的气氛,有恃无恐的人,又怎么会去在意你的想法。
拂袖而去,面前出现不了什么漩涡,也不会带来多少凉风,可却为了下一个风暴的掀起提供了最初的动能,天子之怒,又有谁能够无视?
※※※
酝酿的风暴似乎并没有起来,一切都照常运作,可当正德皇帝要求大家廷推入阁人选的时候,杨廷和就明白了这位皇帝打算干什么。
无外乎现今入阁人选除了吏部天官杨一清外没有什么好的人选,不论怎么操作,于情于理,这时候入阁也只能是那位有大名望的杨一清最合适,这是阳谋,谁都无法去阻止。
当这位与杨廷和私交甚好的杨一清从吏部天官变成了排名最后的内阁阁臣的时候,他的能量事实上是被削弱。
如果之后皇帝要干些什么事情,就容易的多。
稍对朝廷有一些关注的人,都从这个要求里嗅到了风雨。
杨廷和看明白了,可他并不能阻止,吏部天官和首辅是好交情?两者相加能量太过巨大,皇帝用帝王术分割开来也是很正常的,若要阻止,岂不是有二心的表现?
难。
但杨廷和并不会坐以待毙,天官让出来了,并不代表我就不能安排另一位。
令人眼花缭乱的人事安排呈现在了朝廷之上,兵部尚书陆完改任吏部,户部尚书王琼改兵部,都察院右都御史石阶改户部等等,除了刑部尚书张子麟,几乎整个部堂高官都有所调整,等到皇帝反应过来,一切似乎都没什么变化。
杨廷和身为百官之首,他有的能力又岂是年轻的皇帝所能比拟的,一番调度,平时他所不待见的人下的下,走的走,借皇帝拔掉杨一清吏部尚书的危机,却转换为了整个自身布局的机会。
身为内阁首辅,他不会惧怕皇帝跟他玩规矩,因为规矩都是他们文官定的,皇帝如果要在文官所制定的规矩里面玩,天纵奇才般的圣君都不可能玩的过他们。
就好比之后的嘉靖皇帝。
当杨廷和认为嘉靖在和他们有规矩的玩的时候,根本就毫无畏惧,可他忘记了。皇帝也有他不讲规矩的地方,一旦皇权无所收敛,终究不能匹敌。
正德帝要求钱宁逼走杨一清,受了指派的钱宁不负众望,对于大名望的人来说,活到这个地步已经是计较一张脸皮的时候,如果不给脸,而皇帝似乎也乐见其成的时候,不如归去,就是唯一的选择。
《臣杨一清乞骸骨奏疏》一上,便宣告了皇帝开始不讲道理。
见着功勋卓著的老臣要走,正德皇帝也不由一阵伤感,说他孩童心性,这里便可见一斑。本身的要求,当实现的时候,却又不开心的难过。
三留□□,正德皇帝以最高的荣耀送别了杨一清,看似矛盾,却是朱厚照复杂感性的一种体现。
杨廷和叹息的看着老伙计的离去,思想及昨夜的一番谈话。
杨一清道:“元辅,圣上不过是孩童心性,又何必认同张子麟他们的意见呢?”
对于这种劝解,杨廷和知道他已经不能给出退让的答复。皇帝必须要讲规矩,这就是我这个内阁首辅的职责,杨一清致仕之前或许还有用,因为陛下还讲规矩,可杨一清的离去成为事实,那就是不能退让的时候。
如果随着皇帝的性子去干,那么所有人都只能用皇帝的规则,大家的立足之地也就无有了,还谈什么政治清明呢。
回答杨一清的,不过是一句无奈何。
正德十年,杨廷和丁忧回乡,没有多久,杨一清致仕回乡
☆、第109章 太平春使疯狂
杨一清的致仕底有多大的反应,没过多久便显现的一览无遗,直接的后果京师四品以上已经有多人死在了锦衣卫大狱,谁也不知道下一个是谁,人人自危也就是个正常现象。
苦于无计可施的大臣们只能寄希望于元辅大人。
张子麟等一干部堂高官集聚在杨廷和府邸外头,却得来首辅身体有恙不能见客的答复。
众人彼此对视片刻,也不会过多慌乱,都是老而成精的人,慌乱不是他们的习惯。
有人对首辅下人道:“既然首辅不适,我等也不便过多打扰,只求元辅能够在危难时刻主持好大局便是国朝之福。”
说罢,众人归去。
而府内谢阁上的杨廷和注视着门外之人的离去,摇了摇头,便对身边人道:“京师不能久留了,得想个办法离去。”
正当他起身下楼的时候,下人慌乱的脚步却惊扰了他,直皱眉头,只见其披麻戴孝心中却是一凉。
只听他道:“老爷,太老爷病逝了。”
杨廷和握住栏杆,撑住摇摇欲坠的身形,紧闭着双眼,内心痛苦,伤心,还有一丝庆幸?
不过片刻,愤怒的双眼便直视底下的人道:“病逝?太老爷身子硬朗,怎得如此突然?”
世上哪有这么巧合的事情,一定是有人看到自己的处境,擅做决定?
下人,报信之人,他身后的幕宾齐齐跪倒在地,“绝无擅作主张的举动,老爷请明察。”
深吸口气,缓了缓痛心的情绪,杨廷和便知道了肯定是自己误会了,此去巴蜀万里路遥,老父亲去世之时,还未见现今之局面,一句巧合,却是正确之极啊。
“发丧。”
杨廷和胀痛的太阳穴疼的他很想休息,却又不能不提高警惕,张子麟的那番话已经表明的一干二净,必须要尽快保护好自己。
父亲啊,您的大恩,来生再报。
首辅丁忧,是个大事情,就连正德都预料不到,但随即,这却一桩极好的事情,他很多时候也在想,如果跟师傅杨廷和起了冲突,究竟该怎么办的好,现在好了,两三年过后,等朕理清了朝廷,到时候师傅再回来主持大局。
内阁首辅百官之首杨廷和丁忧了,这一个消息第一时间就传到了大同,六扇门总督们心中就好似吃了苍蝇一般的难受。
眼下没有杨廷和顶在前面去发挥他的能力,很多安排又要重新制定,麻烦。
“杨廷和有说什么吗?”
“人选要他来决定。”
“荒唐,难道吾等费尽心机,却为他人做嫁衣?”
“我们的利益必然是大头。”
“先不去管杨廷和了,我们已经箭在铉上不得不发。”
※※※
“好久不见啊,钱大人。”
人最能适应环境,看似高贵的徐峻嶒徐先生,却很自然的捉着身上的虱子,也让钱宁忍俊不禁。开口道:“你知道外头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事件已经过去了半年多,文官们的判决最终还是同皇帝僵持在那里,谁也不愿意接受自己不想要的结果,所以徐秀只能继续住在刑部天牢。
这里暗无天日,这里脏乱无度,这里蚊虫无数,如果要选择,宁可去地府锦衣卫,也不要在这个人间刑部。无他,刑部没锦衣卫有钱。
当然对别人来说,去锦衣卫九死一生,在刑部好歹还能活命,必然会乐意在刑部的更多一些。
整了整自己一身看上去脏脏的袍子,徐秀道:“不知道,但山人掐指一算就知道了。”
一个人被关的时间久了,自然要会给自己解闷,自言自语变为了习惯,有人在也不忘玩耍一番。
钱宁也似乎看出了徐秀的目的,直接道:“松江府有山吗?”
“怎么没有呢,佘山、金山。”徐秀提醒道。
“似乎是个土包。”
“啧,大人前来有什么事情吗?”谎言被拆穿,徐秀也顺势引入了正题,直接道。
钱宁蹲在牢外头,手把着木头杆子道:“你不是能掐会算吗,你算算看?”
听了这种话,徐秀利索的站起身来踱步,直接道:“时间算来,现在已经是正德十一年,你们的布局早就初见成效,虽然我在牢里头不知道外头的事情,可是最早的原点我是知道,甚至是我一手造成的,所以,如今不是皇帝得意,就是你们得意,而钱大人今日前来刑部大牢,必然是受人所托,不然就算再怎么是一伙人,锦衣卫要来刑部,显然不能够,所料无差,那就是张尚书或是六扇门总督们需要我的时候了。”
钱宁稍稍的拍了拍手掌道:“峻嶒先生的机变果然名不虚传,不错,张大人请我来与先生讨论讨论。”
趁着说话的时候,徐秀借着昏暗的灯亮打量了他一番,神秘道:“钱大人,我好不好和你打听个事情?”
“哦?请说。”
“大人真的上过龙床吗?”
被关太久的男人总是那样的神经叨叨,这个问题困扰了徐秀很久,怎么想正德皇帝都是个荤素不忌的人,而钱宁江彬又是两个美男子,十分得他信任,八卦之魂熊熊燃烧。
钱宁的面色闪过一丝不自然,道:“是又如何,不是又如何?”
“都上过床了还背叛人家,不要脸啊你。”
虽然这只是徐秀和钱宁第三次见面,原先徐秀也不是如此口无遮拦的人,只能说将近一年的牢房蹲的人神经刀了。
钱宁直接道:“如今的峻嶒先生颇有乃师的风范了。”
“我师父?鹤滩公吗?你还是认识鹤滩公啊。”
钱宁道:“不,在下不认识鹤滩公,但鹤滩公的名望如今早就举国皆知,从他们的描述里,看得出峻嶒先生如今也已经达到了这个境界了,率性而为。”
徐秀笑的很开心,摆着手道:“荒唐,徐秀这点皮毛不敢跟家师比。”
心中却是不住冷笑,鹤滩公率性而为却是真性情,而学生我不过是佯狂而已,如今自身对你们有用,自然会摆出一副不以为意的大度面孔,待到鸟尽弓藏,徐秀也就是到了死期了。
对于面前这位还活的好好的钱宁,徐秀心中其实也是很有想法的,原先的历史上,这位目前已经是被逮捕抄家,而他的位子早就被江彬所替代,可由于宁王的造反提早了,很多的历史脉络都已经变得无法捕捉。
遂道:“你现在都是锦衣卫指挥使,而江彬是什么职位啊?”
徐秀的确不知道,但此时提起这个人名,也是希望能够旁敲侧击一下。
钱宁眯着眼睛道:“江大人在陛下身旁听差。”
“钱大人说正事吧。”
一边聆听钱宁的述说,徐秀玩弄着手里的稻草,头埋得低低的,甚至背着身子,所求的,不过是让人看不明白情绪的波动。
第28节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