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头歌 作者:卜做人了
先生说了,过段时间就好。一次吃不下,可以多吃几次。我陪你。”半是强迫,半是诱哄地喂了几勺白粥,又取了水,亲自替他擦手净面。夜里睡下,宇文彻解开陈望之的衣襟,伸手探了进去。
“阿彻,”陈望之浑身僵直,“可不可以,不――”
“我不碰你。”宇文彻难过了一瞬,轻声道,“你不喜欢,我以后不碰你便是。”他将手掌覆上陈望之的后腰,顿了顿,接着悄悄滑到前方小腹。此时小腹平坦依旧,但他似乎觉得有什么在触碰他的掌心,令他欢欣,令他雀跃。
“月奴,”宇文彻抽出手把陈望之的衣带缠在指尖,松松打了枚活扣,而后将人抱在怀里,吻了吻他的发顶,“放心。”
第45章
春末夏初,草木繁茂,天气一日日热了起来。
陈望之窝在廊下软榻上,腰间盖着条轻罗薄被。两只大燕子穿梭往来,巢中雏燕探出脑袋,唧唧争食。宇文彻漫步而出,见他看得入神,便也跟着看了片刻。
“雏燕的口角是黄色的。”陈望之轻声道。
“是么。”宇文彻目光一晃,“我瞧着,这几只小燕子,长得飞快。”
“到了秋天,它们就会随着父母,一道前往南方。”陈望之摸了摸罗被遮盖的小腹,“今日不去和先生商议国事?”
宇文彻也坐到榻上,“月奴想不想我去?”
陈望之移开视线,嘴唇微微动了一动。宇文彻道,“我同先生说过了,今日既然休沐,就陪着你。怎地,不想我陪你?”
“国事……为重。”陈望之迟疑着抬起头,这时大燕子再度飞回,将口中衔的草虫塞进一只雏燕嘴里。其他雏燕拼命拍打翅膀,“这只燕子,不知是父亲,还是母亲。它不喜欢最左边的那只雏燕,都不怎么喂给它食物。”
宇文彻根本不关心燕子。陈望之怀孕后一直郁郁不乐,神思恍惚,见了他,怯怯不敢言。另问过章士澄,章士澄道,“孕中多思乃是常态,还是顺从开导为宜。”念及此,便柔声道,“许是大燕子要一个一个喂罢。”
陈望之道,“是了。”攥紧胸口悬垂的金蝉,忽然道,“前日,我翻书玩,看到一则故事。”
宇文彻鼓励道,“什么故事?你讲与我听。”
“就是,很久以前,有个人,名叫杨宝。”陈望之注视着忙碌的飞燕,喃喃道,“杨宝幼年救了一只黄雀,然后夜里做梦,梦到黄衣童子给他四枚白玉环。原来那黄雀是西王母的使者,白玉环可以保佑杨宝的子孙位列三公,品行高洁。后来果然应验。”沉默半晌,转过脸,对宇文彻道,“这是个报恩的故事。”
宇文彻自然听说过“衔环”的典故,面带笑意,道,“月奴讲得很好。”
陈望之赧然,“我偶然翻到,觉得有趣。阿彻博览群书,我不是、不是要在你跟前卖弄。”
宇文彻目光滑下,陈望之小腹微微隆起,算了算时间,尚不足三月。齐人风俗,有娠三月后方可与人言。陈望之体质特殊,失忆后心思更较常人敏感,宇文彻盘算,待三月后胎孕稳固,再循序渐进,慢慢告知于他。“哪里,我不过就兵书多看过几本。这个黄雀送玉环的故事,我也是头一次听闻。”
陈望之道,“杨宝救了黄雀,黄雀送玉环给他报恩。阿彻救了我,我却没什么能送你……来感谢你的恩情。”
宇文彻心中咯噔一下,“你又乱想,什么恩情不恩情的。”
陈望之眼圈渐渐浸润湿意,“我不知为什么,心中乱糟糟的,浑身、浑身不舒服。我见了你,心里高兴,脸上却、却笑不出。你不要生我的气……”
宇文彻拉住他的手,“你想的,我都明白,我不生你的气,你也不要生我的气。我们这样开开心心地在一起,不好么?”陈望之含着泪点了点头,泪珠顺着瘦削的脸颊滑落。
五月中,宇文彻发下文书,一批随军的凉人踏上了返乡的路程。
西凉官制粗疏,宇文彻仿效前齐,设三公九卿。拓跋弘获封龙骧将军,送行后回禀宇文彻,难免发了两句牢骚,道,“君上,如今是我凉人天下,何不回邺城去!建康潮湿,臣的骨头都要发霉了!”说的却是凉语。宇文彻年初广发谕旨,官员四十岁以下必须学会吴语,闻言不悦道,“朕发了旨意,不许用凉语议政,四十岁以上可免。你才二十有余,是学不会吴语么?”
拓跋弘对这道旨意早有怨言,梗着脖子说道,“臣不是学不会!而是不懂,臣是凉人,君上是凉人,怎么就不能用凉语了!”
“大胆!”宇文彻扔下手中朱笔,“这才平定天下没几日,你就学会无理取闹了!”命程清,“传旨下去,降拓跋弘为江州刺史。”
江州偏僻,较建康更加潮湿。拓跋弘领了旨意,虽无可奈何,仍有愤愤之色,宇文彻冷笑,拓跋部与他并非同族,之前在凉国时,常与宇文部发生冲突。宇文彻批了几本奏折,忽然想起一事,问程清道,“萧贵妃如何了?”
程清躬身,“贵妃一切安好。”
宇文彻不置可否。陈望之甫一入宫,他起了立后的心思之时,就已经谋划了全局。萧贵妃有一女长平公主,被陈玄所杀,但当时宫中死伤惨重,长平公主陈龄之究竟是死是活,除了萧贵妃和陈安之,无人能说得清楚。陈望之拜萧贵妃为义母,假借长平公主的名头,便有了身份。宇文彻立前齐公主为后,一来可以安抚齐人之心,尤其吴地门阀世家;二来有助促进凉齐通婚,血脉交融;三来,西凉诸部为了宇文彻这位阏氏的人选,私底下早闹得不可开交。宇文芷嫁给谢沦后,拓跋、贺兰、独孤、丘林诸部议论纷纷,跃跃欲试。宇文彻立前齐公主为后,也有平息各部纷争之效。“对了,”宇文彻批了两个字,“问问陆玑,要他去找金匮玉牒,怎么还没找到?”
程清应声而去,不消片刻,陆玑来到西厢,一进门就跪下,端正地行了一礼。他年约三十,面白无须,“参见君上。”
宇文彻道,“请起。陆卿做事一向麻利,怎么玉牒找了两日才来回朕?”
陆玑面露难色,“臣奉命找了两日,前齐皇族的金匮玉牒找寻了一个遍,找到了长平公主的玉牒,八位皇子的也在。就是……没有九皇子陈望之的。”
第46章
金匮玉牒,民间所谓“族谱”是也。凡齐国皇室,出生后皆入金匮玉牒,宗支以分,编年以记,列父母、姓名、生辰八字等项,三年小修,十年大修,生者姓名用朱笔书,亡者则书墨笔。陆玑呈上数册玉牒,娓娓解释一番,又迷惑道,“臣命人查过,肃王,就是陈玄九子陈望之薨殁于大正七年,大正七年刚好玉牒小修之年,不知为何,臣遍阅玉牒,仍是没有找到任何记录……”抓了抓下颌。宇文彻垂着眼皮,淡淡道,“没有便没有罢。”
陆玑是前齐旧臣,陆氏虽是吴地大族,他却不过旁支偏系,父亲早亡,家中贫困。虽然举孝廉做了京官,也只是管理宗室文书,贫苦依旧。宇文彻取齐而代之,陆玑囿于家贫,仍旧在朝为官。他心思细密,宇文彻很是喜欢,随口问道,“你认识肃王么?”
陆玑叩首,“臣认识。当日建康城内,无人不识肃王。”
无人不识……想来,那时陈望之白袍银甲,策马如风,好一位威震天下的皇子,居然在玉牒中连名字也没有。宇文彻不由叹息,道“这玉牒不录肃王,你以往管理文书,就没奇怪过?”
陆玑苦着脸,道,“臣以往管理文书,只负责‘出’与‘入’,填补记录,不是臣的职责。主笔玉牒的乃是陈谈,算起来,他是陈、陈玄的叔辈,听说前年殁了。”
宇文彻明了,点了点头,道,“陆卿辛苦,且回去歇息罢。”
这一日,宇文彻在太极殿沉思,过了申时,日头才偏西,便移驾万寿宫。陈望之午睡方醒,面色潮红,懒洋洋地窝在罗衾中,半睁双目,一动不动。
“不去瞧燕子?”宇文彻一笑,“往里些,我也躺躺。”
陈望之依言挪动身体,抿着薄唇,眼神迷离。宇文彻试探着摸了摸他的脸颊,见陈望之没有瑟缩恐惧之态,便把人往怀里搂了搂,轻声道,“做梦了?”
“没有。”陈望之有几分犹豫,居然抱住宇文彻的手臂,蹭了蹭,“时辰还早,你怎么来了?”
“时辰早,我就不能来瞧你么 ?”宇文彻躺平了,“我在前头,突然想你了。”
陈望之不安地动了动,“想我?”
宇文彻轻柔地抚过他的脊背,“想你。”
“想我什么?”陈望之愈加不安,“我没有同别人乱讲话,也没有出去。我在这里,哪里也没去。”
宇文彻道,“你出去逛逛,也不妨事。”
陈望之盯着宇文彻的表情,仿佛拿不定主意,“我、我真的,一直待在殿里,不信,你可以问琦儿姐姐。”
“我不问,我信你。”宇文彻觉得额头微微胀痛。闭眼小栖片刻,稍有缓解。陪陈望之用过晚膳,程清按吩咐捧来文书,宇文彻拿起一本,恰是陆玑所呈的玉牒。玉牒装帧精致,打开看时,密密麻麻的人名却令人无端烦躁,就合上书页,道,“拿回去罢。”
“你看的是什么书?”陈望之缩在一旁,怯怯问道。
“程清拿错了。我要奏折,他取了花名册――全是人名,甚是乏味。”宇文彻端起面前的茶水啜饮,眼角余光瞥去,陈望之正眼巴巴地一个劲望着他瞧,表情古怪,“怎么?”
“没什么,阿彻很好。”陈望之忙不迭扭开脸,“我困了。”
宇文彻大感奇怪,但章士澄说,有孕之人往往性格大变,而且敏感多疑。他不敢追问,只得闭口不言,从架上寻了册书翻阅,心不在焉,一目十行。那玉牒处处透出怪异:若按年龄算,陈望之当生于祥元三年八月十五日夜,大正七年“感时疫薨殁”,时年二十有五。二十五年,玉牒至少大修过两次,竟无一人发现少收录了一名皇子。宇文彻双眉紧皱,喃喃道,“奇怪……”
“君上。”董琦儿奉上新茶,嗫喏道,“请恕奴婢多言,您看……时候不早了。”
宇文彻“嗯”了声,顺着董琦儿视线看去,陈望之缩在帷幔后面,露出半张脸,一脸渴求,发现宇文彻看过来,便赶紧缩回身体,钻进被中。宇文彻想起在行宫时,那人也这样躲在一旁,眼神热切。不过,当时陈望之期盼的乃是那碟糕点,如今期盼的,却似乎是他本人。
宫人缓缓退出,寝殿内徒留两盏灯,点亮宫室一角。
宇文彻掀开帷幔,陈望之面朝里,裹着薄被,露出两节白玉般纤细的小腿,鼻息沉沉,好像已经睡熟。宇文彻苦笑着摇摇头,拉下帷幔,刚一躺下,便觉怀中钻进了一具温热的躯体,他伸手一抱,不禁愕然,陈望之赤身裸体,喘息凌乱,“阿、阿彻。”
“月奴,”宇文彻心念电转,恍然大悟,“你――”
“我
恋耽美
先生说了,过段时间就好。一次吃不下,可以多吃几次。我陪你。”半是强迫,半是诱哄地喂了几勺白粥,又取了水,亲自替他擦手净面。夜里睡下,宇文彻解开陈望之的衣襟,伸手探了进去。
“阿彻,”陈望之浑身僵直,“可不可以,不――”
“我不碰你。”宇文彻难过了一瞬,轻声道,“你不喜欢,我以后不碰你便是。”他将手掌覆上陈望之的后腰,顿了顿,接着悄悄滑到前方小腹。此时小腹平坦依旧,但他似乎觉得有什么在触碰他的掌心,令他欢欣,令他雀跃。
“月奴,”宇文彻抽出手把陈望之的衣带缠在指尖,松松打了枚活扣,而后将人抱在怀里,吻了吻他的发顶,“放心。”
第45章
春末夏初,草木繁茂,天气一日日热了起来。
陈望之窝在廊下软榻上,腰间盖着条轻罗薄被。两只大燕子穿梭往来,巢中雏燕探出脑袋,唧唧争食。宇文彻漫步而出,见他看得入神,便也跟着看了片刻。
“雏燕的口角是黄色的。”陈望之轻声道。
“是么。”宇文彻目光一晃,“我瞧着,这几只小燕子,长得飞快。”
“到了秋天,它们就会随着父母,一道前往南方。”陈望之摸了摸罗被遮盖的小腹,“今日不去和先生商议国事?”
宇文彻也坐到榻上,“月奴想不想我去?”
陈望之移开视线,嘴唇微微动了一动。宇文彻道,“我同先生说过了,今日既然休沐,就陪着你。怎地,不想我陪你?”
“国事……为重。”陈望之迟疑着抬起头,这时大燕子再度飞回,将口中衔的草虫塞进一只雏燕嘴里。其他雏燕拼命拍打翅膀,“这只燕子,不知是父亲,还是母亲。它不喜欢最左边的那只雏燕,都不怎么喂给它食物。”
宇文彻根本不关心燕子。陈望之怀孕后一直郁郁不乐,神思恍惚,见了他,怯怯不敢言。另问过章士澄,章士澄道,“孕中多思乃是常态,还是顺从开导为宜。”念及此,便柔声道,“许是大燕子要一个一个喂罢。”
陈望之道,“是了。”攥紧胸口悬垂的金蝉,忽然道,“前日,我翻书玩,看到一则故事。”
宇文彻鼓励道,“什么故事?你讲与我听。”
“就是,很久以前,有个人,名叫杨宝。”陈望之注视着忙碌的飞燕,喃喃道,“杨宝幼年救了一只黄雀,然后夜里做梦,梦到黄衣童子给他四枚白玉环。原来那黄雀是西王母的使者,白玉环可以保佑杨宝的子孙位列三公,品行高洁。后来果然应验。”沉默半晌,转过脸,对宇文彻道,“这是个报恩的故事。”
宇文彻自然听说过“衔环”的典故,面带笑意,道,“月奴讲得很好。”
陈望之赧然,“我偶然翻到,觉得有趣。阿彻博览群书,我不是、不是要在你跟前卖弄。”
宇文彻目光滑下,陈望之小腹微微隆起,算了算时间,尚不足三月。齐人风俗,有娠三月后方可与人言。陈望之体质特殊,失忆后心思更较常人敏感,宇文彻盘算,待三月后胎孕稳固,再循序渐进,慢慢告知于他。“哪里,我不过就兵书多看过几本。这个黄雀送玉环的故事,我也是头一次听闻。”
陈望之道,“杨宝救了黄雀,黄雀送玉环给他报恩。阿彻救了我,我却没什么能送你……来感谢你的恩情。”
宇文彻心中咯噔一下,“你又乱想,什么恩情不恩情的。”
陈望之眼圈渐渐浸润湿意,“我不知为什么,心中乱糟糟的,浑身、浑身不舒服。我见了你,心里高兴,脸上却、却笑不出。你不要生我的气……”
宇文彻拉住他的手,“你想的,我都明白,我不生你的气,你也不要生我的气。我们这样开开心心地在一起,不好么?”陈望之含着泪点了点头,泪珠顺着瘦削的脸颊滑落。
五月中,宇文彻发下文书,一批随军的凉人踏上了返乡的路程。
西凉官制粗疏,宇文彻仿效前齐,设三公九卿。拓跋弘获封龙骧将军,送行后回禀宇文彻,难免发了两句牢骚,道,“君上,如今是我凉人天下,何不回邺城去!建康潮湿,臣的骨头都要发霉了!”说的却是凉语。宇文彻年初广发谕旨,官员四十岁以下必须学会吴语,闻言不悦道,“朕发了旨意,不许用凉语议政,四十岁以上可免。你才二十有余,是学不会吴语么?”
拓跋弘对这道旨意早有怨言,梗着脖子说道,“臣不是学不会!而是不懂,臣是凉人,君上是凉人,怎么就不能用凉语了!”
“大胆!”宇文彻扔下手中朱笔,“这才平定天下没几日,你就学会无理取闹了!”命程清,“传旨下去,降拓跋弘为江州刺史。”
江州偏僻,较建康更加潮湿。拓跋弘领了旨意,虽无可奈何,仍有愤愤之色,宇文彻冷笑,拓跋部与他并非同族,之前在凉国时,常与宇文部发生冲突。宇文彻批了几本奏折,忽然想起一事,问程清道,“萧贵妃如何了?”
程清躬身,“贵妃一切安好。”
宇文彻不置可否。陈望之甫一入宫,他起了立后的心思之时,就已经谋划了全局。萧贵妃有一女长平公主,被陈玄所杀,但当时宫中死伤惨重,长平公主陈龄之究竟是死是活,除了萧贵妃和陈安之,无人能说得清楚。陈望之拜萧贵妃为义母,假借长平公主的名头,便有了身份。宇文彻立前齐公主为后,一来可以安抚齐人之心,尤其吴地门阀世家;二来有助促进凉齐通婚,血脉交融;三来,西凉诸部为了宇文彻这位阏氏的人选,私底下早闹得不可开交。宇文芷嫁给谢沦后,拓跋、贺兰、独孤、丘林诸部议论纷纷,跃跃欲试。宇文彻立前齐公主为后,也有平息各部纷争之效。“对了,”宇文彻批了两个字,“问问陆玑,要他去找金匮玉牒,怎么还没找到?”
程清应声而去,不消片刻,陆玑来到西厢,一进门就跪下,端正地行了一礼。他年约三十,面白无须,“参见君上。”
宇文彻道,“请起。陆卿做事一向麻利,怎么玉牒找了两日才来回朕?”
陆玑面露难色,“臣奉命找了两日,前齐皇族的金匮玉牒找寻了一个遍,找到了长平公主的玉牒,八位皇子的也在。就是……没有九皇子陈望之的。”
第46章
金匮玉牒,民间所谓“族谱”是也。凡齐国皇室,出生后皆入金匮玉牒,宗支以分,编年以记,列父母、姓名、生辰八字等项,三年小修,十年大修,生者姓名用朱笔书,亡者则书墨笔。陆玑呈上数册玉牒,娓娓解释一番,又迷惑道,“臣命人查过,肃王,就是陈玄九子陈望之薨殁于大正七年,大正七年刚好玉牒小修之年,不知为何,臣遍阅玉牒,仍是没有找到任何记录……”抓了抓下颌。宇文彻垂着眼皮,淡淡道,“没有便没有罢。”
陆玑是前齐旧臣,陆氏虽是吴地大族,他却不过旁支偏系,父亲早亡,家中贫困。虽然举孝廉做了京官,也只是管理宗室文书,贫苦依旧。宇文彻取齐而代之,陆玑囿于家贫,仍旧在朝为官。他心思细密,宇文彻很是喜欢,随口问道,“你认识肃王么?”
陆玑叩首,“臣认识。当日建康城内,无人不识肃王。”
无人不识……想来,那时陈望之白袍银甲,策马如风,好一位威震天下的皇子,居然在玉牒中连名字也没有。宇文彻不由叹息,道“这玉牒不录肃王,你以往管理文书,就没奇怪过?”
陆玑苦着脸,道,“臣以往管理文书,只负责‘出’与‘入’,填补记录,不是臣的职责。主笔玉牒的乃是陈谈,算起来,他是陈、陈玄的叔辈,听说前年殁了。”
宇文彻明了,点了点头,道,“陆卿辛苦,且回去歇息罢。”
这一日,宇文彻在太极殿沉思,过了申时,日头才偏西,便移驾万寿宫。陈望之午睡方醒,面色潮红,懒洋洋地窝在罗衾中,半睁双目,一动不动。
“不去瞧燕子?”宇文彻一笑,“往里些,我也躺躺。”
陈望之依言挪动身体,抿着薄唇,眼神迷离。宇文彻试探着摸了摸他的脸颊,见陈望之没有瑟缩恐惧之态,便把人往怀里搂了搂,轻声道,“做梦了?”
“没有。”陈望之有几分犹豫,居然抱住宇文彻的手臂,蹭了蹭,“时辰还早,你怎么来了?”
“时辰早,我就不能来瞧你么 ?”宇文彻躺平了,“我在前头,突然想你了。”
陈望之不安地动了动,“想我?”
宇文彻轻柔地抚过他的脊背,“想你。”
“想我什么?”陈望之愈加不安,“我没有同别人乱讲话,也没有出去。我在这里,哪里也没去。”
宇文彻道,“你出去逛逛,也不妨事。”
陈望之盯着宇文彻的表情,仿佛拿不定主意,“我、我真的,一直待在殿里,不信,你可以问琦儿姐姐。”
“我不问,我信你。”宇文彻觉得额头微微胀痛。闭眼小栖片刻,稍有缓解。陪陈望之用过晚膳,程清按吩咐捧来文书,宇文彻拿起一本,恰是陆玑所呈的玉牒。玉牒装帧精致,打开看时,密密麻麻的人名却令人无端烦躁,就合上书页,道,“拿回去罢。”
“你看的是什么书?”陈望之缩在一旁,怯怯问道。
“程清拿错了。我要奏折,他取了花名册――全是人名,甚是乏味。”宇文彻端起面前的茶水啜饮,眼角余光瞥去,陈望之正眼巴巴地一个劲望着他瞧,表情古怪,“怎么?”
“没什么,阿彻很好。”陈望之忙不迭扭开脸,“我困了。”
宇文彻大感奇怪,但章士澄说,有孕之人往往性格大变,而且敏感多疑。他不敢追问,只得闭口不言,从架上寻了册书翻阅,心不在焉,一目十行。那玉牒处处透出怪异:若按年龄算,陈望之当生于祥元三年八月十五日夜,大正七年“感时疫薨殁”,时年二十有五。二十五年,玉牒至少大修过两次,竟无一人发现少收录了一名皇子。宇文彻双眉紧皱,喃喃道,“奇怪……”
“君上。”董琦儿奉上新茶,嗫喏道,“请恕奴婢多言,您看……时候不早了。”
宇文彻“嗯”了声,顺着董琦儿视线看去,陈望之缩在帷幔后面,露出半张脸,一脸渴求,发现宇文彻看过来,便赶紧缩回身体,钻进被中。宇文彻想起在行宫时,那人也这样躲在一旁,眼神热切。不过,当时陈望之期盼的乃是那碟糕点,如今期盼的,却似乎是他本人。
宫人缓缓退出,寝殿内徒留两盏灯,点亮宫室一角。
宇文彻掀开帷幔,陈望之面朝里,裹着薄被,露出两节白玉般纤细的小腿,鼻息沉沉,好像已经睡熟。宇文彻苦笑着摇摇头,拉下帷幔,刚一躺下,便觉怀中钻进了一具温热的躯体,他伸手一抱,不禁愕然,陈望之赤身裸体,喘息凌乱,“阿、阿彻。”
“月奴,”宇文彻心念电转,恍然大悟,“你――”
“我
恋耽美